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595-2023 村庄规划编制指南
DB23/T 3595-2023 Village Planning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20
CCSP50/54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595—2023
村庄规划编制指南
Guidetovillageplanning
2023-08-28发布2023-09-2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595—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规划定位.......................................................................2
规划范围.......................................................................2
规划期限.......................................................................2
规划层次.......................................................................2
规划编制主体...................................................................2
规划原则.......................................................................2
其他要求.......................................................................2
5规划流程...........................................................................3
规划准备.......................................................................3
规划方案分类编制...............................................................3
规划听证与论证.................................................................4
规划报批.......................................................................4
规划公开.......................................................................4
规划修改.......................................................................4
6规划内容...........................................................................4
发展定位与目标.................................................................4
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4
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5
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5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6
产业发展布局...................................................................6
村庄居民点建设.................................................................7
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7
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8
近期实施项目..................................................................8
7成果要求...........................................................................8
一般要求.......................................................................8
报批备案版成果.................................................................8
村民公告版成果.................................................................9
附录A(规范性)规划指标表..........................................................10
I
DB23/T3595—2023
附录B(规范性)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11
附录C(资料性)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置表..............................................13
附录D(资料性)近期实施项目表......................................................14
附录E(规范性)规划用地分类表达图式................................................15
附录F(资料性)规划管制规则参考样式................................................16
附录G(资料性)规划图件内容说明....................................................18
参考文献.............................................................................19
II
DB23/T359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国土资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东亮、穆伟东、孙英博、高春义、邵凯、王春龙、王艳秋、杨思博、曲仓
健、陆彤、张远景、魏文琪、肖一夫、张蕾、贺倚、王琦、原帅、赵丽晔、刘春阳、孙云
飞、马和、万宁、郭芙荦、吴妍、张宇、王俊、王志强、孙坤、贾珊珊、卢太琳、陈曦、
孟祥玉、刘泽华
III
DB23/T3595—2023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示精神,根据《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
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进一步
规范黑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制定本文件。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件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鼓励各地因
村制宜创新成果,解决村庄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IV
DB23/T3595—2023
村庄规划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村庄规划编制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行政村规划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内确需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以
及国有农牧林场基层居民点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445村庄整治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业空间agriculturalspace
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的功能空间。
生态空间ecologicalspace
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
建设空间buildingspace
以承载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要素为主的功能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urbandevelopmentboundary
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
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永久基本农田permanentbasiccropland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
或改变用途的耕地。
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conservationredlines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
村庄建设边界boundaryofvillageconstructionland
1
DB23/T3595—2023
在一定时期内,依照规划可以进行村庄开发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村庄居民点以及因村庄建设
发展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territorialandspatialuseregulation
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对陆海所有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活动,按照规划确定的区
域、边界、用途和使用条件等,核发行政许可、进行行政审批等。
设施农业用地facilityagriculturalland
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其中,作物种植设施用地包括作物生产
和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
储等设施用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
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
4总则
规划定位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
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规划期限
村庄规划期限原则上与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3至5年。
规划层次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和村庄居民点两个层次。
a)村域层面:合理确定规划控制指标,落实并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
设边界,明确农业、生态、建设空间,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等用地布局。
b)村庄居民点层面: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布局,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确定建筑
高度、建筑色彩、形式等引导要求,明确工程设施布局等。
规划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协
