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186-2016 陆地国界数据规范
GB/T 33186-2016 Specifications for national land boundary data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国界数据生产、整合、更新和服务,为陆地国界数据成果应用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生产其他国界数据的参照。
发布历史
-
2016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总参测绘导航局
- 起草人:
- 陈军、朱秀丽、王发良、王海清、武晓淦、许礼林、周治武、欧阳玉靖、陈宏兵、郭心桥、傅峰山、赵勇、李永兴、王小丁、张广有、王贵宾
- 出版信息:
- 页数:66页 | 字数:1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3186—2016
陆地国界数据规范
Specificationsfornationallandboundarydata
2016-10-13发布2017-02-01实施
GB/T33186—2016
目次
前言m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4.1地理范围3
4.2数据内容3
4.3数据模型4
4.4数学基础5
4.5分类代码5
4.6数据组织5
5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6
5.1界务核心矢量数据6
5.2界务多媒体数据7
5.3国界三维数据9
6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10
6.1数据描述10
6.2数据内容10
6.3数据分层10
6.4技术指标要求11
6.5分类代码12
6.6数据层属性结构12
6.7元数据13
6.8成果13
7陆地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3
7.1陆地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13
7.2陆地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14
7.3陆地国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17
7.4陆地国界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编码规则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编码规则25
附录C(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数字线划地图要素分类新增代码表31
附录D(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分层属性表34
附录E(资料性附录)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元数据37
附录F(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目录组织41
T
GB/T33186—2016
附录G(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分层属性表45
附录H(资料性附录)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元数据样例51
附录1(规范性附录)陆地国界数字线划地图分层属性表52
参考文献61
n
GB/T33186—2016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230)。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总参测绘导航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军、朱秀丽、王发良、王海清、武晓险、许礼林、周治武、欧阳玉靖、陈宏兵、
郭心桥、傅峰山、赵勇、李永兴、王小丁、张广有、王贵宾。
m
GB/T33186—2016
引言
我国同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陆地国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国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
之一,涉及9个边境省、自治区。当前我国陆地国界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为规范陆地国界数据生产
与数据库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充分利用,参考中国陆地国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验,制定本标准。
IV
GB/T33186—2016
陆地国界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地国界数据的内容、模型、分类编码、组织方式以及技术指标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国界数据生产、整合、更新和服务,为陆地国界数据成果应用提供参考,也可作为
