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20
CCSL67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1311—2023
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交换共享规范
Electroniclaborcontract—Specificationfordataexchangeandsharing
2023-07-23发布2023-08-23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131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总体框架...........................................................................3
5.1框架示意图.....................................................................3
5.2框架说明.......................................................................3
5.3数据汇聚.......................................................................4
5.4数据安全.......................................................................4
5.5数据接入.......................................................................4
5.6数据交换接口服务...............................................................5
5.7数据共享接口服务...............................................................5
6数据交换...........................................................................5
6.1劳动合同统一赋码应用...........................................................5
6.2存量数据上报...................................................................6
6.3增量数据上报...................................................................6
6.4交换频次.......................................................................6
7数据共享...........................................................................6
7.1数据共享流程...................................................................6
7.2数据共享运行...................................................................6
7.3共享频次.......................................................................7
附录A(资料性)数据交换共享示例.....................................................8
A.1数据交换.......................................................................8
A.2数据共享......................................................................14
A.3接口通用报文信息..............................................................18
I
DB33/T1311—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中心、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云图视界(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蓉、朱国耀、邵建伟、陈相普、何鸣涛、钟天扬、孟一丁、宋建江、何坚、
章建、严峻、骆乐、吴劼、孔鸿鹏、王汇慧。
II
DB33/T1311—2023
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交换共享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劳动合同交换与共享服务的总体框架、数据交换流程、数据交换服务接口、数据
共享流程和数据共享服务接口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劳动合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9254电子数据交换报文实施指南
GB/T22239—2019信息技术安全网络完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6320—2018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
GB/T39477—2020信息安全技术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GM/T0054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DB33/T2359—2021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DB33/T2392“互联网+监管”数据规范
DB33/T2487公共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指南
DB33/T2488公共数据安全体系评估规范
DB33/T1310—2023电子劳动合同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25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劳动合同electroniclaborcon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用人单位自有平台或者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以可靠的电子
签名的形式签订的,涉及劳动关系建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等有关权利义务内容的书面劳动合
同。
3.2
属性attribute
一个对象或实体的特性。
[来源:GB/T18391.1—2009,3.1.1]
3.3
信息元素informationelement
信息的基本单元。
1
DB33/T1311—2023
注1:信息元素在信息实体中是唯一的。
注2:与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属性同义。
3.4
实体entirety
任何现存、曾经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包括事物间的关联。
[来源:GB/T18391.1—2009,3.2.10]
示例:一个人、对象(物体)、事件、观念、过程等。
注:实体的存在不依赖于是否有关于它的可用数据。
3.5
信息实体informationentity
一组说明数据相同特性的信息元素。
注1: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信息实体。
注2:与UML术语中的类同义。
3.6
劳动者labourer
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实际参加社会劳动,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
自然人。
3.7
用人单位employer
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
的单位。
3.8
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thethird-partyserviceplatformofelectroniclaborcontract
独立于劳动合同缔约人,具备身份认证、谈判磋商、电子签名、合同存储与调用等功能,能实现电
子劳动合同在线订立及处理的信息系统。
3.9
电子签名electronicsignature
数据电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中以电子形式所含、
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来源:GB/T36320—218,3.9]
