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6/T 1051-2023 绿道系统建设指南

DB3206/T 1051-2023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06/T 1051-2023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12
实施日期
2023-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道建设原则、绿道分类、绿道构成要素、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智慧化建设、安全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道系统建设工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市质量技术和标准化中心
起草人:
季瑞元、张辉、袁俊俊、韩丹、孙琪、秦强、朱伟军、杨晓琴、赵金萍、陈川、杨帅、严文波
出版信息: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51

3206

南通市地方标准

DB3206/T1051—2023

绿道系统建设指南

Guidanceforgreenwaysconstruction

2023-09-12发布2023-10-01实施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6/T1051—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原则............................................................................2

5绿道分类............................................................................2

6系统构成及建设内容..................................................................2

7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3

8智慧化建设.........................................................................14

9安全要求...........................................................................14

10管理要求..........................................................................15

附录A(资料性)绿道系统组成要素及建设内容...........................................17

附录B(资料性)绿道标识系统详图.....................................................18

附录C(资料性)绿道立体标识.........................................................24

参考文献..............................................................................27

I

DB3206/T105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市质量技术和标准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瑞元、张辉、袁俊俊、韩丹、孙琪、秦强、朱伟军、杨晓琴、赵金萍、陈川、

杨帅、严文波。

II

DB3206/T1051—2023

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科学设计、建

设绿道,充分发挥绿道的休闲、健身功能及生态作用,展现绿道生态化、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有效

指导全市绿道设计建设,提升绿道设计建设水平,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行业标准,在总结工作实践的

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本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安全连通、经济合理”的原则,保障切实可行。

III

DB3206/T1051—2023

绿道系统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道建设原则、绿道分类、绿道构成要素、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智慧化建设、安

全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道系统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道greenways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

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3.2

游径系统travelingpathsystem

绿道系统中供行人、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游径。综合游径即步行道、

自行车道的综合道路。

3.3

3.4绿道设施greenwayfacility

满足绿道综合功能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标识设施等。

3.5

1

DB3206/T1051—2023

3.6绿化保护带greenprotectionbelt

用来保护绿道非通行空间的生态环境,具备生态保护和维育功能的绿化带。

3.7

绿化隔离带greenisolationbelt

用来隔离步行道与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带。

3.8

3.9绿道连接线greenwayconnector

主要承担连接和通行功能,是对步行或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路线,包括借用的非干

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和人行天桥等。

3.10

3.11驿站posthouse

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4建设原则

4.1生态优先

绿道应尊重生态基底,顺应自然肌理,遵守生态最小干预原则,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影响,避

免大拆大建。应保护天然植被,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应避开生态敏感和生态脆弱区。同时应符合绿色

节能、低碳环保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4.2因地制宜

绿道应保护、展示和弘扬南通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满足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科普宣教、文化展

示等功能需求,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3安全连通

绿道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连通,完善交通衔接设施,形成便捷、通畅的绿色开敞空间。同时应满足

防灾避险、通行安全、生态安全等,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4.4经济合理

绿道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严格控制新建规模,降低建设维护成本。鼓励应用

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材料、设备等。

5绿道分类

5.1根据绿道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分为城镇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两种类型。

5.2城镇型绿道。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

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绿道。

5.3郊野型绿道。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特色乡村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的绿道。

6系统构成及建设内容

2

DB3206/T1051—2023

6.1系统构成

绿道包括游径系统、景观绿化、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标识设施)。

6.2组成元素及建设内容

绿道系统组成元素及建设内容见附录A。

7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

7.1绿道游径系统

7.1.1游径系统最小宽度宜遵循表1的要求。

表1游径宽度控制表

绿道类型宽度标准

城步行道单独设置时,不宜小于2m;改造的步行道,不宜小于1.5m

镇自行车道单向通行不小于1.5m,双向通行不小于3m;改造的自行车道不小于2.5m

型综合游径不建议设置

郊步行道不小于1.5m,改造步行道结合现状条件,原则上不宜拓宽

野自行车道宜2m-3m,结合用地条件尽量满足两辆自行车的错车需要

型综合游径不小于3m

7.1.2游径系统的横坡、纵坡应满足排水要求,两边可设排水井、排水沟等。坡度设置要求见表2。

自行车道和综合游径坡度大于等于2.5%时,应按表3规定限制坡长。

表2游径的坡度控制表

游径类型纵坡坡度横坡坡度

步行道小于2.5%为宜,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不应大于4%

自行车道小于2.5%为宜,最大不宜超过8%宜2%-4%

综合游径小于2.5%为宜,最大不宜超过8%宜2%-4%

表3绿道游径坡长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绿道游径类型纵坡坡度(i)限制坡长

2.5%≤i<3%300m

自行车道、综合游径3%≤i<3.5%200m

i≥3.5%150m

7.1.3游径系统路面材料应尽量选用经济、环保、生态的地方材料。现状路面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

重新铺装。铺装材料宜透水防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游径系统路面材料选择建议见表4。

3

DB3206/T1051—2023

表4游径系统路面材料建议表

路面材料选择城镇型郊野型

总体要求选择能承受较高使用强度且生态环保的硬质铺选择能承受中等使用强度的铺装;与自然环

装境协调且易于维护

材料选择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木材、透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木材、

步行道步行道

水砖、石材等透水砖等,可保留原有裸土路面

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等,可保

自行车道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等自行车道

留原有裸土路面

色彩自行车道宜采用红色系(饱和度不宜过高);自行车道宜采用蓝色系;

选择步行道宜采用灰色系;步行道宜采用灰色系;

色系

沿江绿道自行车道宜采用绿色;沿海绿道自行车沿江绿道自行车道宜采用绿色;沿海绿道自

道宜采用蓝色行车道宜采用蓝色

红色系蓝色系

CMYK41-96-87-6CMYK62-27-50-0

灰色系灰色系

CMYK55-45-42-0CMYK55-45-42-0

推荐

绿色系绿色系

色卡

CMYK90-55-58-8CMYK90-55-58-8

蓝色系

CMYK62-27-50-0

7.1.4路面和路基要求包括:

a)各类型绿道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CJJ37中的相关规定;

b)绿道路基和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路基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确定结构层组合和

厚度,应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c)路面面层应满足抗滑和平整的要求,确保安全、舒适及连续通行;

d)绿道应根据道路排水总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必要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形成合理、完

整的排水系统。

7.1.5绿道连接线要求包括:

a)绿道连接线兼具游径连接和城市交通功能,应保障安全使用并有效进行交通组织和功能衔接,

包括利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绿道标识设施、安全隔离设施等;应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

要求,保证使用安全;

b)绿道连接线不应直接借道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及快速路、主干路等道路,宜借道县道、乡

道、村道等非干线公路或城市次干路、支路等道路;

4

DB3206/T1051—2023

c)绿道连接线不宜过长,城镇型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1km,郊野型绿道单段绿道连

接线长度不宜超过3km。累计长度不超过当地绿道总长度的10%;

d)绿道连接线应全线禁止停车,并设置禁止停车标志。若沿线有车辆或行人出入口时,应在绿

道连接线两端及沿线出入口设置警示标识;

e)绿道游径的安全隔离设施:

绿道游径应设置与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