DB15/T 1067-2016 蒙古族民俗礼仪 术语

DB15/T 1067-2016 DB15/T 1067-2016 Mongolian Folk Customary Rituals Terminology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T 1067-2016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1-05
实施日期
2017-02-05
发布单位/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01

A22

备案号:51721-2017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1067—2016

蒙古族民俗礼仪术语

TheTerminologyofMongolianationalfolketiquette

2016-11-05发布2017-02-0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5/T1067—2016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基础术语..........................................................................1

3蒙古族经济民俗术语................................................................2

4蒙古族社会民俗术语................................................................5

5蒙古族信仰祭祀民俗术语............................................................5

6蒙古族娱乐民俗术语................................................................6

附录A(资料性附录)蒙古族民俗礼仪名词对照表........................................8

I

DB15/T1067—2016

前言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GB/T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参加起草单位:锡林郭勒盟质量技术监督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柠、冯莹、张培培、苗湛坤、宝音、苏布道。

本标准于2016年11月首次发布。

II

DB15/T1067—2016

蒙古族民俗礼仪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古族民俗礼仪的常用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蒙古族民俗礼仪相关的旅游、表演、科研、教学、文化传播等领域。

2基础术语

2.1

民俗

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

2.2

经济民俗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紧密相联的仪式行为的结合体。

2.3

社会民俗

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

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也称为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

2.4

信仰民俗

在社会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属于意识形态的表现,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主要是自

远古传承下来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惯例。

2.5

娱乐民俗

蒙古族精神文化范畴内的节日、仪式、游戏、文艺等民俗事项,在基本性质上与其他民俗没有本质

区别,但蒙古社会独特的经济方式、文化传承,其民俗事象的仪式过程、内容结构、民俗特征等具有一

定的特性,对这类精神文化事项的统称。

2.6

敖包

1

DB15/T1067—2016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数量不

等。

2.7

敖包达

敖包的守护人。

2.8

敬酒

蒙古人向客人敬献醇香的马奶酒或白酒,深深表达着蒙古人对宾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谊,是增进友谊

的一种方式。

2.9

酒饮品

由牛奶、驼奶、羊奶发酵或酿制成的有一定酒精度的饮品。

2.10

上马酒

进行某种庆典活动后客人告别时,主人要给客人递上的酒,以示平安、顺利。

2.11

哈达

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细长绸缎或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

2.12

献哈达

蒙古族欢迎远方的客人、接待贵宾、节庆之日等表达敬重、祝贺、贺喜、祝愿等心愿时的习俗,是

一种庄重、尊贵、亲切的特殊问候形式。

3蒙古族经济民俗术语

3.1

五畜

马、牛、骆驼、绵羊、山羊五类牲畜的统称。

3.2

兴畜节

蒙古人为了牲畜永远兴旺美好的愿望,在新年之际对畜群举行庆祝仪式。

2

DB15/T1067—2016

3.3

巴音·查干·撒哈勒

蒙语的音译,即秋季收割庄稼时,留下生长最好的一块庄稼作为今年庄稼的福分,不仅是今年丰收

的象征,也寄托着对来年收成的期盼。

3.4

漫撒田

在雨后的松软沙质地带漫撒种子后,赶来成群的牛马从撒种地上踩过去的播种方式。

3.5

农田日

正月初八,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美味的食品,祝愿一年的农耕顺利、农业丰收的仪式。

3.6

天仓日

正月二十称为“小仓天日”,正月二十五称为“老仓天日”。人们在水缸中填满清水,寓意粮食满

仓,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收成丰收的仪式。

3.7

犁杖仪式

在春耕播种开始前准备好将要使用的犁杖,在犁地当天举行忌酒的仪式。仪式可以在自家院落举行,

也可在田间地头举行。

3.8

开犁仪式

一年的农活开始时,祭祀农具后,到选定的土地上开垦几垄田地的仪式。

3.9

童枕良田

将糜子装入孩童的枕头中,种植时再从枕头中取出的种子,为此孩童所开辟的专用田地。

3.10

唱井求雨

先用焚香和薰衣草净化水井,表达崇尚井水之意,日落月升后聚集到水井旁,头套柳条编制的圆环,

卷起裤管、赤着双脚,围着水井载歌载舞,表达对主宰水井龙王的敬意的仪式。

3.11

农业征兆

3

DB15/T1067—2016

总结农业生产与雨水、气候变化相关的长期观察经验,形成了通过不同事物的表象,预测农业状况

的习俗。

3.12

农业禁忌

不得赤脚种萝卜等农业种植禁忌,禁止从田间穿过等农业作物禁忌,禁止反方向转动石磨等农具禁

忌。

3.13

德吉

蒙古族把同样的食物在认知上区分为最初部分和剩余部分,其为饮食的最初部分或最好部分。

3.14

烤全羊

蒙古族常见的一种传统风味肉制品,是蒙古族接待贵客的一道名菜。由整羊上架烤制而成,外表金

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

3.15

秀斯

蒙古族对肉食的敬称。即肢解、煮熟的肉,主要以羊肉为主,表达敬意及祭祀用的全羊或包含特定

部位的肉的统称。

3.16

火撑

生火、取暖或做饭的铁架子。

3.17

陶脑

位于蒙古包木制部分的最顶端,有主梁、辅梁、内圈、主梁辅衬等基本构件,根据结构、形状的不

同可分为颈式、栅栏式或弯曲式、百叶式等。

3.18

蒙古包乌尼

连接蒙古包陶脑和哈纳的细长木棍。

3.19

蒙古包哈纳

用于支撑蒙古包的“陶脑”和“乌尼”,呈栅栏行的“墙壁”。

4

DB15/T1067—2016

4蒙古族社会民俗术语

4.1

成人礼

多以蓄发形式为标志,以男子三项竞技1)为主要纪念活动。

4.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