3.10
数字证书digitalcertificate
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这种数据和变换允许数据单元的
接收者用以确认数据单元来源和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例如接收者)进行伪造。
[来源:GB/T9387.2—1995,3.3.26]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OFD:开放板式文档(OpenFixed-layoutDocument)
PDF:可携带文本格式(PortableDocumentFormat)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
2
DB33/T1311—2023
5总体框架
5.1框架示意图
电子劳动合同交换共享相关方分为电子劳动合同资源提供方、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与电子劳动合
同资源需求方,相关示例可参考附录A,总体框架见图1。
图1总体框架
5.2框架说明
5.2.1资源提供方
资源提供方主要包括:
——公共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
——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
——用人单位自有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
5.2.2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
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应包括电子劳动合同专题数据库,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与调用服务;
——电子劳动合同监管专题数据的储存与管理;
——数据融合与共享。
5.2.3资源需求方
3
DB33/T1311—2023
资源需求方主要包括:
——授权机构;
——各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
——其他电子劳动合同主管部门。
5.3数据汇聚
5.3.1监管数据汇聚
5.3.1.1应按照DB33/T2392的要求,梳理电子劳动合同相关监管数据汇聚目录,征询电子劳动合同
服务平台,并发布接入监管数据标准相关信息。
5.3.1.2与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协定,按照DB33/T1310中第7章和第9章的相关要求开展数据汇
聚工作并进行校检:
——合格数据应汇聚到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
——不合格的依据数据质量检测规则退回整改后重新提交。
5.3.2数据汇聚过程
5.3.2.1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应接受各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上报的电子劳动合同相关数据,并完
成数据汇聚后,交换至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数据中心。
5.3.2.2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数据中心应将数据处理、质检并将合格数据加载入库。
5.3.2.3数据质检校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空值的检测和处理;
——非法值的处理;
——不一致数据的检测和相似重复记录的检测等。
5.3.2.4数据质检后,错误数据应通过异步接口调用统一共享返回质检结果,反馈给各数据提供方。
5.4数据安全
数据共享交换过程中的安全建设应在满足GB/T22239—2019中规定的等级保护三级和GB/T39477
—2020第5章至第7章的要求基础上,满足以下要求:
——共享数据提供方在数据导出过程中可采用符合GM/T0054等相关标准的密码技术,对敏感数
据加密保护后再导出;
——数据交换过程中应对每次数据交换制定唯一的交换事务标识;
——共享数据交换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公钥密码算法进行加签加密传输;个人敏感信息
应进行额外加密,由接收方根据加密算法进行解密获取;
——应符合DB33/T2487和DB33/T2488对公共数据安全体系的建设与评估要求。
5.5数据接入
5.5.1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接入
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接入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时,要求包括不限于:
a)平台功能符合GB/T36320—2018的要求;
b)应有可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实名认证;
c)应完成合规校验:如劳动合同薪资等信息符合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等;
d)应采用具有公信力的数字证书、可信的时间戳、有效的区块链存证,应实现签署意愿认证。
4
DB33/T1311—2023
5.5.2公共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接入
公共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接入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时,要求包括不限于:
a)平台功能符合GB/T36320—2018的要求;
b)应有可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实名认证;
c)完成合规校验:如劳动合同薪资信息等应符合浙江省最低工资标准等;
d)应按照DB33/T2359的要求,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对接。
5.5.3接入准备
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和公共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接入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包括:
a)数据采集: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应准备完整的电子劳动合同数据;
b)提交资质申请: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应提交自身资质证明及接入申请等材料;
c)审核资质申请: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提交接入申请及平台自身资质证明后,应由电子劳动
合同监管平台进行资质审核,批准申请。批准后获取发起线上合作协议签订,并提供接入相
关指南与密钥;
d)协议签署:签署数据交换合作协议,完成后进入交换运行阶段,开始依次开启上报存量与增
量电子劳动合同数据。
5.6数据交换接口服务
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包括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接口、新增电子合同上报接口和存量电子合同上报接
口,并符合以下要求:
a)应在劳动合同签署时通过统一赋码申请接口调取劳动合同统一赋码。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
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A.1、表A.2规定的内容执行;
b)应在劳动合同签署后通过新增劳动合同文件上报接口上报劳动合同的电子原文。新增电子劳
动合同文件上报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A.3、表A.4规定的内容执行;
c)存量劳动合同完成按第5.3条的要求采集后,通过本接口上报所有存量数据及电子文件。存
量电子合同文件上报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A.5、表A.6规定的内容执行。
5.7数据共享接口服务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包括获取电子劳动合同信息服务接口、获取电子劳动合同电子文件服务接口和获
取机构用工信息接口,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在劳动合同完成上报后按天调用数据质检结果反馈接口获取上报的劳动合同数据质量检测
结果信息。获取电子劳动合同信息服务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A.7、表A.8规定的内容执行;
b)需要获取劳动合同信息时,应向劳动合同所属用户获取调用授权码后,调用获取劳动合同信
