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25283-2010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5283-2023 | 页数:4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5283-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11-10
实施日期
2011-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的综合勘查评价,可作为评审、验收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估算、核实、评价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的技术依据之一。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起草人:
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白冶、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
出版信息:
页数:48页 | 字数:9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3.020

D10

a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5283--2010

GB/T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forandevaluation

Specificationcomprehensiveexploration

ofmineralresources

2010-1

1-10发布

宰瞀嬲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

GB/T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一1

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

4.1预查阶段…·…………………’……’…………………2

4.2普查阶段…………·……………’’’’’………’’………’2

4.3详查阶段………’…’’……’…………一2

4.4勘探阶段…………’’’…………………3

4.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3

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3

5.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3

5.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3

5.3测试…··…·……···…·…‘‘…’’’………3

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4

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分类………………5

6.1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方法…………………··…’’……‘‘5

6.2伴生矿产品位的确定……··………………’…’’……‘6

6.3综合工业品位的制定……··………·……···………’’’6

6.4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6

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石矿产…………………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物矿产…………………’…’……’’’’…9

共伴生元素矿产及其他···…·……………’……’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生矿产……………’……一15

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方法……………’’…’……’’…………’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2

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3

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5

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7

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8

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29

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30

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生组分综合评价………………32

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矿床地热水伴生组分综合评价………33

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对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35

I

25283--2010

GB/T

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一

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

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弘弘们蛆

GB/T

前言

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附录P、附录Q、附录R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93)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

局、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

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白冶、余中平、熊军、

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

25283--2010

GB/T

引言

17766~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依据GB/T

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0199~

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GB/T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I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工

作要求、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的综合勘查评价,可作为评审、验收矿产资源勘

查成果,估算、核实、评价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的技术依据之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exploration

综合勘查comprehensive

按照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要求勘查某种主矿产的同时,根据本规范及相关规定,对共生伴生(以下

简称共伴生)矿产进行的勘查工作(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3.2

evaluation

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在对主矿产进行勘查评价的同时,对共伴生矿产的赋存形式、分布规律、品位指标、可利用性、经济

意义、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进行研究评价,为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3.3

minerals

共生矿产coexisting

同一矿床或矿区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用组分(矿石、矿物、元素,下同),分别达到工业品位,或

虽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经论证后可以制定综合工业指标的一组矿产,即为共生

矿产。

其中经济社会价值较高或资源储量规模较大的矿产可确定为主矿产,其他则为共生矿产。共生矿

产又分为同体共生矿产和异体共生矿产。

3.4

同体共生矿产multi—mineralorebody

同一矿体中,在其三维方向上赋存有或衍变为两种及两种以上有用组分,分别达到工业品位,或虽

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经论证后可以制定综合工业指标的矿产。

3.5

mineralindifferent

异体共生矿产coexistingorebody

同一矿床或矿区内,在不同的空间部位、矿段、区段,赋存有另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达到工业品位,

或虽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经论证后可以制定综合工业指标,并可分别单独圈出矿体

的矿产。

1

25283--2010

GB/T

3.6

minerals

伴生矿产associated

在主矿产矿体中赋存的未达到工业品位但已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或虽未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

标,但可在加工选冶过程中单独出产品或可在主矿产的精矿及某一产品中富集且达到计价标准,通过开

采主矿产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其他有用组分矿产。

3.7

tenor)

边界品位cutoffgrade(boundary

矿体圈定时对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以作为区分矿石与围岩的一个最低界限。

3.8

工业品位industrialgrade

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一项指标。一般是指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利用的、按单个工

程(或块段)计算的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3.9

mineral

低品位矿low-grade

介于边界品位与工业品位之间、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具开采价值的矿产。

3.10

industrial

综合工业品位comprehensivegrade

在同一矿床或矿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达不到工业品位一般要求的有用组分,但多种组分综合

