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347-2013 钻石饰品评价规则
DB37/T 2347-2013 DB37/T 2347-2013 Diamond jewelry evaluation rul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起草人:
- 刘晓伟、邓昆、李建军、刘海彬、范春丽、朱红伟、王岳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
D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347—2013
钻石饰品评价规则
EvaluationRuleofDiamondJewellry
2013-06-13发布2013-07-10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347—201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1
4钻石品质..........................................................................2
4.1钻石品质的表达式..............................................................2
4.2钻石质量......................................................................2
4.3钻石品质等级..................................................................2
4.4钻石品质级别划分及评价规则....................................................8
4.5镶嵌钻石品质评价规则..........................................................8
5镶嵌工艺的分级....................................................................9
5.1镶嵌工艺的级别................................................................9
5.2镶嵌工艺级别划分规则..........................................................9
5.3分级要求......................................................................9
6钻石质量等级评价证书..............................................................9
6.1钻石质量等级评价证书的基本内容................................................9
6.2其它.........................................................................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钻石内、外部特征类型.......................................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镶嵌钻石分级规则...............................................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比率分级表.....................................................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钻石建议克拉重量表.............................................30
I
DB37/T234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黄金珠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刘晓伟、邓昆、李建军、刘海彬、范春丽、朱红伟、王岳。
本标准由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II
DB37/T2347—2013
钻石饰品评价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饰品的质量等级评价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饰品。
本标准适用于钻石商贸、工商、质检、科研及教学机构。
本标准中的颜色分级适用于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本标准中的切工分级适用于切工为标准圆钻型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本标准中的分级规则适用于质量大于等于0.0400g(0.20ct)的未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在0.0400g
(0.20ct,含)至0.2000g(1.00ct,含)之间的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小于0.0400g(0.20ct)的未镶嵌
及镶嵌抛光钻石分级、质量大于0.2000g(1.00ct)的镶嵌抛光钻石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中的分级规则适用于未经覆膜、充填、激光钻孔、辐照(或附热处理)、高温高压等优化处理
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
非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净度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圆钻型切
工的钻石切工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非标准圆钻型切工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颜色分级、净度分级及切工分级中的修饰度(抛光和
对称)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
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
GB/T16554钻石分级
GB/T18303钻石色级目视评价方法
3术语
GB/T16552、GB/T16553、GB/T16554和GB/T183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钻石饰品评价evaluationofdiamondandjewelry
从钻石品质、镶嵌工艺两个方面对钻石及钻石饰品进行等级划分。
3.2
钻石品质diamondquality
1
DB37/T2347—2013
钻石品质包括钻石质量(carat)及品质等级两个部分。其中品质等级是从颜色(color)、净度
(clarity)和切工(cut)三个方面对钻石品质进行等级划分。
3.3
镶嵌工艺mosaic
将钻石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固定在托架(用来镶钻石的吊坠、耳饰和排链等首饰)上的一种工艺。
