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

DB23/T 2636-2020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pping based on provincial-level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2636-2020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6-08
实施日期
2020-07-07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DBDB/T2xxx-x3xxx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

制图技术规范

Cartographictechnicalspecificationsbasedon

provincial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base

2020-06-08发布2020-07-0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2636-2020

目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数据描述.................................................................................................................................................1

4 数据构成.................................................................................................................................................1

5 数据要求.................................................................................................................................................2

5.1 数学基础.........................................................................................................................................2

5.2 分幅与编号.....................................................................................................................................2

5.3 平面及高程精度.............................................................................................................................2

5.4 数据分层.........................................................................................................................................2

6 制图符号整体性规定.............................................................................................................................4

6.1 符号的分类.....................................................................................................................................4

6.2 符号的尺寸.....................................................................................................................................4

6.3 符号的定位.....................................................................................................................................4

6.4 点符号方向.....................................................................................................................................5

6.5 符号的配置.....................................................................................................................................5

6.6 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5

6.7 图廓整饰.........................................................................................................................................6

6.8 地形图颜色.....................................................................................................................................6

7 制图技术流程及要求.............................................................................................................................6

7.1 技术流程.........................................................................................................................................6

7.2 制图步骤及要求.............................................................................................................................7

8 质量检验.................................................................................................................................................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数据层表.........................................................................................................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属性项定义表.................................................................................................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属性表结构.....................................................................................................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有向点符号要求............................................................................................27

附录E(规范性附录) 1﹕10 000 地形要素数据要素选取与快速制图表达要求........................29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地形要素数据内容及制图要求.....................................................................31

DB23/T263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新文、于庆国、初启凤、陆宇红、曲平、巩翼龙、杨阳、姜淼、张婧怡、付

瑜。

I

DB23/T2636-2020

DB23/T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10 000 比例尺,基于“图库一体化”数据进行

地形图制图的数据内容、构成及要求,制图符号整体性规定,制图技术流程及要求,描述了对应的

证实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10 000 比例尺数据的制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90 1﹕5 000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15661 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2 部分: 1﹕5 0001﹕10 000 地形图图式

GB/T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33462 基础地理信息 1﹕10 000 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CH/T1015.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 0001﹕50 000 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数字

线划图(DLG)

CH/T9009.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

100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

3数据描述

地形要素数据制图为制图符号信息与矢量数据一体化存储。1﹕10 000 地形要素矢量数据作为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

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 9 大类内容,它是地形要素数据制图的数据基础和数据支撑。图廓整

饰、注记以及制图辅助层和图层关系工程数据是保证地形图制图效果完整、连续、合理的关键。

4数据构成

1﹕10 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制图数据由三部分组成:

a)MDB/GDB格式数据:存储地形要素的空间坐标信息、属性信息、制图表达符号信息、空

间坐标系信息等;

1

DB23/Txxxxx-xxxx

b)MXD格式数据:存储图幅工程信息、符号关系、图层相互关系等;

c)元数据:记录关于矢量数据与制图数据的描述。

5数据要求

5.1数学基础

5.1.1平面基础

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

5.1.2高程基础

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单位为:米(m)。

5.1.3地图投影

按照 GB/T 13989 中 1﹕10000 比例尺要求标准分幅: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坐标单

位为米(m);分幅数据无带号要求。

5.2分幅与编号

分幅与编号应应符合 GB/T 13989 的规定。

5.3平面及高程精度

地形要素数据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精度应符合 GB/T 17278 的规定。

5.4数据分层

5.4.1数据层划分

按照制图要素形式分类,地形要素制图数据包括 9 大类地形要素数据层(共 40 个数据层)、

图廓整饰数据层(共 4 个数据层)、注记层(共 2 个数据层)、制图辅助层、掩膜层、临时层(共

 4 个数据层)。

5.4.2数据层命名

地形要素数据层采用 4 个字符,前 3 个字符表示数据内容的英文缩写,第 4 个字符表示几何类

型。如:VEGA,“VEG”代表“植被与土质”,“A”代表“面”。

图廓整饰数据层以 L 字符开头,后几位字符表示几何类型。如:LPOINT,“L”代表“图廓

整饰”,“POINT”代表“点”。

注记层以 ANNO 字符开头,如有多个注记层,ANNO 后加数字序号表示,如:ANNO1。

制图辅助层以 FZ_字符开头,后 1 个字符表示几何类型,如有多个同几何类型的辅助图层,则

再加数字序号来表示。如:FZ_L2。

掩摸层以 MASK_字符开头,后加字符表示掩摸的目标数据层名称。如:MASK_RFCA。

临时层以 TMP_字符开头,后 1 个字符表示几何类型。如:TMP_L。

5.4.3数据层表

数据层表见附录 A。

5.4.4数据层扩展原则

2

DB23/T2636-2020

数据层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扩展数据层不能与已有数据存在重复或冲突。扩展数据层的命名