回收在技术经济上可行,或虽然有的组分达到工业品位一般要求、但因不同组分不均匀交互变化不宜分

采分选,或多种组分综合回收后可降低工业品位要求的,经论证后综合确定的各有用组分的最低工业品

位要求,或按等价原则折算为某一主组分的最低工业品位要求。

按相同原则,可同时制定相应的综合边界品位。

3.11

index

工业指标industrial

又称矿产工业要求。是通过技术经济论证提出的用于矿床勘查、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品级、估

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技术标准或要求。主要包括矿石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如边界品位、工业

品位、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边坡角、剥采比以及某些矿产的矿石、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等。

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各勘查阶段及矿山地质工作中的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工作,研究有用组分在矿床中的赋存

状态、分布规律及可利用性,为资源评价、矿山建设设计、矿山生产提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必要的地

质资料,科学、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

4.1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区域矿产地质及物探、化探等资料,通过综合研究、类比、预测及初步的野外观察、极少量

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在勘查主矿产的同

时,初步研究可能存在的共伴生矿产种类。

4.2普查阶段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投入数量有限的工程和采样,对已知矿化区做

出初步评价,在大致查明主矿产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可选性试验,大致了

解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赋存状况及回收途径,并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出初步评价。

4.3详查阶段

采用各种有效的勘查方法和手段,系统的勘查工程和取样,控制矿体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主矿

体、矿体特征及空间分布,圈出勘探区范围,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基本查明主矿产、基本查明

2

GB/T

(特定条件下也可大致查明)共生矿产、大致查明伴生矿产的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物质组成、赋存状态,

划分主矿产和共生矿产的矿石类型;进行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研究,对主矿产、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

发利用做出评价。

4.4勘探阶段

在详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密各种勘查工程及采用其他方法技术手段,详细查明主矿产、详

细或基本查明共生矿产、基本查明伴生矿产的矿产地质特征,深入进行矿石物质组成、赋存状态、矿石类

型、矿石质量、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研究,对主矿产、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做出详细评价,以满

足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对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的详查报告,若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达中型及以上,其矿石加工选冶性

能试验研究、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的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要求。

4.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在深化对矿床地质特征认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共伴生矿产的评价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

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率。

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5.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5.1.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矿床实际,确定综合勘查评价的有用组分。

5.1.2根据各勘查阶段的要求,对共伴生矿产应同时进行相应的勘查和评价,并按要求估算资源储量。

5.1.3具有多种用途的矿产,应根据需要按相应用途的工业要求进行研究评价。

5.1.4妥善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5.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同体共生矿产应随主矿产一起进行综合勘查评价工作,其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类别,按相应矿种

(类)规范执行。对达到工业利用要求、矿产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的同体共生矿产,当主矿产勘

查程度达不到共生矿产相应要求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该矿种的勘查规范适当增加勘查工程或

进行专门的勘查工作。

异体共生矿产的勘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应根据需要,利用揭露主矿产的工程或增加适当工作量,对

矿体进行勘查和评价;对矿产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揭露主矿产的工程达不到相应控制程度

的,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该矿种的勘查规范进行专门的勘查和评价工作。

5.3测试

5.3.1测试及样品采取

5.3.1.1采样原则

主矿产及共伴生矿产的采样方法和测试项目应一并综合考虑,按矿石类型、品级、结构、构造特征分

别采样,采样点的布置在空间分布上应力求合理,具有代表性,以满足综合勘查评价任务和矿产资源储

量估算的要求。

5.3.1.2光谱全分析

目的是了解或大致了解矿石及围岩中有用、有益、有害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

光谱全分析样可在矿体不同部位、不同矿石类型中采取,也可以采用具代表性地段的基本分析副样

和组合分析副样。

光谱全分析结果是确定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全分析项目的依据。

5.3.1.3基本分析

目的是查定矿石中有用组分含量,为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提供依据。

基本分析样可在各项探矿工程中按矿体(分矿石类型、品级)对可能含矿的岩石、矿化带及夹石连续

取样,使所取样品能控制矿体、矿化带的顶底板界限。样品长度以不大于矿体最低可采厚度为宜。

3

25283--2010

GB/T

对用于圈定矿体和参与综合工业指标计算的主要组分、共生组分以及能在矿石加工选冶过程中单

独回收利用的伴生组分,应做基本分析。

对矿体圈定、产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有害组分,也应做基本分析。当经过一定数量的基本分析,表

