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65-2021 防治草地害虫技术规范
DB63/T 165-2021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grassland pes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65—2021
代替DB63/T165-1993、DB63/T166-1993
防治草地害虫技术规范
2021–06-30发布2021-09-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16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3/T165—1993《青海省灭治草地土蝗技术规程》、DB63/T166—1993《青海省灭治
草地毛虫技术规程》,本文件以DB63/T165—1993为主,整合了DB63/T166—1993的相关内容,与DB63/T
165—1993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内容(见第3章);
——更改了“调查内容及方法”相关内容(见第4章,1993年版第2章);
——增加了“防治准备”相关内容(见第6章);
——更改了“防治时间”,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见7.3,1993年版4.3);
——增加了“药剂的贮存及保管”的相关内容(见7.5.2);
——增加了“药剂的用量”相关内容(见7.5.3、附录A);
——增加了“防治机械选择”(见7.6、附录B)、“施药方式”(见7.7)、“作业方式”(见
7.8)相关条款的内容;
——更改了“防治人员”配备的相关内容(见7.9,1993年版4.6);
——增加了“安全要求”的相关内容(见第8章);
——更改了“防治成效评价”的相关内容(见第9章,1993年版第5章、第6章)。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红妍、任程、李旭谦、唐炳民、苍浩、侯秀敏、慈建勋、马正炳、李林霞、
刘华、连欢欢、徐公芳、王海春、魏清平、罗雪云、才让卓玛、李生萍。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3/T165—1993;
——DB63/T166—1993。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165—2021
防治草地害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治草地蝗虫和草原毛虫的调查内容、防治区域的确定、防治准备、防治原则及方法、
安全要求、防治成效评价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蝗虫和草原毛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63/T393草地鼠虫害、毒草调查技术规程
DB63/T1415草原虫害直升飞机防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常量喷雾
常量喷雾法又称高容量喷雾法,每亩用药液量在10L~60L。药液雾化靠机械完成,通过对药液施
加压力,形成高压液流,高速喷出的液流与静止的空气冲撞,形成细小的雾滴,雾滴直径约为250µm~
400µm。
3.2
超低量喷雾
一种单位面积施液量很少的施药方法,每亩用药液量在0.1L~1L,超低量喷雾法是利用高速风机
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液经离心喷嘴甩出,形成≤75µm的细小雾滴,且可不加任何稀释或少量稀释水的一
种喷雾法。
3.3
防治标准
根据经济阈值即防治投入与防治效果产出平衡的原则而定。
4调查内容及方法
1
DB63/T165—2021
4.1调查方法
4.1.1样方法
33
4.1.1.1草地蝗虫:用1m(长1m、宽1m、高0.5m)或0.25m(长0.5m、宽0.5m、高0.5m)的
方框取样器调查害虫密度。
22
4.1.1.2草原毛虫:用1m(长1m、宽1m)或0.25m(长0.5m、宽0.5m)的方框调查害虫密度。
4.1.1.3草地蝗虫查卵取样路线采用棋盘式为主,查蝻、查成虫取样路线采用“Z”字形或棋盘式。
4.1.1.4草原毛虫查卵、查幼虫取样路线采用棋盘式为主。
4.1.2网捕法
用捕虫网,以每一复网为调查单位,调查草地蝗虫密度,调查草原毛虫雄性成虫。取样路线采用“Z”
字形或棋盘式。
4.1.3取样数量
密度调查取样数量每万公顷不少于120个样方。
4.2防治前调查
4.2.1草地蝗虫调查方法
4.2.1.1查卵
在5月~6月初进行。查卵,采用样方内取土查卵法(查卵囊、卵粒)。样方为0.25m2或1m2。用铁
锨将样方内4cm~8cm表土挖松、捣碎、用查卵筛过筛,找出卵囊,统计卵粒数,以推算当年蝗虫发生
的种类和数量。将卵块的霉烂、干瘪等损坏情况分别记录登记。
4.2.1.2查蝻
在6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采用查成虫密度的方法参照4.1.1或4.1.2执行,提供蝗卵孵化情况,以
确定防治适期。
4.2.1.3查成虫
防控前一年查成虫宜在8月~9月进行。查清草地蝗虫种类、密度、优势种(占种群数量70%以上)、
雌雄比,作为预测翌年草地蝗虫发生的基数。
4.2.2草原毛虫调查方法
4.2.2.1查卵
查卵和卵孵化率宜在秋季进行。作为预测翌年毛虫发生的基数,查卵采用样方法,调查卵茧数和卵
粒数以及孵化成幼虫的比例(卵孵化率)。
4.2.2.2幼虫
查幼虫在入冬前和夏初进行。夏初调查数据可作为当年的发生基数,为确定防治时间提供依据。查
幼虫采用样方法,调查虫口密度及各龄期幼虫所占的比例。
4.2.2.3成虫
2
DB63/T165—2021
在春末秋初进行,以查雄性成虫为主。查成虫用网捕法调查雄虫每一复网虫数,从而确定优势
种。
4.3防治后调查
防后调查在杀虫剂药效生效后进行,宜在施药后48h进行,防后调查的残虫密度为防后虫口密度。
虫口密度以每样方虫数表示。按照DB63/T393执行。
5防治区域的确定
5.1防治标准
草地蝗虫平均密度每平米25头以上,草原毛虫平均密度每平米30头以上。
5.2防治区域
经防治前调查,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且已形成大面积危害即确定为防治区。
6防治准备
确定好防治区域后,编制作业实施方案,防区作业图,签订合同(协议),防治前和防治后虫口密
度调查、填写作业记录表。
7防治原则及方法
7.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适时用药,连片连续防治,防治一片,巩固一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经济、对人畜安全的生物农药,因地制宜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有效防控。
7.2防治方法
采用人工背负式小型机械、大中牵引式机械、无人机、直升飞机等相结合,喷雾、喷粉相结合,常
量、超低量(微量)喷施相结合的方法。
7.3防治时间
7.3.1草地蝗虫
优势种蝗卵孵化高峰后期至成虫交尾前为防治适期,蝗蝻3龄~4龄期防治,防治时间为7月中下
旬~8月上旬。
7.3.2草原毛虫
幼虫3龄~4龄期为防治适期,根据幼虫发育进程3龄~4龄期约持续20天~30天,防治时间为6
月~7月上旬。
7.4技术培训
作业前,对施药人员进行防控技术、机械使用和保养以及安全保护等培训。
7.5防治药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A 581.6-2005 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信息代码 第6部分:驾驶证注销原因代码 2005-12-13
- CB/T 3863-2005 船用辅锅炉燃烧器性能试验方法 2005-12-12
- JT/T 653-2006 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试验仪 2006-02-20
- JY/T 0380-200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2006-02-21
- GA 581.8-2005 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信息代码 第8部分:驾驶证申请限制原因代码 2005-12-13
- SN/T 1732.3-2006 烟花爆竹用焰火药剂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2006-01-26
- JC/T 765-2006 建筑琉璃制品 2006-03-07
- SN/T 1732.1-2006 烟花爆竹用焰火药剂 第1部分:钡含量的测定 2006-01-26
- GA 581.7-2005 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信息代码 第7部分:驾驶证业务登记代码 2005-12-13
- GA 581.9-2005 机动车驾驶证管理信息代码 第9部分:相关资料代码 2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