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611-2023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DB46/T 611-2023 Ecological product gross value accou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
- 起草人:
- 胡小飞、王晨野、穆晓东、邢巧、王敏英、吴晓晨、许积层、马字伟、邬乐雅、杨安富、覃茂运、侯德佳、蓝才鑫、左永令、王艺臻
- 出版信息:
- 页数:5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20
CCSZ04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611—2023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ccountingGrossEcosystemProduct(GEP)
2023-09-16发布2023-10-14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6/T611—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3
4.1核算区域与核算单元..............................................................3
4.2核算原则........................................................................4
4.3核算技术流程....................................................................4
4.4核算生态系统范围................................................................5
4.5核算时间步长....................................................................5
4.6单位价格、单位成本与价值修正....................................................5
5核算指标体系........................................................................5
6调查与核算使用数据要求..............................................................7
7陆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7
7.1物质类生态产品..................................................................7
7.2调节类生态产品..................................................................8
7.3文化类生态产品.................................................................15
8海洋和滨海湿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16
8.1物质类生态产品.................................................................16
8.2调节类生态产品.................................................................17
8.3文化类生态产品.................................................................23
9附则...............................................................................24
9.1质量控制.......................................................................24
9.2成果汇总.......................................................................25
附录A(规范性)生态产品清单.....................................................26
附录B(资料性)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关键参数...............................27
B.1水源涵养价值核算主要参数.......................................................27
B.2土壤保持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0
B.3洪水调蓄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2
B.4固碳价值核算参数...............................................................34
B.5局部气候调节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6
B.6空气净化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7
B.7陆地废弃物处理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8
B.8海洋废弃物处理价值核算主要参数.................................................38
B.9价格参数.......................................................................39
I
DB46/T611—2023
附录C(资料性)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基础数据要求和制图要求............................41
附录D(资料性)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编写大纲和格式要求...........................46
附录E(资料性)生态系统划分.....................................................48
参考文献..........................................................................50
II
DB46/T6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小飞、王晨野、穆晓东、邢巧、王敏英、吴晓晨、许积层、马字伟、邬乐
雅、杨安富、覃茂运、侯德佳、蓝才鑫、左永令、王艺臻
III
DB46/T611—2023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南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实物量核算方法、定价方法和价值
量核算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海南省省、市、县(区)、镇(乡)、村等各级行政区域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其
他功能相对完整的生态自然地理区域以及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地域单元,可参照本文件开
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28058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
GB/T38582-202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HY/T0305-2021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碳储量变化法
HJ1169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和具有相对稳定功能并能自我调控的生态单元。
3.2
海洋生态系统marineecosystem
