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 310-1996 National type division and improvement technology for medium-low yield field

行业标准-农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310-199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农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6-12-23
实施日期
1997-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
起草人:
王蓉芳、曹富友、彭世琪、崔勇、高祥照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4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10一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ationaltypedivisionandimprovement

technologyformedium-lowyieldfield

1996门2一23发布1997一06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310一1996

前言

本标准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为八个类型,以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

等级划分》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根据七个类型区中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

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各地还可

以根据本标准编制适宜本地区更详细的技术标准。本标准中的八个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不能改变,每个类

型区中的中低产田类型和障碍程度等级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增减。

本标准由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蓉芳、曹富友、彭世琪、崔勇、高祥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一1996

Nationaltypedivisionandimprovement

technologyformedium-lowyieldfield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八个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依据和障碍程度。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中低产田类型、障碍程度和改良技术。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中低产田medium-lowyieldfield

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壤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

3.2中低产田类型landtypeofmedium-lowyieldfield

根据土壤主导障碍因素及改良主攻方向把全国耕地土壤归并为八个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在全国七

个耕地类型区(耕地类型区的划分见NY/T309-1996中4.1^4.7),

3.3中低产田改良improvementofmedium-lowyieldfieid

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中低产田土壤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各种障碍的

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的措施。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

4.1干旱浦溉型

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

水能力缺陷等原因,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同时又具备水资源开发条件,可以通过发

展灌溉加以改造的耕地。指北方可以发展为水浇地的旱地,南方可以开发水源,提高水源保证率,增强抗

旱能力的稻田和早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干旱缺水,以及与其相关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开发工程量及现

有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4.2演涝潜育型

由于季节性洪水泛滥及局部地形低洼,排水不良,以及土质粘重,耕作制度不当引起滞水潜育现象,

需加以改造的水害性稻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潜育化、渍涝程度和积水,以及与其相关的包括中地

形小地形部位、田间工程配套情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6一12一23批准1997一06一01实施

I

NY/T310一1996

4.3盐碱耕地型

由于耕地可溶性盐含量和碱化度超过限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多种盐碱化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

为土壤盐渍化,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条件、地下水临界深度、含盐量、碱化度、pH等。

4.4坡地梯改型

通过修筑梯田梯埂等田间水保工程加以改良治理的坡耕地。其他不宜或不需修筑梯田、梯埂,只须

通过耕作与生物措施治理或退耕还林还牧的缓坡、陡坡耕地,列入瘩薄培肥型与农业结构调整范围。坡

地梯改型的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侵蚀,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地面坡度、土体厚度、土体构型与物质组

成、耕作熟化层厚度等。

4.5渍涝排水型

河湖水库沿岸、堤坝水渠外侧、天然汇水盆地等,因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常年或季节性渍

涝的早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土壤渍涝,与其相关的地形条件、地面积水、地下水深度、土体构型、质

地、排水系统的渲泄能力等。

4.6沙化耕地型

西北部内陆沙漠,北方长城沿线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老黄泛区沙化耕地(不包

括局部小面积质地过沙的耕地)。其主导障碍因素为风蚀沙化,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形起伏、水资源开发潜

力、植被覆盖率、土体构型、引水放淤与引水灌溉条件等。

4.7障碍层次型

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的耕地,如土体过薄、剖面1m左右内有沙漏、砾石、粘盘、铁子、铁盘、

沙姜等障碍层次。障碍程度包括障碍层物质组成、厚度、出现部位等。

4.8府薄培肥型

受气候、地形等难以改变的大环境(干旱、无水源、高寒)影响,以及距离居民点远,施肥不足,土壤结

构不良,养分含量低,产量低于当地高产农田,当前又无见效快、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治本性措施(如发展

灌溉),只能通过长期培肥加以逐步改良的耕地。如山地丘陵雨养型梯田、坡耕地和黄土高原,很多产量

中等黄土型旱耕地。

中低产田障碍程度和改良技术规范

5.1东北黑土型耕地类型区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为渍涝排水型与障碍层次型。

5.1门渍涝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见表1)

表1渍涝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百~一#atlr之义九十

地形部位河漫滩,低阶地岗间洼地,低阶地,河漫滩,碟形洼地

地形坡度<10<1*

水分状况湿润,,过湿幻

地下水位,m<3<2

腐殖质层厚度,cm>15>15

耕层厚度cm>15>10

潜育层部位(深度).cm>24>17

NY/T310一1996

表1(完)

盂遭二义、九十

现有排涝工程指标

骨干工程(干、支渠)低于二十年一遇低于十年一遇

田间工程(斗、农集)低于五年一遇低于三至五年一遇

排水效果连续降雨30mm,2-3d不能排除连续降雨30mm,3-.5d不能排除

产量水平,kg/h.'1500^3000G1500

1)在一年内出现季节性过湿,需要有一定田间排灌工程和设施才能保证正常农业生产。

2)土澳水分常年处于不协调的过湿状况(秋涝),需要进行根本性治理,包括江河治理与修建骨干工程才能维

持正常农业生产.

