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964-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 964-2018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oil Environment (Tria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964—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
―soilenvironment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09-13发布2019-07-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964—2018
目次
前言............................................................................................................................................ii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影响识别........................................................................................................................................3
6评价工作分级................................................................................................................................4
7现状调查与评价............................................................................................................................5
8预测与评价....................................................................................................................................9
9保护措施与对策..........................................................................................................................10
10评价结论....................................................................................................................................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表............................................................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土壤盐化、酸化、碱化分级标准........................................................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方法................................................................19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20
i
HJ964—2018
前言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
或减缓土壤环境退化,保护土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
都理工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9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HJ964—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冶金、矿山采掘、农林、水利等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土壤
环境影响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HJ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土壤环境soilenvironment
是指受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的,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生物有机体等组成的陆地表面
疏松综合体,包括陆地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层和污染物能够影响的松散层等。
3.2
土壤环境生态影响ecologicalimpactonsoilenvironment
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土壤环境特征变化导致其生态功能变化的过程或状态。
3.3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contaminativeimpactonsoilenvironment
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土壤环境,引起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
导致土壤质量恶化的过程或状态。
1
HJ964—2018
3.4
土壤环境敏感目标sensitivetargetofsoilenvironment
是指可能受人为活动影响的、与土壤环境相关的敏感区或对象。
4总则
4.1一般性原则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对土壤
环境理化特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2评价基本任务
4.2.1按照HJ2.1建设项目污染影响和生态影响的相关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产生的
影响,将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划分为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其中本导则土壤环境生态影响重点指
土壤环境的盐化、酸化、碱化等。
4.2.2根据行业特征、工艺特点或规模大小等将建设项目类别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见附
录A,其中Ⅳ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身为敏感目标的建设项目,可根据需要仅
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4.2.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工作,识别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
型、影响途径、影响源及影响因子,确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完
成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控措
施与对策。
4.2.4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或地区的建设项目应按4.2.3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4.2.5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两种影响类型的应按4.2.3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4.3工作程序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预测分析与评价阶段和结论
阶段。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
4.4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4.4.1准备阶段
收集分析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
程概况,结合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类型,分析可能造成土壤环境影
响的主要途径;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确定评价等级、范围与内容。
4.4.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采用相应标准与方法,开展现场调查、取样、监测和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进行土壤环境现
状评价。
4.4.3预测分析与评价阶段
依据本标准制定的或经论证有效的方法,预测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4.4.4结论阶段
2
HJ964—2018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进行总结。
图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5影响识别
5.1基本要求
在工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土壤环境敏感目标,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
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三个阶段的具体特征,识别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对于运营期
内土壤环境影响源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其变化特征分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3
HJ964—2018
5.2识别内容
5.2.1根据附录A识别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5.2.2识别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影响源与影响因子,初步分析可能影响的范围,
具体识别内容参见附录B。
5.2.3根据GB/T21010识别建设项目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土壤环境
敏感目标。
6评价工作分级
6.1等级划分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6.2划分依据
6.2.1生态影响型
6.2.1.1建设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1;同一建
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或地区,应分别判定其敏感程度;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态影响后
果的,敏感程度按相对最高级别判定。
表1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
判别依据
敏感程度
盐化酸化碱化
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a>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
敏感pH≤4.5pH≥9.0
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量>4g/kg的区域
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
1.5m的,或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
较敏感1.8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4.5<pH≤5.58.5≤pH<9.0
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平原区;或2g/kg<土壤含盐
量≤4g/kg的区域
不敏感其他5.5<pH<8.5
a是指采用E601观测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即蒸降比值。
6.2.1.2根据5.2.1识别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与6.2.1.1敏感程度分级结果划分评价工作等
级,详见表2。
表2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项目类别
评价工作等级Ⅰ类Ⅱ类Ⅲ类
敏感程度
敏感一级二级三级
较敏感二级二级三级
不敏感二级三级-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4
HJ964—2018
6.2.2污染影响型
6.2.2.1将建设项目占地规模分为大型(≥50hm2)、中型(5~50hm2)、小型(≤5hm2),建设
项目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
6.2.2.2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3。
表3污染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判别依据
建设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
敏感
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较敏感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不敏感其他情况
6.2.2.3根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划分评价工作等级,详见表4。
表4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占地规模
Ⅰ类Ⅱ类Ⅲ类
评价工作等级
敏感程度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敏感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
较敏感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
不敏感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6.2.3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时,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相
应等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6.2.4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时,各场地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相应等
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6.2.5线性工程重点针对主要站场位置(如输油站、泵站、阀室、加油站、维修场所等)参照6.2.2
分段判定评价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7现状调查与评价
7.1基本原则与要求
7.1.1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资料分析与现状监测相结
合的原则。
7.1.2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通过组织现场调查、监测等方法获取。
7.1.3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时,应分别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开
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可根据建设项目特征适当调整、优化调查内容。
7.1.4工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在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开展现状调查工作,并兼顾其可能影
响的园区外围土壤环境敏感目标。
5
HJ964—2018
7.2调查评价范围
7.2.1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能满足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要求;改、
扩建类建设项目的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还应兼顾现有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
7.2.2建设项目(除线性工程外)土壤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类型、污染
途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并说明,或参考表5确定。
表5现状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a
评价工作等级影响类型
占地b范围内占地范围外
生态影响型5km范围内
一级
污染影响型1km范围内
生态影响型2km范围内
二级全部
污染影响型0.2km范围内
生态影响型1km范围内
三级
污染影响型0.05km范围内
a涉及大气沉降途径影响的,可根据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点适当调整。
b矿山类项目指开采区与各场地的占地;改、扩建类的指现有工程与拟建工程的占地。
7.2.3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与污染影响时,应各自确定调查评价范围。
7.2.4危险品、化学品或石油等输送管线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0.2k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
7.3调查内容与要求
7.3.1资料收集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当地环境特征,有针对性收集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相
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壤类型分布图;
b)气象资料、地形地貌特征资料、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等;
c)土地利用历史情况;
d)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其他资料。
7.3.2理化特性调查内容
7.3.2.1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建设项目特征与评价需要,有针对性
地选择土壤理化特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体构型、土壤结构、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
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还应调查植被、地下水
位埋深、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等,可参照表C.1填写。
7.3.2.2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应参照表C.2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表。
7.3.3影响源调查
7.3.3.1应调查与建设项目产生同种特征因子或造成相同土壤环境影响后果的影响源。
7.3.3.2改、扩建的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其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应对现有工程的土壤
环境保护措施情况进行调查,并重点调查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的土壤污染现状。
6
HJ964—2018
7.4现状监测
7.4.1基本要求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影响类型、影响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工作,
了解或掌握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现状。
7.4.2布点原则
7.4.2.1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1501-1988 碲化镉晶体位错密度测试方法 1988-04-25
- DZ/T 0064.38-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原子荧光法 测定硒 1993-02-27
- HB 5995-1986 过隔板45°弯管接头 1986-06-17
- HB 998-1989 带支座的卡板端头制造典型图 1989-05-13
- HB 6007-1986 过隔板90°弯管接头 1986-06-17
- HB/Z 5088.1-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硫酸镍和硫酸镁的含量 1999-03-12
- HB 3620-1985 单层两列溜板 1985-11-08
- HB 6025-1986 过隔板三通管接头 1986-06-17
- HG/T 3861-2006 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 2006-07-27
- QB 1784-1993 桃醛 199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