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69-2024 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术规程
DB41/T 2669-2024 Planting Techniques for Aquatic Plant Communities in Urban River Wetlands Streamline and Standardiz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P3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669—2024
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术规程
2024-05-31发布2024-08-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66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本底调查与诊断.....................................................................2
5建植目标与策略.....................................................................2
6植物选择...........................................................................3
7物种配置...........................................................................4
8种植...............................................................................4
9管护...............................................................................5
附录A(资料性)城市河流湿地常见水生植物.............................................6
附录B(资料性)常见水生植物适宜水深范围.............................................8
附录C(资料性)常见景观型、净化型与固土护岸型水生植物..............................10
附录D(资料性)常见水生植物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和种植时间............................11
I
DB41/T266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五院、南京大学、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德华、盛晟、郑琳、宋思远、杜娟、卢倩倩、李启明、安树青。
II
DB41/T2669—2024
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河流湿地本底调查与诊断、建植目标与策略、植物选择、物种配置、种植和管护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SL196水文调查规范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河流湿地
城市区域内自然河流或人工河道的河床、河滩、洪泛区等系统的统称。
3.2
水生植物
一年中至少数月生活于水中或漂浮于水面的维管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
植物四种生活型。
3.3
挺水植物
根生于底质中,茎直立,光合作用组织气生的植物。
3.4
沉水植物
在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根生于底质中的植物。
3.5
浮叶植物
根和地下茎生长在底泥中,没有明显的地上茎或茎很细弱不能直立,叶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
3.6
漂浮植物
1
DB41/T2669—2024
根退化或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
4本底调查与诊断
4.1本底调查
4.1.1基础资料
河流湿地及其流域的区域概况、水文气象、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土壤特征,以及湿地治理工程案
例等资料。
4.1.2水文与水资源资料
河流岸坡特征、水源、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水坝调控、水体流速、水深、水位等基础资料,
方法和要求按照GB50179、SL196的规定执行。
4.1.3水质状况
河流水体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和总磷等,
方法和要求按照GB3838的规定执行。
4.1.4底质特征
河流的底质类型和沉积物理化性质。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分析方法和要求按照SL219的规定执行。采
样深度以表层20cm为宜。
4.1.5水生植物状况
河流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盖度、生物量、优势种、外来植物等,方法和要求按照HJ710.12
的规定执行。
4.2问题及成因诊断
分析水生植物种群密度、盖度、长势、多样性等指标,评估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状态,明确水
生植物群落的主要问题,确定水生植物群落建植的主要工作方向。分析河流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
华、底泥污染、水位管理、人为扰动等现状,诊断水生植物群落问题的主要成因。
5建植目标与策略
5.1建植目标
提升城市河流湿地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强化水生植物净化、固土护坡等功能;维护城市河流湿地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宜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河流湿地治理工程目标,以参照点或同
类工程案例等为标准,制定水生植物主要物种、群落类型、密度、盖度、多样性等建植指标。
5.2建植策略
5.2.1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2
DB41/T2669—2024
识别关键障碍因子,改善制约水生植物生长的主要生境条件,实现水生植物的自然恢复与演替,也
可结合适度地种植、清除等措施。适用于水生植物群落受损相对较轻且受损原因明确,或不具备大规模
作业的河流或河段。