生产其他国界数据的参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55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相关地点代码
GB/T17798—2007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CH/T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H/T9009.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
CH/T9009.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数字高程模型
CH/T9009.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
CH/T9009.4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数字栅格地图
CH/T9015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界nationalboundary
国界线
边界
分隔一国与邻国之间领陆和领水的界线,及沿该线划分上空和底土的垂直面。
相邻国家领土之间的分界线。
注:包括一国与邻国之间共同确定的国界线(条约线、勘界国界线、联检国界线)和未共同确定的国界线(传统习惯
1
GB/T33186—2016
线、本国主张线、邻国主张线)。
3.2
「联合]勘界jointborderdemarcation
联勘
一国与邻国政府根据两国签署的边界条约,共同在实地确定国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的工作。
注:包括竖立界标,制作签署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等。
3.3
联合检查jointinspection
联检
一国与邻国政府在勘界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共同检查、确认或调整国界线走向和具体位置的
工作。
注:包括修复、更换利增设界标、制作签署联检议定书及其附图等。
3.4
条约线nationalboundaryoftreaty
协定界线
划界线
一国与邻国之间签署的国界条约或协定确定的国界线。
3.5
勘界国界线nationalboundaryofsurveyingprotacal
一国与邻国共同实地勘定的国界线。
3.6
联检国界线nationalboundaryofjointinspection
一国与邻国经过实地联合检查所确定的国界线。
3.7
界点boundarypoint
国界条约或协定中用于进行国界线走向叙述和定位的特征点。
3.8
界段boundarysegment
国界条约或协定确定的国界线的起点至界点、界点至界点、界点至终点之间的国界线段。
勘界(联检)议定书确定的国界线起点至界标、界标至界标、界标至终点之间的国界线段。
3.9
三国交界点tri-junctionpointofnationalboundaries
相邻的三个国家间的国界线相交处的点。
3.10
界标boundarymarker
竖立在国界线上或国界线两侧,且其地理坐标已测定并记载于勘界或联检文件中用于标示国界线
走向的标志。
注:可分为基本界标、辅助界标、导标和浮标等。
3.11
界桩boundarypillar
界碑boundarytablet
竖立在实地用来标示国界线位置的实体标志。
2
GB/T33186—2016
注:界桩(界碑)一般刻有国名、编号和竖立年份。
3.12
导标guidingmarker
竖立在界湖两岸、位于水面国界线的延长线上,用以指示国界线走向的标志物。
3.13
浮标buoy
在界湖、界河水面上设立的用于标示界湖、界河水面国界线位置和走向的标志物’
3.14
主张线claimline
本国或邻国对各自领土范围提出要求的位置线。
3.15
争议区disputedarea
双方国界主张线不一致形成的有归属争议的区域。
3.16
口岸port
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
4基本规定
4.1地理范围
陆地国界数据地理范围是指沿陆地国界线两侧3km〜10km条带状范围。实际条带范围由附图
的比例尺确定。
4.2数据内容
陆地国界数据从内容上分为界务核心数据、界务专题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大部分。国界界务
核心数据是国界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要素,包括陆地国界线、界标(界碑)、岛屿和沙洲、争议区等。
界务专题数据指陆地国界划界、勘界、联检及日常国界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管理或涉及的各类具有确定
地理位置及地理空间分布的地理要素数据,包括跨界水、口岸、合作区域、跨界设施等’国界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包括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国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国界正射影像
数据。
界务核心数据和界务专题数据表现形式主要有矢量形式、多媒体形式、三维形式等。
涪地国界数据间的基本关系“见图1,数据构成的描述见表1。
图1表示陆地国界数据包的结构,表1列出了陆地国界数据包和数据实体类之间的关系。
1)它用UML包表示,每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它们可以是特化的子类或泛化的父类。实体包含标识各个数据
