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
DB33/T 817-2010 DB33/T 817-2010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lement Classification and Graphical Expression Cod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
Specificationforfeaturesclassificationandgraphicexpressioncodesoffundamental
geographicinformation
2010-12-31发布2011-01-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17—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素分类..........................................................................2
5要素编码..........................................................................3
6要素表达编码......................................................................3
7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扩充原则..........................................................6
8要素表达代码的扩充原则............................................................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几何特征码.....................................3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特征码.....................................4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表达代码...................................42
附录F(资料性附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注记表达代码...................................85
参考文献............................................................................90
图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结构....................................................3
图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表达代码结构................................................3
图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注记表达代码结构................................................4
表1几何特征码和图形特征码组合表....................................................4
表2字体码..........................................................................4
表3字型码..........................................................................5
表4颜色码..........................................................................5
表5字大码..........................................................................5
表A.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7
表B.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9
表C.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几何特征码...................................................39
表D.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特征码...................................................40
表E.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表达代码.................................................42
表F.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注记表达代码.................................................85
I
DB33/T817—201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少勤、毛卫华、俞志强、张忠胜、陈张建、林少蓉、杨文敬。
II
DB33/T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
型,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在1:500至1:250000各级比例尺的图形表达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1:500至1:250000各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建库、更新、管理、
共享、交换、制图和产品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代码code
依照特定模式的符号表示。
[GB/T17694—1999,3.36]
3.2
特征码featurecode
用来表示地图要素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数量特征的代码。
[GB/T16820—2009,5.25]
3.3
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GB/T13923—2006,2.1]
3.4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feature
基础地理信息所描述的地理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
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GB/T13923—2006,2.2]
1
DB33/T817—2010
3.5
要素类型featuretype
具有共同特征的真实世界现象的种类。
[GB/T13923—2006,2.3]
3.6
结构线sketchureline
对象属性的载体线。
注:类似于常用的骨架线、中心线。
3.7
配置点assignpoint
标识地形图上不具有定位意义的符号配置点对象。
示例:河流流向、沙砾符号配置点。
3.8
配置线assignline
标识地形图上不具有定位意义的符号配置线对象。
示例:台阶配置线、室外楼梯配置线。
3.9
轮廓线outline
具有明确边界的面状要素的边界线。
3.10
范围线arealine
具有不明确边界的面状要素的边界线。
3.11
名称对象nameobject
标识地形图上无实体(或图形)对象对应的地理名称注记或名称说明性注记的点、线或面对象。
4要素分类
4.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采用线分类法,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
4.2大类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8
类;中类在上述各大类基础上划分出44类,见附录A。地名要素作为隐含类以特殊编码方式在小类中
具体体现。
4.3小类、子类按照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1:250000四个比例尺段进行类别划分,见附录B。
4.4大类和中类不得重新定义和扩充。小类和子类不能重新定义,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2
DB33/T817—2010
5要素编码
5.1代码结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采用7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码、中类码、小
类码、子类码和要素码,具体代码结构见图1。
图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结构
a)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
