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940-2021 牦牛副伤寒防治技术规范

DB63/T 1940-2021 DB63/T 1940-2021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matophtisiasis in Yak。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940-2021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8-18
实施日期
2021-09-20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CCSB4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940—2021

牦牛副伤寒防治技术规范

2021-08-18发布2021-09-20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194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起草人:阚威、蔡金山、赵全邦、王谢忠、游潇倩、孙生祯、宋永鸿、马艳萍、魏梦君、刘

蓉菁、张晓英、曾占豪、黄文颖、胡广卫、李静、王晓润、张总超、陈国娟、陈长江、何小红、张选涛、

马元莲。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T1940—2021

牦牛副伤寒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牦牛副伤寒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件适用于牦牛副伤寒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

DB63/T1938牦牛常用疫苗使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牦牛副伤寒

由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

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

4诊断

4.1流行病学诊断

主要危害2周龄~6周龄的犊牛,1周龄犊牛中可见发病,部分内源性感染引起。犊牛多见于9月至次

年3月,成年牦牛则较多在夏季和秋季患病。

4.2临床诊断

4.2.1典型症状

4.2.1.1败血症

表现为菌血症、毒血症,在2d~4d内死亡,未见临床症状。

4.2.1.2胃肠炎

1

DB63/T1940—2021

表现为胃肠炎,表现为全身发热,黄痢,严重时为剧烈腹泻,粪便呈水样,恶臭,带血。

4.2.2其他症状

4.2.2.1肺炎

表现为嗜睡、发热、卧地不起,脉搏和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咳嗽和腹式呼吸,呼气延长,伴有呻

吟和腹壁搏动。

4.2.2.2关节炎

通常关节炎发生的较迟,发炎的多为膝关节和腓头节。

4.2.2.3流产

在怀孕第4个月~9个月发生流产。

4.3病理学诊断

4.3.1典型症状

4.3.1.1败血症

成年牛主要发生败血症病变。心外膜、胸膜、肝脏、肾脏皮质、膀胱、胃肠黏膜有小点出血,肝脏

充血性肿大。

4.3.1.2胃肠炎

卡他性胃肠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的髓样肿胀,在较重的病例可见到出血性肠炎,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

染可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4.3.2其他症状

4.3.2.1肺炎

肺脏中可以见到卡他性化脓性支气管炎,可能形成脓肿,也可能发生呈大叶性或小叶性分布的纤维

蛋白性肺炎。

4.3.2.2关节炎

关节和腱鞘可能肿胀,关节囊和鞘囊增厚,囊液增多,含有凝块。

4.3.2.3流产

流产母牛中可以见到子宫黏膜增厚、绒毛叶坏死以及胎盘水肿而呈黄灰色。

4.4实验室诊断

4.4.1样品采集

无菌采集患病牦牛新鲜粪便、肛拭子,以及病死牦牛或剖检牦牛的肝脏、脾脏、肺脏和肠内容物。

4.4.2样品保存与运输

2

DB63/T1940—2021

样品于4℃冰箱内保存,并在24h内送到实验室。若在24h内不能送达的,应将样品放入50%的甘油

生理盐水中(配制和制法见附录A),混匀,置于﹣20℃或﹣70℃冰箱内保存。

4.4.3培养方法

4.4.3.1组织样品

取组织样品,无菌条件下在非选择性琼脂(普通营养琼脂或鲜血琼脂,配方和制法见附录A)平板

和选择性琼脂(麦康凯琼脂、HE琼脂、XLD琼脂、BS琼脂或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等)平板上划线接种,

置于37℃培养24h~48h;或将组织匀浆1:10的体积接种缓冲蛋白胨水(BPW),置于37℃培养4h~8h

后,按1:10的体积转接种SC增菌液或TTB增菌液,分别置于37℃(SC增菌液)或42℃(TTB增菌液)培养

24h,接种选择性琼脂平板,置于37℃培养24h~48h。

4.4.3.2肛拭子、新鲜粪便、肠内容物等样品

肛拭子、新鲜粪便、肠内容物等样品按1:10的体积接种SC增菌液或TTB增菌液,置于37℃(SC增菌

液)或42℃(TTB增菌液)培养24h,接种选择性琼脂平板,置于37℃培养24h~48h。

4.4.4可疑菌落特征

沙门氏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沙门氏菌属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种类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

普通营养琼脂菌落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圆形、光滑、较偏平

血琼脂灰白色、不溶血

麦康凯琼脂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时为暗色

HE琼脂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中心黑色或全黑色

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现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

BS琼脂

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颜色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