明某些有害组分含量变化不大时,可改做组合分析。

5.3.1.4组合分析

目的是查定矿石中伴生组分的含量,研究其在矿体中的分布规律,为制定综合工业指标、评价伴生

有用有益组分的综合利用价值、有害组分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

组合样品应按工程、分矿体、矿石类型、品级,依基本分析副样按比例进行组合,并尽可能与主矿产

的资源储量估算块段保持一致。对伴生组分分布均匀的零星小矿体,可视具体情况按矿体进行组合。

对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伴生组分,应系统进行组合分析。

5.3.1.5化学全分析

主要是全面查定不同岩石、矿石类型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在光谱全分析的基础上,按主要岩石、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或品级)从组合分析副样中采取,或单

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一般每种矿石类型(或品级)应采取(1~2)件样品。

5.3.1.6物相分析

主要是了解矿床自然分带。应自矿体顶部至深部进行分析。

物相分析可与基本分析同时进行,分析样品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专门采集。

5.3.1.7单矿物分析

主要是查明伴生、分散元素的分布特征,测定其在矿物中的含量,研究其分布规律。每一种矿石类

型的单矿物分析应在矿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单矿物样所包含的被选矿物应不少于90%。

5.3.2共伴生组分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共生组分测试的内、外检要求与主矿产相同,即内检样品由送检单位分期分批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

样中抽取10%,编密码送同一有资质的测试单位进行分析,两次加工试样质量检查的总体合格率应不

低于90%;夕h检样品应从测试单位内检合格样品的正余样中,抽取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送同级或更

0130

高级资质的测试单位进行外检分析,外检合格率应不低于90%。各组分测试误差要求按DZ/T

执行。

有特殊要求的伴生组分测试的内、外检样品比例可与主组分相同或适当降低。

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对矿床内的各类矿石,应查证共伴生矿产的矿石矿物组成、粒度、结构构造特征,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赋存状态,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呈分散状态存在的组分,应查明载体矿物及赋存形式(如呈

类质同象、呈固熔体或微晶分散状态的包裹体、呈离子或络合离子状态吸附于矿物表面、胶体等),并加

强工艺矿物学的研究,以指导选择合理的加工选冶方法和流程条件。

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可能存在的共伴生矿产参见附录D。

5.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

主要是研究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查证其分离、富集、制备得到合格

产品的可能性。

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了解其富集规律和回收利用的途径。

共伴生矿产的加工选冶样品采取应考虑矿石类型、品级、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各有用、有益、

有害组分的代表性,能分采、分选的应分类型采集,否则可采混合样。实验室流程试验、扩大连续试验及

半工业试验的样品采集,应考虑开采时的矿石贫化。样品采集应符合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

GB/T

5.4.2.1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样品的矿石物质组成研究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物质组成研究样品采自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类型样或综合样,其矿石物质

组成研究内容参照5.4.1。

5.4.2.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程度要求

根据下列不同勘查阶段要求,应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查明其回收利用

途径,综合评价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a)预查阶段可通过类比研究,对可能存在的共伴生矿产种类做出预测和初步判断;

b)普查阶段对工业利用技术已成熟的易加工选冶的矿石,应在进行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粒

度、嵌布特征、品位、有害组分等类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选性验证试验;对工业利用尚有难

度的矿石,应进行可选性试验;对组分复杂、矿物粒度细、品位低,在国内工业利用尚存问题的

难加工选冶或有找矿前景的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本阶段应对共伴生矿产是

否可利用做出初步评价;

c)详查阶段对邻近有可类比生产矿山的易加工选冶的矿石,应在类比研究验证基础上,进行可选

性试验;对加工选冶性能一般的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难

加工选冶的矿石或国家急需的战略资源,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本阶段应对共伴生矿

产的回收利用途径及可行性做出评价;

d)勘探阶段对邻近有可类比生产矿山的易加工选冶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加工选冶

性能一般、综合利用价值较高、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矿产资源储量规

模为大型、难加工选冶的矿石,应进行半工业试验,必要时进行工业试验。本阶段应为共伴生

矿产工业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的确定提供依据。

5.4.3低品位矿及尾矿的利用研究与评价

应根据国家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市场需求、矿产品价格及矿产开发的各种因素,对低品位矿及尾

