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530.1-2022 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观赏乌桕
DB33/T 2530.1-20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1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530.1—2022
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观赏乌桕
Technicalregulationsforseedlingcultivationofpreciousandcolorful
trees—Part1:OrnamentalCultivarsofTriadicasebifera
2022-09-21发布2022-10-21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530.1—2022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部分为DB33/T2530的第1部分。DB33/T2530《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部分:观赏乌桕;
——第2部分:彩色樟树;
——第3部分:降香黄檀。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
江省林业资金管理中心、建德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部分起草人:李因刚、柳新红、诸葛菲、沈鑫、陈友吾、蒋冬月、周琦、刘刚、何祯、陈艳敏、
余裕龙、范建忠。
I
DB33/T2530.1—2022
珍贵彩色树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观赏乌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观赏乌桕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圃地选择与整理、苗木培育、品种改良、
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观赏乌桕苗木的生产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部分。
CJ/T23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LY/T1903乌桕栽培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33/T179.1—2016林业育苗技术规程第1部分:林业露地育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观赏乌桕OrnamentalCultivarsofTriadicasebifera
以观赏彩叶为栽培目的,应用于国土绿化彩化的乌桕苗木,叶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紫色等单色和
多色类型。
4品种选择
宜选择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或通过国家或省审(认)定的或经引种备案适宜浙江栽培的观赏乌桕
品种,如‘浦红桕’T.sebifera‘Puhongjiu’、‘红紫佳人’T.sebifera‘HongziJiaren’、‘黄
金甲’T.sebifera‘Huangjinjia’和‘紫玲珑’T.sebifera‘Zilinglong’等。
5圃地选择与整理
5.1圃地选择
1
DB33/T2530.1—2022
宜选择海拔800m以下阳光充足、地势平缓、排灌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块,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
7.5的砂壤土或壤土。
5.2圃地整理
整地方法按DB33/T179.1—2016的5.2.2.1规定执行。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每667m(每亩)22000kg~
3000kg。采用高床育苗,苗床床面高于垄间步道15cm~30cm,步道宽度为20cm~30cm。
6苗木培育
6.1砧苗培育
6.1.1种子采集与处理
按LY/T1903的规定执行。
6.1.2催芽播种
沙藏催芽于12月至翌年1月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沙床宽度1m左右,底部铺设3cm~5cm厚的湿沙,
沙子上方均匀撒播经去蜡、温水浸种24小时后的种子,种子用量为2500粒/平方米~3000粒/平方米。
然后覆盖1cm~2cm的湿沙,湿沙含水量以50%~60%为宜,“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覆沙完成后,在
沙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
6.1.3芽苗移栽
翌年春季芽苗出土后生长至3cm~5cm高,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可进行芽苗移栽。宜在阴天或多云天
气进行,按密度20cm×20cm~30cm×30cm移栽于圃地的田畦上,移栽后浇定根水。
6.1.4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其他苗期常规管理按LY/T1903的规定执行。
6.2嫁接
6.2.1接穗采集与贮藏
接穗宜在休眠期树液萌动前一个月采集。选取优良品种母树树冠中上部无病虫害、芽眼饱满、径粗
为0.7cm~1.0cm的一年生枝条。将穗条切口蜡封,50根或100根为一捆,沙藏或装入塑料袋封口后置于
1℃~5℃低温保存。
6.2.2嫁接与后期管理
嫁接时间以3月初~4月初为宜,嫁接方法以切接为主。选取地径1cm以上的一年生乌桕实生苗为砧
木,嫁接部位在砧木离地面以上10cm左右,剪取长5cm~8cm、带2个~3个饱满叶芽的枝段做接穗。嫁
接后的苗期管理措施等按LY/T1903的规定执行。
6.3干形培养
2
DB33/T2530.1—2022
在休眠期内,将按6.2章培育的嫁接苗进行间苗移栽,留床苗和移栽苗的株行距为40cm×40cm~60
cm×60cm。疏苗后及时剪除苗木主干中下部的萌芽条,使枝下高达到1.5m以上。干形培养期间,树体
上保留3个~5个分布均匀的一级分枝。
6.4成品苗培育
6.4.1苗木定植
在苗木休眠期内对干形培育后的苗木进行再次移栽,当培育胸径3cm~12cm的中大规格苗木时,株
行距以1m×1m~4m×4m为宜。移栽的苗木应挖掘纵径与横径均≥20cm的土球,栽植后浇定根水。
6.4.2水肥管理
6.4.2.1苗木定植后,每两行苗木中间开设宽度50cm、深度25cm~30cm的排水沟。3月~10月期间,
加强水分管理。干旱时应及时灌溉保墒,雨水过多时及时排涝。
6.4.2.2在3月~8月期间,追施复合肥(有效成分N:P2O5:K2O为15:15:15)2次/年~3次/年。
结合苗木生长情况,每株每次环状沟施0.2kg~1.0kg。
7品种改良
7.1一般要求
对已在圃地内培育的胸径3cm~12cm的实生苗进行品种改良。按第4章要求选择1个品种,进行单色
系品种嫁接改造;或选择2个及以上观赏期基本一致、叶色类型不同的品种进行多色系品种嫁接改造。
7.2嫁接与管理
7.2.1嫁接部位
在苗木主干分枝点以上均匀选取2个~3个一级分枝或4个~6个二级分枝为嫁接枝,枝条径粗宜在5
cm以下。
7.2.2嫁接方法
在3月初~4月初采用切接法嫁接。径粗3cm以下的枝条,在其距上一级分枝的10cm~20cm处嫁接,
每个枝条嫁接1个接穗。径粗3cm~5cm的枝条,在其距上一级分枝的15cm~30cm处嫁接,每个枝条嫁
接2个~3个接穗。剪除嫁接枝以外的枝条。绑扎好接穗后罩上透明塑料袋密封,塑料袋与枝条间放置2
根0.5cm左右粗的小木棍。当接穗抽梢3cm左右时将塑料袋解开。
7.2.3接后管理
嫁接后随时观察萌芽与接穗生长情况,每个接穗以下10cm左右留1个萌芽枝作为辅养枝,抹除其它
萌芽枝。待接穗生长至30cm以上时,剪除辅养枝与新的萌芽枝。接穗与嫁接枝紧密结合后,解除塑料
绑带。必要时捆绑小木棍,支撑接穗新梢。
8病虫害防治
3
DB33/T2530.1—2022
病虫害防治应遵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
展病虫害监测预报。因地制宜,优先采用营林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必要时采用
化学防治。观赏乌桕苗木培育中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刺蛾、乌桕黄毒蛾和樗蚕等,其为害症状及防
治方法参见附录A。
9苗木出圃
出圃前应对苗木进行调查,将准备出圃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整理。苗木出圃时,
土球大小、包扎和枝条修剪按CJ/T23的规定执行。
10档案管理
按LY/T2289执行。
11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观赏乌桕苗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B。
4
DB33/T2530.1—2022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1/T 384.14-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4部分: 手持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 2009-02-06
- DB11/T 384.8-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 危险场所的施工与验收 2009-02-06
- DB11/T 384.5-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2009-02-06
- DB11/T 384.1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7部分: 运行维护要求 2009-02-06
- DB11/T 384.9-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9部分: 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2009-02-06
- DB11/T 636-2009 施工现场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检验规程 2009-02-06
- DB11/T 384.15-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5部分: 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2009-02-06
- DB11/T 630-2009 美容服务质量要求 2009-02-09
- DB11/T 384.10-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0部分: 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2009-02-06
- DB11/T 384.7-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 工程要求与验收 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