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64-20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

DB11/T 1064-2014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Geospat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Update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064-2014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27
实施日期
2014-06-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行业主管部门复审情况备注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832.DB11/1054-201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复审

标准

防水卷材行业大气污染物

833.DB11/1055-201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复审

排放标准

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

834.DB11/1056-201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复审

排放标准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2020年复审

835.DB11/T1058-2014主题酒店划分与评定

局需修订

设施草莓蜜蜂授粉技术规

836.DB11/T1059-2014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0年复审

2020年复审

837.DB11/T1061-2014电波水流量测验规程北京市水务局

需修订

人员疏散掩蔽标志设计与北京市人民防空办2020年复审

838.DB11/T1062-2014

设置公室需修订

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

839.DB11/T1063-20142018年复审

术规程员会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规范性文件及正文中的“GB/T4754-2011”更新为“GB/T

840.DB11/T1064-20142020年复审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员会475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北京市规划和自然

841.DB11/T1065-20142020年复审

数据要素分类与代码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

842.DB11/1066-2014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2020年复审

资源委员会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

843.DB11/1067-20142020年复审

计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资源委员会

81

ICS35.240.99

L70

备案号:41709-2014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064—20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

Informationsystemfordigitized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city—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llectingandupdatinggeo-spatialdata

2014-02-26发布2014-06-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064—201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内容...........................................................................3

4.1数据分类.......................................................................3

4.2基础地理数据...................................................................3

4.3网格数据.......................................................................3

4.4部件数据.......................................................................3

4.5地理编码数据...................................................................3

4.6专题数据.......................................................................4

5数据获取...........................................................................4

5.1获取方式.......................................................................4

5.2成果验收.......................................................................4

6数据更新...........................................................................4

6.1更新周期.......................................................................4

6.2更新流程.......................................................................5

7数据要求...........................................................................5

7.1一般要求.......................................................................5

7.2数据精度.......................................................................6

7.3数据编码.......................................................................6

7.4属性结构.......................................................................6

7.5图示表达......................................................................11

8数据共享与管理....................................................................12

8.1数据共享......................................................................12

8.2数据管理......................................................................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部分专题数据分类及其属性结构示例...............................13

A.1专题数据分类示例..............................................................13

A.2现状道路属性结构示例..........................................................13

A.3环境卫生责任区属性结构示例....................................................14

A.4文物古迹属性结构示例..........................................................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成果质量元素...............................................17

B.1数据成果质量元素..............................................................17

I

DB11/T1064—20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网格数据编码规则...............................................18

C.1单元网格编码规则..............................................................18

C.2专业网格编码规则..............................................................18

C.3责任网格编码规则..............................................................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部件数据编码规则...............................................20

D.1部件数据编码规则..............................................................20

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理编码数据编码规则...........................................21

E.1地理编码数据编码规则..........................................................21

附录F(规范性附录)专题数据编码规则...............................................22

F.1专题数据编码规则..............................................................22

附录G(规范性附录)部件数据图示表达要求...........................................23

G.1部件数据图示表达要求..........................................................23

图C.1单元网格标识码结构...........................................................18

图C.2专业网格标识码结构...........................................................18

图C.3责任网格标识码结构...........................................................19

图D.1部件数据标识码结构...........................................................20

图E.1地理编码数据标识码结构.......................................................21

图F.1专题数据标识码结构...........................................................22

表1部件平面位置精度................................................................6

表2地理编码数据平面位置精度........................................................6

表3网格数据属性结构................................................................7

表4部件数据属性结构................................................................7

表5地理编码数据属性结构............................................................7

表6专题数据属性结构...............................................................10

表7单元网格图示样式...............................................................11

表8责任网格图示样式...............................................................11

表9地理编码数据图示样式...........................................................11

表A.1专题数据分类示例.............................................................13

表A.2现状道路属性结构.............................................................14

表A.3环境卫生责任区属性结构.......................................................15

表A.4文物古迹属性结构.............................................................15

表B.1数据成果质量元素.............................................................17

表G.1部件数据图示表达要求.........................................................23

II

DB11/T106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传芳、王惕、蔡维宪、许晶、傅志杰、周志峰、李霞、侯蓉、向峰、杨淼、

刘阳、刘喜文、许振、刘建枝、杜军、高俊良、肖翠玲、杜娟。

III

DB11/T1064—20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获取、更新、要求、共享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更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911—2008测绘基本术语

