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60-2023 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DB5101/T 160-2023 Park Urban Green Space Emergency Evacuation Func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A90
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160—2023
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emergencyevacuationfunctioninparkscitygreenspaces
2023-08-28发布2023-08-28实施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1/T160—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分类...............................................................................2
6总体要求...........................................................................3
7场址选择...........................................................................3
8分区设置...........................................................................4
9建(构)筑物.......................................................................6
10应急通道..........................................................................6
11设施配置..........................................................................7
12绿化种植..........................................................................9
附录A(资料性)绿地避难容量计算方法................................................11
附录B(规范性)应急避难设施配置要求................................................12
附录C(规范性)应急标识设置要求....................................................14
参考文献.............................................................................16
I
DB5101/T16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标准化研
究院、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四川天府新区质量技术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明坤、张清彦、黄浩、朱梅安、于乾靠、马莉华、邓雯、任雁、王珏、李晓
娜、刘道静、文萌川、吕德星、李小雯、成亚娟。
III
DB5101/T160—2023
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分类、总体要求以及分区设
置、建(构)筑物、应急通道、设施配置和绿化种植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1000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6903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20501.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43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46-2019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园城市parkcity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
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1
DB5101/T160—2023
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
城市中以植被为主要形态,并对生态、游憩、景观、防护、减灾具有积极作用的各类绿地的总称。
城市绿地(简称“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用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
[来源:GB/T51346-2019,2.0.1,有修改]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emergencyshelterfunctiongreenspace
可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城市绿地,在地震、洪涝、火灾及地质灾害等灾害事件发生时,用于人民群
众临时避险或灾时避难的重要场所。
绿地有效避难面积effectiveandsafeareaforemergencycongregateshelteringofgreen
space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内用于人员安全避难的区域及配套应急避难设施的面积。
绿地避难容量shelteringaccommodationcapacityofgreenspace
与绿地有效避难面积及应急避难设施配置相匹配的可容纳避难人员的数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合于本文件。
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5分类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分为以下四类:
a)紧急避难绿地:可安置避难人员1d以内,宜结合广场用地、游园及条件适宜的附属绿地设置;
b)短期避难绿地:具备避难宿住功能和相应配套设施,可安置避难人员2d~14d,宜结合交通
条件良好的广场用地、社区公园等绿地设置;
c)中期避难绿地:具备避难宿住功能和相应配套设施,可安置避难人员15d~30d,宜结合交通
条件良好的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绿地设置;
d)长期避难绿地:具备避难宿住、应急物资储备分发、应急医疗卫生救护等功能和相应配套设施,
可安置避难人员30d以上,宜结合综合公园和郊野公园等大型区域绿地设置。
各类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的适用范围由长期避难绿地到紧急避难绿地逐级向下兼容。
隔离缓冲绿带宜结合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进行设置,在紧急情况下可向应急避难功能绿地转换。
各类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用地面积、有效避难面积和避难时长等控制指标见
表1。
2
DB5101/T160—2023
表1分类控制指标
二者满足其一即可
人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难时长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类型
(㎡/人)用地面积有效避难面积(d)
(hm2)(hm2)
紧急避难绿地≥1≥0.05≥0.05≤1
短期避难绿地≥1≥0.2≥0.22~14
中期避难绿地≥2≥2.0≥1.015~30
长期避难绿地≥3≥20≥5.0>30
绿地有效避难面积不包括以下区域:
a)水体;
b)蓄滞洪区;
c)集水区;
d)建(构)筑物及其倒塌影响范围;
e)乔灌木密集区;
f)有文物价值的建(构)筑物、遗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g)生态修复及涵养区;
h)自然坡度大于7°(约13%)的陆地;
i)应急通道。
合理确定绿地避难容量,作为应急避难设施配置和绿地应急管理的依据,绿地避难容量计算方法
参见附录A。
6总体要求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设计应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域
公园体系规划以及总体应急预案等基本要求,按照“紧急避难绿地—短期避难绿地—中期避难绿地—长
期避难绿地”四类配置。
应急避难功能绿地应与其他类别的应急避难场所统筹部署、相互衔接、均衡布局。
在城市功能分区之间、城市组团之间,加油站、变电站、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区和油气仓
储区周围,以及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设置以生态防护、安全隔离为主要功能的隔离缓冲绿带。
应充分考虑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的平灾转换,并提出保障措施,注重平时发挥生态、游憩、科普、
美化、健身等常态功能,在灾时应急避难功能发挥效用。
对现有绿地增设应急避难功能改造时,不应影响绿地原有使用功能。
7场址选择
一般要求
7.1.1应优先考虑城市中心区、旧城区人口密集,安全性高的区域。
3
DB5101/T160—2023
7.1.2应优先选择地势较高、有利于排水、空气流通、具备一定基础设施的绿地。
7.1.3需要特别保护的动植物园、历史名园、湿地公园和文化古迹密集的城市绿地不应承担应急避难
功能。
安全性
7.2.1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
7.2.2应避开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存放点、严重污染源、高压输电走廊等对人身安全有威胁或
不良影响的区域。
7.2.3应避免选择低于城市防洪标准确定的洪水淹没线的区域。
7.2.4应避免选择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认定的不适宜作为防灾用地的其他区域。
7.2.5短期、中期、长期避难绿地应处于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倒塌影响范围以外,并保持安全距
离;紧急避难绿地可根据避难需求另行调查、确定。
交通可达性
7.3.1应满足快捷承接避难人群及救灾通行要求,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入口。
7.3.2应尽可能临近医院、综合消防救援力量、交通枢纽、城市综合商业体、应急物资储存仓库与流
通仓库等,便于救助和疏散。
8分区设置
设置要求
8.1.1应结合绿地常态功能及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类型进行应急功能分区设置。
8.1.2应急综合管理、应急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避难人员安置、应急物资储备功能应单独设置应急功
能分区,应根据需要设置专业救灾队伍场地,并符合以下要求:
a)紧急避难绿地应设置应急避难人员安置区,根据应急避难功能选择设置应急综合管理区、应急
医疗卫生救护区、应急物资储备区;
b)短期避难绿地应设置应急医疗卫生救护区、应急避难人员安置区,根据应急避难功能选择设置
应急综合管理区、应急物资储备区;
c)中期、长期避难绿地应设置应急综合管理区、应急医疗卫生救护区、应急避难人员安置区、应
急物资储备区。
8.1.3各类应急避难功能绿地的应急功能分区设置具体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应急功能分区设置要求
应急功能分区紧急避难绿地短期避难绿地中期避难绿地长期避难绿地
救灾指挥中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9426.13-1999 电影摄影物镜 象面照度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6-1999 35mm电影摄影物镜 I型卡口物镜座 1999-08-06
- JB/T 9426.11-1999 电影摄影物镜 透过率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10-1999 电影摄影物镜 鉴别率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12-1999 电影摄影物镜 杂光系数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14-1999 电影摄影物镜 相对畸变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366-1999 实验室电导率仪 1999-08-06
- JB/T 9426.9-1999 电影摄影物镜的有效孔径、F数及相对孔径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15-1999 电影摄影物镜 定位截距及变焦距电影摄影物镜象面位移的测定方法 1999-08-06
- JB/T 9426.8-1999 电影摄影物镜焦距的测定方法 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