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783-2008 塑料 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

GB/T 21783-2008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melting behaviour (melting temperature or melting range)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by capillary tube and polarizing-microscope method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783-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5-12
实施日期
2008-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价部分结晶聚合物熔融行为的两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熔融温度通常相差几度,引言中对此已做出解释。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起草人:
陈谷峰、彭速标、萧达辉、陈强、沈文洁、翟翠萍、郑建国、邬蓓蕾、林振兴、王建东、黎庆翔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00

A80

a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3146:2000

GB/T783--2008/ISO

塑料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

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

(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

Plastics--Determinationofor

behaviour(meltingtemperature

melting

tubeand

semi—crystallinepolymersbycapillary

meltingrange)of

methods

polarizing-microscope

(ISO3146:2000,IDT)

2008—05—12发布2008—09—01实施

丰瞀擞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146:2000

GB/T21783--2008/IS0

刖吾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146:2000(E)《塑料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

行为(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包括其技术勘误ISO3146:2000/Cot.1:2002(E)。

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谷峰、彭速标、萧达辉、陈强、沈文洁、翟翠萍、郑建国、邬蓓蕾、林振兴、

王建东、黎庆翔。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3146:2000

GB/T21783--2008/IS0

引言

结晶或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表现出一种结构敏感性质。

聚合物通常不具有低分子物质那种明确的熔点,只是在加热时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固态开始变化为

高黏性或黏弹性液体并伴随晶相消失的熔融温度范围。熔融范围与诸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晶度和

热力学性质等许多参数有关。

熔融范围也可能与试样的受热历程有关。熔融范围的低限或高限或其平均值,有时被习惯地称为

“熔融温度”。

GB/T

21783--200811S03146:2000

塑料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

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

(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价部分结晶聚合物熔融行为的两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熔融温度通常相差几度,引言中对此已做出解释。

方法A:毛细管法

该法是以聚合物形变为基础的熔融温度测定方法,适用于所有部分结晶聚合物及其混合料。

注1:方法A也可用来评价非结晶固体的软化行为。

方法B:偏光显微镜法

该法是以聚合物光学性能的变化为基础的熔融温度测定方法,适用于含有双折射结晶相的聚合物

的熔融温度测定,不适用于加有会干扰双折射的颜料和/或添加剂的聚合物结晶区的熔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