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243.1-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IP中继媒体网关

YD/T 1243.1-2002 Media Gateway Equipme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P Relay Media Gateway (YD/T 1243.1-2002)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243.1-2002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2-12-10
实施日期
2002-12-10
发布单位/组织
信息产业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丫��������������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中继媒体网关

��������������������������������������������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丫�汀��������以犯

目次

前言,,·,··········,·,,·,········�····��····,··,,,,·····,,,,,,,,·············,,,,,,,,,,·班

�范围··,·,,··············,····················································,,·······················,·,······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定义·········································,·····································································⋯⋯�

�缩略语,··············。························,··················,,················,·································⋯⋯�

�功能要求···········,,,,··�������������������·····,···············,··,·····,,,,············,··,,··“�··,·,·······一�

�接口要求·················,·,,·,·········‘··。·····················,················,·,··。······,······,···、·,··,···⋯⋯�

�媒体网关与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之间的协议要求···············,·····················,,·····,⋯⋯�

�网管·····,‘··········,,,·,,·················」··,·,,,·······,,··········,···············,··········,·,······一功

�业务流程············,,,,,····,,,,,·�·�·‘�·····,,·············,·,,,,·····��····················,,,,��

��性能指标要求·········,····。‘·······,······,······································,······························一��

��定时和同步要求················································‘··········‘·⋯⋯,··················‘··�������⋯⋯��

��硬件要求和软件要求····························,··········································�‘····���⋯⋯��

��电源及接地要求。,,,,,,,·······················,,,··,········����������������������������···��‘�二,,�,,�,���

��环境要求··········,,··,,···。··········,···········,······,···,·········�,····,,····························,··⋯��

附录��规范性附录�在��上传输����的要求········,············,·························,,,,····⋯⋯��

附录��规范性附录����实现要求······,······························,····························������⋯⋯��

���厅�����������

前言

本标准是“媒体网关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预计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中继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中继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综合接人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支持多媒体业务部分》�

��《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中继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中继媒体网关》。

本标准是《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中继媒体网关》的配套标准,为其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和�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世惠石友康陈忠朱蓉俊乔克智仲华扬国巍

本标准委托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解释。

���������������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中继媒体网关

范围

��本标准规定��中继媒体网关设备的功能、接口、控制协议、网管、性能指标、定时与同步、软件与

硬件、供电以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继媒体网关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本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规范

���������������流控制传送协议������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用于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的可视电话系统的媒体流的打包与同步

������������������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以�������和���������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器

�����������������运用共扼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语音编码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结构和要求

����������������������用户布舌配尽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媒体网关�����媒体网关在不同网络间提供媒体流映射或代码转换的功能。例如�媒体网关能够

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代码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也可以

具备处理这三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转换�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他交

互式语音应答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

��媒体网关单元《��������媒体网关单元是一个物理实体,该实体包含��功能,也可能包含其他

功能,例如信令网关功能。

����中继媒体网关���������������������在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

大量的数字电路。

��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控制器对与媒体网关中的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部

分进行控制

��软交换设备《�����������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设备,也是下一代电信网络的重要

设备之一,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人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

���������������

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

方业务。

��信令网关������������������连接����信令网与��网的设备,主要完成���������侧的���

信令与��网侧信令的转换功能。

��中继网关����������������������在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

字电路。

��中继��������在两个交换系统之间的通信信道,如�����线路。

��描述符〔�����������协议中的一种语法元素,用来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特性。例如�通过在一个

命令中包含适当的描述符,媒体网关控制器能够设置媒体网关中的媒体流特性。

��流���������在一个呼叫或者会议中,由一个媒体网关接收�发送的双向的媒体业务数据或者控制

业务数据。

�缩略语

���异步传输模式

���基本速率接口

����双音多频

��网关

��因特网协议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用户部分

�������用户适配层协议

���交互式语音应答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控制器

���一次群接口

刃���公共电话交换网

���服务质量

���实时传输协议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电路交换网

��信令网关

�������信令系统

�功能要求

������中继媒体网关的一般性要求

����中继媒体网关在��网络和电路交换网络�����之间提供媒体映射和代码转换功能,即终止电路

交换网络设施�中继线路等�,将媒体流分组化并在��网络上传输,��中继媒体网关也应该在��网络去

往���的方向上执行类似的功能。��中继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丫��������������

图��中继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

���注�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信令网关与媒体网关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实现

���语音处理功能要求

��网关设备应具有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功能,支持������������算法。由于在��网上传送语音的时延

较大以及���线转换的存在,为避免回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网关设备必须具有回声控制机制。为节约