GB/T16820—2009地图学术语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8316—200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

字典

GB/T20258.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CH/T9009.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正射

影像图

CH/T9015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T106—20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T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CJ/T348—2010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

DB11/T064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

DB11/T310—2012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11/T1064—20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fordigitized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

city

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基础地理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地理编

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

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实施监督管理的专业部门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集成化信息系

统。

3.2

地理空间数据geo-spatialdata

用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三

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

[GB/T14911—2008,定义2.62]

3.3

基础地理数据fundamentalgeographic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

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及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

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3.4

单元网格basicmanagementgrid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监管单元。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

要,按照规定的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区域。

3.5

专业网格thematicgrid

针对特定的管理或服务需要,在参照单元网格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原则对一个区域进行划分所形成

的多边形区域。

3.6

责任网格dutygrid

每个监督员负责巡查的单元网格的集合。

[CJJ/T106—2010,定义2.0.4]

3.7

网格数据griddata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描述单元网格、专业网格、责任网格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信息。

3.8

部件managedcomponent

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

地等市政工程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

3.9

2

DB11/T1064—2014

地理编码geocoding

建立地点描述与坐标对应关系的过程。

3.10

专题数据thematicdata

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某一种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3.11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数据集内惟一标识某地理实体或要素实例的代码。

3.12

数据更新dataupdate

按照当前状况,对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GB/T16820—2009,定义5.34]

3.13

更新周期dataupdatecycle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更新的时间间隔。

4数据内容

4.1数据分类

地理空间数据分为五类,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和专题数据。

4.2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应包括数字线划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数据,可包括三维模型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的

技术要求可参照CH/T9015的相关规定。数字线划图数据宜采集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

界、地貌和植被等内容。

4.3网格数据

网格数据应包括单元网格数据和责任网格数据,可包括专业网格数据等。

4.4部件数据

部件数据应包括DB11/T310—2012中规定的6大类100小类部件,各区(县)扩展部件应按照其要求

进行扩充。

4.5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应包括地名数据和地址数据等。地理编码数据采集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地名数据宜采集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地名、地片和区片地名、自然地理名称(水系、陆地地形

等)、其他地名(交通运输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与建筑物、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具

有地名意义的院落等)数据;

3

DB11/T1064—2014

——地址数据宜采集门(楼)牌地址等数据。

4.6专题数据

专题数据宜包括现状道路专题数据、环境卫生责任区专题数据和文物古迹专题数据等,其示例参见

附录A。

5数据获取

5.1获取方式

5.1.1基础地理数据可通过共享的方式从市测绘成果管理部门获取,也可委托专业测绘单位测量和数

据加工制作获取。

5.1.2单元网格数据可委托专业测绘单位依据CJ/T213进行数据加工制作获取;责任网格数据可委托

专业测绘单位参照CJ/T213和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数据加工制作获取;专业网格数据可委托专业测绘单

位依据特定的管理或服务需要,在参照单元网格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工制作获取。

5.1.3部件数据可委托专业测绘单位依据DB11/T310进行数据加工制作获取。

5.1.4地理编码数据可委托专业测绘单位依据CJ/T215进行数据加工制作获取。

5.1.5专题数据可通过共享的方式从相关专业部门获取,也可委托专业测绘单位进行普查和数据加工

制作获取。

5.2成果验收

5.2.1应对委托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成果进行验收。

5.2.2应按照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参照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

影像/栅格质量和表征质量等质量元素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具体按照附录B执行。

5.2.3宜采用批次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验收,抽样比例应不低于5%,质量评定方式可按照GB/T18316

—2008执行。

5.2.4成果数据质量应不低于GB/T18316—2008规定的良级级别要求。

5.2.5宜按照GB/T18316—2008中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编写成果验收报告等资料。

6数据更新

6.1更新周期

6.1.1基础地理数据宜一年更新一次,地形地貌变化较快区域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6.1.2单元网格数据及责任网格数据应与基础地理数据同步更新;专业网格数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求

进行相应更新。

6.1.3部件数据及地理编码数据宜按季度对变化区域进行局部更新,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更新。

6.1.4专题数据应根据专业部门业务需求进行不定期更新。

4

DB11/T1064—2014

6.2更新流程

6.2.1更新流程包括收集变化情况、制定更新方案、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提交成果和验收成果。