单元的元素(UML类属性)。实体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体相关。实体可以按需要聚合或重复以满足:
(1)本标准规定的必备要求;(2)用户的其他要求。
3
GB/T33186—2016
图1陆地国界数据包结构
表1陆地国界数据包和数据实体类间的关系
序号包包说明
1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主要包括界线、界桩(碑)等要索,国界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要索
涉及国界工作,对划界、勘界、联检以及日常管理等各项国界T•作起辅助
2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
性作用的非国界主管部门所有的各类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总称
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T作中形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
3陆地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果包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工作中形成的条约
4陆地国界数字栅格地图
或议定书附图的数字栅格地图,为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子包
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工作中形成的条约
5陆地国界数字线划地图
或议定书附图的矢量数据成果,为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子包
国界数字高程模型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工作中形成的条约
6陆地国界数字高程模型
或议定书附图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子包
国界数字止射影像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工作中收集并处理
7陆地国界数字正射影像
形成的数字正射影像,为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子包
4.3数据模型
陆地国界数据是陆地国界的划定、勘定、联检及日常管理过程形成的各种数据,它以陆地国界界务
核心数据为中心,并包括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和陆地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陆地国界数据的数据
模型用UML表示见图2。
4
GB/T33186—2016
界《t•齐
ZQ堆l»in*
«制
w.muiwar
faMLFiMi?**«</««
正皿■关戟
孵,[中的目約
•:8»>
we•«)»iu«界虹(“I載片
图2国界数据模型
4.4数学基础
陆地国界数据采用的坐标系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宜为1985国家高程
基准。
地图投影及分带方式、高程基准与原条约或议定书附图保持一致。
4.5分类代码
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按照附录A进行唯一标识编码;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按照附录B进行唯
一标识编码;陆地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B/T13923-2006分类编码,根据实际情况扩充的基础
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见附录C。
4.6数据组织
陆地国界数据按照国界线、国界线的不同时态和数据类型进行组织。其中国界线的不同时态代码
在附录A中规定。采用序列快照模型,根据离散的时间间隔序列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陆地国界数据,
在某时刻以完全的图像或快照方式存储。国界数据多时相组织示意图见图3所示。
5
GB/T33186—2016
5陆地国界界务核心数据
5.1界务核心矢量数据
5.1.1数据描述
陆地国界界务核心矢量数据是指以地理实体矢量形式表示的陆地国界线、国界线上的界标或者界
桩(碑)、岛屿和沙洲以及未定国界的争议区等对象。国界线包括两国共同确定的国界线(条约线、勘界
国界线、联检国界线)和未共同确定的国界线(传统习惯线、我国主张线、邻国主张线)’
5.1.2数据分层
陆地国界界务核心矢量数据共分为7层。数据层的名称采用五个字符,前四个字符为数据内容的
英文缩写,并且第一个字符同时代表数据分类,第五个字符代表要素层的几何类型,其中P表示点状要
素丄表示线状要素、A表示面状要素。陆地国界界务核心要素分层及其内容见表2。
表2界务核心矢量数据分层
要素类别数据层几何类型要索内容及说明
各时态国界线,包括已定国界线和未定国界线。其中,已定
国界线NBOUL线国界线包括条约线或协定线、勘界国界线、联检国界线等,未
定国界线包括传统习惯线、我国主帐线、邻国主张线等
界标NMARP点确定国界线走向的界标点
界务核心界桩(碑)NSMRP点标示界标点位置的界桩(碑)、导标、浮标、标志物等实体标志
要索(N)
NISLP点界河或界湖中的注明归属的岛屿和沙洲.图面不能用面表示
