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42-2020 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44/T 2242-2020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urly leaf disease of yellow okra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T 2242-2020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7
实施日期
2020-08-27
发布单位/组织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242—2020

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Regulationfor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ofokraleafcurldisease

2020-05-27发布2020-08-27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T224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亚飞、何自福、佘小漫、陈婷、李正刚、于琳、蓝国兵、邓铭光。

I

DB44/T2242—2020

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病害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防治原则、防控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地区黄秋葵曲叶病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作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病害症状

黄秋葵曲叶病典型症状为病株叶片向上或向下卷曲、叶片正面出现网络状黄色或褪绿条纹,叶背面

叶脉肿大突起、叶质脆硬;病株幼叶症状明显、叶小且卷曲,而老叶症状不明显或不表现症状。植株若

早期被感染,明显表现矮化、叶小、叶脉肿大、结实数少且果实细小(见附录A)。

4病原及传播途径

广东省黄秋葵曲叶病的病原为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leafcurlMultanvirus,CLCuMuV),

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主要通过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种子带毒传播。

5防控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科学合理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消灭初侵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科学施肥用水与清除杂草等田间管理,科学使

用杀虫剂防治烟粉虱,使用植物病毒制剂控制病害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达到安全控制黄秋葵曲叶病的目的。

6防控技术措施

6.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优质适合当地栽培的黄秋葵品种,种子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种子纯度≥95%、净度≥97%、

发芽率≥85%、水分≤8%。

1

DB44/T2242—2020

6.2种子消毒、催芽

播前将种子浸于55℃的热水中恒温搅拌15min~20min,再在25℃~30℃条件下浸泡12h,清

水洗净催芽,待5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6.3培育无病种苗

大棚育苗采用育苗床,大田采用育苗圃,优先采用大棚育苗床。育苗前,彻底清除苗床及周边枯枝

残叶、杂草,用400倍~6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育苗基质及苗床土,塑料薄膜覆盖密封7d消毒处理。

苗床用50目~80目的防虫网覆盖,同时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烟粉虱,防止烟粉虱侵入,加强育苗肥水

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拔除病苗。

6.4农艺防治

6.4.1作物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葫芦科、锦葵科、茄科等作物连作、邻作或套作。

6.4.2选种无毒种苗

严格选用无病虫的健康壮苗进行田间定植。

6.4.3田园清理

定植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