6.2.2收集变化情况

应根据城市发展变化状况定期从市(区、县)相关专业部门收集市政建设、道路建设、管网改造、

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等更新资料或利用信息采集监督员巡视上报的方法收集变化情况。

6.2.3制定更新方案

应根据收集到的变化信息制定更新方案。

6.2.4采集数据

应按照第7章的规定采集更新数据。

6.2.5加工数据

应按照5.1的规定加工处理更新数据。

6.2.6提交成果

应包含数据成果、技术报告及质量检查报告等资料。

6.2.7验收成果

应按照5.2的规定验收更新成果。

7数据要求

7.1一般要求

7.1.1空间参照系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地方坐标系。

高程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地方高程坐标系。

7.1.2比例尺或分辨率

7.1.2.1数字线划图的比例尺:

——四环路及以内应为1:500;

——四环路以外平原区应为1:2000,建成区宜为1:500,山区应为1:10000。

7.1.2.2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地面分辨率:

——六环路以内及各郊区(县)建成区应不低于0.2m;

——其他区域应不低于1.0m。

7.1.2.3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和专题数据等对应的比例尺宜与7.1.2.1一致。

7.1.3数据格式

5

DB11/T1064—2014

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和交换格式应符合GB/T17798的规定,或采用商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可接受的格式。

7.2数据精度

7.2.1基础地理数据精度应符合CJJ/T8的规定。

7.2.2网格数据精度以组成多边形角点的点位中误差表示,应不超过±1.0m。

7.2.3部件数据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部件平面位置精度

序号精度级别中误差(m)说明

1A类≤±0.50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和路灯等。

2B类≤±1.00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部件,如:垃圾箱、亭和户外广告等。

3C类≤±10.00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部件,如:桥梁和停车场等。

7.2.4地理编码数据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地理编码数据平面位置精度

序号精度级别中误差(m)说明

以位置点、标志物中心点和特征点等坐标表示的地理名称,如:门(楼)牌、沿

1A类≤±1.00

街店铺等。

以区域、地片、街巷中心点或中心线等坐标表示的地理名称,如:道路(街巷)

2B类≤±5.00

名称、小区地理名称、单位及院落、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等。

3C类≤±10.00自然地理名称,如:水系和陆地地形等。

7.2.5专题数据精度应符合各专业部门的要求。

7.3数据编码

7.3.1基础地理数据编码应符合GB/T13923的规定。

7.3.2网格数据编码应按照附录C执行。

7.3.3部件数据编码应按照附录D执行。

7.3.4地理编码数据编码应按照附录E执行。

7.3.5专题数据编码应按照附录F执行。

7.4属性结构

7.4.1基础地理数据的属性结构应符合GB/T20258.1和GB/T20258.2的规定。

7.4.2表3~表6的“约束/条件”项中,M表示必选,C表示条件必选,O表示可选。

7.4.3网格数据的属性结构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网格数据属性结构

6

DB11/T1064—2014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如:单元网格、专业网格和责任网

1网格类别BGTypechar10M

格等。

2网格标识码BGIDchar20网格标识码按照附录C执行。M

3面积BGSquafloat15网格的面积,单位m²,保留2位小数。M

网格划分的初始时间,格式为

4初始日期ORDatedate8M

YYYYMMDD。

网格发生变更以后的日期,格式为C/网格变

5变更日期CHDatedate8

YYYYMMDD,未发生变更的数据为空。更?

网格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

6数据来源DataSourcechar30O

图/其它。

需要说明的其他信息,如变更原因

7备注Notechar100O

和变更前编码等。

7.4.4部件数据的属性结构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部件数据属性结构

字段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长度

1部件名称ObjNameChar30部件的标准名称M

2部件标识码ObjIDChar16部件的标识码按照附录D执行。M

3主管部门名称DeptName1Char100部件主管部门的全称M

4主管部门代码DeptCode1Char10部件主管部门的代码M

5权属单位名称DeptName2Char100部件权属单位的全称M

6权属单位代码DeptCode2Char10部件权属单位的代码M

7养护单位名称DeptName3Char100部件养护单位的全称M

8养护单位代码DeptCode3Char10部件养护单位的代码M

9所在单元网格BGIDChar14部件所在单元网格标识码M

10部件状态ObjStateChar10如:完好/破损/丢失/废弃/移除等。M

部件数据普查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11初始日期ORDate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