岛屿和沙洲
NISLA面的小面积岛屿、沙洲用点表示
NDISP点边界条约谈判中双方主张线不一致形成的有归属争议的区
争议区
NDISA面域,面积较小而图面不能用面表示的小面积争议区用点表示
6
GB/T33186—2016
5.1.3数据层属性结构
界务核心要素的属性包括国标分类码、要素代码、名称以及其他相关属性项,各类要素的属性内容
见表3,具体属性表结构定义见附录D。
表3界务核心要素数据层描述
数据层属性内容
国标分类码、界线代码、界段代码、名称、起始日期、终止日期、界段起始界标、界段
国界线NBOUL
终止界标
国标分类码、界标代码、名称、界标类别(分界桩(碑)、导标、浮标、标志物等)、立碑
界标NMARP
数(分单立、同号双立、同号二立)
国标分类码、界桩(碑)代码、名称、材质(指花岗岩、水泥等材质)、立碑数(分单立、
界桩(碑)NSMRP同号双立、同号三立)、界标类型(分界桩(碑)、导标、浮标、标志物等)、纬度坐标、经
度坐标、平面坐标X、平面坐标y、高程、界桩(碑)竖立日期
国标分类码、岛屿和沙洲代码、名称、类别(所属类别为岛屿或沙洲)、所在河流湖
岛屿和沙洲NISLP.NISLA
泊、归属国名称、纬度坐标、经度坐标、岛屿面积
争议区NDISP.NDISA国标分类码、争议区代码、争议区名称、争议区面积、争议区类别
5.1.4界务核心要素分类编码
界务核心要素按国界线、界段、界标、界桩(碑)、岛屿和沙洲、争议区对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编码,其编
码规则见附录A。
5.1.5数据质量要求
界务核心数据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界务核心要素平面精度应符合CH/T9009.1规定。
b)界标与界桩(碑)位置应与条约、勘界或联检协议书附图的数字栅格地图底图重合。单立的界
桩(碑)、界标必须在界线上。
c)国界以单线河、道路等线状地物为界时,国界线应与单线河、道路等线状地物重合;国界以双线
河、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取其水流/主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中心线作为国界线;湖泊中的国界线
应保持连续。
d)国界线以界段为单元表示,一个界段为一个线实体。
e)岛屿沙洲数据层只包括“岛屿沙洲归属表”中所列岛屿和沙洲,图形要素与陆地国界数字线划
地图数据水系层中已表示的岛屿沙洲一致;属性信息与“岛屿沙洲归属表”巾内容保持一致。
5.2界务多媒体数据
5.2.1数据描述
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是有关国界的文本、照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数据或资料,经过
编辑、扫描、格式转换等处理形成的数据成果。
5.2.2数据源
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源为陆地国界划界、勘界、联检以及日常管理T作中的成果数据或相关
7
GB/T33186—2016
资料,包括文本、照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主要涉及历史国界地图、条约、协定、议定书、条约附
图和议定书附图、界桩(碑)照片、界桩(碑)登记表、口岸照片、国界工作中采集的录音、录像、图片资
料等。
5.2.3数据格式
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常用格式如下:
a)文本数据格式:采用通用的文本格式,如D()C、HTML、PDF。根据文本数据用途,只需浏览的
文本采用PDF格式,需要以网页形式显示的采用HTML格式,需要对文本进行编辑的采用
DOC格式。
b)图形、图像数据格式:采用通用的图像格式,如JPEG或TIFF。
c)音频数据格式:采用通用的音频格式,如WMA、MP3。
d)视频数据格式:采用通用的视频格式,如WMV.MPGo
e)元数据格式:XML0
5.2.4数据质量要求
陆地国界多媒体数据应满足下列质量要求:
a)文本数据:对于文档类型资料扫描制作成PDF文档的,扫描精度要求为300dpi以上,彩色、
JPEG格式;扫描后文字识別制作成DOC文档,错误识别的文字应在万分之一以内。文本中
的外文内容(英文除外),作为图片插入到DOC文档中,不进行外文的文本输入。条约集按照
标题分成多个文件保存。所有文本类文件还需派生出一个HTML网页文件,网页的排版同
原始文件,保持页面整齐、美观。
b)图形、图像数据:分辨率在300dpi以上,图像宽高比维持原图片比例。如原始资料为黑白示
意性印刷版图,则色彩模式为黑白二值,部分地形图的色彩模式可以采用索引色,其他的來源
色彩模式均为24位色彩。图片制作后的亮度和尺寸大小应与原件相一致。图内内容清晰可
见,不模糊、不错位、不打褶。对于有图廓的图像,图廓外的内容应该保持完整。
c)音频数据:对来源是传统音频磁带介质的音频类型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音频质量要求清楚
连续。
d)视频数据:视频类资料数字化处理后纵横比与原始信息一致,大小采用原始视频分辨率,编码
采用MPEG4编码。
5.2.5元数据
多媒体元数据内容参见附录E。
5.2.6文件命名与数据组织
5.2.6.1文件命名
界桩(碑)的照片文件命名方式为:P+界桩(碑)编号+1个字母.jpeg,界桩(碑)编号为附录A规定
的界桩(碑)编号,其中字母为A、B、C、D等从正面(我方一侧)开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表示各面照片;
界桩(碑)登记表文件命名方式为:R+界桩(碑)编号.jpeg,界桩(碑)编号为附录A规定的界桩(碑)
编号;
其他文件命名方式为:顺序号+原始文件标题。其中“顺序号”是为方便数据管理时按照时间排序
