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026-2020 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准则
DB37/T 4026-2020 DB37/T 4026-2020 Traceabi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Foo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i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20.20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026—2020
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准则
Evaluationcriteriafortraceablesuppliersofedibleagriculturalproducts
2020-07-09发布2020-08-0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02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原则..........................................................................2
5资质条件..........................................................................2
5.1受评价方......................................................................2
5.2评价机构......................................................................2
6评价程序..........................................................................2
6.1基本要求......................................................................2
6.2受理评价申请..................................................................3
6.3启动评价......................................................................3
6.4文件初评......................................................................3
6.5现场评价......................................................................3
6.6产品送检......................................................................6
6.7评价决定......................................................................6
7监督评价..........................................................................6
附录A(规范性附录)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现场评价指标..............................7
参考文献............................................................................13
I
DB37/T402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商务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山东浪潮质量链科技有限公司、德州
中农农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玎、吴菁、王云鹏、王亚楠、王志恒、梁厚广、商广勇、朱作武、曹成坤、
李瑞兆。
II
DB37/T4026—2020
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的原则、资质条件、评价程序和监督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机构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组织进行自我评价时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38155—2019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DB37/T4027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通用规范果蔬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2016、GB/T38155—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9000—2016、GB/T38155—2019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食用农产品edibleagriculturalproducts
通过种植、养殖(屠宰)、采收、捕捞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供人食用的农产品。包括
果蔬、畜牧类产品、水产品等。
注:改写GB/T29372—2012,定义3.1。
3.2
组织organization
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GB/T19000—2016,定义3.2.1]
3.3
追溯单元traceabilityunit
需要对其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标识并可追溯的单个产品、同一批次产
品或同一品类产品。
[GB/T38155—2019,定义2.4]
1
DB37/T4026—2020
3.4
受评价方evaluatedorganization
被评价的组织。
注:改写GB/T19000—2016,定义3.13.12。
3.5
可追溯供应商traceablesuppliers
经评价所提供的食用农产品符合本标准要求的供应商。
4评价原则
应遵循:
——客观性,应确保评价发现、评价结论和评价报告仅建立在评价证据的基础上;
——公正性,评价发现、评价结论和评价报告应真实和准确地反映评价活动;
——保密性,应审慎使用和保护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5资质条件
5.1受评价方
应具备必要的生产经营资质和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依法注册登记;
——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申请前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
——应根据DB37/T4027等相关标准建立追溯体系且运行三个月以上。
5.2评价机构
宜符合GB/T27021.1—2017第5章、第6章、第7章的要求,具备实施评价必需的资质条件和资源。
6评价程序
6.1基本要求
评价程序应包括受理评价申请、启动评价、文件初评、现场评价、产品送检和评价决定,见图1。
宜按照GB/T27021.1—2017中相关程序要求进行评价。
2
DB37/T4026—2020
受评价方评价机构
申请评价
提交申请评价文件
受理评价申请
No
是否受理
接收不予受理决定Yes
启动评价
重新提交文件
文件初评
补充完善或整改
No
是否通过
Yes
现场评价
产品送检
评价决定
图1评价程序
6.2受理评价申请
6.2.1评价机构应要求受评价方提交申请评价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资质证明或相关文件,如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
——可追溯体系管理文件,如追溯管理制度、实施追溯体系相关记录等。
6.2.2评价机构应按5.1的要求对受评价方提交的文件进行资质条件审核,确定是否受理评价申请。
6.3启动评价
评价机构应与受评价方共同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范围,明确评价涉及的产品品类、基地范围区域、
供应链上下游组织以及评价地点等。
6.4文件初评
评价机构应对受评价方提交的申请评价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评,对文件初评不符合要求的,评价机
构应通知受评价方进行补充完善或整改后重新提交文件。
6.5现场评价
6.5.1评价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
3
DB37/T4026—2020
——面谈;
——对过程和活动进行现场观察;
——评审文件和记录等。
6.5.2评价对象
应根据评价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现场验证,评价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基地,如种植/养殖活动及记录等;
——加工车间,如生产加工活动及记录等;
——追溯系统/平台,如追溯信息记录等;
——质量检测中心,如检测记录等;
——仓库,如贮藏区域及贮藏记录等;
——文件受控区域,如管理文件等。
6.5.3现场评价指标
6.5.3.1现场评价设置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每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共设置60项三级指标。评价指标框架见表1,具体每项评价指标描述见附录A。
6.5.3.2评价组应根据现场评价情况逐项对三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最高得1.5分,最低得0分,现
场评价总分最高为90分。
6.5.3.3评价组可根据受评价方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指标是否为“不适用”。“不适用”的评价指标应
在评价报告中进行说明,按此项得1.5分计。
表1现场评价指标框架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组织资质
组织资质与认证
认证情况
追溯编码
追溯编码载体
信息化追溯软硬件与人员配备
信息化追溯能力
追溯管理平台对接与使用
可追溯性要求
系统/平台追溯环节设置
追溯信息管理人员
体系设计追溯信息有效关联
追溯信息查询方式
信息记录保存期限
追溯目标
追溯单元
追溯范围
文件编制与管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6064-1996 塞子 LY12-CZ 1996-09-13
- HB 394-1987 固定钻套 1987-04-08
- HB 1667-1987 偏心侧向顶紧器 1987-04-08
- SJ 3060.3-1988 冲裁模通用模架 凸模固定板 1988-03-28
- HB 2335-1976 带莫氏锥体的长转接衬套 1978-08-01
- QJ 534-1985 拉铆型抗拉环槽铆钉钉套 1985-09-02
- HB 1758-1987 过渡螺栓 1987-04-08
- DL/T 498-1992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 1992-11-28
- HB 3555-1985 刀杆技术条件 1985-06-07
- HB 1252-1975 过渡二竖槽正方形垫片 30×30×(1~3) 197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