由海洋中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
3.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coastalwetlandsecosystem
分布在低潮时海平面以下6米处至大潮线之上,包括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
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3.4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ecosystem
以乔木、灌丛和其中的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
3.5
农田生态系统farmlandsecosystem
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
1
DB46/T611—2023
3.6
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secosystem
以草本植物和食草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
3.7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inlandwetlandsecosystem
由陆地或水域相互作用区域内的各种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兼顾水域和陆地生态系
统特征的功能整体,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库塘、盐田及其他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等。
3.8
城市生态系统urbanecosystem
由城市居民、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功能整体。
3.9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
人类从生态系统中得到的惠益,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支持服务属
于中间过程服务,不属于最终服务,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中不考虑支持服务。
3.10
生态产品1)ecosystemproduct
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贡献,包括物质类生态产品、调
节类生态产品和文化类生态产品三类。
3.11
物质类生态产品materialecosystemproduct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各种物质产品,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木材、
生物质原材料、水产品、中草药、牧草、花卉、种质资源等。
3.12
调节类生态产品regulatingecosystemproduct
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海岸带防
护、洪水调蓄、空气净化、废弃物处理、固碳、局部气候调节、噪声消减等。
3.13
文化类生态产品culturalecosystemproduct
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如精神感受、灵感激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
和美学体验等。
3.14
水源涵养waterconservation
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和过程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有效涵养土壤水分和补充地下水、调
节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功能。
1)“生态产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中提出“生态产品指
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和“生态功能
区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
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等”。这一界定主要强调生态系统的调节和维持服务。随着时间推移,
将物质供给和文化服务纳入生态产品范畴已成为主流共识。国际上与之最接近的一个概念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最新制定的《环境经
济核算体系——生态系统核算》(SEEAEA)中的“生态系统最终服务”,指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最终
产品,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
2
DB46/T611—2023
3.15
土壤保持soilretention
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降低雨水的侵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的功能。
3.16
洪水调蓄floodregulationandstorage
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通过调节暴雨径流、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危害的功能。
3.17
固碳carbonsequestration
植物和动物通过生物过程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惰性碳并长期储存的过程,以达到降低大气中CO2浓
度。
3.18
局部气候调节climateregulation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蒸腾、水面蒸发和热量交换过程,减缓气温变化幅度,增加空气湿度,起到改
善人居环境舒适程度的服务。
3.19
空气净化airpurification
生态系统吸收、阻滤和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如SO2、NOx、粉尘等,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
境的生态效应。
3.20
废弃物处理wastetreatment
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产生的各种排海污染物如COD、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烃等的降解、吸收和
转换服务。
3.21
海岸带防护coastalprotection
生态系统降低海浪,避免或减小海堤或海岸侵蚀的功能。
3.22
实物量bio-physicalvalue
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物理量,如粮食产量、洪水调蓄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与景点旅游人数
等。
3.23
价值量monetaryvalue
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
3.24
生态产品总值grossecosystemproduct,GEP
一定行政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
4总则
4.1核算区域与核算单元
3
DB46/T611—2023
陆地生态系统以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海岸线以上陆域作为核算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以
海南省管辖的近岸海域作为核算区域2)。
核算单元的大小根据核算区域的空间范围确定。全省尺度陆域评价以30m×30m的空间网格作
为空间制图单元,地级市、县(市、区)级尺度陆域评价建议以10m×10m的空间网格作为空间制
图单元。全省尺度海域评价)以1000m×1000m的空间网格作为空间制图单元,地级市、县(市、区)
