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292-2019 试验用空气焓值法试验装置 通用技术要求
GB/T 37292-2019 Air enthalpy testing facility for test—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空气调节器(机)、空气热交换器等空气侧的制冷或制热能力的试验用空气焓值法试验装置。
其他类似试验装置也可参考使用。
发布历史
-
2019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所、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横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横河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市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起草人:
- 杜军、郑毅穗、陈江平、余国瑞、孙健、陈曦、董浩、徐鸿、沈宇纲、陈杰、李瑛、黄莉、谢晓筠、孟繁普、熊巍、潘晔巍
- 出版信息:
- 页数:51页 | 字数:9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120「十、
73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292—2019
试验用空气焙值法试验装置
通用技术要求
Airenthalpytestingfacilityfortest—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
2019-03-25发布2019-10-01实
发布
GB/T37292—2019
目次
前言in
引言w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条件3
4.1试验装置中仪器仪表工作环境条件3
4.2试验装置供电条件3
4.3其他条件3
5产品分类4
6通用要求7
6.1系统组成7
6.2技术要求7
6.3计算方法16
7检验方法18
7.1外观18
7.2部件与材料耐候性检验18
7.3测量系统准确度检验18
7.4控制准确度检验18
7.5试验房间检验18
7.6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检验19
7.7风量测量装置检验21
7.8空气温度和湿度测量系统检验22
7.9空气压力测量系统检验23
7.10电参数测量系统检验23
7.11安全性23
8检验规则23
8.1检验类别23
8.2交付前检验23
8.3周期检验23
8.4型式检验23
8.5检验项目23
9标志、包装和运输25
9.1标志25
9.2包装25
9.3运输和储存25
T
GB/T37292—20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空气调节器(机)连接风道样式2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空气取样装置放置位置32
附录C(规范性附录)风量的计算3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湿空气的物性计算37
附录E(规范性附录)空气焙值法试验装置电热标定装置检验40
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量测量装置密封性检验方法42
附录G(规范性附录)公式中使用的符号定义44
参考文献46
n
GB/T37292—2019
■1Z■—1—
刖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中关村科
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
研究院、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所、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
司、上海横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横河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市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军、郑毅穗、陈江平、余国瑞、孙健、陈曦、董浩、徐鸿、沈宇纲、陈杰、李瑛、
黄莉、谢晓筠、孟繁普、熊巍、潘晔巍。
I
GB/T37292—2019
引言
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集成了众多仪器仪表、设备及软件,在空气调节器(机)和空气热交换器
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试验用空气焙值法试验装置涉及的测量参数众多,除GB/T29823-
2013夕卜,尚未对其技术指标和计算方法形成统一规范。为使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各技术参数规
范统一,有必要对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的技术要求标准化。
本标准对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的技术指标等进行了说明,为规范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
置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N
GB/T37292—2019
试验用空气焙值法试验装置
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以下简称试验装置)的工作条件、产品分类、通用要求、
