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1134-2023 节段梁自动化流水线预制施工技术规范
DB3212/T 1134-2023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eam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28
CCSPDB3212
泰州市地方标准
DB3212/T1134—2023
节段梁自动化流水线预制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fabricationofsegmentalbeamsby
automaticassemblyline
2023-09-22发布2023-09-22实施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
DB3212/T1134—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4.1一般规定.........................................................................2
4.2质量检验.........................................................................3
5施工准备与测量.......................................................................3
5.1施工准备.........................................................................3
5.2施工测量.........................................................................4
6钢筋.................................................................................4
6.1一般规定.........................................................................4
6.2加工.............................................................................5
6.3安装.............................................................................5
6.4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5
7预埋件...............................................................................6
7.1一般规定.........................................................................6
7.2预应力管道.......................................................................6
7.3其他预埋件.......................................................................7
7.4保护层垫块.......................................................................7
7.5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7
8模板制作与安装.......................................................................8
8.1一般规定.........................................................................8
8.2模板制作标准.....................................................................8
8.3模板安装技术....................................................................10
8.4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10
9混凝土工程..........................................................................12
9.1一般规定........................................................................12
9.2混凝土拌制与运输................................................................13
9.3混凝土浇筑......................................................................13
9.4混凝土养护......................................................................14
9.5喷淋养护........................................................................14
9.6养护液养护......................................................................14
9.7冬期施工........................................................................15
9.8热期施工........................................................................15
I
DB3212/T1134—2023
10拆模、转运、接缝处理、堆存.........................................................15
10.1拆模...........................................................................15
10.2转运...........................................................................16
10.3接缝处理.......................................................................16
10.4堆存...........................................................................16
11节段梁出场质量检验.................................................................17
11.1实测项目.......................................................................17
11.2外观质量.......................................................................18
附录A(规范性)钢筋加工车间建设要求...................................................19