息服务接口获取调用劳动合同信息。获取电子劳动合同电子文件服务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
A.9、表A.10规定的内容执行;
c)需要获取机构用工信息时,向信息所属用户获取调用授权码后,调用获取机构用工信息接口
获取机构用工信息。获取机构用工信息接口,参考附录A中表A.11、表A.12规定的内容执行。
6数据交换
6.1劳动合同统一赋码应用
5
DB33/T1311—2023
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应按照DB33/T1310—2023中第5章的要求,由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统一自动赋
码,并归集合同基本信息、用工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电子劳动合同电子文件等数据。
6.2存量数据上报
6.2.1对于平台内已有的存量电子劳动合同数据,应通过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数据汇聚服务进行存
量合同上报,并获取每份电子劳动合同对应的劳动合同统一赋码。
6.2.2各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应将存量电子劳动合同数据按本标准的5.3、5.4、第6章,以及参考
附录A中关于数据汇聚及代码集等要求进行转换处理。
6.2.3应及时完成存量电子劳动合同数据汇聚,数据质量检测和修正。
6.2.4发现缺失数据后,应告知用户补齐。
6.3增量数据上报
6.3.1各个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及相关系统应用应符合DB33/T1310—2023中第5章和第6章、附
录B对电子劳动合同数据项和签订要素的要求,以及本标准第5章至第7章对合同签订的要求,对接电
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实现增量数据实时上报。
6.3.2对于后续新产生的增量电子劳动合同,应将增量数据按5.3、5.4、第6章,以及参考附录A中
关于数据汇聚及代码集等要求进行转换处理,并通过电子劳动合同统一赋码服务,在发起签署时获取劳
动合同统一赋码,完成签署后根据劳动合同统一赋码上报合同文件。
6.4交换频次
增量数据数据交换频次宜满足以下要求:
a)增量网签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上报获取劳动合同统一赋码交换频次达到实时;
b)增量网签电子劳动合同数据签署完成文件上报时间不超过1天;
c)增量上报纸质劳动合同签署完成数据上报时间不超过7天。
7数据共享
7.1数据共享流程
数据共享流程应按照DB33/T2359—2021中第5章至第8章的要求。
7.2数据共享运行
7.2.1数据共享调用
7.2.1.1各业务部门与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应按照DB33/T2359—2021中第5章至第8章的相关要
求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申请数据共享与调用。
7.2.1.2调用前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单位应获得用户授权同意。
7.2.1.3省级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应提供共享所需电子劳动合同相关数据并记录调用业务信息与技
术信息、留痕操作记录负责审计。
7.2.2数据异常处理
7.2.2.1当调用到异常数据或垃圾数据时,应立即标记此数据并反馈给监管平台。
7.2.2.2平台应追溯异常数据来源,告知数源组织并予以警示。
6
DB33/T1311—2023
7.2.3特殊情况处理
各资源需求方如发生以下情况,应立即采用开放主动上报方式通知省级电子劳动合同监管平台:
a)调用异常,调用返回结果均为错误异常码;
b)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时,及时停止业务调用电子劳动合同数据;
c)调用结果与预期不符或数据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
d)文件为异常文件或垃圾文件时;
e)其他因数据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共享的情况等。
7.3共享频次
7.3.1申请调用时,各资源需求方应依据实际业务经办量,预估计算调用频率。
7.3.2调用时,应按调用频率拦截调用访问请求。
7
DB33/T1311—2023
附录A
(资料性)
数据交换共享示例
A.1数据交换
A.1.1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接口
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接入信息见表A.1,返回信息见表A.2。
表A.1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接入
序号中文名称字段名数据类型及格式a约束/条件b说明
1劳动合同名称ContractNameC..100C用人单位命名的劳动合同名称
2劳动合同编号ContractNumerC..30M用人单位命名的劳动合同编号
3单位名称UnitnameC..100M—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UnifiedSocialCreditCodeC..50M参照GB32100
参照GB32100中的组织机构代
5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CodeC..20O
码,不含连字符“-”
6法定代表人姓名LegalPersonInformationC..32M法定代表人姓名
7登记注册地详细地址RegistrationPlaceC..150M—
8单位经营地UnitPlaceC..150M—
9单位联系电话UnitContactNumberC..32M—
10劳动者姓名LaborerNameC..32M—
LaborerCertificateNumbe
11劳动者证件号码C..32M—
r
劳动者证件类型,详细如下:
(01身份证、02护照、03港澳
12劳动者证件类型LaborerCertificateTypeC..4M
台居民居住证、04外国人永久
居留身份证)
采用GB/T4658—2006中的学
13劳动者学历LaborerEducationC..2M
历代码
14户籍地址PermanentAddressC..150M—
15常住地址LaborerAdressC..150M—
16联系电话LaborerPhoneNumberC..50M—
8
DB33/T1311—2023
表A.1劳动合同统一赋码申请接入(续)
序号中文名称字段名数据类型及格式a约束/条件b说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Z/T 0130.2-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2部分: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 2006-06-05
- DZ/T 0130.3-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2006-06-05
- DZ/T 0130.9-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9部分:岩石矿物样品鉴定 2006-06-05
- DZ/T 0130.5-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5部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土壤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2006-06-05
- DZ/T 0130.4-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4部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0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2006-06-05
- DZ/T 0130.6-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6部分:水样分析 2006-06-05
- 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2002-12-17
- DZ/T 0130.7-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7部分:煤样分析 2006-06-05
- DZ/T 0130.1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10部分:非金属矿物物化性能测试 2006-06-05
- DZ/T 0130.1-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 200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