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00-2024 大别山野生杜鹃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4900-2024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wild rhododendron in Dabie Mountain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900-202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7-30
实施日期
2024-08-30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900—2024

大别山野生杜鹃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artificialpropagationandplantingofRhododendronSimsiiin

DabieMountains

2024-07-30发布2024-08-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90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皖西盐肤木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皖西盐肤木研究所、皖西学院、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六安市林业工作总站、

安徽百匠农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琴、陈存武、戴军、王礼来、邓辉、王玮、刘丽、董国庭。

I

DB34/T4900—2024

大别山野生杜鹃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别山野生杜鹃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种的选择、繁育技术、出圃、栽

培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别山区野生杜鹃的人工繁育与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0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NY/T525有机肥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别山野生杜鹃wildrhododendronfromDabieMountain

野生杜鹃(学名:Rhododendronspp.)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处野生生长状态生长于大别山海拔500米~

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的杜鹃花科植物,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

4种的选择

大别山区野生杜鹃种类主要有7个,按照可观赏、易驯化的原则,宜选择安徽杜鹃、马银花、杜

鹃(映山红)和满山红4个种,作为繁育和驯化栽培的品种。4个种的特点、区域和海拔分布情况见

附录A。

5繁育技术

5.1播种育苗

5.1.1种子采收

根据不同的种,品种选定后,选择壮龄、树势旺盛的优良母树为采种树。10月中旬至翌年1月,

挑选深咖啡色略有张口的蒴果采收。

5.1.2种子处理

1

DB34/T4900—2024

蒴果采集后在阳光下晒2d~3d,放入布袋揉搓分离种壳。用100目筛网筛出种子,布袋收集放

置在通风阴凉处干燥。

5.1.3种子贮藏

种子干燥(含水率7%~9%)后,置低温低湿环境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20d。

5.1.4育苗

5.1.4.1育苗方式

采用穴盘容器育苗。

5.1.4.2容器规格

以无毒塑料为原料制成长、宽分别为54cm和28cm、高度为5cm~12cm塑料穴盘,穴格大小

一般为3cm~4cm。

5.1.4.3育苗基质

参照LY/T1000附录B执行,基质消毒和酸碱度调节参照LY/T1000执行。

5.1.4.4容器苗培育

如下:

a)播种前准备。育苗地应通风、温度和水分调控设备齐全的环境;装填基质,将充分混合均匀

的基质,洒水湿润,装实容器;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平整的地上或容器架上;

b)种子消毒和催芽。播种前种子应经过消毒和催芽,具体方法参照GB/T6001执行;

c)播种期和播种量。播种期以立春前一周内为宜;播种量按每667m2净种约400g~450g或

每穴格2粒~3粒;

d)播种方法。育苗盘浇透水备用,种子掺入草炭土或细砂,按1:5比例拌匀,点播于穴格内。

播后雾化喷湿。

5.1.4.5搭棚

育苗地是露天环境的需要搭棚。用长度为2m左右的拱竹条或钢丝搭设塑料小拱棚,棚内相对湿

度保持在70%~75%,覆盖具有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

5.1.4.6苗期管理

棚内温度高于30℃时,揭开两端薄膜通风,注意保持湿度。结合喷水施入微肥。用遮阳率80%

以上遮阳网遮荫。

5.1.4.7苗木移床

如下:

a)苗圃地选择按GB/T6001的规定执行;

b)时间。第二年春季(2月~3月)将第一年培育的小苗移床培育;

c)切根。移植前做切根处理,剪去主根的1/3;

d)密度。植苗密度按行株距60cm×40cm的规格;

e)定根水。移植后浇足定根水;

2

DB34/T4900—2024

f)田间管理。

1)植后随时查苗,及时补苗;

2)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施肥、除草松土。具体方法可参照GB/T6001执行;

3)第二年开始应合理的修剪,剪掉基部侧枝、徒长枝、带病枝,每年进行2次~3次;

4)第三年开始可以使用除草剂除草,除草剂类别和使用方法见GB/T6001规定。

5.2扦插育苗

5.2.1插条选取

应根据不同的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母树上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2cm~15cm,覆盖湿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