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空气调节器(机)、空气热交换器等空气侧的
制冷或制热能力的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
其他类似试验装置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4798.1-200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1部分:贮存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15479-1995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611-1998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术语和符号
GB29481—2013电气安全标志
GB/T29823-2013试验用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7725—2004,GB/T17611—1998,GB/T2982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7725—2004,GB/T17611—1998,GB/T29823—2013中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空气调节器(机)airconditioners(airconditioningunits)
一种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它主要包括制冷和除湿用的制冷
系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包括加热和通风装置,(它们可被组装在一个箱壳内或被设计成一
起使用的组件系统)。
[GB/T7725—2004,定义3.1]
3.2
空气热交换器forcedcirculationaircoolingorairheatingcoils
一种用于冷却或加热强制流动空气的热交换器,强制流动的空气通过风机产生。
注:空气热交换器可分为空气冷却器利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却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带或不带翅片,通过循环流动的
1
GB/T37292—2019
冷冻水、乙二醇冷冻液、制冷剂等介质对强制流动的空气进行降温和除湿。空气加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带或不带翅片,
通过循环流动的热水、乙二醇热液、蒸汽等介质对强制流动的空气进行升温。
3.3
试验件unitundertest
进行测试的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
3.4
焙enthalpy
物质所具有的一种热力学性质,定义为该物质的体积、压力的乘积与内能的总和。
LGB/T29823—2013,定义3.11]
3.5
空气恰值法air-enthalpytestmethod
一种测定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制冷、制热能力的试验方法,它对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
热交换器的送风参数、回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送风、回风熠差的乘积确定空
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的能力。
3.6
制冷量(制冷能力)totalcoolingcapacity
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
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
注:单位为瓦(W)。
3.7
制热量(制热能力)heatingcapacity
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
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
注:单位为瓦(W)。
3.8
潜冷量(房间除湿能力)latentcoolingcapacity(roomdehumidifyingcapacity)
在一定的间隔时间里,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潜热。
注:单位为瓦(W)。
3.9
显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
在一定的间隔时间里,空气调节器(机)或空气热交换器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间除去的显热。
注:单位为瓦(W)。
3.10
测量系统measuringsystem
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问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
他装置,诸如试剂和电源。
[GB/T29823—2013,定义3.4]
3.11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accuracyofameasuringinstrument
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GB/T29823—2013,定义3.5]
3.12
变送器transmitter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的装置。
2
