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019-2019 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技术规程
DB22/T 3019-2019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special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ograph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019—2019
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thematicmonitoringofnationalgeoinformation
2019-05-27发布2019-06-17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01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基础测绘院。
本标准起草人:薛晓轩、孙凯、冮宏军、徐凯、李德林、王闯、李铭博、张宇、任洪臣。
I
DB22/T3019—2019
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的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
工作流程和上交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21740-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CH/T1015.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
图(DOM)
CH/T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thematicmonitoringofnationalgeoinformation
综合利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对专项的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进行
监测。
3.2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interpretingsampleofremotesensingimagedata
用于辅助遥感影像解译收集获取的地面实景照片和对应的遥感影像等样本数据。
3.3
地表覆盖surfacemulching
地表要素覆盖的范围。
3.4
地理国情要素elementsofnationalgeoinformation
以地理要素形式表示的道路、水体、构筑物、地理单元及界线等数据。
3.5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等信息。
1
DB22/T3019—2019
4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4.1自然生态空间监测
4.1.1对象
林地、草地、耕地、园地、荒漠与裸露地、水域和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地表覆盖的生态
空间。
4.1.2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优于1m分辨率的多期遥感影像,影像波段完整、无云或云量少于5%;
b)宜收集利用植被生长季7月~9月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
c)宜收集利用枯水期和丰水期至少两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
d)辅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
4.1.3内容与指标
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内容和指标见表1。
表1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内容和指标
监测内容监测指标
生态结构特征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林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不透水地表面积占比等。
生态功能特征水源涵养指数、生境质量指数、景观破碎度、植被覆盖度等。
生态环境压力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
4.1.4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为1年。
4.2农作物主产区变化监测
4.2.1对象
农作物主产区。
4.2.2监测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地理国情普查以及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要素数据;
b)分辨率优于1m的多光谱卫星影像数据,应包含红、绿、蓝以及近红外四个波段信息,多光
谱数据无法覆盖地区宜用极化SAR遥感影像数据;
c)现势性最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据。
4.2.3内容与指标
农作物主产区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2。
2
DB22/T3019—2019
表2农作物主产区监测内容与指标
监测内容监测指标
农业生产布局农业用地类型、空间分布的范围及变化、农产品类别分布特征等。
国土利用状况农产品主产区开发强度变化等。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程度及变化、水网空间分布及辐射范围及变化、水工设施空间分布及配置程度变化等。
4.2.4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为1年。
4.3能源矿产开发区动态监测
4.3.1对象
能源矿产开发区。
4.3.2监测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多源遥感数据;
b)时间序列SAR影像、LiDAR数据等;
c)现势性最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据。
4.3.3内容和指标
能源矿产开发区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3。
表3能源矿产开发区监测内容与指标
监测内容监测指标
能源矿产开发区人类活动强度地表开发强度及变化、地表景观稳定性、矿区地面沉降速率等。
生态环境质量植被覆盖度、水源涵养指数、生境质量指数等
4.3.4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为1年。
4.4森林资源分布动态监测
4.4.1对象
森林资源。
4.4.2监测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分辨率优于1m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
b)优于10m分辨率的极化SAR影像、LiDAR等数据;
c)现势性最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据。
4.4.3内容和指标
3
DB22/T3019—2019
森林资源分布动态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4。
表4森林资源分布动态监测内容与指标
监测内容监测指标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森林资源水平分布状况及变化、森林资源垂直分布状况及变化等。
森林资源质量人均林地面积、面积比例、活立木蓄积量、单位有林地蓄积量等
4.4.4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为3年~5年。
4.5内陆地表水体动态监测
4.5.1对象
内陆地表水体(主要是河流、水库、湖泊或湿地等)及其附属水利设施(包括堤坝、闸、排灌泵站
等)。
4.5.2监测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丰水期和枯水期两期优于1m分辨率的光学卫星影像、SAR卫星影像及航空影像数据;
b)现势性最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据。
4.5.3内容与指标
地表水及水利设施动态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5。
表5地表水及水利设施动态监测内容与指标
监测内容监测指标
地表水体河流位置、长度、面积;水库的面积、水体体积;湖泊(湿地)的位置、面积、水体体积等。
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类型、分布的位置、密度等。
4.5.4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为2年~3年。
4.6城市地理国情监测
4.6.1对象
县级及以上城市地区。
4.6.2监测数据源
应收集以下数据:
a)利用优于1m分辨率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b)现势性最强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数据;
c)城市内部结构地理要素数据,例如单体建筑、公园绿地、历史文化建筑/街区、停车场、公交
线路、公共自行车网点等;
4
DB22/T3019—2019
d)人口、经济和规划等参考资料作为辅助数据源。
4.6.3内容和指标
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6。
表6城市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5/T 926-2009 冻鱼丸 2009-05-26
- DB35/T 928-2009 银杏茶 2009-05-26
- DB35/T 934-2009 建宁黄花梨 鲜果 2009-05-26
- DB45/T 617-2009 无公害食品 北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2009-10-28
- DB45/T 621-2009 三年桐丰产技术规程 2009-11-18
- DB45/T 616-2009 北流荔枝 2009-10-28
- DB35/T 929-2009 工艺花茶 2009-05-26
- DB45/T 614-2009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 2009-10-28
- DB35/T 930-2009 法式面包 2009-05-26
- DB45/T 625-2009 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