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108-202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建设规程
DB14/T 3108-2024 DB14/T 3108-2024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quality classific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山西大地控股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薄江宏、卫丹妮、庞晓婷、白建军、韩小英、庞胜喜、刘琪、杨沛、刘瑾、李达、张中帆、王慧斌、陈文杰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P76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3108—202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建设规程
Database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ofclassificationresultsofcultivatedland
resourcesquality
2024-09-19发布2024-12-19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3108—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18
7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20
8元数据............................................................................20
参考文献.............................................................................21
I
DB14/T310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山西大地控股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薄江宏、卫丹妮、庞晓婷、白建军、韩小英、庞胜喜、刘琪、杨沛、刘瑾、李
达、张中帆、王慧斌、陈文杰。
II
DB14/T3108—202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建设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结构定义、数据交换
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及元数据等。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CH/T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1016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
TD/T1057-2020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DB14/T3107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要素属性feature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层layer
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
标识码identificationcode
1
DB14/T3108—2024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矢量数据vectordata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栅格数据rasterdata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
图形数据graphicdata
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属性数据attribute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拓扑topology
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特指那种在连续映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
性质。
拓扑关系topologicalrelationship
描述两个要素之间边界拓扑和点集拓扑的要素关系。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数据。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数据库内容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分类单元、分类因素、调查或核实样点以及分类辅助
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大小一二三四
类类级级级级
码码类类类类
要要要要
素素素素
码码码码
2
DB14/T3108—2024
其中:
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信息专业码为20;
其他信息专业码为30。
b)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的业务代码为07。
c)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空位以0补齐,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
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d)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13923中的基础地理
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e)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见表1。
表1耕地资源分类要素分类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层代码要素名称说明
1000000000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10006000001200境界与政区
GB/T13923的扩展与TD/T
10006001001210行政区
1057一致
10006002001220行政区界线
10006090001230行政区注记
20000000002000土地信息要素
20070100002100分类单元要素
20070101002110分类单元
20070102002120分类单元注记
20070103002130扩充分类单元
20070104002140扩充分类单元注记
20070200002200分类因素
20070201002210自然地理格局
20070201102211自然区
20070201202212自然区注记
20070202002220地形条件
20070202102221坡度
20070202202222坡度注记
20070203002230土壤条件
20070203102231有效土层厚度
20070203202232有效土层厚度注记
20070203302233土壤质地
20070203402234土壤质地注记
20070203502235土壤有机质含量
20070203602236土壤有机质含量注记
20070203702237土壤pH值
20070203802238土壤pH值注记
20070204002240生态环境条件
20070204102241生物多样性
3
DB14/T3108—2024
表1耕地资源分类要素分类与代码表(续)
要素代码层代码要素名称说明
20070204202242生物多样性注记
20070204302243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
20070204402244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
20070204502245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注记
20070205002250熟制
20070205202251熟制注记
20070206002260耕地利用现状
20070206102261耕地二级地类
20070206202262耕地二级地类注记
20070300002300耕地质量等级
20070301002310二调耕地质量等级
20070302002320三调耕地质量等级
20070400002400调查样点要素
20070401002410生物多样性调查样点
20070402002420生物多样性调查样点注记
20070403002430土壤调查样点
20070404002440土壤调查样点注记
20070500002500分类辅助要素
20070501002510辅助图斑
20070502002520辅助图斑注记
标识码编制规则
按照每个要素的标识码应具有唯一代码的基本要求,依据GB/T7027规定的信息分类原则和方法,
要素标识码采用三层18位层次码结构,由县级行政区划代码、要素层代码、要素标识码顺序号构成。具
体如下:
a)第一层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22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6位数字码。
