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67-2006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B33/T 267-2006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67-2006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3-27
实施日期
2006-05-27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备案号:19062-2006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67-2006

代替DB33/T267-2000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remanagementof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2006-03-27发布2006-05-27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67-2006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33/T267-2000《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与DB33/T267-2000相比主

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改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文本中出现的“规程”改为“标准”;“工程治理”改为“治理”;“厅”、“局”改为“行

政主管部门”;“各县市”改为“各县(市、区)”;

——“松墨天牛”改为“松褐天牛”,文本中第一次出现病虫名称时,增加了拉丁学名;

——松材线虫病治理实行的方针由“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改为“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

理,促进健康”;

——第6、7、8、9章中悬空段加上节编号;

——增加了“10营林措施”和“12疫木管理”2个章节内容。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平、赵锦年、柴希民、吾中良、何志华、沈杰、朱云峰。

1

DB33/T267-2006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综合治理的总则、治理区划、规划设计、

疫情监测和调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病木清理、疫木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的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1123-1993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

3总则

3.1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确保除治质量,根据《林业部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标准。

3.2松材线虫病治理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

4工程治理区划

4.1以各县(市、区)为单位,根据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规律,发生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林分用途、发

生面积、危害程度、发生历史、除治技术水平等因素,划分不同发生类型,实行分类施策。

4.2区划内容应包括不同类型区的特点、范围、面积、区划设计表、区划图等。

5规划设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全省松材线虫病治理总体规划。县(市、

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总体规划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县(市、区)项目总体设

计,以小班为单位,制定作业方案,绘制小班作业图、表,标明作业方法。

6疫情监测和调查

6.1监测和调查方法。疫情监测分别采用引诱剂监测和人工地面监测,同时定期进行全面疫情调查。

6.2引诱剂监测。在监测区定点放置诱捕器,使用适量的引诱剂注入诱捕器中,将被诱捕的松褐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取回实验室作分离线虫的检验,确定监测区是否发现松材线虫。根据松褐天

牛带松材线虫情况组织人力进行病树调查。

6.2.1诱捕器的设置。用“松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