尺度海域评价以100m×100m的空间网格作为空间制图单元。
4.2核算原则
4.2.1客观性原则
核算时应优先使用实测数据,现有监测体系资料不能满足核算需求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完善
监测体系,开展补充性调查监测,力求做到基础资料可靠、核算方法科学、核算结果准确可比。
4.2.2基于交换价值原则
采用与国民账户体系一致的估价方法,基于交换价值测算生态产品价值,以支持与标准国民账户
中的信息整合。
4.2.3本地化原则
基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近岸海域以及市县等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结合海南省区域特征,建
立适合海南省本地化参数表,实现核算参数本地化。
4.2.4开放性原则
根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和完善价值核算的指标与方法。
4.3核算技术流程
a)确定核算的生态系统范围。根据核算目的,确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生态系统范围。
b)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调查分析核算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与分布,绘制生态系统
空间分布图。
c)识别生态产品并编制目录清单。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核算用途,调查分析核算范围内生态产
品种类,确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重点,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确定核算基准时间。
d)确定生态产品核算清单。把生态产品清单中同时满足物质量可以准确计算、价值量可以货币
化、价格可以合理确定的生态产品清单确定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清单。
e)收集资料与补充调查。收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所需相关文献资料、各类生态系统监测与统计
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与地形图件,开展必要的实地观测调查,进行数据预处理以及参数本地化。
f)核算生态产品实物量。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技术方法与核算模型,核算各类生态产品实物量。
当区域参数无基础数据支撑时,可参考本规范提供的技术参数。
g)确定生态产品单位价格。尽可能采集、选用生态产品核算区域的本地价格数据。如果本地价
格数据不能获得时,可以采用可获得的距离核算区域最近的同类生态系统提供的同种生态产
2)海南岛周边近岸管理海域即海南岛海岸线至领海外缘线之间的海域,琼州海峡以广东省和海南省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为界。
4
DB46/T611—2023
品的价格。如果无法获得核算年份的价格数据,采用可获得的最近年份的价格数据,但需按
照生产价格指数或消费价格指数进行逐年递推修正。
h)核算生态产品价值量。根据生态产品实物量,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技术方法与核算模型,运用
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等价值核算方法核算各项指标的货币价值。
i)核算生态产品总值。将核算区内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加总,得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按式
(1)。
𝐺𝐸𝑃=𝐸𝑃𝑉+𝐸𝑆𝑉+𝐸𝐶𝑉+𝐸𝑃𝑉𝑆+𝐸𝑆𝑉𝑆+𝐸𝐶𝑉𝑆··········································(1)
式中:
𝐺𝐸𝑃——生态产品总值(万元·a-1);
-1
𝐸𝑃𝑉、𝐸𝑃𝑉𝑆——分别是陆地、海洋和滨海湿地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价值(万元·a);
-1
𝐸𝑆𝑉、𝐸𝑆𝑉𝑆——分别是陆地、海洋和滨海湿地调节服务价值(万元·a);
-1
𝐸𝐶𝑉、𝐸𝐶𝑉𝑆——分别是陆地、海洋和滨海湿地文化服务价值(万元·a)。
j)开展核算结果分析。对核算区生态产品总值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及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态产
品总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完成核算报告。
4.4核算生态系统范围
根据具体的核算目的,可以按行政区(村、乡镇、县区、全市)边界确定核算生态系统的范围,
可以按生态用地类型确定核算生态系统范围,如林地、草地、湿地(含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红
树林、海草床)、海洋以及耕地、园地、城市绿地。
4.5核算时间步长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时间步长以一年为单位,如果数据跨年度,应调整为一年。
4.6单位价格、单位成本与价值修正
核算多个年份的生态产品总值并进行比较时,应确定其中某一年为基准年,将其它年份的价值按
照基准年的价格水平修正。基准年宜选用最末一年或最初一年。
将某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修正为基准年的价格水平时,应利用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
将该年的价值向基准年进行逐年递推修正。修正方法应按GB/T28058的规定执行。
5核算指标体系
海南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由物质类、调节类和文化类三类生态产品构成。其中,物质类
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水资源产品、生态能源等6个核算指标;调节
类生态产品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氧气、局部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海岸带防护、空
气净化、废弃物处理、负氧离子等10个指标;文化类生态产品主要包括旅游康养指标。生态产品总值
核算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见表1,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见表2。
5
DB46/T611—2023
表1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实物量核算方法价值量核算方法
农林牧渔(淡水)产品统计法增加值法或市场价格法
物质产品供水资源产品统计法市场价格法
给服务生态能源统计法市场价格法
生物原材料统计法市场价格法
水源涵养水量平衡法影子工程法
土壤保持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替代成本法
洪水调蓄水量储存模型影子工程法
固碳机理模型市场价格法
氧气释放机理模型替代成本法
调节服务空气净化污染物净化模型替代成本法
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净化模型替代成本法
局部气候调节实测法、蒸散模型替代成本法
负氧离子释放*机理模型替代成本法
海岸带防护统计调查法替代成本法
文化服务旅游康养统计调查法市场价格法、旅行费用法
6
DB46/T611—2023
表2各类生态系统生态产品总值主要核算指标
类别核算指标森林草地农田内陆湿地城市滨海湿地海洋
农产品√√√××××
林产品√√√××××
畜牧产品√√××××
物质类生态产品
水产品×××√××√
水资源产品×××√×××
生态能源产品√√√√×××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洪水调蓄√√×√×××
空气净化√√√√√√×
固碳√√√√√√√
调节类生态产品
氧气产品√√√√√√√
局部气候调节√√×√√√*√*
废弃物处理×××√√√√
负氧离子产品*√××××√*×
海岸带防护√××××√×
文化类生态产品旅游康养√√√√√√√
注1:×为不评估;√为评估。