4钻石品质
4.1钻石品质的表达式
钻石品质的表达式:0.00Q。其中“0.00”为钻石质量,“Q”为钻石品质等级。
4.2钻石质量
4.2.1质量单位
4.2.1.1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克(g)。钻石贸易中仍可用“克拉(ct)”作为质量单位。1.0000g=5.00
ct。
4.2.1.2钻石的质量表示方法为:以“克拉(ct)”为质量单位,但单位省略,仅使用质量数值,小
数点后保留两位。例0.2000g(1.00ct)表示为1.00。
4.2.2质量的称量
用分度值不大于0.0001g的天平称量。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换算成克拉重量时,保留
至小数点后第2位,克拉重量小数点后第3位逢9进1。
4.3钻石品质等级
4.3.1钻石品质等级权重构成
按千分制对钻石的颜色、净度和切工进行品质评价。表示方法详见表1。
表1钻石品质等级评分法权重构成
项目颜色净度切工总计
权重(%)352540100
分值(分)3502504001000
4.3.2颜色分级
4.3.2.1颜色级别
颜色的总分值为350分。根据颜色变化,将钻石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由高到低用英文字母D、
E、F、G、H、I、J、K、L、M、N、<N代表不同的色级。不同色级的分值详见表2。
4.3.2.2颜色级别划分规则
4.3.2.2.1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与某一比色石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颜色级
别。
2
DB37/T2347—2013
4.3.2.2.2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介于相邻两粒连续的比色石之间,则以其中较低级别表示待分级钻
石颜色级别。
4.3.2.2.3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高于比色石的最高级别,仍用最高级别表示该钻石的颜色级别。
4.3.2.2.4待分级钻石颜色饱和度低于“N”比色石,则用<N表示。
4.3.2.2.5灰色调至褐色调的待分级钻石,与比色石比较颜色饱和度,参照4.3.2.2.1至4.3.2.2.4
划分规则进行分级。
表2钻石颜色级别评分表
级别DEFGHIJKLMN<N
评分值350310280250210150120706020105
4.3.2.3荧光强度级别
4.3.2.3.1荧光强度的级别
按钻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光强弱,划分为“强”、“中”、“弱”、“无”四个级别。
4.3.2.3.2荧光强度级别划分规则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与荧光强度比对样品中的某一粒相同,则该样品的荧光强度级别为待分级钻
石的荧光强度级别;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介于相邻的两粒比对样品之间,则以较低级别代表该钻石的
荧光强度级别;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高于比对样品中的“强”,仍用“强”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
别;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低于比对样品中的“弱”,则用“无”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4.3.2.4分级要求
4.3.2.4.1环境要求
颜色分级应在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分级环境色调应为白色或灰色。分级时采用专用的比
色灯,并以比色板或比色纸为背景。
4.3.2.4.2人员要求
从事颜色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
成同一样品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4.3.3净度分级
4.3.3.1净度级别
4.3.3.1.1净度的总分值为250分。根据净度变化进行评分。钻石净度级别划分标准及分值见表3。
4.3.3.1.2净度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
SI2、P1、P2、P3十一个小级别。
4.3.3.1.3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4.3.3.2净度级别的划分规则
净度的总分值为250分。根据净度变化,进行评分。钻石净度级别划分标准及分值见表3。
3
DB37/T2347—2013
表3钻石净度级别评分表
评
级别划分标准评分级别划分标准
分
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包括: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FL250
10倍放大镜下,2、原始晶面或人工印记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
250~
LC未见钻石具内外不可见。
245
部特征。在10倍放大条件下,未见钻石具内部特征,可见极轻微外部特
IF征,且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可存在内部生长纹理,但无反光,245
无色透明,不影响透明度。
10倍放大镜下,VVS1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215
215~
VVS钻石具极微小的
200VVS2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200
内、外部特征。
10倍放大镜下,VS1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160
160~
VS钻石具细小的
150VS2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150
内、外部特征。
10倍放大镜下,SI1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100
SI钻石具明显的100~65
SI2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65
内、外部特征。
P1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20
从冠部观察,肉
P2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10
P眼可见钻石具20~5
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可能影响钻石的
内、外部特征。P35
坚固度。
4.3.3.3分级要求
4.3.3.3.1环境要求
在10倍放大条件下分级,采用比色灯照明。
4.3.3.3.2人员要求
从事净度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
成同一样品的净度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4.3.4切工分级
4.3.4.1测量项目
4.3.4.1.1规格
单位:毫米(mm),精确至0.01: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全深。
