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5/T 03-2024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DB3705/T 03-2024 Ecological product gross value accou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05/T 03-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18
实施日期
2024-05-18
发布单位/组织
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CCSCZ02

DB3705

东营市地方标准

DB3705/T03—2024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ossecosystemproductaccounting

2024-04-18发布2024-05-18实施

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05/T03-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2

4.1客观性原则....................................................................2

4.2价值交换原则..................................................................2

4.3可比性原则....................................................................2

4.4动态性原则....................................................................2

5核算周期.........................................................................2

6核算流程.........................................................................2

6.1核算流程......................................................................2

6.2确立核算范围..................................................................3

6.3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3

6.4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3

6.5数据资料收集..................................................................3

6.6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3

6.7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3

6.8计算生态产品总值..............................................................4

7核算指标.........................................................................4

8核算方法.........................................................................5

8.1实物量核算....................................................................5

8.2价值量核算...................................................................11

8.3生态产品总值核算.............................................................15

附录A(资料性)东营市生态产品.....................................................16

附录B(资料性)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数据需求清单.......................................18

附录C(资料性)数据来源建议部门...................................................27

附录D(资料性)土壤保持量相关因子计算方法.........................................32

附录E(资料性)防风固沙量相关因子计算方法.........................................35

附录F(资料性)洪水调蓄相关因子计算方法............................................37

附录G(资料性)固定二氧化碳相关因子计算方法........................................39

附录H(资料性)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相关系数.........................................42

参考文献...........................................................................48

I

DB3705/T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营市湿地保护中心、中咨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山东黄

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野趣生境环境设计(成都)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丽、孙燕燕、鲍克、黄晶珂、王梦杰、王洁、刘青、王超、乔来秋、朱

岩芳、何洪兵、张俊、韩宝龙、邵苏东、吴裕鹏、于莉莉、李振芬、任坚毅、朱梦洵、王俊杰、宋

怡珂、薛在坡、陈盼盼、王爽、马佳雯、李玉鹏、王浩琪。

II

DB3705/T03-2024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东营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原则、规定了核算周期、核算流程、核算指标、核

算方法、数据资料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东营市域内生态产品总值核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整体。

注:通常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农田、城市、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

3.2

生态产品ecologicalproducts

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贡献。

注: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

3.3

物质供给materialprovisioning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物质产品。

3.4

调节服务regulatingservices

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

3.5

文化服务culturalservices

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

3.6

实物量bio-physicalvalue

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物理量。

3.7

价值量monetaryvalue

1

DB3705/T03-2024

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

3.8

生态产品总值grossecosystemproduct,GEP

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4原则

4.1客观性原则

做到基础资料可靠,核算方法科学,核算结果准确。核算时优先使用实测数据,现有监测

体系资料不能满足核算需要的,开展补充调查监测。

4.2价值交换原则

采用与国民账户体系一致的计算方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测算,以确保价值的实现对标准

国民账户中的信息整合的支持作用。

4.3可比性原则

在相同的空间范围内同一类型生态系统同一年度的核算结果宜可定量、可重复、可比较,

不同年度的核算结果可进行比较分析,同一年度不同区域同一类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可进

行对比分析。

4.4动态性原则

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拟平台进行空间运算和量化,

宜根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改进和完善价值核算的指标与方法。

5核算周期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周期长度为1年,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6核算流程

6.1核算流程

核算流程见图1。

图1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流程

2

DB3705/T03-2024

6.2确立核算范围

根据核算目的,确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单元,如市、县、乡、村等行政区域,或一片森

林、一片湿地、不同尺度流域,以及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地域单元。

6.3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明确核算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与分布,绘制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

6.4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调查核算范围内的生态产品种类,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见附录A。

6.5数据资料收集

6.5.1应收集以下数据:

a)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所需要的部门统计数据、调查监测资料、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基

础地理信息图件等。

b)东营市国土三调数据、林草湿地调查数据、土地更新数据、气象数据等现有统计数据

和部门调查、监测数据,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数据需求清单详见附录B。

6.5.2当测算时段或范围特殊性不能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时,可利用相关研究或相邻区域监测

数据。

6.5.3宜采用空间大数据开展测算评估。

6.6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

6.6.1应开展必要的数据资料收集与实地观测调查,收集和利用测算区域内已有的常规现状数

据资料,进行数据预处理以及参数本地化。

6.6.2应根据确定的核算基准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符合核算区域特点的实物量核算方法和技