5.1.2渍涝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见表z)

表2溃涝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骨干工程(干、支沟)三十年一遇(潜育层部位大于30cm,地下水位大于2m)

田间排水工程(斗、农沟)五年一遇(土壤水分正常一日暴雨100mm,2-3d排除)

改作稻田灌溉定额6750^"9000m'/h.,土地平整为0.067^-0.13h.'格田

林带植被建设(农田林网)占地面积5%-10%

加深耕层,cm3^-5(耕层厚度大于25)

浅翻深松三至五年一次,深30-45cm

耕作培肥秸秆还田二年还田一次,连续3^-5年,还田2-3次

增施有机肥每年22500kg/hm',连续三年

校正施肥每公顷磷肥600kg(P,O,102kg),连续三年

5.1.3障碍层次型障碍程度指标(见表3)

表3障碍层次型障碍程度指标

il九十

地形部位799}1岗平地,漫岗缓坡地漫岗缓坡地,岗顶岗坡地低丘缓坡地,岗顶岗坡地

地面坡度2"-6"4'-7-4-10*

剖面构型低位障碍,中腐殖质层中位障碍,薄、中腐殖质层高位障碍,薄腐殖质层

NY/T310一1996

表3(完)

_},u吐头j\九十

>25>22

<20

30-50cm.30co以下出现25^40.25cm以下出现

腐殖质厚度.cm20cm以下出现障碍层

障碍层障碍层

(白浆、钙积、粘化)

(白浆、钙积、枯化)(白浆、钙积、粘化)

土壤水分状况稍干,、干旱11过干的

地下水位.m>3>4>4

土壤侵蚀一级(轻度)或二级(中度)二级大于二级

农田防护林网三级(占地面积大于10%)四级(占地面积大于5%)小于四级

产量水平,kg/hm'3000450015003000<1500

1)多数年份土壤常年湿度均处于较正常状况.只有少数特殊年份出现周期性干旱

2)在一年内出现季节性过干,需要一定田间排淄工程和设施才能保证正常农业生产。

3)土壤水分常年处于不协调的过干状况(春旱),需要进行根本性治理,包括江河治理与修建骨干工程才能维

持正常农业生产。

5.1.4障碍层次型改rl技术规范(见表4)

表4障碍层次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50^7坡耕地开截留沟修田埂、拦坡打垄、等高

减轻土壤侵蚀

种植

若条建设1m/20-30m(占地宽度/间隔距离)

林带植被建设乔〔灌合计)占地面积10%以上

加i耕层.亡m3-5(耕层厚度大于20)

i昆层犁A拌1次(1:1)

施用石灰(白浆土)三年一次.750-900kg/hm'

增施有机肥每年30000--60000kg/hm',连续三年

耕作培肥秸秆还田小麦两年一次秸秆量100%,玉米一年一次.秸秆量100y,,连续三年

种植绿肥搜盖面积3000,连续三年

浅翻深松三年一次,深20--45om

碑肥900kg/hm'(P,O,153kg),钾肥90kg/hm'(K,O48kg),连续

校正施肥

三年

NY/T310一1996

5乙门北方潮土、砂姜黑土耕地类型区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为干旱灌溉型、渍涝(盐碱)排水型、沙化耕地

乐,‘干旱灌溉型障碍程度指标(见表5>

表5干旱淹溉型障碍程度指标

扁之义五六七八九

湖滨盆谷平原,河谷盆地平原河谷平原,碟形

倾斜平原上部,山前冲、洪积扇前

地形部位河谷平原低洼的低洼地.故河封闭洼地,故河

缘.冲积平原低平地,湖滨盆谷地

地道道

n/5000-1/1000a

地面坡度1/20001/70001/5000--1/70001/7000--1/1200(

0.5^1m内有0.5m内有夹0.5m内有夹

1m以内无障碍通体过沙或表

剖面构型夹沙、夹砾、砂沙、夹砾、砂姜沙、夹砾、砂姜

层次层过沙含砾石

姜层,程度较轻层,程度较重

耕层厚度,cm>15>12

高地3-5,高地3~5,高地3一5,高地3-5,高地3^-5,

地下水位,m

低地2-3低地1.5^-3低地1一3低地1--25低地。.5-1

北部,,保斑3~北部,,灌2~

灌溉条件4次/年,南部,,3次/年.南部即基本无灌溉无灌溉

租1一2次/年基本无灌溉

产量水平,kg/hm'7500.90006000--75004500^-60003000^-4500G3000

1)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平原地区.年降雨量500--800mm,

2)苏北、皖北平原地区,年降雨盘800-1000mm.