带宽,提高带宽利用率,网关设备应具有语音活动检测的功能和静音压缩、产生舒适噪声功能。由于在

��网中存在路由的不对称性以及分组在各个节点的处理时间的可能不同,将会造成分组的时延抖动,时

延抖动是影响通话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保证一定的通话质量,网关必须设有输入缓冲,以尽可

能地消除时延抖动对通话质量的影响。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是指网关设备自动地在较高速率的语音编码

和较低速率的语音编码之间的转换,当网络拥塞时可以由高码速转换到低码速,当网络条件较好时,可

以由低码速转换到高码速以提高语音质量。语音编码的动态转换是网关设备在��语音���管理方面的一

个重要功能。

���呼叫处理与控制要求

��网关设备应能根据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命令对它所连接的呼叫进行控制,如接续、中断、动态

调整带宽等。

��呼叫处理与控制应支持如下协议�支持����������协议族�支持��������协议�支持����协

议,支持�����中的���编码格式�支持�����安全性协议,提供完备的安全性措施。

��网关应能够通过相关的信令检测出����侧的用户占线、久振无应答等状态,并将用户状态向网关控

制器�软交换设备报告。网关应能根据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指示向用户播放正确的提示音,继续进

行呼叫处理。

��网关必须具有根据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指示生成回铃音的功能。

��做为可选功能,网关设备可具有����交互式语音应答�功能,并能提供中、英文两套���系统以

便点用户自由选择。���系统是电话用户和网关设备交互信息的桥梁,要求其具有简单、易懂功能全面的特

�资源控制要求

�资源状态管理要求

网关设备必须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报告由于故障、恢复或管理行为而造成的物理实体的状态改

变,这些物理实体是支持载体终结点、媒体资源的实体或与信令信道相关的设施。网关设备必须能够报

告终结点是否处于业务运行状态或脱离了业务。

��网关设备应能够支持对���电路终结点的阻塞管理和释放。

��受控制的网关设备必须能够根据网关控制器或软交换设备的请求为任伺或所有的连接释放当前正在

使用或预留的所有资源。网关设备应具有资源发现机制以便允许���发现网关设备所具有的资源。网关

设备应及时地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报告当前正在动态使用的资源以减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和

丫��������������

网关设备之间信息的不一致性。

���资源分配要求

��由于资源耗尽或资源的暂时不可用,网关设备应能够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指示不能执行所请求

的行为。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可以向网关设备指示专用于某个呼叫的资源或通过通配符机制指示网关

设备能用于某个呼叫的资源集合。

��可以使用���名字和��地址来识别网关设备和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

��维护和管理要求

�����控制和连通性的保证

��网关设备必须建立和维护与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之间的关联。

��网关设备应能检测到由于通信链路的故障、拥塞或网关设备�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故障而造成的

网关与网关控制器之间连接的中断,应能在故障恢复或拥塞消除后恢复连接。

��网关设备应能检测到网关设备的资源使用状态与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资源管理状态的不同步,

并应能使之恢复同步。

��网关设备和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必须能够为对方提供启动和重启动指示,网关应能在启动后向网

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报告其配置状况。

��网关在注册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失败后,在有备份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情况下,网关设备

应根据备份网关控制器列表有序地向备份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进行注册,直到注册成功。

��在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网关设备中处于运行态的媒体流应被继续维持。

�����差错控制

��网关设备应能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报告底层连接的异常故障,如���链路故障等�网关设备

应能报告超出���门限值的媒体流事件。

��当由于异常事件而使得网关设备单方面地终止某个终结点上业务时,网关设备应向网关控制器�软交

换设备报告该终结点已经被终止业务并通告原因。网关设备也应能够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请求释放

某个终结点并通告原因。

������语音的���管理要求

����收端输入缓冲的动态调整

��在网络中,由于存在时延抖动,从而造成分组端到端时延的不一致而影响通话质量。一般情况下,

收端输人缓冲是根据网络时延抖动的最差情况而设计的,这种做法的一个缺点是往往会使端到端的时延

过大,通信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使网络时延能反映网络的负载情况,要求网关设备能根据网络的负载情

况动态调整输人缓冲,以使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在网络的当前条件下是最小的。在网络环境恶化的情况下,

网关设备应能采用回声抵消技术。

����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是指网关根据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在某些命令中的指示向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汇报

在特定关联中存在的终结点的状态及使用信息。

��终结点的状态有以下�种����������������������,或者、����������

��对给定终结点进行报告的特定统计属性由终结点所实现的包决定。一般在缺省情况下,在关联中减

除终结点时,会报告其统计信息。统计还可以通过审计值命令返回,或者在增加�移动�修改命令中的审

计描述符中返回。

�接口要求

����中继媒体网关在电路交换网络侧有数字中继接口,在��网络侧有���接口、���接口和串行同

步接口。

丫��������������

���语音网络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是��电话网关设备与公用电话网�����������相连的方式之一,��中继媒体网关设

