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DB41/T 2484-2023 Flesh fly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484-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15
实施日期
202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2023-09-15发布2023-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484—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1

5综合防控...........................................................................4

附录A(资料性)三种诱捕器安装与准备.................................................6

附录B(规范性)实蝇类监测调查表样式.................................................8

附录C(规范性)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样式.........................................9

附录D(规范性)实蝇类概述..........................................................10

附录E(规范性)常见实蝇成虫形态特征................................................11

I

DB41/T248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红彦、王震、李好海、丁华锋、张磊、郭会芳、许竹青、李元杰、焦永吉、

李霖、彭娟、席靖豪、聂宝华、刘协广、计翔、刘向斌、吴乾坤、张树友、张迎彩、刘诗慧、刘向鹏、

于海潮、郑菊红。

II

DB41/T2484—2023

实蝇类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蝇类的大田调查监测、系统监测、实蝇种类鉴定、监测报告、标本制作和保存、档

案保存、强化检疫、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实蝇类的监测与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16.1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3619柑橘小实蝇疫情监测规程

GB/T36828实蝇诱剂监测方法

NY/T3007实蝇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测

在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为确定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特征或存在的种类所采取的行动。

3.2

诱剂

引起昆虫向该物质源作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包括性诱剂、食诱剂等。

3.3

诱捕器

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

4监测

4.1大田调查监测

在田间设置监测点,监测有无实蝇成虫发生并跟踪记录发生为害情况,同时采摘实蝇为害果和收集

地面的受害落果,在实验室内检查有幼虫的,饲养至成虫并进行鉴定。

4.2系统监测

4.2.1代表性区域

1

DB41/T2484—2023

下列区域为有代表性区域

a)境外旅客旅游热点地区;

b)入境垃圾或蔬菜水果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及其邻近地区;

c)城市近郊的植物园、大学校园、瓜果种植园等类似场所;

d)境外蔬菜、水果主要入境口岸、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及其邻近地区;

e)其他已发生实蝇类的地区或场所。

4.2.2监测区设置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监测区设置4~6个监测点(园内2~3个、附近区域2~3个),每个监测

点面积667m2~3335m2,在每个监测点内选择3个面积为100m2~300m2的位点。

4.2.3监测作物的确定

根据实蝇类的主要寄主范围和为害情况,确定重点监测的作物,如苦瓜、西葫芦、桃、黄瓜、西瓜、

甜瓜、南瓜、番茄、辣椒、苹果、柿子、枣等。

4.2.4监测时期的确定

由于实蝇类成虫通常在平均温度14℃以上开始活动,河南地区的监测时间,应选择在当年5月1日

至10月31日,此时是实蝇类的适生季节,也是实蝇类寄主作物先后挂果和陆续成熟的时期。

4.2.5监测点的数量的确定

4.2.5.1未发生区

根据实蝇的适生寄主作物分布,选择高风险区域,如交通干线沿线、旅游热点附近,寄主植物产品

集散地等处,主要监测实蝇是否传入。每县(市)确定3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至少1km。

4.2.5.2发生区

重点监测实蝇发生的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实蝇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每县(市)

确定5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至少1km。

4.2.6监测材料准备

4.2.6.1诱虫色板

可选择自制或订制虚拟波长为540nm的黄绿色诱虫色板,规格为30cm×40cm,双面涂粘胶。

4.2.6.2诱捕器

可选用干型诱捕器(如Steiner诱捕器)或湿型诱捕器(如Mcphail诱捕器)。选用瓶型诱捕器或自

制引诱瓶时,通常用300mL~500mL的空矿泉水瓶,在距瓶底7cm~9cm处开一约4cm2的小口,利用长

为3cm~5cm、直径约1cm的低密度纤维板或海绵或棉条为诱芯,用铁线穿过瓶盖挂置诱芯。

4.2.6.3信息素和饵剂

桔小实蝇专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简称Me),瓜实蝇专用引诱剂:Cuelure(简

称Cue)。也可使用诱蝇酮(覆盆子酮乙酸酯Cue—lure)或覆盆子酮乙酸酯、对甲氧基苯丙酮和乙酸

丁酯的混诱剂(比例为3:1:1)等信息素引诱剂或0.02%多杀霉素饵剂或蛋白饵剂。

引诱剂一般应置于密封的塑料容器内,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室内储存,应在2年内使用。

2

DB41/T2484—2023

4.2.7监测方法

4.2.7.1色板监测

一般应用于瓜果蔬菜类作物,将色板悬挂于监测区域,每个位点悬挂10块~20块色板,每块色板之

间距离为2m~3m,悬挂高度为离地面0.65m~0.95m。使色板垂直挂于作物的行间。每隔7d统计板上

实蝇的数量。对于虫口密度不高的色板可以用竹片或镊子将板上的实蝇剔除,重复使用。

4.2.7.2诱捕器监测

4.2.7.2.1诱剂配置

将性诱剂2mL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5mL~0.8mL,加注于诱芯,或选用0.02%多

