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397-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检测与评价标准

DB37/T 2397-2013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building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397-2013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9-22
实施日期
2013-10-30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筑节能发展促进中心
起草人:
王薇薇、李 震、李 迪、李向前、韩随旗、王 昭、张海燕、李 杰、韩 静、金振家、李海滨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60;27.080

F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397—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检测与评价标准

Functionalperformancetestandevaluationstandard

forbuildingprojectsapplyingrenewableenergy

2013-09-22发布2013-10-3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397—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2

5测量要求..........................................................................2

6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测量方法与结果................................................3

7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测量方法与结果..................................................8

8检测抽样规则.....................................................................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山东省主要城市室外环境温度允许范围.............................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山东省主要城市日太阳辐照量分段统计.............................12

I

DB37/T239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筑节能发展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薇薇、李震、李迪、李向前、韩随旗、王昭、张海燕、李杰、韩静、金振家、

李海滨。

II

DB37/T2397—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检测与评价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单位、系统性能现场检测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870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1914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GB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JGJ/T177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热水系统solarwaterheatingsystem

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用于水加热的系统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贮热水箱、水泵、连接管道、

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热源。按照供水方式分为:分散式、集中分散式和集中式太阳

能热水系统。

3.2

太阳能保证率solarfraction

由太阳能供给的热水负荷占系统供热水总负荷的百分率。

3.3

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forsolarwater

heatingsystemsassistedwithair-sourceheatpump

在规定的测试工况下,系统得热量与空气源热泵耗能量之比。

3.4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

1

DB37/T2397—2013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

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

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地表水地源热泵又分为为江、河、湖、海水地源热泵系统。

3.5

污水源热泵系统sewagesourceheatpumpsystem

以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

调系统。

3.6

热泵系统能效比coefficientofperformanceforheatpumpsystem

地源热泵系统制热量(或制冷量)与热泵系统总耗电量的比值,热泵系统总耗电量包括热泵主机和

各级循环水泵的耗电量。

4技术要求

4.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

4.1.1太阳能热水系统全年太阳能保证率应≥45%。

4.1.2太阳能全年集热系统效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紧凑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全年集热系统效率应≥42%;

b)分离式双回路太阳能全年集热系统效率应≥35%。

4.1.3贮热水箱热损因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分散式和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热水箱热损因数应≤22W/(m3•K);

b)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热水箱热损因数应≤30W/(m3•K)。

4.1.4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的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室外环境空气的平均温度ta在8℃≤ta≤20℃时,系统热性能系数应≥5.5;

b)当室外环境空气的平均温度ta在20℃<ta≤30℃时,系统热性能系数应≥7.0;

c)当室外环境空气的平均温度ta>30℃时,系统热性能系数应≥7.5。

4.2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

4.2.1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应≥2.60,制冷

能效比应≥3.10。

4.2.2江水、湖水、海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应≥2.30,制冷能效比应≥3.10。

5测量要求

5.1系统要求

5.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GB50364标准的规定。

5.1.2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GB50366标准的规定。

5.1.3建设单位应提供完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和验收文件。

2

DB37/T2397—2013

5.2测量条件要求

5.2.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试时,冷水应采用该系统投入正常使用时的实际用水,贮热水箱内的初始水温tb应在8℃

≤tb≤25℃之间;

b)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期间的室外环境平均温度ta允许范围为年平均环境温度±10℃。山东省

各城市室外环境温度允许范围见附录A;

c)环境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应≤4m/s。

5.2.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量结果所具有的太阳辐照量J应至少有4天分别分布在下列区间:

a)J<8MJ/(m2·d);

b)8MJ/(m2·d)≤J<12MJ/(m2·d);

c)12MJ/(m2·d)≤J<16MJ/(m2·d);

d)J≥16MJ/(m2·d)。

注:对于因集热器安装角度、局部气象条件等原因导致太阳辐照量难以达到16MJ/m2的工程,可由检测机构、委托

单位等有关各方根据实际情况对太阳辐照量的测试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5.2.3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的测量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的测量宜在系统负荷率达到60%以上,或运行机组

