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DB52/T 1410-2019 DB52/T 1410-2019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Da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410-2019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15
实施日期
2020-01-15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P59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for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damsafety

monitoringsystem

2019-07-15发布2020-01-15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410—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要求..........................................................................3

5评价流程及方法....................................................................4

6监测方案评价......................................................................4

7监测设施评价......................................................................6

8评价依据..........................................................................7

9监测管理评价......................................................................9

10综合评价........................................................................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资料...................................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点划分.......................................................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主要监测设施工作状态评价.......................................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25

附录E(资料性附录)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报告大纲...............................27

I

DB52/T14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法旺、蒋剑、罗恒、曾正宾、李运良、史鹏飞、毛鹏、彭浩、庞先明、

晏卫国、李波、周以林、庞井龙、付科、童永富、余德平、张仁亮、李浩。

II

DB52/T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及方法、监测方案评价、监测设施

评价、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监测管理评价和综合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综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3606土工试验仪器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22385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

DL/T1134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

DL/T1254差动电阻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程

DL/T1271钢弦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程

DL/T1558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DL/T517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209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11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525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59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272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

SL486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530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

SL531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

SL55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16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原型观测规范

SL621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报废标准

SL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

1

DB52/T1410—2019

SL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坝largedam

广义上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封堵结构、取水和过船建筑物的挡水结构,以及这些

建筑物与结构的地基、近坝库岸、枢纽区边坡和附属设施。

3.2

监测设施monitoringfacilities

各类监测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

3.3

安全监测系统safetymonitoringsystem

由监测设施和与之匹配的监测软件组成的系统。

3.4

监测点monitoringpoint

监测仪器布置的空间位置。

3.5

关键测点keypoint

能够反映建筑物关键监测指标的监测点。

3.6

重要测点importantpoint

能够反映建筑物重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点。

3.7

一般测点ordinarypoint

除关键测点和重要测点以外的其他监测点。

3.8

施工期constructionperiod

从开始施工到首次蓄水为止的时期。

2

DB52/T1410—2019

3.9

初蓄期initialimpoundingperiod

水库首次蓄水后的前三年。

3.10

运行期operationperiod

初蓄期后的时期。

4基本要求

4.1评价时机

在以下时机,开展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工作:

a)蓄水安全鉴定或验收;

b)工程竣工安全鉴定;

c)大坝安全评价;

d)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

e)其他重要节点或时机。

4.2评价项目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划分为以下四个分项:

a)监测方案评价;

b)监测设施评价;

c)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

d)监测管理评价。

4.3评价等级

4.3.1分项评价等级

分项评价结论分为A、B、C三级。A级为合格;B级为基本合格,但有缺陷;C级为不合格。

4.3.2综合评价等级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系统运行正常,能够满足大坝安全运

行需要;二级系统运行基本正常,经整改后可以满足大坝安全运行需要;三级系统运行不正常,需重新

改造。对评定为二级、三级的系统,应提出处理建议。

4.4评价机构

4.4.1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4.4.2评价技术负责人应具有水利水电工程高级技术职称,并有同等规模和同类型大坝安全监测工作

经历。

4.4.3测量仪表应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

DB52/T1410—2019

5评价流程及方法

5.1工作流程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

制定工作计划

收集资料

开展现场工作

资料查阅仪器测试数据分析

分项评价

综合评价

图1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流程图

5.2评价方法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应收集详实、准确、可靠的监测设计及施工资料,以及监测数据、运行

管理资料,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检查、仪器测试和数据分析,按照规范要求,复核监测方案,查明监测

设施和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对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确定分项评价结论,并综合上述结果,

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等级。

6监测方案评价

6.1评价依据

监测方案评价应依据SL725、DL/T5178、DL/T5259、SL551、SL601、SL486及SL616的要求执

行,并根据工程基本特性选用。

6.2评价内容

6.2.1监测项目评价应检查现有监测项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与工程特点的结合情况,满足工程不同

时期需要的全面性。

6.2.2监测布置评价应在结构计算成果和建筑物工作特性的基础上,评价监测方法的合适性和测点布

置的合理性。

6.2.3仪器适应性评价应检查监测仪器的可靠性、耐久性和适应性要求,包括仪器量程、精度、工作

环境等技术参数。

4

DB52/T1410—2019

6.2.4监测频次评价应明确不同建筑物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的观测频次要求,检查监测频次。

