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4/T 087-2022 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

DB3304/T 087-2022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addy field drainage zero direct discharge project"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4/T 087-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0-25
实施日期
2022-11-25
发布单位/组织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嘉兴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浙江大学、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嘉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梁新强、杨姣、燕燕、邵正浩、李中利、周雪娥、何霜、刘博弈、陈轶平、周春东、葛佳颖、李建强、王斌、邵洁、张健、王宇磊、董妹勤、李勤锋、吴琛。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1

3304

浙江省嘉兴市地方标准

DB3304/T087—2022

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zero-directdischarge”engineeringofagricultural

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

2022-09-20发布2022-10-20实施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4/T08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浙江大学、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嘉兴水利水

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新强、杨姣、燕燕、邵正浩、李中利、周雪娥、何霜、刘博弈、陈轶平、周

春东、葛佳颖、李建强、王斌、邵洁、张健、王宇磊、董妹勤、李勤锋、吴琛。

I

DB3304/T087—2022

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

运行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面积10公顷以上稻田灌区的退水“零直排”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46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

SL48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DB33/T2329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退水agricultural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

通过降雨径流、季节性人工排水、浅层地下径流等途径产生的稻田系统排水。

3.2

稻田退水“零直排”zero-directdischargeofagricultural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

采用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水利及建筑工程等技术手段,对稻田退水拦截降污,结合调蓄处理、循

环灌溉等措施实现稻田退水的资源化利用,使之不排入或不直接排入周围受纳水体。

3.3

溢流型排水口overflowoutlet

安置于稻田与排水沟之间,由初步沉淀稻田退水泥沙颗粒物等杂质的空间和上排式水位闸门构成的

田埂排水口。

3.4

促沉箱precipitationenhancingbox

安置于稻田与排水沟之间的田埂排水口,用于聚集并促进稻田退水携带的泥土等杂质沉淀的箱体。

3.5

生态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

防止堤防边坡受水流、雨水、风浪的冲刷侵蚀而修筑的坡面保护生态设施。

1

DB3304/T087—2022

3.6

生态调蓄塘ecologicalstoragepond

位于稻田干支排水沟末端,具有沉淀稻田退水杂质、净化水质、调蓄回灌功能的水塘。

4基本原则

4.1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综合考虑区域特性、气象水文条件、土壤质地、

地下水埋深、种养结构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式;宜利用原有排灌沟渠、河浜、退养水塘、圩区河段等

进行改造和提升,并在提高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节约土地,减少经济成本。

4.2生态循环,资源利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分析当地实际生态环境状况,遵守

“源头减量—过程拦截—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的策略,提高污染物拦截、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稳定

等功能,促进稻田退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

4.3定期维护,稳定运行。建立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明确稻田退水“零直排”

工程的运行维护单位,落实管护责任,定期对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进行巡查,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定

期清挖淤泥,清除杂物和外来入侵植物,并及时对工程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5建设内容和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稻田退水“零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