的负荷率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进行;

b)测量以24小时为周期,每个测量周期的时间应根据热泵系统运行时间确定,但不应低于8小

时。

5.3仪器设备要求

5.3.1太阳辐照量的测量,应使用一级总辐射表。总辐射表应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

5.3.2环境空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应为±0.5℃,空气相对湿度测量的准确度应为±3.5%RH。

5.3.3水温测量的准确度应为±0.2℃。

5.3.4环境空气流速测量的准确度应为±0.5m/s。

5.3.5时间间隔测量的准确度应为±0.2%。

5.3.6冷、热水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应为±1.0%。

5.3.7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应为±1.0%。

5.3.8长度测量的准确度应为±1.0%。

5.3.9电功率测量误差应≤5%。

6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测量方法与结果

6.1太阳能热水系统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

6.1.1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应按照GB/T19141标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测量。

6.1.2环境空气速率的测量应根据系统型式确定测点位置:

a)分散式和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风速仪应放置在与太阳能集热器中心点同一高度,距离太

阳能集热器1.5m内;

b)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分别测量太阳能集热器和贮热水箱周围的空气流速。风速仪应分别放

置在与太阳能集热器中心点同一高度和贮热水箱中心点同一高度的遮荫处,分别距离太阳能集

热器和贮热水箱1.5m~10.0m的范围内。

6.1.3环境空气温度的测量应根据系统型式确定测点位置:

3

DB37/T2397—2013

a)分散式和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测温装置应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距地面约1m,距集热

器和系统组件1.5m~10.0m处。在系统附近的物体表面温度应尽量接近环环境空气温度;

b)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分别测量太阳能集热器和贮热水箱周围的环境空气温度。温度测量仪

表应分别放置在与太阳能集热器中心点相同高度和贮热水箱中心点相同高度的遮阳通风处,分

别距离太阳能集热器和贮热水箱1.5m~10.0m的范围内。

6.1.4太阳辐照量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总辐射表传感器宜安装在太阳能集热器中间的位置,并与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平面平行,两平行

面的平行度相差应小于±1°;

b)总辐射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免太阳能集热器的反射对其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c)应防止总辐射表的座体及其外露导线被太阳晒热;

d)测量期间,总辐射表不应遮挡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并不被其他物体遮挡。

6.1.5贮热水箱水量的测量,应根据系统型式采用以下相应的测量方法:

a)水量应为系统中贮热水箱内的实际水量,不包括管路和太阳能集热器或换热器内的水量;

b)分散式和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量宜采用贮热水箱排空称量的方法确定;

c)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量宜通过安装在贮热水箱的冷水进口管路上的流量仪表进行测量。

6.1.6贮热水箱水温的测量,应根据系统型式采用以下相应的测量方法:

a)循环混水法:

1)对于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贮热水箱外接循环泵及管道,应以400L/h~600L/h的流

量进行循环,将贮热水箱底部的水抽到顶部进行循环来混合贮热水箱中的水,使贮热水箱

内的水温均匀化,至少5min内贮热水箱人口温度的变化不大于±0.2℃,记录入口温度

即为测量开始时的水温tb和结束时水温te。

2)对于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贮热水箱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安

装位置距水箱进出水口的距离应不大于200mm。混水时,启动循环泵,循环水泵每小时

的流量应不小于贮热水箱容水量的30%。当贮热水箱上下部水温差值降到1℃以内时,

记录贮热水箱上下部水温,并计算平均值,该值即为测量开始时的水温tb和结束时水温

te。

b)温度分层法:

1)对于分散式和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宜采用温度分层测量法。

2)温度测点的分布应按贮热水箱内的贮水深度等分原则,自上而下垂直布置3~6个测温点,

分别测量开始和结束时各测温点的温度值,并计算平均值,该值即为测量开始时的水温

tb和结束时的水温te。

c)扰动混水法:

1)当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热水箱设有人孔时,可选用扰动混水法。

2)在贮热水箱内底部的中间位置放置一台潜水泵,通过潜水泵使贮热水箱内的水产生剧烈扰

动,以达到混水的目的。潜水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