术参数,核算各类生态产品的实物量,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方法见表1。

6.6.3实物量核算的方法见8.1。

6.7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

根据生态产品实物量,综合运用残值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旅行费用法等方法,

核算各类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见表1。价值量核算的计算方法见8.2。

表1东营市各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

价值量核算方

类别核算指标实物量指标实物量核算方法价值量指标

物质残值法、统计

物质供给物质获取量统计调查物质供给价值

供给调查

水源涵养水源涵养量水量平衡法水源涵养价值替代成本法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

调节减少泥沙淤积量减少泥沙淤积价值替代成本法

土壤保持方程

服务

减少面源污染量土壤污染物含量法减少面源污染价值替代成本法

防风固沙防风固沙量防风固沙模型防风固沙价值替代成本法

3

DB3705/T03-2024

表1东营市各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续)

价值量核算方

类别核算指标实物量指标实物量核算方法价值量指标

海岸带防护生态系统防护的海岸带长度统计调查生态系统防护的海岸带价值替代成本法

洪水调蓄调蓄水量调蓄模型调蓄洪水价值替代成本法

固定二氧化

固定二氧化碳量固碳机理模型固定二氧化碳价值市场价值法

净化污染物量(二氧化硫、氮大气污染物净化模净化污染物价值

空气净化替代成本法

氧化物、粉尘)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

净化污染物量(COD、总氮、总水体污染物净化模净化污染物价值(COD、总氮、

水质净化替代成本法

磷)型总磷)

植被蒸腾与水面蒸发减少的降

降温能耗价值替代成本法

气候调节温能耗蒸散模型

水面蒸发减少的加湿能耗加湿能耗价值替代成本法

噪声消减交通绿化带的噪声消减量噪声消减模型交通绿化带的噪声消减价值替代成本法

依托自然景观开展的旅游总人

旅游康养统计调查旅游康养价值旅行费用法

文化依托自然景观开展的休闲游憩

休闲游憩统计调查休闲游憩价值替代成本法

服务总人时

因自然景观受益的房产面积因自然景观受益的房产与酒店

景观增值统计调查市场价值法

与酒店客房数客房价值

6.8计算生态产品总值

将核算区域范围内的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加总,得到生态产品总值。

7核算指标

结合生态产品清单,综合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指标见表2。

表2不同生态系统可以提供的生态产品类型

类别核算指标林地a湿地草地农田荒漠城市b海洋

物质供给物质供给√√√√√√√

水源涵养√√√√√√-

调节服务土壤保持√√√√√√-

防风固沙√√√√√√-

4

DB3705/T03-2024

表2不同生态系统可以提供的生态产品类型(续)

类别核算指标林地a湿地草地农田荒漠城市b海洋

海岸带防护√√---√√

洪水调蓄√√√√-√-

空气净化√√√√-√-

水质净化-√---√√

固定二氧化碳√√√√√√√

气候调节√√√√√√√

噪声消减√√-√-√-

旅游康养√√√√√√√

文化服务休闲游憩√√√√√√√

景观增值√√√√√√√

注:√代表此生态系统可提供此类生态产品;-代表此生态系统不可提供此类生态产品。

a是含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系统。

b是指城市开发边界范围。

8核算方法

8.1实物量核算

8.1.1物质供给

物质供给选用一定时间内从生态系统获取的各类物质产品(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渔

产品)的数量,作为生态系统物质供给实物量的评价指标,用公式(1)计算。

(1)

式中:

——物质产品总获取量(根据产品的计量单位确定,如t/a);

——第i种物质产品的获取量(根据产品的计量单位确定);

——物质产品种类,i=1,2,3,…,n;

n——物质产品种类数量。

8.1.2调节服务

8.1.2.1水源涵养

水源涵养量按公式(2)计算:

(2)

(3)

式中: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第i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降雨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

——径流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

——蒸散发量,单位为毫米每年(mm/a);

i——生态系统类型,i=1,2,3,…,n;

5

DB3705/T03-2024

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

——地表径流系数,见H.1。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8.1.2.2土壤保持

8.1.2.2.1概述

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主要包括减少泥沙淤积量和减少面源污染量两个方面。土壤保持量相

关因子计算方法见附录D。

8.1.2.2.2减少泥沙淤积量

减少泥沙淤积量按公式(4)计算。

(4)

(5)

式中:

——减少泥沙淤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泥沙淤积系数([0,1]);

——土壤保持量,单位为吨每年(t/a);

——土壤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

——核算单元,i=1,2,3,…,n;

——核算单元数量;

——核算单元i的降雨侵蚀力因子,单位为兆焦毫米每公顷每小时每年

(MJ·mm/(hm2·h·a)),参见D.1;

——核算单元i的土壤可蚀性因子,单位为吨小时每公顷每兆焦每毫米

(t·h/(hm2·MJ·mm)),参见D.2;

——核算单元i的坡长因子,参见D.3;

——核算单元i的坡度因子,参见D.3;

——核算单元i的植被覆盖因子,参见D.4;

——核算单元i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参见D.5。

——核算单元i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8.1.2.2.3减少面源污染量

减少面源污染量用公式(6)计算。

Qdpd,i=Qsr×ci(6)

式中:

Qdpd,i——减少第种面源污染物量,单位为吨每年(t/a);

Qsr——土壤保持量,单位为吨每年(t/a);

——土壤中污染物类别,i=1,2,3,…,n;

ci——土壤中第i类污染物(如氮、磷)的折纯含量(%)。

8.1.2.3防风固沙

6

DB3705/T03-2024

应选用防风固沙量作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实物量的评价指标。用公式(7)计算。防风固沙

量相关因子计算方法见附录E。

(7)

式中:

——防风固沙量,单位为吨每年(t/a);

——核算单元,i=1,2,3,…,n;

n——核算单元数量;

——核算单元i的气候侵蚀因子,单位为公斤每米(kg/m),参见E.1;

——核算单元i的土壤侵蚀因子,参见E.2;

——核算单元i的土壤结皮因子,参见E.3;

——核算单元i的地表糙度因子,参见E.4;

——核算单元i的植被覆盖因子,参见E.5。

——核算单元i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8.1.2.4海岸带防护

选用生态系统防护或替代海堤等防护工程的长度作为海岸带防护实物量的评价指标。

(8)

式中:

——生态系统海岸带防护实物量,单位为千米(km);

Dcl,i——第i类生态系统防护的海岸带长度,单位为千米(km);

——生态系统类型,i=1,2,3,…,n;

n——生态系统类型数量。

8.1.2.5洪水调蓄

选用洪水期调蓄水量作为生态系统洪水调蓄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洪水调蓄相关因子计算方

法见附录F。

(9)

式中:

——洪水调蓄实物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植被调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参见F.1;

——水田调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参见F.2;

——城市水体调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参见F.3;

——湿地生态系统洪水调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参见F.4。

8.1.2.6固定二氧化碳

选用固定二氧化碳量作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固定二氧化碳相关因子计

算方法见附录G。

(10)

式中:

7

DB3705/T03-2024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实物量,单位为吨每年(t/a);

——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参见G.1;

——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参见G.2;

——植被固碳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参见G.3;

——海洋生态系统固碳量(以二氧化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参见G.4。

8.1.2.7净化空气

按GB3095中对环境空气质量应控制项目的规定,选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污染物等

污染物净化量作为核算指标进行生态系统空气净化实物量的评价。

(11)

式中:

——生态系统空气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

——第j类生态系统对第i种大气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平方千米

每年(t/(km2·a));

——大气污染物类别,i=1,2,3,…,n;

n——大气污染物类别数量;

——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

——第j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8.1.2.8水质净化

8.1.2.8.1陆域水质净化量

采用水体污染物净化量作为核算指标,按照GB3838水环境质量应控制项目的规定,选取

COD、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进行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估算,计算公式见(12):

选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估算实物量。

(12)

式中:

——第i类水体污染物净化量(t/a);

——第j类生态系统对第i类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平方千米每年

(t/(km2·a));

——第j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单位为(km2);

——生态系统类型,i=1,2,3,…,n;

——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

——生态系统类型,j=1,2,3,…,m;

——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

8.1.2.8.2海洋水质净化量

8.1.2.8.2.1概述

海洋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服务主要包括对陆源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净化及向海排放

的化学需氧量的处理。

8.1.2.8.2.2无机氮净化

8

DB3705/T03-2024

无机氮净化用公式(13)计算。

QDIN=OCS×16/106(13)

式中:

——海洋生态系统无机氮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

OCS——海洋生态系统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

注:16/106,由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总体上遵循Redfield比值(C:N:P=106:16:1)的规律获得。