应简洁准确,并保持唯一。

3

DB23/Txxxxx-xxxx

5.4.5属性项与属性表

1﹕10 000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属性结构包含要素编码、地物属性信息、几何信

息、制图符号信息。要素编码,应符合 GB/T 13923 的规定;属性项名称及规格按照附录 B 进行;

属性表结构及内容按照附录 C 进行;属性项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扩展属性项不能与已有属性项

存在重复或冲突。扩展属性项的命名应简洁准确,并保持唯一。

5.4.6文件命名

以分幅编号为文件名,并保持唯一。

5.4.7元数据

元数据应符合 GB/T 33462 中的规定。

6制图符号整体性规定

6.1符号的分类

符号分类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分为一下三种情况:

a)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

b)半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能依比例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

物符号;

c)不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

6.2符号的尺寸

符号的尺寸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a)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

b)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值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两个尺

寸值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符号的宽度;

线状符号一段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粗度的宽度(街道是指其空

白部分的宽度)。符号上需要特别标注的尺寸值,则用点线引示;

c)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明的均以本标准的符号为准。

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 0.12 mm,点的直径为 0.2 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 0.4 mm

(例如陡坎短线),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6.3符号的定位

符号的定位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a)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b)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c)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d)底部为直角的符号(独立树、路标、风车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定点;

e)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f)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露天设备、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g)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他符号(桥梁、水闸、拦水坝等)定位点在其符号的中心点;

h)线状符号(道路、河流等)定位线在其符号的中轴线;依比例尺表示时,在两侧的中轴线;

i)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实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4

DB23/T2636-2020

6.4点符号方向

点符号分为定位点和有向点。定位点不表示地物方向,符号的定位要求按 7.3 的规定。有向点

定位于地物的实际位置处,方向以附录 D 符号方向为 0°顺时针计算,角度值为 0~360°。角度值存

储在 ANGLE 字段中,角度值与要素符号的方向表达产生关联,属性项中角度值变化,则符号方向

随之变化。

6.5符号的配置

符号的配置应符合 GB/T 20257.2 的规定,土质和植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

况:

a)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例如旱地、稻田、苗圃等;

b)散列式:不按一定行列配置,例如灌木林、石块地等;

c)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置表示符号,例如疏林、零星树木等。表示符号时应注意显示

其分布特征。

整列式排列的一般按照标准表示的间隔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放大 1~3 倍。散

列式排列的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值区间可整体放大 1~3 倍。

注:配置是指所使用的符号为说明性符号,不具有定位意义。在地物分布范围内散列或整列式布列符号,用

于表示面状地物的类别。

6.6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

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

a)标准中除特殊标注外,一般实线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与地面的交线(除桥梁、坝、

水闸、架空管线外),虚线表示地下部分或架空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线表示地类范围

线、地物分界线;

b)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分以下 4 种情况:

1)地物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在其轮廓内加面色,例如河流、池塘等;或在其轮廓内适中

位置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作为说明,例如散热塔等;

2)面状地物其分布范围依比例尺表示,在其范围内配置说明性符号或注记,例如经济林

或垃圾场等;

3)面状地物其分布范围内的建筑物按相应符号表示,在其范围内适中位置配置名称注记,

若图内注不下名称注记时,可在适中位置或主要建筑物位置上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

例如学校等;也可在其范围内配置说明注记简注,例如饲养场等,说明注记简注按附

录 E 进行;

4)相同地物毗连成群分布,其范围依比例尺表示,可在其范围内适中位置配置不依比例

尺符号,例如温室大棚(成片)。

c)两地物相重叠时,按投影原则下层被上层遮盖的部分断开,上层保持完整;

d)各种符号尺寸是按地形图内容中等密度的图幅规定的。为了使地形图清晰易读,除允许符

号交叉和结合表外,各符号之间的间隔(包括轮廓线与所配置的不依比例尺符号之间的间

隔)一般不应小于 0.2 mm。如果某些地区地物的密度过大,图上不能容纳时,允许将符

号的尺寸略微缩小(缩小率不大于 0.8 mm)或移动次要地物符号。双线表示的线状地物

其符号相距很近时,可采用共线表示;

e)实地上有些建筑物、构筑物,标准中为规定符号,又不便归类表示者,可表示该物体的轮

廓图形或范围,并加注说明。地物轮廓形线用 0.12 mm 实线表示,地物分布范围线、地类

界线用地类界符号表示;