GB/T37292—2019
[GB/T29823—2013,定义3.6]
3.13
差压differentialpressure
当考虑了上游和下游取压孔之间的基准面的所有差别时,由节流装置或试验件所产生的压力差。
3.14
露点温度dewpointtemperature
在大气压力一定,某含湿量下的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状态吋的温度。
EGB/T29823—2013,定义3.7]
3.15
长径喷嘴long-radiusnozzle
上游面由垂直于轴的平面、廓形为1/4椭圆的收缩段、圆筒形喉部和可能有的凹槽或斜角组成的
喷嘴。
LGB/T17611—1998,定义7.10.2]
3.16
管壁取压口wall(pressuretapping
管壁上钻成的环形或圆形孔,其边缘与管道内表面平齐,取压口应使孔中压力为管道在这一点上的
静压。
LGB/T17611—1998,定义6.21]
3.17
出口侧风量测量装置outletairflowmeasuringdevice
出口侧装置
用于测量试验件风量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在试验件吹出气流的下游。
3.18
进口侧风量测量装置inletairflowmeasuringdevice
进口侧装置
用于测量试验件风量的装置,并且该装置在试验件吸入气流的上游。
4工作条件
4.1试验装置中仪器仪表工作环境条件
试验装置中仪器仪表工作环境如下:
a)环境温度:15°C〜35°C;
b)相对湿度:20%〜80%。
试验装置中仪器仪表的测量准确度应考虑温湿度影响(无凝结)。
4.2试验装置供电条件
试验装置供电条件如下:
a)电源电压:三相交流应在380(1+10%)V之内,单相交流应在220(1+10%)V之内;
b)电源频率:应在50(l±2%)Hz之内;
c)接地电阻应<4
4.3其他条件
其他条件如下:
3
GB/T37292—2019
a)通常应在空载且不安装试验件的条件下进行检验,如果用户需要,也可在用户指定的负载条件
下进行;
b)试验装置周围应无强烈震动、电磁场影响,无腐蚀性气体、液体,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
5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只说明这些试验装置的几种形式,不能理解为只有这些类别,或必需使用这些类别。类别
如下:
a)风洞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见图1。其特征是,试验件出口连接风量测量装置,空气离开该
装置后直接进入试验房间,空气在试验房间内由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处理到设定的工况
条件。该装置通常用于家用、商用或汽车空气调节器(机)和空气热交换器测试。
图1风洞式空气恰值法试验装置
b)房间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出口侧装置),见图2。其特征是,试验件出口连接风量测量装
置,该装置出口和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相连接,空气经处理后再进入试验房间。该装置通
常用于家用、商用或汽车空气调节器(机)和空气热交换器测试。
c)房间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进口侧装置),见图3。其特征是,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从试
验房间抽取空气,处理后送入风量测量装置,风量测量装置和试验件进口直接连接,空气流经
试验件后回到试验房间。该装置通常用于家用、商用或汽车空气调节器(机)和空气热交换器
测试。
d)环路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出口侧装置),见图4。其特征是,试验件出口连接风量测量装
置,该装置出口和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相连接,再连接到试验件进口,形成封闭环路,整
个环路都应恰当密封。该装置通常用于适合风道连接的商用空气调节器(机)和空气热交换
器测试。用于空气热交换器吋,空气热交换器应全部安装在风道内。
4
GB/T37292—2019
图2房间式空气恰值法试验装置(出口侧装置)
图3房间式空气恰值法试验装置(进口侧装置)
5
GB/T37292—2019
图4环路式空气焙值法试验装置(出口侧装置)
e)量热计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见图5。其特征是,试验件由一个封闭壳体遮罩,封闭体应制
成密闭和隔热的,进入的空气在空气调节器(机)与封闭壳体之间应能自由循环,壳体和空气调
节器(机)任何部位之间的距离应>150mm,封闭壳体的空气进口位置应远离空气调节器(机)
的空气进口。试验件出口连接风量测量装置,试验件进口空气状态测量在封闭壳体的空气进
口位置进行。对于家用或商用空气调节器(机),当采用空气熠值法用于室内侧,并且压缩机装
在室内部分并单独通风时,或当空气焙值法用于室外侧,并且压缩机单独通风吋,都应采用这
6
GB/T37292—2019
6通用要求
6.1系统组成
试验装置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a)试验房间
放置试验件的封闭房间,并在其中对试验件的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检验。
b)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
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通过冷却、加热、除湿和加湿等手段,使得试验件进口空气温度和湿
度达到设定工况条件。
c)风量测量装置
风量测量装置由连接风道、管壁取压口、节流元件(喷嘴)以及风机等组成,结合6.1d)和6.1e)
可测定空气流量,并能通过改变风机转速改变流经试验件的空气流量、进口静压或出口静压。