b)第二层为层代码,采用本标准表1规定的4位数字码;
c)第三层为要素标识码顺序号,采用8位数字码,码值:00000001~99999999;要素标识码代
码结构如图1所示:
XXXXXXXXXXXXXXXXXX
顺序号
层代码
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5数据库结构定义
4
DB14/T3108—2024
空间要素划分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要素类名称及各类要素见表2。
表2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空间要素类的定义
序号层名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约束条件说明
行政区PolygonXZQM
境界与政
1行政区界线LineXZQJXM
区
行政区注记AnnotationXZQZJO属性结构见表19
分类单元PolygonFLDYM本表注3
分类单元注记AnnotationFLDYZJO属性结构见表19
2分类单元
扩充分类单元PolygonKCFLDYO本表注4
扩充分类单元注记AnnotationKCFLDYZJO属性结构见表19
有效土层厚度样点PointTCHDYDO
有效土层厚度注记AnnotationTCHDZJO属性结构见表19
土壤质地样点PointTRZDYDO
土壤质地注记AnnotationTRZDZJO属性结构见表19
土壤有机质含量样点PointTRYJZHLYDO
土壤有机质含量注记AnnotationTRYJZHLZJO属性结构见表19
3分类因素土壤pH值样点PointTRPHZYDO
土壤pH值注记AnnotationTRPHZZJO属性结构见表19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PolygonTRZJSWRTBC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PointTRZJSWRYDC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注记AnnotationTRZJSWRZJO属性结构见表19
熟制PolygonSZC本表注5
熟制注记AnnotationSZZJC属性结构见表19
二调耕地质量等级PolygonEDGDZLDJM本表注6
二调耕地质量等级注记AnnotationEDGDZLDJZJO属性结构见表19
4耕地质量
等级三调耕地质量等级PolygonSDGDZLDJO本表注7
三调耕地质量等级注记AnnotationSDGDZLDJZJO属性结构见表19
生物多样性调查样点PointSWDYXYDM
生物多样性调查样点注记AnnotationSWDYXYDZJO属性结构见表19
5调查样点
要素土壤调查样点PointTRYDM
土壤调查样点注记AnnotationTRYDZJO属性结构见表19
分类辅助辅助图斑PolygonFZTBO本表注8
6
要素辅助图斑注记AnnotationFZTBZJO属性结构见表19
注1: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C(条件必选),以下相同;
注2:空间图层数学基础需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一致,图斑应与原始数据一致;
注3:提取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的耕地地类图斑作为分类单元;
注4:提取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的地类图斑作为扩充分类单元;
注5:若在国家熟制基础上调整了县级熟制分区,则应提供要素图层;
5
DB14/T3108—2024
表2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空间要素类的定义(续)
序号层名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约束条件说明
注6: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更新后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单元图层,其属性包含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
质含量、土壤pH值和耕地质量等级。若无此成果,则利用其他途径获取的数据形成该图层;
注7: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图斑形成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单元图层,其属性包含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和耕地质量等级;
注8:图层用于存储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的除分类单元和扩充分类单元外的地类代码为00、02、03、04、10、11、12
的地类图斑。
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5.2.1行政区层属性表
行政区层属性结构表见表3,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见表4。
表3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
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
1标识码BSMChar18>0M
2要素代码YSDMChar10表1要素代码M
3行政区代码XZQDMChar9见GB/T2260M本表注1
4行政区名称XZQMCChar100见GB/T2260M
单位:㎡
5调查面积DCMJFloat15>0M
本表注2
单位:㎡
6计算面积JSMJFloat152>0C
本表注3
7描述说明MSSMChar2M本表注4
8海岛名称HDMCChar100C
9备注BZChar200O
注1:行政区代码在现有行政区划代码的基础上详细到乡(镇、街道),即: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乡(镇、
街道)代码,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2260中的6位数字码,乡(镇、街道)代码为3位数字码。
以下行政区代码同。
注2:行政区范围未发生变化,该行政区调查面积保持不变;县级行政区划内,所有乡级行政区调查面积之和应等
于该县级行政区调查面积。
注3:指行政区界线坐标计算的椭球面积。本标准中所有面积字段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椭球面积。
注4: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表4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JX)
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
1标识码BSMChar18M
2要素代码YSDMChar10表1要素代码M
3界线类型JXLXChar6M
4界线性质JXXZChar6M
5界线说明JXSMChar100O
6备注BZChar200O
6
DB14/T3108—2024
5.2.2分类单元层属性表
分类单元层属性表结构见表5、表6。
表5分类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名称:FLDY)
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
1标识码BSMChar18>0M
2要素代码YSDMChar10表1要素代码M
3单元编号DYBHChar19本表注1M
4图斑编号TBBHChar8M
5地类编码DLBMChar5M
6地类名称DLMCChar6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3477-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标识规范 2016-12-30
- GB/T 3620.1-2016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2016-12-30
- GB/T 33476.2-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2部分:显现 2016-12-30
- GB/T 33479-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交换接口规范 2016-12-30
- GB/T 33476.3-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3部分:实施指南 2016-12-30
- GB/T 33481-2016 党政机关电子印章应用规范 2016-12-30
- GB/T 33483-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2016-12-30
- GB/T 33480-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元数据规范 2016-12-30
- GB/T 33478-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应用接口规范 2016-12-30
- GB/T 33482-2016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建设规范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