5

DB23/Txxxxx-xxxx

f)本标准中土质和植被符号栏中,以点线框者,指示应以地类界符号表示实地范围线,例如

成林;以实线框者,指示不表示范围线,只在范围内配置符号,例如疏林;

g)符号旁的宽度、深度、比高等数字注记,小于 3 m 的,标注至 0.1 m;大于等于 3 m 的,

标注至整米。各种符号等级说明中的“以上”者含数字本身(如三级以上,含三级),“以

下”者不含数字本身。

6.7图廓整饰

图廓整饰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

6.8地形图颜色

地形图颜色应符合 GB/T 20257.2 中的规定。

7制图技术流程及要求

7.1技术流程

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制图流程

6

DB23/T2636-2020

7.2制图步骤及要求

7.2.1数据准备

按照项目要求可分为新测和更新两种数据作业方式。根据数据作业方式的不同,制图过程中的

数据准备分两种情况,其中新测数据包括影像数据、立体采集数据、外业调绘数据、专业参考资料;

更新数据包括 DOM 成果数据、原始库数据、外业调绘数据、专业参考资料。具体数据如下:

a)原始数据:用于数字产品更新的原始数据应采用该区域近期生产的最新数据,该数据应符

合数据生产时相应的规范要求,并经过质检部门验收认可,方可作为更新数据的数据源;

b)影像数据:影像的质量应符合 GB/T 15661 中有关条款的规定。对影像数据进行空三加密,

恢复立体模型,为下一步立体采集数据做准备;

c)立体采集数据:在立体模型上按照 GB/T 33462 标准要求采集地物,立体采集数据作为制

图数据的数据源;

d)DOM 成果数据:DOM 成果数据要符合 CH/T 9009.3 的规范要求。使用的最近时相的

 DOM 成果数据,地面分辨率小于等于 1 m;

e)外业调绘数据:外业调绘数据的要素坐标、高程及属性,适用于 1﹕5 000、1﹕10 000 数字

线划图中的全要素、分要素更新中新增地物的补测。具体方法及要求应符合 CH/T 1015.1 

中的规定;

f)专业参考资料:分为文档资料、图形数据和属性信息。专业资参考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专业参考资料需经专业部门验收认可或通过权威部门公开发布。

2)专业参考资料的现势性以专业部门最新发布的信息为准。

7.2.2制图工程创建

创建制图工程时,必填项包括:项目方案、图号、坐标系、比例尺、是否带有带号、平面坐标

系或地理坐标系、工程文件输出路径。如果当前图幅有图名信息,还需填写图名,也可创建工程后

在图幅信息里补充或修改图名。各项具体内容如下:

a)项目方案:一个项目方案对应一个项目方案文件夹,其中包含了项目有关的建库制图一体

化数据、结合表数据、系统配置表、数据转换对照表、检查记录数据;

b)图号:图号按照国家标准分幅要求填写图号,具体方法及要求应符合 GB/T 13989 的规定;

c)坐标系:CGCS 2000;

d)比例尺:1﹕10 000 比例尺;

e)平面坐标系或地理坐标系:本标准研究带投影的平面坐标系;

f)工程文件输出路径:输出路径下会创建以图号命名的 MXD(ArcGISMapDocument)和

 MDB(MicrosoftDatabase)两个文件。

7.2.3矢量编辑

将原始数据导入制图工程后,自动进行归层和制图符号显示,未找到目标层的数据会导入到临

时层中,未找到目标符号的要素会以红色线显示。参考影像数据、外业调绘数据、专业参考资料等

进行判读,要素采集和要素更新。在矢量编辑过程中,制图符号实时显示。

7.2.4数据制图

矢量数据完成编辑和更新后,可对数据制图符号进行精细化编辑,要素制图指标与要求见附录

 E、F。制图符号与制图编辑信息以属性项信息形式存储在库数据中,制图编辑主要分为 3 种情况:

a)矢量更新:矢量采集更新发生变化时,要素符号会实时更新显示;

7

DB23/Txxxxx-xxxx

b)矢量不更新当前要素制图符号更新:在不改变矢量数据的情况,对当前要素的制图符号进

行编辑更新,达到满足图面合理性要求;

c)当前要素矢量与制图符号均不更新:这种情况一般是使用制图辅助层数据来满足要素制图

需求。

7.2.5注记

注记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制图的主要组成部分,注记包含名称注记与说明注记,名称注记存