d)空气温度和湿度测量系统
空气温度和湿度测量系统是由空气温度和湿度取样装置(包括空气混合器、取样装置等)、温度
和湿度传感器/变送器、数据采集单元等组成。结合6.1e)可测定试验件送风和回风的熠差。
e)空气差压/压力测量系统
空气差压/压力测量系统是由压力传感器/变送器、数据采集单元等组成。
f)电参数测量系统
电参数测量系统是由各种电参数测量仪器、信号变换器、数据采集单元等组成。
6.2技术要求
6.2.1试验装置的部件和材料
6.2.1.1外观
采用普通钢材制作的部件和紧固件应进行防锈处理,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其镀层或涂层表面应光
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气泡、涂层脱落等缺陷。
采用塑料制作的部件,其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耐老化,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变形等
缺陷。
6.2.1.2耐候性
按7.6.2、7.6.3、7.6.4和7.6.5试验后,试验装置应保持良好的耐候性能:
a)电镀件、涂装件和紧固件表面不应有明显镀层或涂层脱落缺陷。
b)塑料件不得岀现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变形等缺陷。
6.2.2测量准确度技术指标
测量准确度技术指标如下:
a)试验装置在工作条件下各测量系统准确度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b)按7.3.2检验,试验件进口干球温度/,和出口干球温度仏应满足仏一山<0.1°C;进口熠耐和
出口焙薦应满足I耐~h*|<0.3kj/kgo
c)按7.3.3检验,电热标定装置的输入热量%与测得的输出热量①巾应满足|g—g|/①”
M3%。
7
GB/T37292—2019
表1试验用空气恰值法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准确度技术指标
名称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备注
钳电阻测量系统-20°C〜80°C+0.1°C
热电偶测量系统-50°C〜150°C±0.6°C—
湿度传感器测量系统相对湿度10%〜95%相对湿度±3%
0.08MPn〜0.12MPa±0.1%大气压
差压测量系统-100P“〜100Pa±2Pa差压
—1000Pn〜1000Pa±2Pa差压
0V〜600V±0.2%电压
0A〜20A±0.2%电流
电参数测量系统0W〜12kW±0.5%功率
0Hz〜1kHz±0.06%频率
0.05〜1—功率因数
-30V〜30V±0.2%—
数据采集单元
0。〜1kfl±o.o2n用于钳电阻温度测量
流量测量—+0.001Dn喷嘴宜径
喷嘴
元件—1.0X10^'Dn(l.6”m)喷嘴表面粗糙度
6.2.3控制准确度技术指标
试验装置在进行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在稳定判别期间的控制准确度应符合
表2规定。
表2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的控制准确度
读数的平均值各读数对设定工况的
读数
对设定工况的偏差*允许最大偏差
试验件进口干球±0.15°C±0.3°C
空气温度湿球“±0.1°C士0.2°C
电压±0.5%读数±0.1V±0.5%读数±0.1V
频率+0.1%±0.1%
空气体积流量±2%±5%
风室型'±2Pa±4Pa
试验件外静压
风管型'±3Pa±6Pa
“读数的平均值是稳定判别期间5min数据的平均。
b当湿球温度对检验结果没有影响时,可不做要求。例如: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试验中,空气冷却冷凝器没有冷凝
水蒸发时,室外侧湿球温度可不做要求。
'由于试验件的特性(例如:膨胀阀开度快速波动或者风机的平衡)的原因而不能进入本稳定判别范围时,除去
这些项目以外作为正式数据。
8
GB/T37292—2019
稳定判别期间的各测量值每30s至少测量1次,在稳定判别期间对全部数据的“读数平均值对设
定工况的偏差”以及“各读数对额定工况的最大偏差”进行判定,见图6。
M
匚
9
S
arf学
l
图6允许最大偏差和平均值偏差示意图
6.2.4试验房间
试验房间要求如下:
a)试验房间的隔热材料应满足:按7.6.2试验吋,应能保证试验房间外部易触及部位的温度在高
温试验吋不高于50°C;按7.6.3试验吋,当环境温度为15°C〜35°C、相对湿度<85%时外表
面不应有凝露现象。
b)试验房间应设有观察窗和照明装置。
c)试验房间的门应密封良好,密封条应有良好的抗高温老化、耐低温硬化性能。按7.6.3,7.6.4进行
试验时,试验房间的门内外都不应有结冰或凝水。试验房间的门应可以从试验房间内打开。
d)试验房间的尺寸,除了试验件正常安装所要求的距地或距墙之间的尺寸,以及试验件与风量
测量装置连接的表面外,应使房间任一表面到试验件送风口表面的距离$1.8m,到试验件的
其他任一表面的距离$0.9m0
e)试验房间中的工作空间各方向尺寸应比试验件外形各方向尺寸大0.3m以上,并且到地面、墙
面或顶面的距离$0.1mo
f)按7.5.2进行试验时,工作空间内的空气流速应<2.5m/s。
g)按7.5.3进行试验时,应满足:
对于环路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试验件周围的空气干球温度应保持在测试所要求的进口干
球温度值的±3°C之内。对于非环路式空气熠值法试验装置,试验房间内的温度梯度应满足:
在未放置试验件条件下,工作空间内水平方向的温度梯度£1°C/m,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
<1°C/m,并且保持在测试所要求的进口干球温度值的丄3°C之内。
h)如果对试验房间或区域的室外工况有要求,也应具有足够的体积使试验中空气调节器(机)的
室外机气流场不能改变。试验房间的尺寸,除了正常安装所要求的距地或距墙之间的尺寸
