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AS 86-2024 大湾区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T/SZAS 86-2024 The overal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omputing network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SZAS 86-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7-25
实施日期
2024-08-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深圳市标准化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湾区算力网络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湾区算力网络的总体设计和建设; 主要技术内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5 总体架构5.1 总体架构5.2 部署架构6 功能要求6.1 概述6.2 资源层6.3 适配层6.4 网络层6.5 调度层6.6 应用层6.7 运营层6.8 安全机制7 接口要求7.1 概述7.2 资源层与适配层间接口7.3 适配层与调度层间接口7.4 运营层与调度层间接口7.5 应用层与运营层间接口7.6 应用层与调度层间接口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鹏城实验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 公司研究院、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 限公司、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北京趋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 心)、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数据产业研究院、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华奥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起草人:
余跃、张叶红、徐春香、邓玲、曾楚轩、程伟、杨婷婷、梁腾、梁丹丹、杨镕 玮、张嘉琪、栾晓旭、朱正元、邓诗贤、杨振东、刘运奇、李支山、杜量、邱献超、李飞鹏、牛俊怡、 罗晓良、刘沛强、冯汉枣、沈世奎、何涛、张岩、张贺、王施霁、林佳文、李陟、杨超、杨杰、曾凌波、 罗雅、李江、薛凯、刘雁斌、赖柏辉、黄光平、卢宇彤、黄聃、黄明、董继强、杨名、杜夏威、赵欢、 杨鑫、郭磊、方帆、李云龙、杜军、孙浩文、王鲲、陈飞、戴中洋、齐富民、陈远磊、胡铭珊、相洋、 王思善、沈世轩、张唯加、马少丹、侯芬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20

CCSL70

团体标准

T/SZAS86—2024

大湾区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ofcomputingnetwork

fortheGreaterBayArea

2024-07-25发布2024-08-01实施

深圳市标准化协会发布

T/SZAS86—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总体架构.............................................................................2

5.1总体架构...........................................................................2

5.2部署架构...........................................................................3

6功能要求.............................................................................4

6.1概述.............................................................................4

6.2资源层...........................................................................4

6.3适配层...........................................................................4

6.4网络层...........................................................................4

6.5调度层...........................................................................5

6.6应用层...........................................................................6

6.7运营层...........................................................................6

6.8安全机制.........................................................................6

7接口要求.............................................................................7

7.1概述.............................................................................7

7.2资源层与适配层间接口.............................................................8

7.3适配层与调度层间接口.............................................................8

7.4运营层与调度层间接口.............................................................8

7.5应用层与运营层间接口.............................................................8

7.6应用层与调度层间接口.............................................................8

附录A(资料性)无人机监管城市应用案例..................................................9

附录B(资料性)智能安防应用案例.......................................................10

附录C(资料性)3D实时渲染应用案例....................................................11

附录D(资料性)AI算力产品标准化应用案例..............................................12

附录E(资料性)算力网原生的大模型应用案例.............................................13

参考文献..............................................................................14

I

T/SZAS8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鹏城实验室提出。

本文件由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归口。

本文件授权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组织伙伴和所有成员单位使用,联盟组织伙伴需等同采用转

化为自身团体标准,并在上公开标准基本信息。

本文件起草单位:鹏城实验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

公司研究院、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

限公司、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北京趋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

心)、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数据产业研究院、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华奥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跃、张叶红、徐春香、邓玲、曾楚轩、程伟、杨婷婷、梁腾、梁丹丹、杨镕

玮、张嘉琪、栾晓旭、朱正元、邓诗贤、杨振东、刘运奇、李支山、杜量、邱献超、李飞鹏、牛俊怡、

罗晓良、刘沛强、冯汉枣、沈世奎、何涛、张岩、张贺、王施霁、林佳文、李陟、杨超、杨杰、曾凌波、

罗雅、李江、薛凯、刘雁斌、赖柏辉、黄光平、卢宇彤、黄聃、黄明、董继强、杨名、杜夏威、赵欢、

杨鑫、郭磊、方帆、李云龙、杜军、孙浩文、王鲲、陈飞、戴中洋、齐富民、陈远磊、胡铭珊、相洋、

王思善、沈世轩、张唯加、马少丹、侯芬。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SZAS86—2024

大湾区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湾区算力网络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湾区算力网络的总体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1867-202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术语

YD/T4255-2023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41867-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datacenter

一种能够提供容纳、互联和操作的结构或结构组。它使用信息技术、电信网络设备提供的数据存储、

处理、迁移服务及其它所有功能,并集成能量供应、环境控制和为保证服务可用性而制定的必要的韧性、

安全性级别定义。

注1:数据中心结构一般包含数个楼宇或空间,用以支撑数据中心主要功能。

注2:包含数据中心中信息及通信技术设备及支撑环境控制设备边界或空间,定义于更大的结构或楼宇中。

[来源:ISO/IEC22237-1:2021,3.1.8]

3.2

计算中心computingcenter

为多用户提供计算服务的设施。用户的操作通过对计算设备及辅助硬件的操作及中心人员的服务实

现。

[来源:ISO/IEC/IEEE24765:2017,3.741]

3.3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utingcenter

智算中心

一种能够为多用户提供人工智能计算服务、数据容纳的结构或结构组。使用信息技术、电信网络设

备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迁移、人工智能计算加速等功能,并集成能量供应、环境控制和为服务可用

性而制定的必要的可靠性组件。

注1: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般包含数据中心可能涉及的楼宇或空间,用以支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主要功能。

注2: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的服务器,一般包含人工智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等,服务器称为“节点”。

[来源:ISO/IEC22237-1:2021,3.1.8和ISO/IEC/IEEE24765:2017,3.741,有修改]

3.4

算力网络computingnetwork

一种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的设施。通过网络技术将各地的计算中心连接起来,进而统筹分配和调度

计算任务的网络。

[参考:ITU-TY.2501,有修改]

3.5

算力感知computingawareness

1

T/SZAS86—2024

算力感知是网络对算力资源和算力服务的部署位置、实时状态、负载信息、业务需求等多维度感知。

[来源:YD/T4255-2023]

3.6

算网编排管理computing&networkorchestrationandmanagement

算网编排管理是对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编排,包括注册、OAM等。

[来源:YD/T4255-202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

DetNet:确定性网络(DeterministicNetworking)

DNSRR:域名系统资源记录(DomainNameSystemResourceRecord)

FCFS:先来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d)

I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Protocol)

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

OTDR: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TimeDomainReflectometer)

OTN:光传输网络(OpticalTransportNetwork)

OXC:光交叉连接(OpticalCrossConnect)

OMSP:光复用段保护(OpticalMultiplexSectionProtect)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