备通过���数字中继线与公用电话网上的程控交换机相连,以��为单位,采用的信令可以有�������

信令。这些信令主要完成用户接人呼叫的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等功能,保证程控交换机和��中

继媒体网关设备的协调动作。

������的���接口是��中继媒体网关设备接人公用电话网�����������的方式之一,它是由����

�����建议为用户一网络接口规定的一种����接口结构,用来满足大量通信需求的用户。当��中继媒体

网关通过�������接口接人公共电话网时,网关设备必须支持�������信令。在��中继媒体网关上

实现�信道信令的要求参见附录��

���������接口物理层协议为�����,速率为����������,接口信令结构分别为���十�,其中��个�

信道均为数据通道,用于透明地传递用户数据,�信道为信令信道,用于传送信令。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为����������,该协议规定了用户一网络接口上第二层实体经�信道

交换信息的规则。���数据链路层��条数据链路复用一条��������信道。

��������光接口�任选】

��采用���接口用来满足通信需求量特别大的用户。���光接口要求应符合�����������《光同步

传送网技术体制》,以�����为基本速率。

���户网络侧接口

��������接口

�����接口是��中继媒体网关设备接人��网的接口方式之一,��中继媒体网关设备的���接口可采

用以太网接口,其传输速率根据��中继媒体网关设备的不同级别可以采用�����������������,或者千

兆以太网接口,也可采用����等接口。

�������接口�任选�

����中继媒体网关可以提供�������或����������接口,接口要求参见�������“支持���上传

送��”以及�����������������上传送��的����技术要求》

��与网管中心接口

��媒体网关应与网管中心的接口采用����������������接口或����������������自适应接口。

��对于�������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

��对于��������以太网接口,应符合����������

�媒体网关与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之间的协议要求

����媒体网关和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之间主要采用����协议。本章简单阐述����协议中的相关

内容,具体内容参见��������建议。

���������协议的主要技术术语

�����终结点�����������和关联���������

������协议的连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可由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所控制的媒体网关中的逻辑实

体。连接模型中的主要的抽象概念是终结点�������������和关联����������

��终结点�������������用于发送和�或接收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在一个多媒体会议中,一个终结点

可以支待多种媒体,并且发送或者接收多个媒体流。媒体流参数,诸如������和承载能力等可以封装在

终结点中。一个终结点一次仅能存在于一个关联中。在一个关联之中可以存在的终结点的最大数目完全

由媒体网关的特性来决定。仅提供点到点连接的媒体网关在每个关联中只支持最多两个终结点。支持多

点会议的媒体网关在每个关联之中可以支持三个或更多的终结点

��关联���������表明了某些终结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联,即空关联���������

�����,它是不与其他任何终结点相联系的所有终结点的集合。例如,在一个分解的接人网关之中,所有空

���丁�����������

闲的电路就可以用空关联之中的一个终结点来表示。如果在这个联系中有两个以上的终结点,那么关联

就对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媒体混合和�或交换参数进行描述。

����命令

������中定义了八个命令,它们分别是�

��������

�����������

�������������

���������

���������������

��������������������

�����������

�����������������

��这些命令的具体使用参见����������建议。

����描述符

��一个命令的参数被定义为描述符,许多命令有相同的描述符。所谓描述符就是协议中的一种语法元

素,用来描述一组相互联系的特性。例如,通过在一个命令中包含适当的描述符,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

换设备能够设置媒体网关中的媒体流的特性。一个描述符包含一个名字和一些项,这些项可以有不同的

值。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描述符及其描述。

裘�描述符列表

描述符名称功能描述

����标识����类型和特性

���描述多媒体终结点和形成输人���的终结点的复用类型

�����媒体流规范的列表

�������������与媒体流无关的终结点特性

������对应于单个媒体流的����������������������描述符的列表

����包含对媒体流进行说明的一些特性,其中这些媒体流是媒体网关从远端实体接收到的

������包含对媒体流进行说明的一些特性,其中这些媒体流是媒体网关发送给远端实体的

������������包含与媒休网关和软交换有关的一些特性

������描述由媒体网关监测的事件,以及当事件被监侧到时,如何作出反应

�����������描述当事件缓存处于激活状态时,由媒体网关监测的事件

������描述适用于终结点的信号和�或动作�如忙音�

�����在����命令中,标识需要何种信息

��������在��������命令中返回由终结点实现的包的列表

������在媒体网关处处理����音的指令

������������在�������������处,何种业务改变发生,以及为何业务改变发生

���������������在�����或者���������电报告观测到的事件

���������在��������和����中,报告保存在终结点上的数据

丫��丁�����������

�����事务交互

��在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一组命令组成了事务交互。一个事务交互可以由一

个���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