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27-2022 万寿菊生产技术规程
DB11/T 1127-2022 Phosphine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1月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127—2022
代替DB11/T1127—2014
万寿菊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ductionofMarigold(TageteserectaL.)
2022-09-29发布2023-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12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11/T1127—2014《万寿菊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11/T1127—2014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地畦准备”相关内容(见5.4.1.2);
b)修改了“田间移栽”技术要求(见6.1.3,2014版6.1.3);
c)修改了观赏万寿菊主栽品种(见附录A,2014版附录A)。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丛林、程曦、罗昌、鲍青松、金志勇、陈东亮、刘华、张秀海、李丽芳、刘
丹、苏国辉、丁玲、孙建华、刘军、黄敦辉、王虹、牛晨郦、李明远、张克中、陈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1127—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11/T1127—2022
万寿菊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万寿菊(TageteserectaL.)的品种选择、育苗、栽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色素万寿菊花朵采收、观赏万寿菊出圃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色素万寿菊和观赏万寿菊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3473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DB11/T727主要花坛花卉产品等级
DB11/T1052主要花坛花卉种苗产品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色素万寿菊pigmentmarigold
以提取叶黄素为目的、叶黄素含量高的万寿菊园艺品种的总称。
3.2
观赏万寿菊ornamentalmarigold
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万寿菊园艺品种的总称。
4品种选择
4.1色素万寿菊的品种选择
选择花色桔红色、叶黄素含量高、分枝力强、鲜花产量高、黑斑病抗性好、易于管理和适合北京地
区露地栽培的品种。
4.2观赏万寿菊的品种选择
选择花朵大、开花整齐、抗性强的品种。“五一”应用宜选择中高型的品种;八月和“十一”应用
宜选择开花对短日照不敏感且矮生型的品种。常用观赏万寿菊品种见附录A。
1
DB11/T1127—2022
5育苗
5.1育苗方式
宜采用播种繁殖。色素万寿菊宜采用苗床育苗和地畦育苗,观赏万寿菊宜采用穴盘育苗。
5.2育苗时间
5.2.1色素万寿菊
3月中旬~4月初。
5.2.2观赏万寿菊
根据用花时间、品种特性及育苗环境条件确定。“五一”用花宜于1月中下旬播种,八月份用花宜
于5月中旬播种,“十一”用花宜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
5.3播种量
苗床播种,用种量为1.5g/m2;穴盘播种,每穴1粒。
5.4育苗前的准备
5.4.1苗床育苗
5.4.1.1生产设施
采用塑料大棚或温室。播种前应提早21d大棚覆膜,使设施内日平均地温达到10ºC以上。
5.4.1.2苗床和地畦准备
苗床准备:播种前10d~15d,施腐熟有机肥2000kg/667m2~3000kg/667m2,或15-15-15氮磷钾
复合肥50kg/667m2,结合旋耕翻入地下,旋耕深度20cm~25cm。浇透水。沿东西走向做床,床宽100
cm~120cm,长度因温室或大棚长度而定。
地畦准备:播种前5d~7d土壤进行处理,用药量因土壤含水量不同而异,可选用48%氟乐灵乳油
100mL/667m2~200mL/667m2,宜与灭草猛、嗪草酮等除草剂混用。在地膜覆盖时使用,氟乐灵48%乳油
量不宜超过100mL/667m2,施药后立即混土。
5.4.1.3消毒
在床表面撒施杀虫剂、杀菌剂,耙细、整平。播种前做好育苗床土壤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B。
5.4.2穴盘育苗
5.4.2.1生产设施
种子发芽宜在发芽室中进行。种苗生产宜选用温度、湿度、光照可调控的温室或塑料大棚。地面整
平或摆放苗床架后,放置穴盘。
5.4.2.2播种容器
宜采用128孔或200孔的穴盘,穴盘应干净,无病源虫源。重复使用应消毒,消毒方法见附录B。
5.4.2.3基质配制
2
DB11/T1127—2022
播种宜用育苗专用基质。若自行配制,用泥炭与珍珠岩按照7:3体积比进行混合。基质应具有保水、
