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00
a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023—2019
b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Servicespecific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hysicalexamination
c
d
2019-05-27发布2019-06-17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02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平、王宇峰、刘雪松、衣丹、李晓涛、孙鹏、袁家群、于莉、陈巍、黄波、
杨剑桥、马斯鸣、金刚、温良爽、郭伟思、朱雯雯。
I
DB22/T3023—2019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医医疗机构内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WS444.1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第1部分:活动场所
WS444.2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第2部分:坐卧设施
DB22/T2303健康体检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医健康体检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hysicalexamination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辅以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明确被
检者的体质状况及近期身体健康状态。
3.2
主检医师chiefphysicianofhealthanalysis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高级职称资格,在健康体检工作中,负责审核、签署健康体检报告。
3.3
主检结论summaryandrecommendationofphysicalexamination
主检医师在各科室检查和初步建议的基础上,对受检者当次健康体检的各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后做
出的综合性意见。
4基本要求
4.1资质
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执业登记。
4.2制度建设
4.2.1应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中医健康体检基本制度和各项体检项目操作规程。
1
DB22/T3023—2019
4.2.2各项制度应有效落实并做好执行记录。
4.3人员配备
4.3.1从事中医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并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范围和类别执
业。
4.3.2科室应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专职医务人员满足开展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要求。
4.3.3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经培训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专(兼)职从事健康
体检主检医师工作。
4.3.4具有满足中医健康体检需要的信息采集、录入、导检服务等其他工作人员。
4.3.5应配备专(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网络管理员及统计人员。
4.4场地
4.4.1健康体检场所及候检场所的房屋设计、环境布置、标识设计等,宜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候检场所宜应充分利用墙壁通过宣传栏、挂图、海报等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
4.4.2科室布局合理,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m2。
4.4.3中医诊室光线宜在自然光线或在日光灯下进行。
4.4.4医疗机构对外标识所使用的机构名称与执业注册登记名称一致。
4.5设施设备
4.5.1通用
4.5.1.1应配置休息座椅、时钟、饮水设备、纸杯、储物柜、空调、便民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应符合WS
444.1及WS444.2要求。
4.5.1.2有条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4.5.2专用
4.5.2.1应配备中医健康体检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相关资质证明应齐全。
4.5.2.2需要强制性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照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建立相应台账。
4.5.2.3应定期保养设施设备,并建立设施设备保养档案,保证设施设备运转。
4.5.3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应符合WS308要求;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要求,安全通道应畅通。
4.6信息化
4.6.1应建立中医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系统。
4.6.2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适用性,有效结合体检中心业务流程,并充分满足医疗机构开展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需要。
4.7安全
4.7.1医疗机构在体检中心应对受检者采取以下隐私保护措施:
a)检查时,宜做到受检者有独立诊查空间;需暴露身体部位检查的科室(如:红外成像检测等),
应有独立更衣场所及检查空间;
2
DB22/T3023—2019
b)受检者健康体检信息属个人隐私,应制定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泄露。
4.7.2医疗机构应对受检者相关健康体检信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a)受检者健康体检信息应能备份和恢复;
b)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应具备访问控制功能。