杀霉素饵剂或蛋白饵剂按每瓶20g放置于诱瓶中,加适量水将其溶解。

4.2.7.2.2诱捕器的放置

每个位点按五点取样法,悬挂5个诱捕器,共计15个诱捕器。将诱瓶挂置于监测点离地1.2m的树上

或支架上。要求诱捕器不被树叶遮蔽,没有直接阳光暴晒,通风良好,因此应尽量选择寄主植物作为诱

捕器的悬挂放置点,如果附近没有可供悬挂的寄主植物,也可挂在其他非寄主植物上,以及其他能固定

诱捕器的支架上。果园监测点诱捕器最好悬挂在果树树冠中;其他的监测点一般悬挂在距地面1.0m~

1.5m的高度。应在诱捕器上或附近设警示标志,防止未成年人误触碰。

4.2.7.2.3诱捕器的管护

整个监测期间,每隔7d收集诱集到的实蝇,并统计其数量。对于上述混合诱剂,诱蝇酮可20d~

30d更换1次诱剂,10d更换1次饵剂,诱芯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当诱芯严重变形、严重受脏物污染、

吸附能力明显减低等时应及时更换)。每7d收集一次诱捕器内的实蝇标本,每30d更换诱芯并清洁诱捕

器。收集标本时诱捕器内的目标实蝇成虫或疑似目标实蝇成虫应全部收集,用75%乙醇溶液浸泡保存,

贴上标本采集编号。

4.3实蝇种类鉴定

4.3.1现场鉴定

根据实蝇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作物的受害症状做出诊断,并视需要采集有关标本。记录监测结果并

填写《监测调查表》(参见附录B)。现场难以诊断的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

4.3.2实验室鉴定

将现场带回的实蝇成虫标本和受害果实在实验室鉴定。将检测鉴定结果填入《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

定报告》(参见附录C)。

4.4监测报告

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上报。

4.5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经过鉴定或待鉴定的实蝇成虫标本,选取个体完整的制作成可以长期保存的针插标本,暂存在标本

盒中或置于干燥箱内,完成鉴定的标本干燥后移入标本室的储藏柜内。

3

DB41/T2484—2023

成虫标本制作方法:新鲜标本可以直接针插;如果是已经干燥的标本,应先放入盛有石碳酸的稀释

液的容器内加盖回软后针插。针插选择00号微针,从胸部的腹面插入(插在中胸偏右部位),用4或5

号昆虫针连同标签固定。针插昆虫标本的上层标签记载采集寄主、地点、日期及采集人,下层标签填写

种属名称及鉴定人。

浸泡标本制作方法:卵、幼虫、蛹以固定液(5份40%甲醛、15份75%乙醇、1份冰乙酸配混而成)保

存,上塞并用蜡封好后,填写标签连同标本一起妥善保存。

4.6档案保存

收集整理汇总监测区内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连同其他材料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

5综合防控

5.1强化检疫

加强田间调查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发现实蝇为害及时除害处理,对受害果实集中进行有效的杀

灭处理;加强果蔬批发市场检疫检查,严禁实蝇为害的果品调运,防止实蝇扩散蔓延。

5.2农业防治

5.2.1清洁田园

搞好田园清洁,定期清理落果和受害果,做到不留死角,并将收集到的受害果及时深埋或沤肥处理。

5.2.2翻耕灭蛹

利用实蝇入土化蛹越冬的特性,冬、春各翻耕1次园土,杀死虫蛹,压低害虫越冬基数,减轻为害。

5.2.3合理密植

选择适宜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实蝇发生为害。

5.2.4覆盖地膜

在整地后定植前,根据种植的作物使用不同的塑料地膜进行覆盖。

5.2.5果实套袋

选用无纺布、高密度聚乙烯或牛皮纸等套袋材料对健康正常的幼果及时进行套袋。套袋前宜进行一

次化学防治病虫害。

5.2.6其它措施

根据实蝇的寄主范围,对其嗜好作物与非嗜好作物或非寄主植物进行合理布局;轮作或不连片种植

其嗜好作物,以减轻实蝇的为害。

5.3理化诱控

5.3.1信息素诱杀

诱捕器可悬挂于园地中的棚架等支撑物上,离地1.0m~1.5m,每667m2挂置4~6个,每20d~30d

添加一次引诱剂,10d添加一次药剂。可采用市售诱蝇醚(甲基丁香酚)作为诱剂,市售Steiner型诱

4

DB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