4.3.4.1.2比率
4.3.4.1.2.1台宽比
4
DB37/T2347—2013
比率测量,保留至1%。
4.3.4.1.2.2冠高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0.5%。
4.3.4.1.2.3腰厚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0.5%。
4.3.4.1.2.4亭深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0.5%。
4.3.4.1.2.5全深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0.1%。
4.3.4.1.2.6底尖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0.1%。
4.3.4.1.2.7星刻面长度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5%。
4.3.4.1.2.8下腰面长度比
比率测量,保留至5%。
4.3.4.1.3冠角
单位:度(°),保留至0.2。
4.3.4.1.4亭角
单位:度(°),保留至0.2。
4.3.4.2测量方法
仪器测量法:使用全自动切工测量仪以及各种微尺、卡尺,直接对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
4.3.4.3比率分级
4.3.4.3.1比率级别
比率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
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4.3.4.3.2比率级别划分规则
4.3.4.3.2.1依据附录C中各台宽比条件下,冠角(α)、亭角(β)、冠高比、亭深比、腰厚比、底
尖比、全深比、α+β、星刻面长度比、下腰面长度比等项目确定各测量项目对应的级别。
4.3.4.3.2.2比率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的最低级别表示。
5
DB37/T2347—2013
4.3.4.3.2.3影响比率级别的其他因素:
a)超重比例:
1)根据待分级钻石的平均直径,查附录D钻石建议克拉重量表,得出待分级钻石在相同平均
直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建议克拉重量;
2)计算超重比例,根据超重比例,查表4得到比率级别。
表4钻石比率级别评分表
比率级别极好EX很好VG好G一般F不适用
超重比例%<88~1617~25>25低于建议克拉重量
b)刷磨和剔磨:
1)根据刷磨和剔磨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无、中等、明显、严重四个级别。不同程度和不同组合
方式的刷磨和剔磨会影响比率级别,严重的刷磨和剔磨可使比率级别降低一级;
2)10倍放大条件下,由侧面观察腰围最厚区域。刷磨和剔磨划分规则为:
♦无: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等于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腰
厚;
♦中等: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
腰厚有较小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没有受到可注意的影响;
♦明显: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
腰厚有明显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受到影响;
♦严重:钻石上腰面联结点与下腰面联结点之间的腰厚,对比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
腰厚有显著偏差,钻石台面向上外观受到严重影响。
4.3.4.4修饰度分级
修饰度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
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包括对称性分级和抛光分级。以对称性分级和
抛光分级中的较低级别为修饰度级别。
4.3.4.4.1对称性评价
4.3.4.4.1.1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主要包括:
——腰围不圆;
——台面偏心;
——底尖偏心;
——冠角不均;
——亭角不均;
——台面和腰围不平行;
——腰部厚度不均;
——波状腰;
——冠部与亭部刻面尖点不对齐;
——刻面尖点不尖;
——刻面缺失;
6
DB37/T2347—2013
——刻面畸形;
——非八边形台面;
——额外刻面。
4.3.4.4.1.2对称性级别划分规则
主要包括:
——极好(EX):10倍放大镜下观察,无或很难看到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很好(VG):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较少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
——好(G):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明显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肉眼观察,钻石
整体外观可能受影响;
——一般(F):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易见的、大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肉眼观
察,钻石整体外观受到影响;
——差(P):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显著的、大的影响对称性的要素特征。肉眼观察,
钻石整体外观受到明显的影响。
4.3.4.4.2抛光分级
4.3.4.4.2.1抛光级别
抛光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写为G)、
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4.3.4.4.2.2影响抛光级别的要素特征
主要包括:
——抛光纹;
——划痕;
——烧痕;
——缺口;
——棱线磨损;
——击痕;
——粗糙腰围;
——“蜥蜴皮”效应;
——粘杆烧痕。
4.3.4.4.2.3抛光级别划分规则
主要包括:
——极好(EX):10倍放大镜下观察,无至很难看到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很好(VG):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较少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
——好(G):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明显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肉眼观察,钻石光
泽可能受影响;
——一般(F):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易见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肉眼观察,钻石
光泽受到影响;
——差(P):10倍放大镜下台面向上观察,有显著的影响抛光的要素特征。肉眼观察,钻石光