5.2.2先锋种定植、逐步形成稳定群落
种植生命力强的先锋种,通过迅速形成的先锋种种群改善其它物种的生存条件,然后逐步人工添加
或自然演替,实现物种的增加与群落结构的逐步优化。适用于因严重污染或底泥疏浚等造成水生植物受
损严重的河流湿地。
5.2.3间隔种植、逐步扩展
先行在水生植物生长条件好的河段构建间隔分布的水生植物群落,然后自然扩繁至整个目标水域。
适用于需要建植大面积、高覆盖率水生植物的河流湿地。对于因风浪、草食性鱼类等影响导致水生植物
生存困难的河流,可结合围网等保护性措施,提升种植区水生植物存活率。
5.2.4群落重建、功能提升
根据目标河流的主导功能,种植具有相应功能的水生植物,实现群落主导功能的强化。适用于水生
植物受损相对严重,且水生植物功能优化目标明确的河流或河段。例如,对于以提升净化功能的主要目
标的污水厂尾水受纳河流,可通过大规模种植净化功能强、生物量大的芦苇、黄花鸢尾、苦草等,提升
河流净化功能。
6植物选择
6.1选择原则
6.1.1因地制宜、经济可行
选择对湿地自然环境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优先选择经济可行的常见种,河流湿地工程常用水生植
物参见附录A。
6.1.2功能导向、综合优化
结合河流环境功能目标,选择对应的功能植物;选择的植物种类宜兼顾其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功能,
实现综合功能的提升。
6.1.3谨慎引种、防控入侵
宜选用本地种,谨慎引入外来植物,确需引入外来植物的,应充分论证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做
好监测和管控,降低生物入侵风险。
6.1.4风险评估、安全优先
综合考虑行洪、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合理评估水生植物群落的负面影响,选择生长速度、株型大小
等适宜的水生植物,并确定不同种类水生植物适宜的河床位置。
6.2不同生境与水环境功能区的植物选择
6.2.1底质
3
DB41/T2669—2024
当河流底质表层20cm以淤泥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或砂土(粉砂和细砂)为主时,
可选择各类水生植物;当河流底质表层20cm以粗砂土或砾砂土为主时,应选择扎根能力强的挺水植物,
如黄花鸢尾、芦苇。
6.2.2水深
根据目标河流湿地的水深波动范围选择水生植物,常见水生植物对水深适应性见附录B。
在岸边水位变幅区,应种植挺水植物;河中深水区,且常水位水深不超过2m、水深/透明度≦2.0,
宜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之间可搭配少量浮叶植物;常水位水深超过2m区域一般不宜种
植植物。
6.2.3水质
按照GB3838的规定对目标湿地水质分级,当水质为劣Ⅴ类时,选择耐污性的金鱼藻、水蓼等;当
水质为Ⅳ~Ⅴ类时,选择耐污性较好的黑藻、马来眼子菜等;当水质优于Ⅳ类时,大多数水生植物均可,
但宜优先选择苦草、丝叶眼子菜等净水种。
6.2.4水环境功能
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宜根据河流主要水环境功能选择水生植物:饮用水源保护区宜选择水土保持
能力强,兼具净化功能的挺水植物,如芦苇、千屈菜;景观娱乐型区宜选择景观功能强且与周边环境融
合的水生植物,如黄花鸢尾、粉美人蕉、苦草;生产用水区宜选择净化功能强且耐污的挺水植物或沉水
植物,如黄花鸢尾、菹草。常见景观型、净化型与固土护岸型水生植物参见附录C。
7物种配置
7.1先锋种模式
以抗逆性强的本地常见种为先锋种,首要目标是将先锋种成功定植,其它物种以自然演替为主,河
流湿地治理工程常用水生植物先锋种包括芦苇、香蒲、菖蒲、黄花鸢尾、芦竹、荇菜、欧菱、苦草、菹
草、黑藻、狐尾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适用于水生植物受损严重、水生植物群落需重建的河流湿
地,且建植初期河流的水位、水质等因子可控性强。
7.2单优植物群落模式
明确河流湿地主导功能,选择相应功能强的水生植物,构建由一种或少数几种水生植物主导的水生
植物群落,该群落具有物种数量少、主导功能强化的特征,常见景观型、净化型与固土护岸型水生植物
参见附录C。适用于防洪压力小、预期主导功能明确且相对单一的河流或河段。
7.3混生植物群落模式
选择生态位差异大的若干个水生植物种类,配置形成水生植物群落,该群落具有物种数量相对较多,
且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强等特征。先按时空生态位差异,如冬季型与夏季型物种、一年生与多年生物种、
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等,将备选水生植物进行分类;再从不同类别中各选择若干种形成配置群落。适用
于植被建植初期水位、水质等环境因子不完全可控,或主导功能不明确的河流。
8种植
4
DB41/T2669—2024
8.1种植密度
常见水生植物种植密度可参照附录D。
8.2种植时间
种植时间多以春夏季为宜。不同植物种植时间可参照附录D。
8.3栽植
水生植物工程用种苗类型主要包括播种/芽、扦插及分株移栽等,大多物种一般宜采用分株移栽方
式;对于枝条脆弱的菹草、黑藻等,一般宜采用播种石芽(芽苞)或扦插的方式。不同植物常用扩繁方
式参照附录D。
挺水植物移栽一般宜采用浅水插秧方式。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常用移栽方式包括浅水插秧、叉种、
抛掷和容器育苗移栽等,其中,浅水插秧适用于引排水便捷、种植区水位可降至0.5m以下的河流,且
河流软底泥需在10cm以上;叉种方式适用于种植区水深在0.5m~2.0m的河流,且河流软底泥需在10cm
以上;抛掷方式适用于种植区水深在1.0m以上的河流;容器育苗移栽适用于种植密度低或透明度较低
的河流。
9管护
9.1水位调控
在水生植物的建植初期和每年的生长初期,需控制水位,一般宜适当降低水位,提升萌发率和存活
率,然后逐步提升水位;在生长期,当沉水植物群体过大时,也可通过适用提高水位,控制沉水植物的
扩张。
9.2病虫害防治
做好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2838-1976 快换夹头 d=18~60 1978-05-24
- HB 5960-1986 尼龙嵌件六角凸缘锁紧螺母 1986-04-14
- HG/T 20703.1-2000 材料专业职责范围与设计各阶段的任务 2000-11-22
- JB/T 7531-1994 旋压件设计规范 1994-12-09
- HG 21537.1-1992 碳钢填料箱(PN0.6)(附编制说明) 1993-06-14
- SJ/T 9508.7-1993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天线放大器质量分等标准 1993-03-29
- QB/T 2204-1996 水彩画纸 1996-03-22
- HB 5038-1992 镍镀层质量检验 1992-10-04
- HB/Z 227.11-1992 机载设备制造工艺工作导则 工艺纪律 1993-02-22
- SJ/T 11038-1996 电子玻璃软化点的测试方法 199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