矿中有利用价值的有用组分适时进行利用研究与评价。

5.4.4零星分散的共伴生矿石矿产评价

对零星分散存在的共伴生矿石矿产,应根据地质因素的查明程度、综合回收利用的途径及可行性,

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分类

预查、普查阶段,共生矿产的综合评价采用该矿种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的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伴

生矿产的综合评价可参照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列的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详查、勘探阶段,应对主矿产、共生矿产的工业指标进行论证,并根据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结果确定伴

生矿产综合评价指标;对易选矿石,详查阶段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可采用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列的

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6.T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方法

6.1.1同体共生矿产各有用组分品位均达到工业品位要求时,可根据矿床特征确定采用相应矿种的工

业品位或综合工业品位,按相应矿种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估算。

6.1.2异体共生矿产分别按相应矿种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估算。

6.1.3对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或极不均匀的共生矿产,可采用块段或矿体的综合工业品位估算矿产资

源储量。

6.1.4达到边界品位未达到工业品位,经论证采用综合工业指标的共生矿产,应按综合工业指标圈定

矿体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6.1.5达到边界品位来达到工业品位且未髓参与综合工业指标制定的有用组分,按伴生矿产处理。

6.1.6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的伴生有用组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依照主组分估算的原则和方法进

5

25283--2010

GB/T

行。除平均品位要单独确定外,其余估算参数均与主组分的参数一致。伴生有用组分矿产资源储量估

算方法可采用传统估算法、相关分析法,对于有条件的生产矿山,还可以采用单矿物法和精矿法等(参见

附录E)。

6.1.7对未列入或未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中的伴生组分,可根据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结果或矿山生产

实际,或参照相近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列的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其中:

a)以分散状态存在、可在主矿产的精矿或某一产品中富集且达到计价标准的伴生有用组分,可根

据其在精矿中的品位折算为原矿中的品位进行评价,或按其在精矿或某一产品中的含量直接

计量;

b)以独立矿物存在的伴生有用组分,按综合回收状况确定评价指标;

c)在矿石加工选冶过程中可单独出产品的伴生组分,按实际回收状况确定评价指标。

6.1.8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的伴生组分,经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或生产实际确定当前不能回收利用

的,不予估算资源量。

6.2伴生矿产品位的确定

6.2.1伴生组分种类与品位确定的原则

6.2.1.1各勘查阶段应按工作程度要求,相应查明伴生组分的种类、数量、质量、赋存状态、分布规律、

技术经济条件等,确定可回收利用的组分种类。

6.2.1.2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参考指标,一般情况下采用单一品位指标。

6.2.1.3对于品位变化较大、需单独设立加工选冶流程的伴生组分,应根据回收该组分的综合效益确

定块段平均品位指标。

6.2.2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参见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

录N、附录O,汇总指标参见附录P。

6.3综合工业品位的制定

6.3.1基本原则和方法

6.3.1.1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结构构造,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赋

存状态、分布规律等。

6.3.1.2充分考虑国家资源政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采方式、矿石加工

选冶性能、外部建设条件、(3--5)年的矿产品平均价格和经济效益,经过多方案比较,制定合理的综合工

业品位。

6.3.1.3在地质、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可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研究选择适合

该矿区地质特征的综合指标体系,综合圈定矿体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6.3.1.4根据各有用组分含量高低、开采条件、加工选冶回收状况、产品价格及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等条

件,划分主要有用组分和次要有用组分,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各有用组分的最低品位指标,或将矿石中的

有用组分按等价原则折算成主矿产的综合品位指标,用于圈定矿体(参见附录Q、附录R)。

6.3.2制定综合工业品位的前提

6.3.2.1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6.3.2.2已按照不同地质勘查阶段的要求,通过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查明了有用组分的回收方式、富集