b)左起第二位为中类码,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c)左起第三、四位为小类码,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d)左起第五、六位为子类码,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
e)左起第七位为要素码,在子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
5.2要素代码
各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见附录B。
6要素表达编码
6.1要素图形表达编码
6.1.1要素图形表达代码结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表达代码采用10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要素分类码、几
何特征码和图形特征码,具体代码结构见图2。
图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形表达代码结构
a)左起第一至七位为要素分类码,编码结构见5.1;
b)左起第八位为几何特征码,用于标识要素的几何特征,代码参见附录C;
3
DB33/T817—2010
c)左起第九、十位为图形特征码,用于标识要素的图形特征,代码参见附录D。
几何特征码与图形特征码应按表1形式组合使用。
表1几何特征码和图形特征码组合表
类型几何特征码图形特征码
点[1、2][01、02、03、04、05、06]
线[3、4][11、12、13、14、30、40、50、51、52、53、54、85]
面[5][00]
注记[9][99]
6.1.2要素图形表达代码
要素图形表达代码参见附录E。
6.2要素注记表达编码
6.2.1要素注记表达代码结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注记表达采用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类别码、字体码、字
型码、颜色码和字大码,具体代码结构见图3。
图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注记表达代码结构
a)左起第一位为类别码,用“9”表示;
b)左起第二位为字体码,用于标识注记文字的字体特征,代码参见表2;
c)左起第三位为字型码,用于标识注记文字的字型特征,代码参见表3;
d)左起第四位为颜色码,用于标识注记文字的颜色特征,代码参见表4;
e)左起第五、六位为字大码,用于标识注记文字的字大特征,代码参见表5。
表2字体码
字体特征字体码
粗等线体1
中等线体2
仿宋体3
隶体4
细等线体5
宋体6
等线体7
4
DB33/T817—2010
表2字体码(续)
字体特征字体码
中宋体8
表3字型码
字型特征字型码
正1
扁2
耸肩3
长4
左斜5
右斜6
表4颜色码
字体颜色特征颜色码
M100Y1001
K1002
K703
C1004
M40Y100K305
C100Y1006
M1007
表5字大码
字大特征
字大码
mm
8.080
7.575
7.070
6.060
5.555
5.050
4.545
4.040
3.535
3.030
2.525
2.222
2.020
1.818
1.616
1.414
1.212
6.2.2要素注记表达代码
5
DB33/T817—2010
要素注记表达代码参见附录F。
7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扩充原则
7.1当附录B提供的要素类型仍不能满足分类需要时,可按照7.2的原则扩充,但码位不应扩充。
7.2要素的小类、子类应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充,扩充的小类和子类应归入相应的中类和小类,同
时在相关数据中说明。
8要素表达代码的扩充原则
8.1要素图形表达代码扩充原则
当附录E提供的要素图形表达代码仍不能满足图形表达需要时,可参照6.1扩充,但码位不应扩充。
8.2要素注记表达代码扩充原则
当附录F提供的要素注记表达代码仍不能满足注记分类需要时,可参照6.2扩充,但码位不应扩充。
6
DB33/T817—201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
表A.1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大类和中类。
表A.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
序号要素大类要素中类
测量控制点
1定位基础
数学基础
河流
沟渠
湖泊
2水系水库
海洋要素
其他水系要素
水利及附属设施
居民地
工矿及其设施
农业及其设施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3居民地及设施
名胜古迹
宗教设施
科学观测站
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铁路
城际公路
城市道路
乡村道路
4交通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水运设施
航道
空运设施
其他交通设施
输电线
通信线
5管线
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城市管线
省级行政区
6境界与政区
地级行政区
7
DB33/T817—2010
表A.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续)
序号要素大类要素中类
县级行政区
乡级行政区
其他区域
等高线
高程注记点
水域等值线
7地貌
水下注记点
自然地貌
人工地貌
农林用地
8植被与土质城市绿地
土质
8
DB33/T817—2010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表B.1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其中“√”表示该比例尺段应包括的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
表B.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500~1:50001:25000~
分类代码要素名称1:250000
1:20001:100001:100000
1000000定位基础√√√√
1100000测量控制点√√√√
1101000平面控制点√√√√
1101021三角点√√√√
1101022土堆上三角点√√√
1101031埋石图根点√√√
1101032土堆上埋石图根点√√√
1101033不埋石图根点√
1101041小三角点√√
1101042土堆上小三角点√√
1101051导线点√
1101052土堆上导线点√
1102000高程控制点√√√√
1102020水准点√√√
1103000卫星定位控制点√√√√
1103010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点√√√
1103020卫星定位等级点√√√
1104000其他测量控制点√√√√
1104010重力点√√√√
1104020独立天文点√√√√
1104030地方坐标原点√
1190000测量控制点注记√√√√
1190000测量控制点注记√√√√
1200000数学基础√√√√
1201000内图廓线√√√√
1201000内图廓线√√√√
1202000坐标网线√√√√
1202000坐标网线√√√√
1203000经线√√√
1203000经线√√√
9
DB33/T817—2010
表B.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续)
1:500~1:50001:25000~
分类代码要素名称1:250000
1:20001:100001:100000
1204000纬线√√√
1204000纬线√√√
1205000图廓格网点√√√
1205010图廓点√√√
1205020坐标格网点√√√
2000000水系√√√√
2100000河流√√√√
2101000常年河√√√√
2101010地面河流√√√√
2101020地下河段√√√
2101030地下河段出入口√√√√
2101040消失河段√√√√
21020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0231.18-2020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8部分:可转位车刀 2020-04-16
- JB/T 10231.19-2020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9部分:键槽拉刀 2020-04-16
- JB/T 10231.20-2020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20部分:矩形线花键拉刀 2020-04-16
- JB/T 10231.15-2020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5部分:可转位三面刃铣刀 2020-04-16
- JB/T 10890.2-2020 高速精密滚珠丝杠副 第2部分:验收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0801.5-2020 电主轴 第5部分:钻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0801.6-2020 电主轴 第6部分:雕铣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0801.4-2020 电主轴 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2020-04-16
- JB/T 10231.17-2020 刀具产品检测方法 第17部分:可转位立铣刀 2020-04-16
- JB/T 10890.1-2020 高速精密滚珠丝杠副 第1部分:性能试验规范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