注2: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林地、草地、农用地、湿地等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按照本标准提供的方法核算后,按城市
边界(城市建成区范围)进行汇总,得到城市生态产品价值。
注3:*为可选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核算。
6调查与核算使用数据要求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使用的地理空间数据、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实地调查数据以及参考文献数据
等数据来源、单位、频次等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7陆地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
7.1物质类生态产品
7.1.1实物量核算
7
DB46/T611—2023
主要对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水资源产品、生物原材料等直接利用物质产品以及
生态能源等转化利用产品产量进行统计,不包括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或小规模自产自用的其它生态产
品。
直接利用物质产品总产量按式(2)进行求和;生态能源等转化利用供给产品按式(3)。
𝑛
Epro=∑𝑖=1𝐸𝑖··········································································(2)
式中:
-1
Epro——物质产品总产量(t·a);
𝑖——核算区物质产品种类,𝑖=1,2,3,……,n;
-1
𝐸𝑖——第𝑖种物质产品的产量(例如t·a),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
生态能源等转化利用供给产品按式(3)。
𝑛
𝐸𝑒𝑒=∑𝑖=1𝐸𝑒𝑒𝑖·········································································(3)
式中:
-1
𝐸𝑒𝑒——生态能源总产量或使用量(kW·h·a);
𝑖——核算区生态能源的类型,𝑖=1,2,3,……,n;
-1
𝐸𝑒𝑒𝑖——𝑖类生态能源类型的产量(kW·h·a)。
7.1.2价值量核算
核算地区可获得本项产品增加值时,推荐采取增加值进行核算,没有增加值数据时,用市场价格
法核算产品产值进行代替。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价值量按式(4)。
𝑛𝑛−4
𝐸𝑃𝑉=(∑𝑖=1𝐸𝑖×𝑃𝑖+∑𝑖=1𝐸𝑒𝑒𝑖×𝑃𝑒𝑖)×10···········································(4)
式中:
𝐸𝑃𝑉——物质产品供给的总价值(万元·a-1);
-1
𝑃𝑖——第𝑖类直接利用产品的价格(元·kg),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
-1
𝑃𝑒𝑖——第𝑖类转化利用产品的价格(元·(kW·h))
7.2调节类生态产品
7.2.1水源涵养价值核算
7.2.1.1实物量核算
利用水量平衡模型计算水源涵养量(𝑄𝑤𝑟),核算按式(5)。
𝑛𝑛12−3
𝑄𝑤𝑟=[∑𝑗=1𝐴𝑗×[∑𝑖=1∑𝑚=1(𝑃𝑖,𝑚−𝑄𝐹𝑖,𝑚−𝐴𝐸𝑇𝑖,𝑚)]×10···································(5)
式中:
3-1
𝑄𝑤𝑟——水源涵养量(m·a);
2
𝐴𝑗——表示j类生态系统面积(m);
-1
𝑃𝑖,𝑚——核算区内𝑖像元的m月多年平均降雨量(mm·a),建议采用近5年移动平均值;
-1
𝑄𝐹𝑖,𝑚——核算区内的𝑖像元m月地表径流量(mm·a),建议采用近5年移动平均值,或参考附录B.1;
-1
𝐴𝐸𝑇𝑖,𝑚——核算区内𝑖像元m月实际蒸散发量(mm·a),核算见附录B.1;
𝑖——核算区内的第𝑖个像元;
8
DB46/T611—2023
𝑛——核算区内的总像元个数。
7.2.1.2价值量核算
采用影子工程法,以建设蓄水量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相当的水利设施所需成本作为水源涵养价
值。核算按式(6)
−4
𝑉𝑤𝑟=𝑄𝑤𝑟×𝐶𝑤𝑒×10··································································(6)
式中:
-1
𝑉𝑤𝑟——蓄水保水价值(万元·a);
-3
𝐶𝑤𝑒——水库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m),见附录B.9。
7.2.2土壤保持价值核算
7.2.2.1实物量核算
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核算土壤保持服务实物量。核算按式(7)。
𝑛
𝑄𝑠𝑟=∑𝑗=1[𝑅×𝐾×𝐿×𝑆×(1−𝐶×𝑃)×𝐴𝑗]············································(7)
式中:
-1
𝑄𝑠𝑟——土壤保持量(t·a);
2
𝐴𝑗——j类生态系统的面积(m);
𝑅——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2·h-1·a-1),用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指数表示,核算见附录B.2;
𝐾——土壤可蚀性因子(t·h·MJ-1·mm-1),用标准样方上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来表
示,核算见附录B.2;
𝐿——坡长因子(无量纲),核算见附录B.2;
𝑆——坡度因子(无量纲),核算见附录B.2;
𝐶——盖度和管理因子(无量纲),核算见附录B.2;
𝑃——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无量纲),核算见附录B.2;
n——核算区生态系统类型总数。
7.2.2.2价值量核算
采用替代成本法进行土壤保持价值量核算,按式(8)-(11)。
Vsr=Vsd+V𝑑𝑝ℎ+Vsf····································································(8)
Q
V=λ×(sr)×C×10−4·······························································(9)
sd𝜌
n−4
V𝑑𝑝ℎ=∑i=1Qsr×Ci×Pi×10·························································(10)
n−4
Vsf=∑i=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5926-2010 铋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铋量测定 2010-11-10
- GB/T 16927.3-2010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3部分:现场试验的定义及要求 2010-11-10
- GB/T 16676-2010 银行安全防范报警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2010-11-10
- GB/T 15925-2010 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锑量测定 2010-11-10
- GB/T 15927-2010 砷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砷量测定 2010-11-10
- GB/T 16895.8-2010 低压电气装置 第7-706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活动受限制的可导电场所 2010-11-10
- GB/T 16895.14-2010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703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装有桑拿浴加热器的房间和小间 2010-11-10
- GB/T 16896.2-2010 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 第2部分:软件的要求 2010-11-10
- GB/T 16559-2010 船舶溢油应变部署表 2010-11-10
- GB/T 17390-2010 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