途径,确定了主组分和共生组分;对于可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的,已确定了工业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产

品方案及产品数质量。

6.3.2.3已取得参与综合工业品位计算的各种组分的技术经济参数。

6.4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6.4.1主矿产和共生矿产的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应按GB/T17766及相应矿种(类)有关规范的原则

和要求进行。

GB/T

6.4.2当伴生矿产的研究达到以下要求,并进行了基本分析,其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可与主矿产

相同:

a)地质研究程度要求:伴生矿产的质量、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达到与主矿产相同的查明程度;

b)矿石加工选冶试验要求: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与回收利用的加工选冶试验研究等达到与主矿

产相应的查明程度;

c)可行性评价要求:不同勘查阶段的可行性评价中,对伴生矿产综合回收的经济意义做出了相应

评价。

6.4.3当伴生矿产进行了基本分析但未能满足其他条件时,应降低资源储量类别。

6.4.4当伴生矿产只进行了组合分析而未做基本分析时,归类为推断的资源量。

6.4.5未达到综合评价指标要求的伴生组分,可单独出产品,或在精矿及某一产品中可以富集回收利

用的,归类为推断的资源量。

6.4.6伴生组分虽达到综合评价参考指标要求,但其赋存状态和回收情况尚未查清的,只作定性的综

合评价,不予估算资源量。

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低品位矿产资源量类型的确定按GB/T17766的原则和要求进行。

25283--2010

GB/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共伴生矿石矿产

共伴生矿石矿产是指与主矿产一起产出的矿石矿产,或在主要矿产的围岩或剥离层内形成独立的

矿产,但由于有用组分品位低或矿层厚度薄,达到或未达到工业开采指标,矿石零星分散,达到或未达到

资源储量规模,经济上不具单独开采价值,综合开采能增加效益,可随同主矿产一起开发利用的各种

矿石。

例如露采境界内的有用剥离岩石和可混采混用的低品位夹层;煤矿床中的耐火粘土、陶瓷粘土;铝

土矿床中的铁矿石、耐火粘土;多金属矿床中的硫铁矿石、重晶石矿石、萤石矿石;呈零星分散状态存在

的其他各种矿产的矿巢、透镜体等。这些不具单独开采价值的共伴生矿石矿产产于主要矿产的矿体及

围岩中,能在开采主矿产(矿体)的同时,综合开发利用。由于开发利用这类共伴生矿石矿产的主要费用

已列人主矿产开发成本,降低了对其开发利用的直接成本,虽未“达标”或未“成型”,也能合理地开发利

用,故需对这些共伴生矿石进行综合勘查评价。

部分矿产的主要共伴生矿石矿产如下:

a)高岭土:黄铁矿、明矾石、菱镁矿、叶蜡石、膨润土、瓷土、铝土矿、煤、贵金属、稀有元素;

b)石膏:岩盐、芒硝、天青石、自然硫;

c)膨润土:沸石、珍珠岩、高岭土、煤、石膏、白垩;

d)白云岩:石膏、石灰岩、菱镁矿、磷、方镁石、硅灰石;

e)重晶石:毒重石、萤石、黄铁矿;

f)叶蜡石矿床:明矾石、高岭石、红柱石、矽线石;

g)石灰岩矿床:铁矿石、黄铜矿矿石、方铅矿矿石、闪锌矿矿石、岩金矿矿石;

h)磷矿:含钾页岩等;

i)煤矿:天然焦、高灰煤(高炭泥岩)、油页岩、锰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硫铁矿、铝土矿、膨润土、高

岭土、耐火粘土、硅藻土、稀散Ga、Ge、Sc、稀有Li、稀土元素、陶瓷原料、建筑原料、常规砂岩气

(或油)、煤层气、地下水(热水)、铀矿物(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黑)等;

j)金属矿床:硫铁矿石、重金属矿石、萤石矿石等,呈串珠状、囊状赋存的其他矿石。

(;B/T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共伴生矿物矿产

共伴生矿物矿产是在矿床中的分布较为普遍,以矿物形式存在并可在加工选冶过程中富集回收的

共伴生有用组分。在主矿产的加工选冶流程中,通常可同时选出其合格精矿产品或中间产品;或虽然在

矿石中的含量较低,但因特殊需要或经济价值较高,有必要进行加工选别的某些重要矿物,由于可以分

选出精矿产品,扩大了矿石组分回收利用的范围,对进一步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属于这一类共伴生的矿物种类较多(包括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但在具体矿床中,实际上需要进