8.1.2.8.2.3活性磷酸盐净化

活性磷酸盐净化用公式(14)计算。

(14)

式中:

——海洋生态系统磷酸盐净化量,单位为吨每年(t/a);

OCS——海洋生态系统固碳量(以碳计),单位为吨每年(t/a);

注:16/106,由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总体上遵循Redfield比值(C:N:P=106:16:1)的规律获得。

8.1.2.8.2.4化学需氧量处理

采用每年向海排放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化学需氧量处理实物量的核算指标,

如公式(15)。

=(15)

式中:

——化学需氧量处理实物量,单位为吨每年(t/a);

——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单位为吨每年(t/a)。

8.1.2.9生境气候调节

选用植被蒸腾与水面蒸发减少的降温能耗,以及水面蒸发减少的加湿能耗作为气候调节服

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用公式(16)~公式(20)计算。

(16)

(17)

(18)

(19)

(20)

式中:

——生境气候调节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植被蒸腾与水面蒸发减少的降温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水面蒸发减少的加湿能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非水体生态系统植被蒸腾消耗的能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非水体生态系统类型,i=1,2,3,…,n;

——非水体生态系统类型数量;

——水体生态系统水面蒸发消耗的能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年(kW·h/a);

——第i类非水体生态系统单位面积蒸腾消耗热量,单位为(kJ/(m2·d));

——第i类非水体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9

DB3705/T03-2024

——开放空调降温的天数,单位为天每年(d/a);

——空调能效比;

——开放空调降温期间水体水面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开放加湿器增湿期间水体水面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cm3);

——挥发潜热,即蒸发1克水所需要的热量,单位为焦每克(J/g);

——加湿器将1m3水转化为蒸汽的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每立方米(kW·h/m3)。

8.1.2.10噪声消减

选用噪声消减量作为生态系统噪音削减实物量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见(21):

(21)

式中:

——噪声消减量,单位为分贝(db);

——城市道路类型,i=1,2,3,…,n;

n——城市道路类型数量;

——第i类道路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

——第i类道路两侧的平均降噪分贝(降噪分贝数由绿化带近路侧和远路侧噪声差

值确定,调查监测取得),单位为分贝每千米(db/km);

8.1.3文化服务

8.1.3.1旅游康养

核算区域内自然景区的游客年旅游总人次,作为生态系统旅游康养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见(22):

Nt=∑

式中:

——游客总人次,单位为人次每年(人·次/a);

Nti——第i个自然景区的游客人次(调查取得),单位为人次每年(人·次/a);

——自然景区,i=1,2,3,…,n;

n——自然景区数量。

8.1.3.2休闲游憩

选用核算区域内公园、绿地、河湖周边带等休闲活动型自然空间的休闲游憩总人时,作为

生态系统休闲游憩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

(23)

式中:

——休闲游憩总人时,单位为(人·时/a);

Npt,i——第i个休闲游憩区的人时数(调查取得),单位为(人·时/a);

——休闲游憩区,i=1,2,3,…,n;

n——休闲游憩区数量。

8.1.3.3景观增值

10

DB3705/T03-2024

选用能直接从生态系统获得景观增值的土地与居住小区房产面积,作为景观增值实物量的

评价指标。

(24)

(25)

式中:

Hl——从生态景观获得升值的酒店客房间(晚)数,单位为晚每年(晚/a);

Hli——第i区的从生态景观获得升值的酒店客房间(晚)数,单位为晚每年(晚/a),

i=1,2,…,N11,调查取得;

——从生态景观获得升值的自住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每年(m2/a);

——第i区的从生态景观获得升值的自住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每年(m2/a),i=1,

2,…,n,调查取得;

——核算单元,i=1,2,3,…,n;

n——核算单元数量。

8.2价值量核算

8.2.1物质供给

生态系统生物质供给价值宜采用残值法核算。用公式(26)计算。

(26)

式中:

Vp——生物质供给服务价值,单位为元每年(元/a);

Ew——增加值,单位为元每年(元/a);

Er——劳动者报酬,单位为元每年(元/a);

Ea——固定资产折旧,单位为元每年(元/a);

Ee——生产税净额,单位为元每年(元/a);

Eb——资本正常回报,单位为元每年(元/a)。

8.2.2调节服务

8.2.2.1水源涵养

运用替代工程法,将建设蓄水量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相当的水利设施所需要的成本,作

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价值。用公式(27)计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