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元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起草人:
- 李国建,马玉东,郭绍思,万松辉,张伟,魏钢,王炎殳。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60
A16
DB5108
四川省(广元市)地方标准
DB5108/T37—2022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阵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positionconstructionofintegratedadministrativelaw
enforcementagenciesforemergencymanagement
2022-08-01发布2022-09-01实施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8/T3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场所..........................................................................1
5设备配备..........................................................................4
6标识标牌..........................................................................4
7导向指引..........................................................................5
附录A(规范性)建筑外观形象基本要素布局及比例....................................7
附录B(资料性)装备设备配备......................................................9
附录C(规范性)标识标牌式样设计及示例...........................................12
参考文献............................................................................17
I
DB5108/T3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广元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元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剑阁县应急管理局、四川金诚智度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建、马玉东、郭绍思、万松辉、张伟、魏钢、王炎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08/T37—2022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阵地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工作场所、设备配备、标识标牌、导向指引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市、县(区)、乡(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阵地建设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23809.1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建筑物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用车保障工作的通知》(应急〔2021〕50号)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改投资〔2014〕2674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integratedadministrativelawenforcementagencyfor
emergencymanagement
将法律法规赋予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
监管,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
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起的以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名义统一执法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4工作场所
4.1选址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宜设在辖区内位置适中、交通便捷、公共设施完善、相对独立的场所。
可按集约原则,在相关管理部门统筹调剂下利用现有办公场所。
4.2建筑及办公用房
4.2.1功能区域设置
1
DB5108/T37—2022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功能区域设置包括但不限于:
——办公室
——调查问询室
——会议室(党建活动室)
——档案室(物证保管室)
——装备保管室
——备勤室
——公共卫生间
——停车场
4.2.2面积要求
4.2.2.1总面积应满足日常办公和综合行政执法要求。
4.2.2.2用于日常办公的用房面积,应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确定。其中:市级机关正
处级24平米/人,副处级18平米/人,处级以下9平米/人。县(区)、乡(镇)级机关正科级18平米
/人、副科级12平米/人、科级以下9平米/人。
4.2.3基础设施
4.2.3.1水电设施要求
水电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求:
——电力设施应满足室内办公需要,可配备应急照明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保证不间断电源可持续供
电至少4h。
——应确保给排水、供暖、电路电气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强电、弱电分别布控,设施设备的使用
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4.2.3.2信息系统基础配置
4.2.3.2.1具备独立设置的网络机房或者远程共享系统网络机房,配备必需的网络通信设备及通风、
防雷、防盗、防监、消防等安全保障设备。网络环境具备连通应急管理骨干网和互联网条件,确保两种
网络完全物理隔离。网络接口应标注具体网络类型,覆盖所有办公区域;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全部公共服
务区域。
4.2.3.2.2满足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其他存在协同关系业务系统,以及其他公共网络平台的稳定
运行、集成对接要求。
4.2.3.2.3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专(兼)职管理员,并做好各类硬件设备和
业务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4.2.3.2.4应统一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化的办公环境。每位工作人员应配备与上级沟通和同级交流的
即时通信设备。
4.2.3.3公共安全设施要求
公共安全设施应满足但不限于如下要求:
——配置消防设施,消防设施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置,安装
防火、灭火系统等;
——应根据GB/T23809.1的相关要求设置应急导向系统,并保证系统安全、有序运行;
——宜建设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通行。
2
DB5108/T37—2022
4.3装修要求
4.3.1建筑外部
4.3.1.1建筑外观应主题鲜明,造型庄重简洁,基本颜色为蓝白两色,具有明确的标识性和可识别性,
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蓝色选用火焰蓝,色号为C:100/M:100/Y:0/K:20)
4.3.1.2建筑外观形象基本要素为门楣、玻璃门条、窗户、墙裙。各要素布局及比例见附录A。
4.3.1.3建筑外部应设立示警灯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见附录C.9。
4.3.2建筑内部
4.3.2.1建筑内部装修应满足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需要,宜采用简洁淡雅配色和容易清洗的装
修材料。
4.3.2.2建筑内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降温采暖设施。