行加工选别的共伴生矿产的矿物却是比较有限的,通常只有若干种,但砂矿矿床的有用组分多呈矿物形

式,需要选别的矿物种类较多。

呈矿物形式的共伴生矿产在各类矿床中的分布,虽受成矿专属性等因素的制约,但由于矿床的形成

和演变往往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作用的叠加和改造也极其复杂,特别是成矿时代较老的矿床

更是如此。因此,在矿床的综合勘查中要因地制宜,按照矿床的实际情况结合技术、经济条件,认真查

定,深入研究,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按矿床的工业原料性质进行分类,将其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的共伴生矿物矿产初步归纳举例如下:

a)金属矿床的共伴生矿物矿产

1)铁矿床:钛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金红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镍

黄铁矿、钴黄铁矿、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辉锑矿、锡石、重晶石、磷灰石、铌钽及

稀土矿物、自然金和铂族元素矿物,硼镁铁矿中伴生的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等;

2)锰矿床:钴土矿、硫镍钴矿、黄铁矿、银金矿等;

3)铬铁矿矿床: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钛铁矿、铂族元素矿物等;

4)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铂族元素矿物、碲银矿、自然金、银金

矿、硒硫铋矿等;

5)铜矿床: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镜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钴矿、锡石、黑钨

矿、白钨矿、辉铋矿、辉锑矿、辉银矿、碲锑铋矿、自然金、银金矿、磷灰石、重晶石等;

6)铅锌矿床: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白钨矿、辉锑矿、菱铁矿、辉银

矿、自然金及金矿物、萤石、重晶石等;

7)钨矿床: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绿柱石、铁锂云母、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

矿、毒砂、辉锑矿、萤石、水晶、黄玉、铌钽矿物、独居石、磷钇矿等;

8)锡矿床: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辉铋矿、毒

砂、铀矿物、银金矿物、铌钽矿物、绿柱石、锂云母、萤石、黄玉、褐钇铌矿、磷钇矿、独居石、

锫石、金红石、磁铁矿、锰结核等;

9)钼矿床: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萤石、黄玉、绿柱

石、金和铂族元素矿物等;

lO)汞矿床:辉锑矿、黄铁矿、辉钼矿、沥青铀矿、铀黑、雄黄、雌黄、自然硫、萤石、重晶石等(有

时可能还有金);

11)稀有及稀土矿床;常见具有工业意义的矿物有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磷锂铝石、铁锂

云母、绿柱石、烧绿石、细晶石、铯榴石、日光榴石、绿层硅铈钛矿、羟硅铍石、金绿宝石、香

花石、铌铁矿、钽铁矿、黑稀金矿一复稀金矿、褐钇铌矿、磷钇矿、硅镀钆矿、铌钇矿、氟碳铈

矿、锡石、钛铁矿、锆石、斜锆石、异性石、黑钨矿、金红石、独居石、天青石、菱锶矿、磁铁

矿等;

9

25283--2010

GB/T

12)金矿床: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砷黝铜矿、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辉锑矿、辉铋

矿、白钨矿、黑钨矿、锡石等;

13)铀矿床: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铌钽矿物、羟硅镀石、磷灰

石等;

14)错英石砂矿床:钛铁石、金红石、独居石、电气石、锐钛矿、石英等;

15)钛铁矿砂矿床:锆英石、金红石、独居石、石英等;

16)风化残积型钛铁矿砂矿床:锆英石、金红石、石英、高岭土等;

17)风化残积型铝土矿矿床:钴土矿(含镓)、蓝刚玉和红锆石(宝石)等;