透气、排水良好的特性,pH值6.2~6.5,EC值小于0.75ms/cm。装盘前预先湿润基质,使基质相对含水
量为35%~55%,用手挤压时有少量水流出,基质容易成团,且轻轻触碰后易散开。基质消毒方法见附录
B。
5.4.2.4基质装盘
人工装盘:将基质均匀填满各穴孔,轻压基质,使基质表面和穴盘边缘有2mm~3mm的高度差;浇
透水后,待基质表面不呈水泽状时播种。
机械装盘:选用与穴盘型号相应的机械填充机装填基质,装盘方法参照机械使用说明书。
5.5播种
5.5.1种子处理
色素万寿菊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4h~5h后,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观赏万寿菊播种前可不进行处理。
5.5.2播种方式
苗床和地畦播种方式为撒播。将处理好的种子和蛭石或沙土按照1:20~1:30比例拌匀,分2~3遍均
匀撒播于苗床,覆蛭石、沙土或筛过的细土盖严,厚度0.3cm~0.5cm。播种后及时雾喷浇水,覆盖塑
料薄膜保温保湿。
穴盘播种方式为人工点播或机播。将处理好的种子置于穴盘穴孔中央,使种子和基质充分接触,覆
盖厚度为0.3cm~0.5cm的蛭石。播种好的穴盘置于发芽室或平放于育苗床上发芽。
5.5.3苗床育苗播种后管理
5.5.3.1发芽期
播种后3d~5d出苗整齐后及时撤掉塑料薄膜,气温保持15ºC~30ºC。播种后10d左右喷施25%
甲霜灵600倍液一次。
5.5.3.2快速生长期
待第一对真叶展开且苗长至3cm~4cm高后,间苗一次,间苗后苗密度300株/m2~350株/m2;适
时通风。
及时清除杂草,针对实际发生的病虫害防治1~2次;可进行叶面追肥,7d~10d一次,具体次数
视苗情而定,喷施0.2%磷酸二氢钾150mL/m2或叶面肥。
5.5.3.3炼苗期
移栽前7d~10d通风、控水炼苗。移栽前2d喷一次杀菌剂、杀虫剂,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C。
5.5.4穴盘育苗播种后管理
5.5.4.1发芽期
宜保持温度在21ºC~24ºC;基质相对湿度80%以上,表面颜色呈深棕色。
5.5.4.2过渡期
3
DB11/T1127—2022
本阶段种苗子叶展开,根系开始生长。宜保持昼温21ºC~24ºC,夜温16ºC~18ºC;基质相对湿
度70%~90%,表面颜色呈棕色至深棕色;光照15000lx~25000lx;每7d~10d交替喷施一次水溶
性复合肥20-10-20和14-0-14,氮浓度50mg/L~100mg/L;基质EC值0.5ms/cm~0.75ms/cm,pH值6.0~
6.5。
5.5.4.3快速生长期
本阶段种苗第一对真叶展开,根系生长到穴盘底部。宜保持昼温21ºC~24ºC,夜温16ºC~18ºC;
基质相对湿度50%~80%,表面颜色呈棕色至深棕色;光照15000lx~25000lx;每5d~7d交替喷施
一次水溶性复合肥20-10-20和14-0-14,氮浓度100mg/L~150mg/L;基质EC值0.75ms/cm~1.0ms/cm,
pH值6.0~6.5。
5.5.4.4炼苗期
本阶段种苗具2~3对真叶,根系布满穴孔,植株易拔出。宜保持日平均温度18ºC~21ºC;加大干
湿循环,基质表面颜色呈棕色至深棕色,可使基质表面短时间干至浅棕色;逐渐增加光照强度至20000
lx~54000lx;每5~7d交替喷施一次水溶性复合肥20-10-20和14-0-14,氮浓度100mg/L~150mg/L,
可适量补充钙、硼和钾,少施铵态氮肥;控制基质EC值0.75ms/cm~1.0ms/cm,pH值6.0~6.5。
5.6种苗出圃
色素万寿菊种苗:选择根系发达,地径2.5mm~3.5mm,高度20cm~25cm,8片真叶的种苗出圃,
每200株一捆,置于荫凉潮湿处存放。
观赏万寿菊种苗:达到DB11/T1052规定的万寿菊种苗一级、二级要求时出圃。
6栽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1299-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大豆 2007-04-17
- NY/T 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 2007-04-17
- NY/T 1298-200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大豆 2007-04-17
- NY/T 1295-2007 荞麦及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007-04-17
- NY/T 1296-200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油菜 2007-04-17
- NY/T 1297-200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棉花 2007-04-17
- NY/T 1293-2007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07-04-17
- NY/T 1300-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水稻 2007-04-17
- NY/T 1294-2007 禾谷类杂粮作物分类与术语 2007-04-17
- NY/T 1303-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马铃薯 200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