4.3.2.3调查问询室、档案室(物证保管室)应安装满足执法全过程影像记录要求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公共区域应设置安装监控摄像头。
4.3.2.4外来人员等候区(场所)应设置休息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
4.3.2.5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党务公开栏和执法公示栏。
4.4主要功能室物品陈设
4.4.1办公室
4.4.1.1办公家具应按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摆放整齐,便于工作。
4.4.1.2办公桌面物品摆放整齐。
4.4.1.3办公文件分类存放于文件盒并归置于文件柜,标识清楚、摆放整齐。
4.4.1.4室内墙上应选择醒目位置悬挂制度牌,制度牌下沿距地面1.5m。
4.4.2调查问询室
4.4.2.1问询室门及墙面应当采用阻燃材料做隔音和防撞处理,窗户内侧应安装牢固的防护栏(网)
等安全防护设施,电源插座应为防触摸式安全插座。
4.4.2.2配置询问桌椅和被询问人专用座椅。被询问人专用座椅与询问桌、电源等设施应当保持一米
以上安全距离。
4.4.2.3问询室应安装具有同步录音录像功能的电子设备,视频探头应确保覆盖全部房间区域。
4.4.3会议室(党建活动室)
4.4.3.1支队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大小会议室各1个,大队(中队)至少设置1个小会议室。
4.4.3.2会议室应配备会议桌椅、投影仪、黑白板、音响设备、LED显示屏、电脑,会议室内预留有
相应的数据信息端口和电话通信端口。
4.4.4档案室(物证保管室)
4.4.4.1档案室(物证保管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电脑、办公桌椅、保险柜、文件柜、物品放置柜/
架等物品。
4.4.4.2档案室(物证保管室)应做好防火防盗工作,采用金属防盗门,窗户内侧应安装牢固的防护
栏(网)等安全防护设施,室内应安装视频探头并确保覆盖全部房间区域,严禁设置明火设施。
3
DB5108/T37—2022
4.4.4.3档案室(物证保管室)应做好室内防潮防虫工作,原则上不设置在一楼、地下室及顶楼,不
紧邻卫生间,根据需要做防水层及其他防潮防虫措施。室内配备干湿温度计。
4.4.4.4档案室(物证保管室)应建立档案、物品进出台账,管理制度上墙。
4.4.5装备保管室
4.4.5.1装备保管室应根据装备配备情况,配置装备、器材架和精密仪器保险柜(箱),各类器材、
装备分区放置。
4.4.5.2装备保管室应做好防火防盗工作,采用金属防盗门,窗户内侧应安装牢固的防护栏(网)等
安全防护设施,室内应安装视频探头并确保覆盖全部房间区域,严禁设置明火设施。
4.4.5.3装备保管室原则上不设置在一楼、地下室及顶楼,不紧邻卫生间,根据需要做防水层及其他
防潮措施。室内配备干湿温度计。
4.4.5.4装备保管室应建立物品进出台账,管理制度上墙。
5设备配备
5.1办公设备配备
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应配备满足办公需求的办公设备,配置清单参见附录B.1。
5.2执法装备配备
5.2.1执法车辆
5.2.1.1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应配备满足本级执法工作需求的执法车辆,每5名在编在职
的一线执法人员至少保障1辆执法用车。
5.2.1.2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用车应当使用国产汽车,原则上保障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
12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工作需要可以保障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
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
5.2.2执法装备
各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应配备满足执法需求及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的通讯指挥装备、
取证类执法装备、防护类执法装备和其他执法装备。执法装备配置清单参见附录B.2。
6标识标牌
6.1总则
6.1.1标识标牌用到的主体色为蓝白两色(蓝色选用火焰蓝,色号为C:100/M:100/Y:0/K:20)。
6.1.2文件中给出的规格均为常用规格,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6.2徽标
徽标采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统一标识,与经国务院批准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
志式样保持一致。具体徽标式样见附录C.1。
6.3车辆标识
4
DB5108/T37—2022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政执法车辆应统一喷绘专用标志,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管
理综合行政执法用车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
6.4机构名称标牌
6.4.1在办公场所大门入口处(右侧位置)纵向悬挂机构名称标牌。
6.4.2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门牌应由“所在地行政区域名称+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大队/
中队”组成,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见附录C.2。
6.5功能室门牌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各功能室应在门框上方中间位置安装平面式门牌,或在门框一侧位置安
装三棱式门牌。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见附录C.3。
6.6执法公示栏
6.6.1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设置执法公示栏,内容包括: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形式、
执法程序、权责清单等。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见附录C.4。
6.6.2执法公示栏应统一规范、悬挂整齐、图文清晰、内容准确。
6.7党务公开栏
6.7.1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设置党务公开栏,对党建工作、廉政文化、干部风采等内容进行
宣传展示。
6.7.2党务公开栏应以红色为主色调。
6.8制度标牌
6.8.1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实行制度上墙。
6.8.2制度标牌设置在楼道间或功能室内。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见附录C.5。
6.9装备标识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配备的所有执法装备上应统一加贴专用标识。具体规格、色彩、式样等
见附录C.6。
6.10文件盒/档案袋
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使用的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2/T 1460-2006 无公害林产品 猕猴桃栽培技术规程 2006-07-19
- DB53/T 173-2006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2006-07-01
- DB53/ 103-2006 普洱茶 2006-07-01
- DB62/T 1464-2006 红桦育苗技术规程 2006-07-19
- DB63/ 573-2006 皮革防腐剂 2006-07-20
- DB53/T 170.2-2006 东川区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病虫害防治 2006-07-01
- DB53/T 171-2006 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 2006-07-01
- DB53/T 170.3-2006 东川区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商品薯收购技术要求 2006-07-01
- DB53/T 170.1-2006 东川区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种植技术规程 2006-07-01
- DB62/T 1470-2006 旅游服务质量 陇南农家乐等级标准 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