泽受到明显的影响。
7
DB37/T2347—2013
表5切工级别划分规则
修饰度级别
极好EX很好VG好G一般F差P
比率级别
极好EX极好EX(400)极好EX(400)很好VG(350)好G(240)差P(40)
很好VG很好VG(350)很好VG(350)很好VG(350)好G(240)差P(40)
好G好G(240)好G(240)好G(240)一般F(140)差P(40)
一般F一般F(140)一般F(140)一般F(140)一般F(140)差P(40)
差P差P(40)差P(40)差P(40)差P(40)差P(40)
4.3.4.5切工的评分规则
4.3.4.5.1切工级别分为极好(Excellent,简写为EX)、很好(VeryGood,简写为VG)、好(Good,简
写为G)、一般(Fair,简写为F)、差(Poor,简写为P)五个级别。
4.3.4.5.2切工级别根据比率级别、修饰度(对称性级别、抛光级别)进行综合评价。
4.3.4.5.3根据比率级别和修饰度级别,查表5得出切工级别及评分。
4.3.4.6分级要求
4.3.4.6.1环境要求
采用仪器测量法测量时,所用仪器应满足各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
4.3.4.6.2人员要求
技术人员应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正确掌握仪器测量和10倍放大镜目测的方法和技巧。应由2~3名技
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抛光分级和对称性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4.4钻石品质级别划分及评价规则
4.4.1品质级别划分规则
根据颜色、净度、切工的总分变化划分级别。
4.4.2品质级别划分
品质等级的总分值为1000分,由颜色、净度、切工的评分值相加得到。根据钻石品质的评分总和,
将其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钻石品质等级分级及表示方法详见表6。
表6钻石品质等级分级及表示方法
品质等级(Qualitygrade)对应分值(分)
A895
B720
C460
D220
E~~~~
分值为该级别的下限值。
4.5镶嵌钻石品质评价规则
镶嵌钻石的品质评价规则参照附录B执行。
8
DB37/T2347—2013
5镶嵌工艺的分级
5.1镶嵌工艺的级别
根据镶嵌工艺的不同将其划分为A、B、C、D、E五个级别。若钻石未镶嵌或镶石缺失或首饰托架走
样变形,则此项不进行分级。
5.2镶嵌工艺级别划分规则
根据镶嵌工艺的变化将其进行分级,主要考察下列8个因素:钻石镶嵌端正、平直,台面水平不倾
斜;主石、副石不松动;钻石与齿口吻合无缝;镶边均匀平滑;镶爪高低长短适中,定位均匀分布合理;
齿口高度与宝石的大小厚度相适应,俯视不见底托;表面无划痕,无裂纹、断口;首饰托架抛光精美,
光泽强。划分规则及等级详见表7。
表7镶嵌工艺分级及评价规则表示方法
级别划分标准影响因素
A8项影响因素均达到要求1、钻石镶嵌端正、平直,台面水平不倾斜。
2、主石、副石不松动。
B7项影响因素达到要求
3、钻石与齿口吻合无缝。
4、镶边均匀平滑。
C6项影响因素达到要求
5、镶爪高低长短适中,定位均匀分布合理。
6、齿口高度与宝石的大小厚度相适应,俯视不见底托。
D4项影响因素达到要求
7、表面无划痕,无裂纹、断口。
E3项(包含)以下影响因素达到要求8、首饰托架抛光精美,光泽强。
5.3分级要求
5.3.1环境要求
在10倍放大条件下分级。
5.3.2人员要求
从事镶嵌工艺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由2~3名技术人员独
立完成同一样品的镶嵌工艺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6钻石质量等级评价证书
6.1钻石质量等级评价证书的基本内容
包括:
a)证书编号;
b)检验结论;
c)钻石品质级别:
——质量;
——颜色级别:荧光强度级别;
9
DB37/T2347—2013
——净度级别;
——切工:
•形状/规格,表示方式: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全深;
•比率级别,包括:全深比、台宽比、腰厚比、亭深比、底尖比等;
•修饰度级别,包括对称性级别和抛光级别。
d)镶嵌工艺级别(镶嵌钻石);
e)净度素描图(0.47ct以上)。钻石内、外部特征素描详见附录A;
f)签章和日期。
6.2其它
钻石质量等级评价证书中可选择内容。如:颜色坐标、净度坐标、切工比例截图、备注等。
10
DB37/T2347—201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见钻石内、外部特征类型
表A.1常见钻石内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符号名称英文名称说明
01·点状包体pinpoint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
02云状物cloud钻石中朦胧状、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天然包裹物。
crystal
03浅色包裹体钻石内部的浅色或无色天然包裹物。
inclusion
dark
04深色包裹体钻石内部的深色或黑色天然包裹物。
inclusion
05针状物needle钻石内部的针状包裹体
internal
06内部纹理钻石内部的天然生长痕迹。
graining
内凹原始晶extended
07凹入钻石内部的天然结晶面。
面natural
08羽状纹feather钻石内部或延伸至内部的裂隙,形似羽毛状。
09须状腰beard腰上细小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10空洞cavity大而深的不规则破口。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
11激光痕lasermark迹。管状或漏斗状痕迹称为激光孔。可被高折射率玻璃充
填。
11
DB37/T2347—2013
表A.2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符号名称英文名称说明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钻石腰部或近
01原始晶面natural
N腰部保留的天然结晶面。
02表面纹理surfacegraining钻石表面的天然生长痕迹。
抛光不当造成的细密线状痕迹,在
03抛光纹polishlines
同一刻面内相互平行。
04刮痕scratch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6234-2024 取水定额 钢铁行业炼钢 2024-12-10
- YB/T 6231-2024 钢铁行业轧钢工序单位产品碳排放技术要求 2024-12-10
- YB/T 6333-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 2024-12-10
- DL/T 5868-2023 火力发电厂智能热网施工及验收规范 2023-12-28
- YB/T 6232-2024 取水定额 钢铁行业冷轧 2024-12-10
- YB/T 6235-2024 取水定额 钢铁行业炼铁 2024-12-10
- YB/T 6233-2024 取水定额 钢铁行业热轧 2024-12-10
- DL/T 5867-2023 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023-12-28
- YB/T 6332-2024 钢铁行业用塑烧板除尘器 2024-12-10
- DL/T 5866-202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