附录B(规范性)钢筋绑扎区建设要求.....................................................20
附录C(规范性)平台输送线建设要求.....................................................22
附录D(规范性)混凝土设施设计建设要求.................................................25
附录E(规范性)节段梁流水线建设要求...................................................29
附录F(规范性)预制场建设验收要求.....................................................31
附录G(规范性)喷淋养生要求...........................................................32
参考文献..............................................................................33
II
DB3212/T113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泰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提出。
本文件由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归口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泰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登山、刘立海、周桥、周进华、卢宁、杨维淮、汪文清、王定祥、尤琦、张
明、王朝晨、朱志斌、李博、张凯、牛敬玺。
III
DB3212/T1134—2023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法国工程师首次提出节段短线匹配预制拼装桥梁施工理念并成功应用。70年代,
预制节段悬臂拼装工艺逐步发展成逐跨拼装施工,后续结合体外预应力技术和先进架桥设备,标准化预
制节段拼装施工方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技术自苏通长江大桥(引桥段)
大规模应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在跨江跨海通道、城市高架桥中得到广泛应用。
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具有外形美观、质量保证高、对交通及环境适应性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效应小、
线形易于控制、行车条件好及安全环保等明显优势,更为重要的优势是能够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且节
段梁全部在预制场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符合国家“优质高效、绿色施工、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要求。
节段梁施工工艺经大量工程项目经验积累及改进,早已趋于成熟稳定,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专业
化预制要在满足高效施工前提下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但基于常
规施工方法进行节段梁预制生产,限制条件较多,工效有限,安全、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在常规工艺的
基础上,一种新的节段梁预制自动化流水线预制技术应运而生,其生产高效集约,实现了节段梁预制由
传统施工模式向工厂化制造的转变,推动桥梁工程施工由建造型向制造型转变。
IV
DB3212/T1134—2023
节段梁自动化流水线预制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动化流水线预制节段梁的基本规定、施工准备与测量、钢筋、预埋件、模板制作与
安装、混凝土施工与养护、节段梁拆模、转运、接缝处理、堆存及出场质量检验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短线法节段梁的预制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JG/T163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
JG22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T/T329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T/T529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节段梁segmentalbeam
将一孔或一联桥体上部结构梁体沿纵向划分的预制单元。
3.2
短线法预制short-linemethodprecasting
混凝土梁体沿纵向划分成若下节段,在台座上用固定的模板,依次将已浇筑好的节段作为匹配节段,
逐段匹配、流水制作节段的预制施工方法。
3.3
流水线pipeline
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3.4
测量塔measuringtower
用于节段梁预制过程中测量控制使用的平台。
3.5
体外预应力束externalprestressedtendons
1
DB3212/T1134—2023
布置在梁体混凝土截面外预应力钢束。
3.6
转向块steeringblock
改变体外预应力束方向的、与混凝土构件相连接的中间支承块。
3.7
转向器deviator
埋设于转向块内,改变钢索索力传递方向,使钢束集中转向的装置。
3.8
自动布料automaticdistributing
采用具有精确布料功能的布料机,自动卸料、摊布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过程。
3.9
自动插入式振捣vibrationwithautomaticinsertion
采用振捣棒阵列式布置的自动振捣机,在节段梁顶板全断面上整体振捣的工艺过程。
3.10
顶板自动收面automaticfinishingofconcreteroof
采用覆盖节段梁顶板的平板收面机连续进行整体混凝土收面的工艺过程。
3.11
蒸汽养护steammaintenance
浇筑的节段梁混凝土在蒸汽环境中逐渐达到强度等级的养护过程。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预制场地规划和布置应进行专项设计,并应考虑预制构件的预制运输和吊装工艺,设置钢筋加
工车间、混凝土拌和系统、大吨位起重设备、预制台座、模板系统、混凝土浇筑养护系统、存放台座、
运输道路、给排水设施及供电系统等,并应满足GB50187的要求。钢筋加工车间还应满足附录A的要
求,钢筋绑扎区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平台输送线应满足附录C的要求,混凝土设施设备设计应满足附
录D的要求,预制场建设应满足附录F的要求。
4.1.2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应实行首件制,首件验收合格后方能大批量生产。预制构件验收合格后并出
具相应合格证书方能出厂。
4.1.3流水线应进行专项设计并满足附录E的要求,考虑工程项目规模、预制场整体布局、进度要求
等因素,匹配相应流水线和相关生产功能区的布置,生产循环节点与各工序匹配,工序作业时间应满足