储在 ANNO 数据层中,说明注记存储在 ANNO1 数据层中。一般 AGNP、AANP 带有名称的实体

点与 ANNO 注记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注记密度过大,可进行适度的筛减。可通过注记创建和自动

批量添加注记两种方式实现注记添加。注记制图表达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E、F。

7.2.6图形与注记冲突处理

当植被符号与其他符号冲突时,可将存储在 FZ_P 的植被符号灵活增、删、移等操作。

当要素制图符号之间发生压盖,可在限差范围内偏移次要制图符号,矢量数据保持不动。如行

树与道路有压盖时,可以对行树符号做适当偏移。

高程点与点状地图冲突压盖时,对高程点制图符号隐藏不显示。

当街区中的街道线与房屋或垣栅轮廓线的间距在图上小于 0.3 mm 时,街道线可忽略。

注记与地物符号冲突时,首先再限差范围内移动注记,如注记过长可以多行注出,在道路上的

名称注记、编号注记,文字与边线需 0.2 mm 间隔,等级注记下有压白。

7.2.7图幅接边

不同分幅的图库一体化数据之间应接边,包含矢量数据接边和制图数据接边,具体要求分别如

下:

a)矢量数据接边要求如下:

1)接边要素的几何位置应吻合、连续,关系合理;

2)接边要素的属性应一致;

3)线状房屋、电力线矢量数据直线接边;

4)河流线、冲沟线矢量数据要接边。

b)制图数据接边要求如下:

1)接边要素的制图符号在图面上保证几何位置应吻合、连续,图面合理;

2)为保证图面连续性、合理性,可适当调整接边要素制图符号位置;

3)线状房屋制图数据直线接边;

4)电力线在图廓接边处要去掉点和箭头符号,并且直线接边;

5)河流线、冲沟线制图数据不要求接边,但是图幅内要满足渐变要求;

6)双线道路在图廓位置处,道路边线要与图廓实交同时要与邻接图幅道路制图数据接边。

7.2.8图廓整饰

根据图幅信息、出版信息、比例尺信息、结合表信息、行政区划信息、行政区划界线、等高距

信息等实现图廓整饰自动添加。其中图廓整饰按照元素类型分为:注记、点、线、面。其中图廓整

饰的文本信息存储在 LANNO 层。内图廓线、外图廓线、政区略图与邻接图表的九宫格及行政界存

储在 LLINE 层。图例、坡度尺、比例尺存储在 LPOINT 层。政区略图与邻接图表中的行政区划面

存储在 LAREA 层中。具体要求按附录 G 进行。

8质量检验

8

DB23/T2636-2020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 GB/T 17941、GB/T 18316 和 GB/T 24356 的规定。

除 GB/T 17941、GB/T 18316 和 GB/T 24356 中规定检查内容外,还需对入库数据、制图数据与图

库一体化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9

DB23/Txxxxx-xxxx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数据层表

A.1 表 A.1 给出了 1﹕10 000 比例尺地形要素图库一体化数据层表。

表  A.1 制图数据层表

层号要素类别数据内容要素分层几何特征

1图廓整饰注记LANNO注记

2图廓整饰点LPOINT点

图廓整饰

3图廓整饰线LLINE线

4图廓整饰面LAREA面

5名称注记ANNO注记

注记

6说明注记ANNO1注记

7测量控制点CPTP点

定位基础

8数学基础CPTL线

9HYDA面

10水系要素HYDL线

11HYDP点

水系

12HFCA面

13水系附属设施HFCL线

14HFCP点

15RESA面

16居民地RESL线

17RESP点

18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范围LJKA面

19RFCA面

20居民地附属设施RFCL线

21RFCP点

22LRRA面

铁路

23LRRL线

24LDRL线

公路

25LRDA面

交通

26LRDL线

27LFCA面

交通附属设施

28LFCL线

29LFCP点

30PIPL线

管线管线与设施

31PIPP点

32境界与政区行政界线BOUA面

10

DB23/T2636-2020

表  A.1 (续)

层号要素类别数据内容要素分层几何特征

33BOUL线

34BOUP点

35BRGA面

36区域界线BRGL线

37BRGP点

38TERL线

等高线、高程点

39TERP点

地貌

40TFCA面

其他地貌要素

41TFCL线

42VEGA面

43植被与土质植被与土质要素VEGL线

44VEGP点

45居民地地名AGNP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