调,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民全程参与。
规划原则
坚持多规合一,全域管控;保护优先,严控底线;分类指引,突出特色;尊重民意,简明实用的原
则。
其他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应同时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DB23/T3595—2023
5规划流程
规划准备
5.1.1工作底图
村庄规划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地形图
(村域比例尺不小于1:5000,村庄居民点不小于1:1000)为基础,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地
籍调查数据、正射影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及地理国情监测、地质环境、林草、矿
产等现有专项自然资源调查为补充,形成工作底图。
5.1.2资料收集
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人口
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历史人文资源、相关政策文件与现行规划等
资料。
5.1.3现状调查
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走访、部门访谈、问卷调查、驻村体验等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村庄发展现
状,准确把握各级政府政策要求,充分听取村两委发展设想,深入了解村民及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诉求。
调查应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且应分批次、有侧重地进行,必要时宜及时补充完善调查内容。
5.1.4现状分析与评估
结合现状调查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底线约束、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交通区
位、人口、产业、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建筑质量、发展政策、农村治理等方面
开展分析评价,总结提炼村庄特点、资源优势、发展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定村庄规划发展目标
和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对上位规划进行解读,对村庄原有规划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宜延续原
有规划中好用的内容。
规划方案分类编制
综合分析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
边境巩固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规划编制内容的选取,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
略要求,根据村庄特点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规划编制内容。
a)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宜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用地、美化环
境,保护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b)城郊融合类村庄宜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合理
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方案。
c)特色保护类村庄宜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安排各类配套设施、景观绿化等用地,
增强特色保护和空间品质规划设计,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d)边境巩固类村庄宜坚持稳边固边兴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实际适当提
高配套标准,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边境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军民共建共享。
e)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重点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空心房”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有序安排拆迁,拆迁之前应保障其日常所需的
水、电、环境卫生等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3
DB23/T3595—2023
规划听证与论证
村庄规划成果宜通过座谈会、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征求意见和听证,并经过专家论证。
规划报批
村庄规划成果应在报批前于村内公示30日,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经村庄所在乡镇
人民政府审查,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报送审批时应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
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
规划公开
村庄规划成果批准后20个工作日内,规划成果应通过村内布告栏、乡镇人民政府和市县自然资源主
管部门官方网站等多种方式公开。
规划修改
村庄规划经过评估确需修改的,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可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修改申请,经同意后参照上
述程序开展规划修改,修改后的村庄规划成果更新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6规划内容
发展定位与目标
6.1.1发展定位
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村庄类型与要求,对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内容,
综合村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与风貌等因素,科学确
定村庄发展定位。
6.1.2规划目标
落实与研究制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村庄建设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目标,明确
各项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按照附录A执行。
6.1.3人口规模
依据现状人口,综合考虑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合理确定村庄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规模。
户籍人口是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适度考虑常住人口的比例影
响;常住人口是配置各项配套设施的主要依据。
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
6.2.1落实底线管控
依据上位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耕地补充、永久基本农田储
备区划定成果。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界线、地质灾害避让范围、水域蓝线和村庄建设边界。
6.2.2优化空间布局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不改变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按照乡镇域耕地保有
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自然生态不破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原则,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
4
DB23/T3595—2023
统筹安排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编制村庄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按照附录B执行。各类用
地空间布局优化包括以下内容。
a)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在现状耕地、园地等空间分布基础上,结合土地适宜性,合理确定农业空
间布局、补充耕地、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农业结构调整等内容。统筹安排设
施农业用地,引导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尽量不占
或少占耕地。
b)完善生态空间网络。摸清河、渠、沟、坑塘等现状情况,形成布局合理、连通有序、引排得当
的水网体系。梳理现有林地和主要道路、水系两侧林带,优化林地空间布局,形成点线面结合
的林网系统。
c)细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明确村庄建设边界。根据需要适当细化宅基地、商业服务业、公共管
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等的规划布局,规划用途分类细化至二级类或三级类。
6.2.3探索“留白”机制
为适度提高村庄规划管理的灵活性,在符合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村庄规划可采取机动指标“留白”
和规划用途“留白”等方式,引导各类土地高效利用和设施合理布局。机动指标“留白”是指在村庄规
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满足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
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暂时无法明确未来具体位置和规模的用地需求,待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
动指标,机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387-2009 水稻品种 扬粳4038 2009-05-26
- DB32/T 1368-2009 江苏省节水型灌区评价标准 2009-05-26
- DB32/T 1375-2009 香子芋艿生产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84-2009 异育银鲫乌仔、夏花半人工繁育 2009-05-26
- DB32/T 1374-2009 秀珍菇(黄白侧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83-2009 罗氏沼虾与鹅生态轮养技术规范 2009-05-26
- DB32/T 1379-2009 苏州花藉品种 2009-05-26
- DB32/T 1377-2009 早春大棚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86-2009 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抛秧稻生产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80-2009 1912街区服务规范 200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