6.2.5巡视检查评价应评价巡视检查制度的适用性,检查人员组成及职责的合理性,所需要工具、设

备、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巡视检查规程及报告的完整性。

6.3评价要求

监测方案的评价要求见表1。

表1监测方案评价要素表

要素评价

序号监测方案要素

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监测项目基本完整,满足规

监测项目完整,符合规范规监测项目存在缺项漏项,

1监测项目范最低要求,但与工程结合

定,并与工程特点结合良好。不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不够。

监测方法基本合适,测点布

置时没有较好的结合工程特

点及结构设计和科研试验成监测方法不合适,测点布

监测方法合适,测点布置合

果,测点布置不能全面、正置不能全面、正确的反映

2监测布置理,能全面、正确的反映建筑

确的反映建筑物实际工作状建筑物实际工作状况,且

物实际工作状况。

况,但关键部位有可替代测后期无法增设测点。

点,重要仪器设备可维护和

更换。

监测仪器的量程、精度、工

监测仪器的量程、精度、工作

作环境等各项技术参数基本监测仪器的技术参数不能

环境等各项技术参数满足工

3仪器适应性满足工程需要,但与工程特满足工程需要,基本没有

程需要,仪器可靠性强、耐久

性、结构施工工艺等内容结考虑工程特点。

性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合性一般。

监测频次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监测频次满足规程规范要

并结合工程基本资料,针对不

求,但针对不同建筑物在不监测频次不满足规程规范

4监测频次同建筑物在不同时段和条件

同时段和条件下的观测频次要求。

下的观测频次有具体明确的

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要求。

巡视检查制度完善,明确了巡

视检查频次、巡视检查路线、

建立了巡视检查制度,但不无巡视检查制度,或者虽

重点检查内容、巡视检查方

5巡视检查够完善,与工程实际情况结然有制度,但完全不符合

法、巡视检查记录、巡视检查

合一般。工程实际情况,无法执行。

报告编写及提交,与工程实际

情况结合好。

5

DB52/T1410—2019

6.4分项评价

要素评价全部为满足,分项评价为A级;存在基本满足且无不满足时,分项评价为B级;有1个及以

上不满足,分项评价为C级。

7监测设施评价

7.1评价依据

监测设施评价应依据GB/T22385、GB/T13606、DL/T1254、DL/T1271、DL/T1558、DL/T5178、

DL/T5209、DL/T5256、DL/T5259、DL/T5416、SL621、SL766的要求执行,并根据工程基本特性选

用。

7.2评价内容

7.2.1监测点评价包括工作状态评价、历史测值评价。

7.2.2监测点评价完成后,按照测点种类划分情况,分别进行关键测点、重要测点和一般测点的评价,

然后再进行监测设施分项评价。

7.2.3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坝的测点划分见附录B,其他建筑物可根据工程特点参照执行。

7.3评价要求

7.3.1主要监测设施工作状态评价应根据附录C所列方法开展。

7.3.2历史测值评价分为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

a)可靠:数据变化合理,过程线呈规律性变化,无明显系统误差或虽有系统误差但能够排除仪器

自身的问题;

b)基本可靠:数据变化基本合理,过程线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仪器可能存在系统误差但可修正;

c)不可靠:数据变化不合理,过程线无规律或系统误差频现,难以处理修正,测值无法分析和引

用,评价为不可靠。

7.3.3监测点评价要求见表2。

表2监测点评价要素表

要素评价

序号评价结果

工作状态历史测值

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

1√√正常

2√√基本正常

3√√基本正常

4√√异常

5√√异常

注:√表示符合此项条件。

6

DB52/T1410—2019

7.3.4监测设施评价要求见表3。

表3监测设施评价要素表

要素评价

监测测点要素

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所有划分关键测点的仪器均正常;

部分测点基本正常或异常,大部分测点为基本正常或

个别测点基本正常或异常,但不影

1关键测点对变形、渗流等主要监测指异常,无法判断建筑物主

响关键测点反映建筑物主要监测

标的判断有部分影响。要监测指标。

指标。

所有划分重要测点的仪器均正常;部分重要测点基本正常或异大部分重要测点为基本正

2重要测点个别测点基本正常或异常,但不影常,对监测指标的判断有部常或异常,无法判断建筑

响重要测点反映建筑物监测指标。分影响。物监测指标。

已评价的划分为一般测点

划分为一般测点的仪器有85%(含一般测点仪器的正常率≥

3一般测点的仪器正常率不足50%(不

85%)以上正常。50%且<85%。

含50%)。

7.4分项评价

要素评价全部合格,分项评价为A级;关键测点和重要测点评价存在基本合格且无不合格时,分项

评价为B级;关键测点和重要测点评价有1个及以上为不合格时,分项评价为C级。

8评价依据

8.1评价依据

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依据DL/T5211、DL/T5272和DL/T1134的规定执行。

8.2评价内容

8.2.1数据采集系统评价包括人工比测、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有效数据缺失率、短期测值稳定性共

4个评价要素。

8.2.2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在线监测、监测物理量特征值统计、图表制作、数据库管理、网络通

信、安全加密、人工监测数据录入、监测信息发送等功能,应评价功能的全面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8.2.3运行维护评价应包括管理规程的合理性,数据备份频次、人工比测频次、设施巡查维护频次的

合适性,备品备件的完整性。

8.3评价要求

8.3.1人工比测评价

8.3.1.1方法:先使用读数仪在短时间内对单支仪器进行5次测量,同时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相应仪

器进行5次测量,按照附录D.1计算差值δ和均方差σ。

8.3.1.2要求:δ≤2σ,为满足;δ>2σ,为不满足。

7

DB52/T1410—2019

8.3.2平均无故障时间

查阅系统维护记录和测量记录,统计数据采集装置内各模块的正常工作时间和出现故障次数,按附

录D.2计算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8.3.3有效数据缺失率

8.3.3.1查阅测量记录,统计数据采集装置各测量通道的应测得的数据个数和未能测得的数据个数,

按附录D.3计算缺失率。

8.3.3.2对于因监测仪器损坏且无法修复或更换而造成的数据缺失,以及系统收到不可抗力及非系统

本身原因造成的数据缺失,不计入应测数据个数。

8.3.4短期测值稳定性评价

8.3.4.1在连续监测物理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自动化系统连续测读15次,计算中误差。计算公

式见附录D.4。

8.3.4.2中误差达到DL/T1134要求的准确度时,评为合格,否则评为不合格。

8.3.5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评价要求见表4。

表4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要素表

要素评价

序号监测自动化要素

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人工比测评价为满足,平均人工比测评价评价为不满

无故障时间大于等于6300h,足,或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

1数据采集系统有效数据缺失率小于等于/6300h,或有效数据缺失率

3%,短期测值稳定性评价为大于3%,或短期测值稳定

合格。性评价为不合格。

功能有缺失,但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