夕卜,应使房间任一表面到空气调节器(机)的室外机的送风口表面的距离^1.8m,到空气调节
器(机)的室外机的其他任一表面的距离$0.9mo
i)如果所需测试房间多于两个,额外的试验房间也应符合以上要求。
6.2.5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
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要求如下:
a)循环风量应满足:
9
GB/T37292—2019
1)对于第5章a)、b)和e)三种试验装置,制造厂家应按照7.6.1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
置的循环风量。所测得的循环风量宜为试验件空气流量的2倍以上,且应不小于试验件
的空气流量。
2)如果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装置有多种不同的循环风量,制造厂家应至少测量该装置的最
小循环风量和最大循环风量。
b)温度和湿度控制准确度。依据7.3.3和7.6.2〜7.6.5进行试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准确度应满
足6.2.3的要求。
6.2.6风量测量装置
6.2.6.1试验件风量
试验件风量以质量流量确定,若以体积流量表示时其风量应在额定工况下(此吋比容一定)确定。
风量测量装置应检验所能测量的最大风量和最小风量。按7.7.2试验,最大风量应是最大试验件
风量的1.1倍,最小风量应是最小试验件风量的0.9倍。也可以由制造厂家依据风量和制冷量(制热量)
给定检验风量范围。
6.2.6.2风量测量装置(长径喷嘴)
风量测量装置应满足:
a)采用喷嘴的出口侧风量测量装置,由一个接收室和一个排风室及中间的一个喷嘴或多个喷
嘴组成[见图7a)]。经过试验件的风通过连接风道进入接收室,经过喷嘴,然后排出排风
室。采用喷嘴的进口侧风量测量装置,由一个送风室和一个吹出室及中间的一个喷嘴或多
个喷嘴组成[见图7b)]o进入送风室的风先经过喷嘴,再进入吹出室,然后通过连接风道
流入试验件。
b)按7.7.1检验,风量测量装置以及与试验件的连接风道应恰当密封以保证漏风率W下限测量
风量的1%。对于环路式空气熠值法从试验件出口到试验件进口的整个环路都应恰当密封以
保证漏风率冬下限测量风量的1%。
O喷嘴之间的中心距应$3倍较大喷嘴喉部直径。喷嘴与排风室或接受室(送风室或吹出室)四
壁的距离应>1.5倍喷嘴喉部直径。
d)整流板安装在接收室喷嘴安装板的上游(距离喷嘴进口至少是1.5倍最大喷嘴喉部直径DJ
和排风室最大喷嘴排风面的下游(距离喷嘴出口至少是2.5倍最大喷嘴喉部直径Dn)0
e)出口侧装置的风机安装在排风室内的墙壁上,进口侧装置的风机出口与送风室相连接,风机转
速都可调。对于空气调节器(机)的测试,风机能够调节被测空气调节器(机)所需的出口静
压、进口静压或者进出口的差压;对于空气热交换器测试,风机能够调节流经被测空气热交换
器的空气流量。
0喷嘴前后管壁取压口应满足:
1)管壁取压口的安装应与风量测量装置内表面齐平,并避免受到气流流动的影响。
2)管壁取压口如图8所示,测压孔的开孔直径应在1mm~3mmo
3)当采用圆柱形风道时,4个管壁取压口等距分布在圆周上。当采用矩形风道时,该孔应位
于4个侧面的中心位置。4个管壁取压口可以分别接至4个差压变送器上,也可经过图9
所示的静压环后,接至一个差压变送器上。当测量喷嘴前后差压采用一个差压变送器时,
差压变送器的一头按照图9与接收室(或送风室)的静压环相接;而另一头则与排风室(或
吹出室)的静压环相接。连接管壁取压口的管道内径宜$4mm,并且4个取压口在风道
轴向上的偏差应W13mmo要保证所有管子和接头均无堵塞和泄漏,并且应将液体排净。
10
GB/T37292—2019
Hi址计
整流板应均匀冲孔,且冲孔面积约占整流板总面积的40%;
气流。
a)风量测量装置(出口侧装置)
Ik址计
整流板应均匀冲孔,且冲孔面积约占整流板总面积的40%;
气流。
b)风量测量装置(进口侧装置)
图7风量测量装置
11
GB/T37292—2019
图8管壁取压口
ab
图9静压环类型
4)另外,如有需要,喷嘴出口处的动压可用毕托管测量。若使用多个喷嘴,则需用毕托管对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LD/T 02.1-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认证体系规范 第1部分:框架规范 2022-06-01
- HJ 1258-2022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 2022-06-09
- LD/T 02.4-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认证体系规范 第4部分: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 2022-06-01
- DA/T 90-2022 档案仿真复制工作规范 2022-04-07
- LD/T 04-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规范 2022-06-01
- DA/T 68.4-2022 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第4部分:档案整理服务 2022-04-07
- DA/T 89-2022 实物档案数字化规范 2022-04-07
- LD/T 02.3-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认证体系规范 第3部分:数字证书格式规范 2022-06-01
- LD/T 02.5-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认证体系规范 第5部分:数字证书载体规范 2022-06-01
- LD/T 03-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认证服务管理规范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