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119-2016 葡萄藤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GB/T 33119-2016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utypa lata(Pers.)Tul.et C.Tul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119-201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0-13
实施日期
2017-05-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藤猝倒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葡萄等寄主植物中葡萄藤猝倒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起草人:
王英超、段维军、厉艳、吴兴海、封立平、魏晓棠、甘琴华、纪瑛、邵秀玲、姚剑、王振华、郭立新、蔡磊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k__、

B16G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3119—2016

葡萄藤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Eutypalata(Pers.)Tul.etC.Tul

2016-10-13发布2017-05-01实施

GB/T33119—2016

■ir■■i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中华人民

共和国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超、段维军、厉艳、吴兴海、封立平、魏晓棠、甘琴华、纪瑛、邵秀玲、姚剑、

王振华、郭立新、蔡磊.

T

GB/T33119—2016

葡萄藤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藤猝倒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葡萄等寄主植物中葡萄藤猝倒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SN/T2589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规范

3葡萄藤猝倒病菌基本信息

学名tEutypalata(Pers.)Tul.etC.Tul.

异名:EutypcicirmeniucueHansf.M.V.Carter;fra.rhii(Nitschke)Sacc;Eutypamil­

liaria(Fr.)Sacc.;Eutypalatavar.acerisRappaz?Mycol.Helv;CytosftorinalataHohn;Libertella

blepharisA.L.Sm.

分类地位:采用《真菌词典》第10版分类系统,葡萄藤猝倒病菌{Eutypa人加)属真菌界(Fungi),子

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炭角菌目

(Xylariales),蕉抱壳科(Diatrypaceae),弯抱壳属(EutypaTuL&C.Tul.1863)o

传播途径:植物体在贸易和运输中能够传播该病害。植物体主要指树皮(抱子和菌丝),地上部分的

茎、嫩枝、主干、枝条(菌丝),木材(抱子和菌丝)等。

葡萄藤猝倒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葡萄藤猝倒病菌的为害症状、分离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特异性PCR检测结果等是该检疫鉴定方

法的主要依据。

5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5.1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感量0.001g)、离心机(12000g)、普通冰箱、超低温冰箱(一80°C)、涡旋振

荡器、恒温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PCR仪、电泳仪、凝胶分析成像系统、可调微量加样

器、全自动DNA提取仪。

1

GB/T33119—2016

5.2主要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相关规定。

0.5%次氯酸钠(NaCK))、葡萄糖、琼脂、硫酸链霉素、盐酸金霉素、氯硝胺。

6现场检疫

按照SN/T2589,仔细检查寄主植物的茎、枝条、叶片等部位是否出现疑似症状(参见附录A)。茎

部主要看有无溃疡症状;枝条是否长势短小,发育受阻,着生的叶子是否萎黄,卷缩变形或破碎;顶部是

否出现枯萎症状。对可疑植物、繁殖材料应取样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验,取样方法和步骤参照

SN/T21220

7实验室检疫

7.1PCR凝胶电泳初筛检测

将第6章中的可疑植物、繁殖材料等样品进行PCR初筛检测,PCR凝胶电泳检测见附录B。对于

阳性结果进行下一步检测。

7.2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7.2.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蒸憾水补至1000mL,121£湿热灭菌20min备用。

分离培养时加硫酸链霉素(100卩g/mL)、盐酸金霉素(50卩g/mL)、氯硝胺(5(ug/mL)作为选择性培

养基。

7.2.2病原菌检查

检查寄主的树皮、枝条等组织有无子座、子囊壳,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的子囊壳,记录其形态特征,

测量子囊和子囊抱子的大小。所获得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进行单抱分离纯化。

7.2.3组织中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如果发现可疑症状,但不能按7.2.2进行有性型形态检查,应采取下列分离培养的方法做进一步的

鉴定。剥去树皮,纵向劈开树干露出内部溃疡的边缘。在无菌条件下,从溃疡部分的外部边缘切取

1cm?的薄木片,放在0.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2min〜5min,用无菌水重复洗3次,然后用无菌滤纸

吸干,放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4°C培养4d〜7d后,将疑似菌落转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

基上进行分离纯化。

8鉴定特征

&1PCR凝胶电泳初筛检测

判定结果见附录Bo

&2培养性状

葡萄藤猝倒病菌在PDA培养基首先形成白色棉絮状菌丝,培养基背面奶油色。2周后,培养基上

2

GB/T33119—2016

出现灰色色素,培养基背面变成黑色。3周〜4周后,在连续的光照培养下,形成小的黑色的分生抱子

器。分生抱子丝状,直或弯曲,数量多,大小(20m〜45/am)X(0.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