4.7.3医疗机构应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处理受检者突发情况:
a)应有应急预案,并进行全员培训和演练;
b)医务人员应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c)配备急救设施和药品,确保急救设施状态良好,急救药品在有效期内。
5服务内容
5.1总则
5.1.1服务流程设计合理,保证体检有序进行。
5.1.2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经络检测、面诊仪、舌象仪检查、脉象仪检查、红外成像检测等仪器
检测项目。
5.1.3检后应提供中医调养咨询。
5.2体检咨询
5.2.1根据受检者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结合健康问卷制定相应的体检方案。
5.2.2宜告知健康体检项目意义、项目局限性。
5.3体检预约
5.3.1与受检者个人或受检团体沟通,商定具体体检时间。
5.3.2向受检者个人或受检团体告知检前注意事项。
5.3.3预约情况应做好记录,与受检团体签署健康体检协议书。
5.3.4预约时应告知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
5.4缴费
预约完成后按照确定的体检项目金额完成缴费。
5.5签到
核对受检者基本信息,现场采集受检者照片,打印指引单,引导受检者进入检区。
5.6填写问卷
5.6.1在相关人员指导下完成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问卷填写。
5.6.2中医体质判定见附录A。
5.7导检
3
DB22/T3023—2019
根据受检者检查项目引导其至相关科室完成健康体检,并解答受检者疑问,及时处理体检中发现的
问题。
5.8检查内容及方法
5.8.1中医体质辨识
5.8.1.1检查内容
询问近一年的不适症状、体验与感觉,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表及诊断辅助设备的结果得出体质辨识结果:
a)望诊,观察受检者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的变化;
b)闻诊,听受检者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哮鸣等的声响,
还要以鼻闻其体味及分泌物发出的气味;
c)问诊,问受检者的一般倩况、主诉、既往史、现病史、个人生活、家族史等各种状况;
d)切诊,指脉诊和按诊。脉诊是切脉,医生用手指触按受检者的动脉搏动了解身体情况;按诊是
以对受检者的肌肤、手足、腕腹及腧穴等部位施行触、摸、按、压、叩。
5.8.1.2注意事项
5.8.1.2.1检查前宜空腹、休息5min。
5.8.1.2.2切脉时受检者将手放于脉枕上,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线上。
5.8.1.3仪器设备
中医检查应至少配备脉枕。
5.8.2中医经络检测
5.8.2.1检查内容
十二经络的导电性能(经络电阻)。
5.8.2.2注意事项
5.8.2.2.1受检者坐姿端正、裸露出双手踝、双脚踝及需检测穴位部位。
5.8.2.2.2检查者对需检测部位进行消毒。
5.8.2.2.3按中医经络检测指定顺序精准取穴,进行检测。
5.8.2.2.4根据中医经络检测仪分析结果确定检测结果及评分。
5.8.2.3仪器设备
进行中医经络检测应配备下列物品:
a)经络检测仪;
b)打印机;
c)打印纸;
d)超导耦合剂;
e)无菌棉签。
5.8.3舌象仪检查
4
DB22/T3023—2019
5.8.3.1检查内容
舌色、舌形、苔色、苔质。
5.8.3.2注意事项
5.8.3.2.1舌象采集人员应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
5.8.3.2.2受检者舌象采集应为空腹或餐后2h进行。
5.8.3.2.3采集前漱口,以避免食物染苔。
5.8.3.3仪器设备
进行舌象仪检查应配备下列物品:
a)舌象仪;
b)打印机;
c)打印纸。
5.8.4脉象仪检查
5.8.4.1检查内容
脉象典型特征有浮、沉、迟、数、促、结、代、疾、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
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平脉。
5.8.4.2注意事项
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
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查脉象。
5.8.4.3仪器设备
进行脉象仪检查应配备下列物品:
a)脉象仪;
b)脉枕;
c)打印机;
d)打印纸。
5.8.5红外成像检测
5.8.5.1检查内容
上身正位、上身背位、上身右位、上身左位、下身正位、下身背位、下身右位、下身左位、头面正
位、头部左右位、双足底体位,共拍摄12个采图体位的红外热图。
5.8.5.2注意事项
5.8.5.2.1红外成像检测采图环境要求:温度20℃~24℃,湿度50%~60%,无风、无强光干扰,检
测室制热或制冷源应远离受检者。宜采用封闭的仓体式检测室。
5.8.5.2.2受检者检测前一天宜饮食清淡、禁辛辣、寒凉之品;检测前应清洗脸上化妆品或身体涂抹
的药物,摘掉饰物;束起头发,暴露前后发际,脱光衣服,全身放松,进入安静状态。
5
DB22/T3023—2019
5.8.5.2.3请受检者到指定位置做相应拍摄体位姿势。调整摄像头位置,使受检者处于检测正中位置,
以摄影网格为主,进行摄影。
5.8.5.2.4完成一位受检者拍摄,保存拍摄信息,出具红外成像检测报告。
5.8.5.3仪器设备
进行红外成像检测应配备下列物品:
a)红外成像检测仪;
b)打印机;
c)打印纸。
5.8.6面诊仪检查
5.8.6.1检查内容
面部颜色、光泽、口唇颜色。
5.8.6.2注意事项
5.8.6.2.1面诊采集人员应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
5.8.6.2.2受检者面诊检测前宜正常生活休息,应清洗脸上化妆品。
5.8.6.3仪器设备
进行面诊仪检查应配备下列物品:
a)面诊仪;
b)打印机;
c)打印纸。
5.9指引单回收
医疗
推荐标准
- T/SHPTA 019-2021 抗菌抗病毒聚乙烯薄膜 2021-12-30
- T/CSRA 3-2020 电子材料用酚醛树脂 2020-04-29
- T/GDPIA 65-2023 汽车内饰用消费后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PCR)专用料 2023-07-20
- T/FSI 035-2019 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树脂 2019-08-01
- T/ZZB 0377-2018 高生物碳塑料购物袋 2018-07-06
- T/SHBX 007-2022 包装用尼龙共挤膜 2022-10-12
- T/GDBX 071-2023 多重缠绕增强复合压力管(e-RTP) 2023-06-08
- T/ZZB 2152-2021 聚亚苯基砜(PPSU)奶瓶 2021-07-26
- T/JGWS 4-2020 聚酰胺再生料 2020-03-02
- T/SDAQI 083-202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塑料袋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