节拍时间流转的要求。
4.1.4节段梁生产预制﹑质检与验收全过程宜通过线上生产管理系统辅助统筹安排。
4.1.5节段梁生产预制、质检与验收的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应取
得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4.1.6用于节段梁生产预制、起重、移运的设备和设施应满足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4.1.7工程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进、出厂及入场应进行质量验收,质量合格方可使用。
4.1.8流水线运行全过程应在封闭车间内完成,其工艺原理是将钢筋绑扎、梁段匹配、模板安装、混
凝土浇筑等工序进行分解,预制工序按照设定的节拍时间流水作业,在特定的工位采用自动化布料、自
动化插入式振捣、顶板自动收面及标准化工艺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中采用的机械设备、试验及检
验监测仪器等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
4.1.9节段梁匹配及线形数据宜通过节段梁智能测控系统处理,实现自动采集、计算机程序自动分析
转换。
4.1.10预制构件上设置预埋件、预留孔及局部加固构件,均应取得设计单位认可。
4.1.11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受力装置和受力临时结构应进行专项设计和验算。
4.1.12存梁区主要包括检修台座和存放台座,其基础应进行专项设计,一般采用扩大基础或者桩基础。
检修台座用于节段梁的检查、修整和养护,数量与预制台座应按照约1:1比例设置,台座支墩高度宜
为1.2m左右。单箱单室节段梁应采用双排4点支撑存梁,两侧支撑面积应相等。单箱双室节段梁应进
行存放工况结构验算,宜采用三排6点支撑存梁,其中中间腹板位置的支撑采用柔性支撑结构,或对节
2
DB3212/T1134—2023
段梁可能开裂的部位进行局部钢筋补强。存梁台座的数量应结合制梁设备配置状况、制梁工序、制梁周
期及生产速度等因素确定,存梁台座数量至少应满足公式(1):
N=η×T×K.....................................................................(1)
式中:
N——预制场最少存梁台座数量,取为整数(个);
η——预制场一天计划预制混凝土梁的数量(榀/天);
T——每榀箱梁占用存梁台座时间(个·天/榀);
K——存梁系数,单层存梁时取1,双层存梁时取0.6~0.7。
4.1.13出梁区根据出运方式分为陆上出运和水上出运。当采用陆上出运时,出梁区一般与存梁区共用,
出运道路需满足多生产线出运要求。当采用水上出运时,出梁区一般需要设置出运码头,出运码头一般
设置在存梁区的末端,靠近水域区域。出运码头应考虑船舶吃水深度、船舶停靠和回旋空间,并需要设
置防撞桩。
4.2质量检验
4.2.1节段梁预制检验验收宜根据施工工序划分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应包括钢筋加工与安装、节段梁
预制。
4.2.2节段梁预制及安装完工后,应汇总所属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资料,具体应根据JTGF80/1—2017
进行分项分部工程验收。
4.2.3分项工程应按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检验项目分别检查,检查时间
应匹配流水线各工序流转时间节点。
4.2.4实测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规定的检查方法和频次对检查项目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并记录相关实测数据;
b)应根据实测数据按公式(1)计算检查项目的符合率。
=%.....................................................................(2)
式中:P
XQ×100
X——检查项目合格率;
P——合格的点(组)数;
Q——该检查项目的全部检查点(组)数;
4.2.5检查项目合格判定标准如下:
a)关键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b)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不低于80%;
c)有极值的项目,任一单个检测值应不超过极值。
4.2.6检查项目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项工程中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为关键项目,关键项
目符合率应达到100%,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
b)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检查项目为一般项目,符合率应不低于80%,不合格点不应集中,
且不应有严重缺陷,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
c)有规定极值的检查项目,任一单个检测值不应突破规定极值,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
d)采用JTGF80/1—2017附录B至附录S所列方法对检查项目进行检验评定,不满足要求时,该
检测项目为不合格。
4.2.7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应进行整修或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5施工准备与测量
5.1施工准备
5.1.1节段梁预制施工前,应根据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梁
段结构、制造设备特点,编制节段梁流水线预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关键工序的操作细则。
5.1.2施工前应完成流水线所有施工机具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试运行,对于关键、易损部件应建
立台账,应在施工现场设有备品、备件仓库。
3
DB3212/T1134—2023
5.1.3施工前的其他准备应按照JTG/T3650—2020进行。
5.2施工测量
5.2.1预制节段梁线形控制宜采用无预应力状态下的测量控制。
5.2.2预制阶段线形控制应做好模板安装精度控制和匹配节段精确定位,在匹配合模工位完成合模前
匹配梁定位及浇筑后匹配梁采集,在混凝土浇筑工位浇筑前复测。
5.2.3模板安装精度主要控制固定端模,模板两侧高差小于1mm。
5.2.4匹配节段的定位通过预制梁埋设的6个控制测点观测调整,轴线点定位偏差2mm,高程偏差±
2mm。
5.2.5匹配梁段定位时顺桥向宜比监控理论值小2mm~5mm。
5.2.6预制台座不均匀沉降应不大于2mm,且施工周期内宜按表1频次进行沉降观测。
表1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
观测阶段备注
观测期限观测周期
制梁台座施工完成按设计荷载120%加载加载前后设置观测点、消除非弹性变形
制梁后前5榀梁1次/天测试台座浇筑过程沉降
移梁后前5榀梁1次
5.2.7测量塔宜采用独立桩基础,沉降应小于2mm。以二等水准测量施测,附和线路或环线闭合差≤
±4mm,每千米测量偶然中误差≤±1mm;测量塔在施工周期内应按表2所示频次进行沉降观测。
表2测量控制观测频次
观测频率
观测阶段备注
观测期限观测周期