18)金红石矿床:石榴子石矿。

b)非金属矿床的共伴生矿物矿产

1)磷灰石矿床:磁铁矿、钒钛磁铁矿、黄铁矿、金红石、锆石、霞石、石墨、矽线石、萤石、蛭石、

稀土和伴生铀元素等;

硫铁矿矿床:磁铁矿、赤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金、银、钴、石墨矿物等;

硼矿床:锡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金红石、锆石、稀土矿物、磷灰石等;

幻"D明矾石矿床:黄铁矿、磁铁矿、错石、金红石、刚玉、叶蜡石、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高岭

土、金、银等;

的石墨矿床:霞石、锆石、矽线石、磷灰石、金红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铌钽

矿物、稀土矿物等;

云母矿床:长石、石英、磷灰石、绿柱石、铌钽铁矿、锂云母、电气石、锡石、稀土矿物等;

石英砂矿床:钛铁矿、锆英石、金红石、独居石等;

砂质高岭土矿床:石英、长石、云母等;

重晶石矿床: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趵”如萤石矿床:石英、方铅矿、内锌矿、重晶石等。

GB/T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共伴生元素矿产及其他

C.1概述

共伴生元素矿产是指含量低、呈分散状态存在、可以在加工选冶过程中附带回收的共伴生有用组

分,包括赋存在其他有用矿物中的类质同象成分、机械混入物、微细包裹体;离子吸附型的有用组分;煤

和油页岩中各种可以附带提取的有机化合物;油气藏中的溶解气、凝析气、各种工业气体和元素附产物;

固体和液体盐类矿床中的各种共伴生的元素化合物等,有呈固态的,也有呈液态或气态的。它们大多数

属于稀有、稀土、分散元素、贵金属和一部分有色、黑色、放射性金属和卤族元素。对其中主要以矿物形

式富集和提取的已列入共伴生矿物矿产,例如镀、锆等元素。非工业矿物和散布于各种造岩矿物中的分

散元素,目前无法利用,不属于共伴生元素矿产。

共伴生元素矿产提取的方式取决于主矿产的加工选冶方式。需要选矿的矿种,能伴随精矿富集,并

可以在加工精矿时提取;矿产原料直接用于冶金、化工、动力生产时,可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富集回

收或在最终的“废料”中提取。

共伴生元素矿产可细分为贵金属共伴生矿产;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共伴生矿产和液体、气体共伴生

矿产。

C.2贵金属共伴生矿产

C.2.1金(Au)

金和铜、银同属元素周期表中的IB族,通称铜族元素。金的最主要的工业矿物是自然金、银金矿和

碲金矿。

金在矿床中一般不形成独立硫化物,而常与黄铜矿或其他硫化物伴生。所有金矿物都含有一些银;

以银为主的矿石也含金。伴生金主要赋存于铜矿床、铜镍矿床,其次赋存于汞锑矿床以及铅锌等有色金

属矿床、铜铀矿床和磁铁矿床等。几乎各种类型的铜矿石,特别是斑岩铜矿、矽卡岩铜矿、黄铁矿型铜

矿、黄铁矿型多金属矿都有伴生金。

C.2.2银(Ag)

银属铜族亲硫元素,常形成辉银矿等矿物并富集在硫化物中,目前已发现的银矿物有47种,主要的

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锑银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碲银矿、碲金银矿、砷硫银矿、辉银铜矿、

角银矿、脆银矿和金银矿等14种。

银与金具有相同的原子半径,故两者极易形成连续的固熔体系。银与铜的离子半径和负电性相近;

与铅离子电位相似,因而能和Pb、cu发生类质同象互换,因此自然界中银大多呈类质同象或微细包裹

体存在于铜的硫化物和方铅矿、闪锌矿中;铜的硫化物和方铅矿则是最常见的银的载体矿物。银在矿物

中聚集能力的递增次序为:闪锌矿一黄铜矿一方铅矿一黝铜矿。伴生银主要是与有色金属矿床有关,重

要的伴生银矿床有斑岩铜矿、砂(页)岩铜矿、块状硫化铜镍矿、交代型铅锌矿、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