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55-2006 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55-2006 Non-polluting food, rules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owpea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55-2006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1-24
实施日期
2006-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南省无公害豇豆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起草人:
陈贻诵、肖日新、高芳华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1

备案号:18213-2006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55—2006

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Safefoods

technicalrulesofcowpeapfoduction

2006-01-24发布2006-04-01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55—2006

前言

本标准对影响无公害豇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及生产技术管理等要素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

关要求,结合海南省无公害豇豆生产的实际作出了规定,为开展无公害豇豆生产提供依据。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贻诵、肖日新、高芳华

II

DB46/T55—200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指导无公害豇豆的生产,推动海南省无公害食

品工程的实施,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我省无公害食品系列地方标准。

III

DB46/T55—2006

无公害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豇豆生产的有关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技术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海南省无公害豇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5078无公害食品豇豆

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4404.2-1996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豇豆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角豆、线豆角等,属豆科豇豆属普通豇豆的一个亚种。豆荚颜色有绿色、

浅绿色、红色及紫色等。

3.2人字架

指每两根竹子交叉绑成人字型的架。

3.3人字混合架

指将种植畦上一定数量的双人字型主架用绳子或铁丝从不同位置和方向连接而成的架。

3.4植株调控

指通过引蔓、整枝、打顶及摘叶等方法达到通风、透光及平衡生长等目的的一项栽培技术措施。

4产地环境要求

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城镇、医院、垃圾场、工业污染源(如:制胶(糖)厂)及禽畜集约化养殖场

等的地块,并符合GB/T18407.1-2001及NY5010的要求。

5生产技术

5.1栽培季节

海南北部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南部地区可全年播种。

5.2品种选择

DB46/T55—2006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春季栽培宜选择耐寒性强的品

种,夏秋季栽培宜选择抗热耐湿的品种。

5.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1996的要求,具体标准是:种子纯度≥90%,净度≥98%,发芽率≥85%,

水分≤12%。

5.4种子用量

一般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种量:白仁类豇豆约0.75公斤,其他种类约1.25公斤。

5.5种子处理

挑选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和明显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子于播前晾晒半天或一天,严禁爆晒。可

用种子重量0.5%的杀菌剂拌种(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5.6种植密度

5.6.1冬春季栽培

白仁类豇豆穴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种植约2100穴;其他种类豇豆穴距30厘米,每667

平方米栽培面积约种植3100穴。

5.6.2夏秋季栽培

白仁类豇豆穴距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种植约3100穴;其他种类豇豆穴距25厘米,每667

平方米栽培面积约种植3800穴。

5.7土壤要求

对土壤适应性广,但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及排水、通气性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为佳。pH5~

7。

5.8土壤处理

土壤提前15天以上深翻30厘米进行晒土,深翻前每667平方米撒石灰75~100kg。

5.9整地

土壤处理结束后即可耙平作畦。白仁类豇豆采用双行植则畦宽约160厘米(连沟),若采用单行植

则畦宽约80厘米(连沟);其他种类豇豆采用双行植则畦宽约140厘米(连沟),若采用单行植则畦宽

约70厘米(连沟);畦高均为30厘米。

5.10施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等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2000公斤已拌磷肥50公斤沤熟的优质农家肥(其他

经加工的有机肥参照产品说明使用),并施用尿素1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三分之二于作畦前撒施、三

分之一施入种植沟。

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肥、城市垃圾、污泥和工业废渣。

5.11覆盖地膜

冬春季整地施基肥后可用40~50厘米或110~130厘米的地膜覆盖,地膜要盖严盖实。

5.12播种

选晴暖天或“冷尾暖头”时播种。按事先确定的穴距,每穴点播3~4粒种子,播后覆盖一层2~3

厘米厚的干细土(覆盖经消毒的营养土更佳)并覆盖干稻草或其他干杂草等,及时浇足水,若土壤过干

可在播种后灌半沟水,采用滴灌供水则以土壤刚好湿润为标准。

5.13查苗补苗

幼苗第一对真叶微展时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并间去多余的苗,一般每穴留1~2株健壮苗。

5.13.1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无病虫、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健壮,适应性强,第一对真叶微展。

5.14田间管理

5.14.1水分管理

5.14.1.1供水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