测量塔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
开始观测前1周1次/天测试测量塔沉降
预制期间全程1次/月
5.2.8测量仪器应满足0.5"测角精度、0.6mm+1ppm测距精度要求,且每年需具有专业资质的部门标
定。
6钢筋
6.1一般规定
6.1.1钢筋进场后应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力学性能复检。
6.1.2钢筋应按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存放于厂房内,并挂牌标识。设置存放架,高度不
宜小于30cm。
6.1.3钢筋的连接方式宜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头位置
应设在受力较小处。钢筋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6.1.4加工完成的钢筋半成品应分区、有序存放,注明类型、部位、钢筋直径、根数以及尺寸。存放
支架和平台应确保钢筋半成品在存放期间不出现塑性变形。
6.1.5当钢筋与预埋件、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筋发生干扰时,应与设计单位确认后采取相关措施。
4
DB3212/T1134—2023
6.2加工
6.2.1钢筋加工前应根据设计施工大样图、结构图对比分析,出具钢筋配料单;对于钢筋加工较为复
杂的,宜辅以BIM技术进行下料单编制。
6.2.2钢筋宜采用数控化机械设备在专用厂房中集中下料和加工,其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6.2.3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作要求时,应符合JTG/T3650—2020表4.2.4
的规定。
6.2.4钢筋的机械连接宜采用敏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接头或锥套连接,各类机械接头的
性能均应符合GB55008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等级应选用Ⅰ级或Ⅱ级。
b)钢筋机械连接按头的材料、制作、安装施工及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符合JG/T163的要求。
6.2.5重要结构钢筋批量加工前应先进行试制样,将试制件与1:1比例的大样图比对下料精度。
6.2.6钢筋半成品应分批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应制作标准件作为快速对比验收依据。
6.2.7钢筋半成品出库应填写出库登记表,对出库情况进行记录。
6.3安装
6.3.1钢筋绑扎应在钢筋绑扎流水线上进行,整体绑扎完成后,将成品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入模工位
吊装入模,入模及内模安装作业时间宜控制在2h~3h内。
6.3.2单条钢筋绑扎流水线操作顺序如下:
a)底板底层钢筋铺设;
b)腹板箍筋安装;
c)安装底板预埋管件定位架和底板波纹管、底板顶层钢筋绑扎;
d)平台推入顶板绑扎工位(另一底腹板绑扎平台重复底、腹板钢筋绑扎);
e)顶板底层钢筋、安装顶板预埋管件定位架和顶板波纹管;
f)横向预应力波纹管穿束;
g)顶板顶层钢筋安装;
h)钢筋骨架起吊、另一底腹板绑扎平台推入顶板绑扎工位;
i)循环往复。
6.3.3钢筋的绑扎宜采用交错绑扎,采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扎牢,按照钢筋绑扎间距梅花形布
置,丝头不应伸进保护层。
6.3.4承重垫块宜安装在横纵钢筋交叉点位,采用十字交叉绑扎方式,扎丝不应伸入保护层内。
6.3.5钢筋骨架应采用多点平衡起吊吊具吊装,吊具应进行专项设计,吊装时,应注意吊点受力均衡。
6.4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
6.4.1钢筋加工质量检查项目应符合表3所示要求。
表3钢筋加工的验收项目及要求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频率
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10钢尺测量全长
2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20钢尺逐段测量
3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钢尺逐段测量
6.4.2钢筋骨架验收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所示要求。
5
DB3212/T1134—2023
表4钢筋骨架验收项目及要求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序号实测项目检查方法和频率
(mm)
两排以上排距±5
尺量:长度≤20m时,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长度>
1△受力钢筋间距
20m时,每构件检查3个断面
同排±10
2箍筋间距±10尺量:每个节段测10个间距
长±10
3骨架尺寸宽±5尺量:每个节段不少于2个断面
高±5
4△保护层厚度0,+5尺量:每3m2不少于一处,每个面不少于5处
网的长、宽±10尺量:每个节段
5钢筋网网格尺寸±10尺量:每个节段抽查5个网格
对角线差±15尺量:每个节段抽查5个网格对角线
注:“△”为关键项目。
7预埋件
7.1一般规定
7.1.1节段梁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梳理每榀梁的预埋件,确定预埋种类,集中完成同类型预埋件最
终定位、安装及验收。
7.1.2在钢筋绑扎的同时进行预埋件的埋设,预埋件埋设采用图集+清单形式,确保各类临时及永久预
埋件准确、无遗漏,并补充设置专项检查表,安装人员和检查人员由不同人员组成。
7.1.3预埋件(钢筋、钢板等)埋设前,检查预埋件的尺寸、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质量是否
满足技术规范,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各类孔道应通畅、无堵塞、无变形。
7.1.4钢筋骨架入模后,流转平台移动至预埋件安装工位进行预埋件精确定位安装。
7.1.5预应力筋原材料应符合GB/T5224和JTG/T3650—2020的相关要求。
7.1.6预应力筋在运输时应有防雨遮挡措施,且不应在露天存放,应在库房内设置单独区域分批、分
堆存放,存放支垫高度不小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3888-2020 低温阀门用唇形密封元件 2020-04-16
- JB/T 13880-2020 橡胶瓣止回阀 2020-04-16
- JB/T 13885-2020 气体调压装置用安全切断阀 2020-04-16
- JB/T 13883-2020 阀门电液执行装置 2020-04-16
- JB/T 13879-2020 核电用非核级阀门 通用技术规范 2020-04-16
- JB/T 13881-2020 船用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3882-2020 电站用高温高压平板闸阀 2020-04-16
- JB/T 13886-2020 危险液体储运罐箱用安全截断底阀 2020-04-16
- JB/T 13887-2020 自动控制回流阀 2020-04-16
- JB/T 13884-2020 阀门启闭扭矩测试规程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