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306-2018 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DB34/T 3306-2018 Rice Fusarium Wil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306-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9
实施日期
2019-01-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抗性评价,也适用于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潜山市植物检疫保护 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铜陵市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阳县植保站、含山县植物保护 站、铜陵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凤阳县刘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起草人:
陈雨、杨雪、吴彩玲、张爱芳、谷春艳、臧昊昱、高同春、戚仁德、左言凯、徐 庚鸿、沈言根、刘守荣、吴正国、何其义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306—2018

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TheIdentifica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ofRiceSheathBlightResista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2019-01-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30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潜山市植物检疫保护

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铜陵市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阳县植保站、含山县植物保护

站、铜陵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凤阳县刘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雨、杨雪、吴彩玲、张爱芳、谷春艳、臧昊昱、高同春、戚仁德、左言凯、徐

庚鸿、沈言根、刘守荣、吴正国、何其义。

I

DB34/T3306—2018

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抗性评价,也适用于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

2鉴定方法

2.1鉴定圃

鉴定圃选择在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等,常年发病较重的田块。

2.2播种

参与鉴定的水稻品种经过常规的浸种催芽后,播于鉴定圃内,并进行常规的肥水管理。播种时间依

鉴定地点和参与鉴定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不同作适当调整,以水稻拔节期后的3周内的日平均气温为

28℃左右为宜。

2.3育苗移栽

于秧龄30天时进行移栽:每个品种1行共10丛,株行距均为15cm,每10个品种之间安插

抗病和感病对照品种各一份。每个品种重复3次,品种间采用随机排列。在待鉴定品种四周插种至少5

行的保护行品种,株行距与参与鉴定的水稻品种相同。保护行品种选择高杆发病较轻的水稻品种ZH5,

以避免保护行发病过重影响参鉴品种的发病。

2.4鉴定圃管理

2.4.1肥水管理

鉴定圃的田间灌溉水管理与常规生产一致;接种前一周施尿素1次,用量为150kg/hm2。

2.4.2鉴定圃施药

参鉴水稻品种在全生育期内不使用杀菌剂,杀虫剂的使用根据病圃内害虫发生种类和程度而定,接

种前后避免施用任何药剂。

2.5接种体准备

选用致病力强的AG-1菌株作为鉴定接种体;将AG-1菌株接种在PSA(马铃薯200g,蔗糖20

g,琼脂20g,水1000mL)平板上,于28℃下培养48小时后,用于稻秆接菌。

将长度为5cm左右的干燥稻秆,用2‰的蔗糖水煮透,装入克氏瓶中高压蒸汽灭菌(121℃,2h),

冷却至室温后,将PSA培养基上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