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323-2018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5/ 323-2018 DB35/ 323-2018 Xiamen Air Pollutants Emission Standard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 323-2018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03
实施日期
2018-12-1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术语和定义、排放控制要求、排放管理要求、监测要求和标准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辖区内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黄全佳、魏育、张宇、胡军、王坚、陈文田、林云萍、黄厔、吴艳聪、刘艳英、郑堰日。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40.40

Z6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323—2018

代替DB35/323-2011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standardofairpollutantsforXiamen

2018-12-03发布2018-12-15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地方标准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5/323—2018

*

2018年12月第一版2018年12月第一次印刷

DB35/323—2018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4

5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

6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6

7污染物监测要求.....................................................................7

8实施与监督.........................................................................9

参考文献............................................................................10

I

DB35/323—2018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323—2011《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DB35/323—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1年版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1年版第3章);

——增加了总则(见第4章);

——删除了指标体系、标准分级(2011年版第4章);

——删除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乙酸、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环已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011年版5.1.1);

——增加了时段划分(见5.1);

——修改了无机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有机气态污染物排放限值(见5.2,2011年版5.1.1);

——增加了无机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有机气态污染物封闭设施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

5.2);

——增加了锅炉和生活垃圾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见5.2.3);

——修改了餐饮业油烟排放要求(见5.3,2011年版5.2);

——修改了排气筒与排放速率要求(见6.1,2011年版5.1.2、5.1.3、5.1.4、5.1.5);

——增加了无组织排放管理要求(见6.2);

——增加了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的其他要求(见6.3);

——修改了污染物监测要求中布点、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见7.1、7.2、7.3、

7.4,2011年版第6章);

——增加了锅炉和生活垃圾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浓度折算方法(见7.5);

——修改了实施与监督(见第8章,2011年版第7章)。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全佳、魏育、张宇、胡军、王坚、陈文田、林云萍、黄厔、吴艳聪、刘艳英、

郑堰日。

本标准于1989年2月首次发布,1999年1月第一次修订,2011年12月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I

DB35/323—2018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

生产促进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

法律法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DB35/323—2011进行修订。

III

DB35/323—2018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术语和定义、排放控制要求、排放管理要求、监测要求和标

准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辖区内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468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39.1—2014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GB/T16739.2—2014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2部分:汽车综合小修及专项维修业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3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38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47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1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48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544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

DB35/323—2018

HJ547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

HJ54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554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75固定污染源排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HJ688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

HJ73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759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HJ955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污单位pollutantdischargingunit

具有废气排放行为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3.2

现有单位existingunit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或备案的单位。

3.3

新建单位newconstructionunit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或备案的新(改、扩)建单位。

3.4

单位周界unitborder

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

确定。

[GB16297—1996,定义3.8]

3.5

无组织排放fugitive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

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

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