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12-2021 蓝藻应急原位处理技术要求

DB34/T 3912-2021 Blue alga emergency in-situ treatme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912-2021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6-08
实施日期
2021-07-0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标准化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

CCSZ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912—2021

蓝藻应急原位处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emmergencyin-situtreatmentofcyanobacteria

2021-06-08发布2021-07-08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91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安

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丁睿、马建华、储著定、郑刘根、吴蕾、潘正国、李艳娟、孔庆玲、曹泽磊、陈爱

霞、辛炜峰。

I

DB34/T3912—2021

蓝藻应急原位处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蓝藻应急原位处理的方法分类与一般要求、灭杀絮凝法、分离法、加压法、运行要求

及效果监测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库、池塘等存在蓝藻污染问题的水体及其他具有类似污染的水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HJ1098-2020水华遥感与地面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蓝藻cyanobacteria

又名蓝细菌,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类单细胞藻类的统称。

3.2

藻密度algaldensity

单位体积水样中藻类的细胞个数。单位:个/L。

[来源:HJ1098-2020,3.2]

3.3

蓝藻水华cyanobacterialbloom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并漂浮于水面引起水色异常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3.4

水华程度algalbloomlevel

反映水华发生的强弱特征,根据水体中藻密度的高低或水华面积比例的大小进行判定。

[来源:HJ1098-2020,3.5]

3.5

藻渣algalresidue

经过藻水分离后获得的蓝藻浮渣,含水率为98%~95%。

3.6

藻泥dewateredcyanobacteria

蓝藻经过打捞、挤压脱水后形成的含水率≤90%的固态物。

1

DB34/T3912—2021

4方法分类与一般要求

4.1方法分类

4.1.1应急原位处理技术是指在现场采用各种化学、物理方式控制或去除水体中有有害藻类的方法。

4.1.2应急原位处理技术可分为灭杀絮凝法、分离法和加压法。

4.1.3灭杀絮凝法分为直接灭杀法和絮凝剂沉淀法。直接灭杀法可采用无机除藻剂剂、有机除藻剂、人

工化学物质和天然提取物杀灭水华生物;絮凝沉淀法可采用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矿物絮凝剂、活

性炭或复合吸附材料等进行藻水分离。

4.1.4分离法主要分为固定式分离法与移动式分离法,其中固定式分离法又称岸基基式藻水分离法,移

动式分离法分为车载式藻水分离法和船载式藻水分离法。

4.1.5加压法分为深井式加压控藻和船载式加压控藻。

4.2方法选择原则

4.2.1生物法作用时间较长,不在本标准考虑范围。

4.2.2时效性为首要考虑因素时,可采用灭杀絮凝法。

4.2.3出现大面积蓝藻水华时,可采用分离法或加压法。

4.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