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STI 0002-2023 未来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智能制造
T/CSSTI 0002-2023 Future Technolog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echniques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 Part 2: Smart Manufactur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起草人:
- 赵筱媛、苏成、崔怡雯、潘云涛、李曼迪、黄雁宁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20
CCSL70
团体标准
T/CSSTI0002-2023
未来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智能制造
ClassificationandCodingofTechnologiesforFutureTechnologyMonitoring
InformationPart2:IntelligentManufacturing
2023-03-20发布2023-03-20实施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发布
T/CSSTI000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和编码原则......................................................................1
5编码方法............................................................................1
6代码表..............................................................................2
参考文献..............................................................................8
I
T/CSSTI000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筱媛、苏成、崔怡雯、潘云涛、李曼迪、黄雁宁
II
T/CSSTI0002-2023
未来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智能制造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未来技术监测时涉及到的智能制造领域多种类型信息的技术分类体系、分类原则、编
码方法,以及技术分类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对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技术监测时,多种类型信息的分类、标引、共享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未来技术futuretechnology
未来技术是以前瞻性思维、超越现实、持续探索、不断推进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是面
向未来发展的、属于未来科技的关键性技术,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监测technologymonitoring
技术监测是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收集、知识发现、数据可视化技术等信息科学前沿技术对科学技术
活动进行动态观测、分析及评估。
技术监测信息technicalmonitoringinformation
技术监测信息是对包含科学知识、研发管理、制度环境且适用于开展技术监测的一类数据信息的统
称,如科技产出(论文、专利、报告)、科技项目、科技信息、产业信息、政策信息等。
基础技术FundamentalTechnology
基础技术是在某行业(或技术)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共性技术。
关键技术CriticalTechnology
关键技术是在一个系统或者一个环节或一项技术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且不可或缺的环节或技术,可
以是技术点,也可以是对某个领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知识。
核心部件Corecomponent
核心部件是系统的中心或主要部分,由若干构件装配在一起的、所组成。
4分类和编码原则
前瞻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前瞻性特点,注重对未来预期发展趋势很好的技术的及时纳入。
时效性原则
1
T/CSSTI0002-2023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未来技术的新颖性特点,注重新兴技术的及时纳入。
交叉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学科融合和多学科性特点,注重交叉融合技术的及时纳入。
动态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时根据领域技术概念、主题的变化,增加、删除
和修改类目设置。
灵活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复杂模糊特点,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类目层级、分类维度等进行
灵活调整。
通用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对多类型信息的通用性,类目设置强调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普适性。
兼容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兼容国内外已有的主流学科体系和主流数据厂商的数据分类体系,类目的内涵
边界需具有一定弹性和容纳性。
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应考虑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类目设置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顺
利开展。
此外,为保证该分类体系的完备性,增设“其他”类目,用于代指技术名称没有出现在该分类体系
类目中的相关技术内容。
5编码方法
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编码体系由6位代码组成,每个层次用两位数字表示,数字仅表示该学科
在本分类体系中的级别和位置,不表示其他含义。如图1所示。
xxxxxx
三级类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级类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一级类目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图1技术监测信息代码的构成
6代码表
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代码见表1。为保证本分类体系的完备性,增设“其他”类
目,用于代指技术名称没有出现在本分类体系类目中的相关技术内容。因本分类体系面向未来技术,存
在当前无法准确预知未来可能涌现技术新类目或新方向的情况,故在解释技术类目内涵时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了举例和范围界定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
表1智能制造领域技术监测信息的技术分类与代码
代码类目名称内涵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
02智能制造技术
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
2
T/CSSTI0002-2023
代码类目名称内涵
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服务、智能工厂、智
能管理、智能物流与供应链、智能决策等类型。
增材制造技术是指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
除–切削加工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包括气溶胶打印技术、光聚合成
0201增材制造技术
型技术增材制造、细胞3D打印、以烧结和熔化的基本原理、以粉末-粘合剂的基本原理、
熔融沉积造型等技术方法。
控形与控性是增材制造中两个重要考察指标。控形需要重点考虑翘曲变形、部件开裂、
增材制造控形与控性
020101刮板碰撞、支撑开裂及飞溅等;控性需要重点分析球化、孔隙率、相变、颗粒尺寸、晶
设计技术
粒结构和初始位错密度。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备技术是指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
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
020102
备技术物品的制造技术。包括高性能金属构件直接制造用特种粉体材料、增材制造专用高强度
工程塑料、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等。
增材制造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是指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以力学为基础,集数学、物理、
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甚至图形学等许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于一体,一般是指为了满足
增材制造的结构优化
020103某一种或多种特定目标(如材料消耗最少化、建造成本最小化、结构强度最大化、结构
设计技术
美感最大化等等),在某些需要满足的约束下(如体积约束、重量约束、几何约束等),
对整体或局部结构进行的优化设计与改进。包括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尺寸优化等。
增材制造装备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制造技术是指以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加工的设备制造和零部件制造技术。包
020104
制造技术括砂型3D打印装备、光固化3D打印设备、送粉式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等。
激光制造技术是指涉及了光子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及材料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
0202激光制造技术
的高新技术。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技术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的主要学科例如激
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
020201光物理、材料科学、激光加工、等离子物理等,包括大功率激光/短波长激光与材料相
用机理技术
互作用机理。
泵浦源、增益介质、谐振腔是激光器的三大功能部件。泵浦源为激光器提供光源,增益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Z 9066-1987 电视类设备用高压部件 1987-10-30
- JB/T 10509-2005 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用接线板 技术条件(机座号 63~355) 2005-02-14
- QJ 2726-1995 地面遥测天线通用规范 1995-04-26
- JB/T 5439-1991 压缩机球墨铸铁零部件的超声波探伤 1991-07-22
- HB 3690-1986 加工普通钢不通孔普通螺纹带后引导的长柄机、手用丝锥 d=6~11mm 1986-03-11
- JB/T 9019.1-1999 螺杆式启闭机 型式和基本参数 1999-06-28
- SY/T 5393-1991 全气动自动送钻装置技术条件 1991-07-19
- JY/T 0361-1999 教学电源 2000-01-13
- JB/T 9142-1999 阀门用缓蚀石棉填料技术条件 1999-06-28
- HB 5454-1990 耐热合金抗热腐蚀性能的快速评定方法 199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