5.2.2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规范(见表6)

表6干旱灌溉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骨千工程(干、支渠)十年一遇,干早年份,保灌五次以上

五年一遇,千早年份,一年二熟,保溜五次以上,毛灌定额4500--

田间灌溉工程(斗、农渠)

7500m'/hm'

井灌工程用水保证率90%

井集结合用水保证率90%

平整土地与条田建设达到适应各类湘概需要

林带植被建设(乔灌合计)占地面积30%-12%

NY/T310二1996

表6(完)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加深耕层,cm耕层厚度大于15,机耕面积大于60%

秸秆还田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连续三年

增施有机肥每年45000kg/h.,以上,连续三年

耕作培肥

校正施肥磷肥450kg/hm'(P,O,76.5kg),连续三年

全年无裸露时间(含免耕与秸秆

>80%

覆盖)

5.2.3渍涝(含盐碱)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见表7)

表7渍涝(含盐碱)排水型障碍程度指标

,。怡级六七八九

j3FH~一之达

地形部位平原浅洼地河谷平原低洼地盆地平原低洼地碟形封闭洼地

地面坡降1/2000^-1/70001/5000^-1/70001/5000-1/100001/7000--1/12000

剖面构型均质或有夹砂、夹粘、夹砾等

耕层厚度,cm>15>12

粘壤土至粘土,粘壤

耕层质地粘壤土至粘土砂质壤土或粘土砂质壤土或粘土

土为主

地下水位.m1.5一31^31-2.50.5^1.5

有一定人工天然排

排水条件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不畅排水不畅

水系统

0.2%一0.4%0.4%^-0.6%

0.1%-0.2%(抓化物为主)(抓化物为主)(抓化物为主)

耕层含盐量

0.1%"0.3%(硫酸盐为主)0.3%^-0.6%0.6%一I.O%

(硫酸盐为主)(硫酸盐为主)

缺苗率20%-30Y,30%--50%>50%

产量水平,kg/hm=6000^75004500^-60003000^-4500<3000

5.2.4渍涝(含盐碱)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见表8)

表8渍涝(含盐碱)排水型改良技术规范

措施改良指标

骨干工程(干、支沟)十年一遇.地下水位大于2m

田间排水工程(斗、农沟)五年一遇

平整土地建成大于。.067h.'的格田,畦面高差3-5cm

NY/T310一1996

表s(完)

措施改良指标

井灌井排6.6710h-“一眼浅井,井灌一次降低地下水。.3-0.5m

淤灌每放淤灌溉一次,淤厚3-5cm,一直到30--50cm

改作稻田灌溉定额7500^-12000m'/hm`

土壤脱盐指标返盐盛期0-20cm土层全盐含量小于。.3%

林带植被建设(乔灌合计)占地面积10%^12%

深翻720cm.机耕面积大于90%

秸秆还田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连续三年

耕作培肥

增施有机肥45000kg/hm'以上,连续三年

校正施肥每公顷磷肥600kg(P,0s102kg),连续三年

5.2.5沙化耕地型障碍程度指标(见表9)

表9沙化耕地型障碍程度指标

沪遗、/火九十

表层沙质为主或1m土休表层沙质为主或1m土体1m土体内通体沙质为主或

剖面构型

内夹壤、夹粘层内通体沙质表层覆沙

地下水位,m1.3<3<5

灌排条件有灌溉无灌溉

障碍程度轻度沙化中度沙化

植被建设二级三级小于四级

产量水平,kg/hm'3000--45001500^-3000<1500

5.2.6沙化耕地型改良技术规范(见表10)

表10沙化耕地型改良技术规范

改良措施改良指标

林带建设(乔灌果合计)占地15%-20%以上

丫且砍王EF又

种植牧草绿肥每年种植面积20%^-30%.三年轮作一次

平整土地全部条(格)田化,无起伏沙丘或沙丘全部固定

水源开发一年两熟,保灌六次以上,用水保证率95%

xY/T310一199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