所加的数字码,部分原始资料标题前已包含,为01-99的数字,数据成果文件沿用此数字为“顺序号”,
还有部分原始资料标题前不包含数字,则采用8位日期作为“顺序号”,如:“19960102”。
8
GB/T33186—2016
5.2.6.2数据组织
文本与多媒体数据成果按照4.6的要求进行数据组织,存储目录为树状结构。更详细的数据组织
按每条国界下分7个目录:概况、历史情况、划界、勘界、联检、日常国界管理、条约汇编等。根据具体情
况,每个目录下复设子目录。每条界线的目录不超过六级,每个子目录下的文件不超过99个,超过
99个文件的分为多个目录存储。每个数据文件的元数据文件与该文件放于同一个目录下。
数据文件组织目录结构见附录F。
5.3国界三维数据
5.3.1数据描述
陆地国界三维数据是在国界地区的三维地形地貌基础上构建的界桩(碑)、以及重要人工建(构)筑
物(如国界设施等)等三维模型和三维场景数据,包括界桩(碑)模型、人T建(构)筑物模型以及国界三维
地形场景合成数据等。
5.3.2数据内容
5.3.2.1界桩(碑)模型: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的三维界桩(碑)模型。
5.3.2.2人工建(构)筑物模型: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的国界设施模型(如水坝、口岸、边检楼等)。
5.323国界三维地形场景合成数据:由高程数据与表面纹理合成并压缩而来,其中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主要为通过国界测绘T作而获取的1:50000.1:25000.1:10000等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表面
纹理主要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与实地采集的图像,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是通过国界测绘T作而获取的
航空摄影或卫星影像数据,其地面分辨率应为0.2m~5m0
5.3.3三维模型数据要求
三维模型数据应满足下列要求:
a)界桩(碑)模型制作要求:应根据实际界桩(碑)尺寸,按照1:10〜1:20间的比例进行建模,确
保模型的最大边大小宜在10cm〜15cm之间,界桩(碑)模型纹理一般应采用实际界桩(碑)图
像,大型界桩(碑)需要国徽,界桩(稗)模型上界桩(碑)编号清晰。
b)人工建(构)筑物模型制图要求:应根据人工建(构)筑物实际尺寸,按照1:10〜1:100之间的
比例进行建模,模型的最大边宜小于30cm,并真实反映人工建(构)筑物的形状,纹理清晰;必
要时,可构建人工建(构)筑物内部三维场景。
c)国界三维模型应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的三维立体地形地貌景观镶嵌贴切,吻合自然,位置
准确。
d)本标准中的三维模型数据其他方面的要求应遵循CH/T9015。
5.3.4国界三维地形场景合成数据要求
国界三维地形场景合成数据具体要求如下:
a)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正射影像的投影坐标系和范围一致。
b)数字高程模型的比例尺和数字正射影像的比例尺应尽量接近。
c)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叠加生成后的三维地形地貌无空洞、拉伸、错位等现象。
d)压缩比不得大于20:1。
9
GB/T33186—2016
6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
6.1数据描述
界务专题数据指陆地国界划界、勘界、联检及日常国界管理T作中需要重点管理或涉及的各类具有
确定地理位置及地理空间分布的地理要素数据。涉及跨界水、水库、水电站、水利工程、口岸、合作区域、
跨界设施、重大项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边防设施等信息。
跨界水、口岸、合作区域、跨界设施、重大项目位置、军事禁区、边境自然资源分布等资料来源主要为
国界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并由这些部门保证资料的现势性。
界务专题数据表现形式有矢量数据形式、多媒体数据形式(见5.3)、三维模型(见5.4)。
6.2数据内容
界务专题数据根据性质分为以下两类:
a)国界管理重点专题信息:分布在国界地区,具有确定地理位置,是国界事务管理中重点管理的
专题信息。包括跨界水(除河流、湖泊以外,还涉及水文站、水文设施、水利工程、航道等)、口
岸、合作区域(互市贸易区、边境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开发区等)、跨界设施(道路、桥梁、管
道、水电站、高压线、通信设施)等。
b)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分布在国界邻近地区,具有确定地理分布,对国界管理工作具有参考
价值的自然与社会政治经济信息。包括国家重大项目位置、边防设施(铁丝网、巡逻路、监控
点)分布、军事禁区、边境自然资源分布、民族分布等。
6.3数据分层
界务专题数据分为9类、19个数据层。数据层的命名采用五个字符,国界管理重点对象的专题要
素层名第一个字符代表数据分类,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前两个字符代表数据分类;第五个字符代表要
素层的几何类型,其中P表示点状要素丄表示线状要素、A表示面状要素。
具体内容见表40
表4界务专题数据分层表
要索类别数据层几何类型要索内容及说明
国界管理重点专题信息
跨界水(线)SWATL线线状河流、航道等线要索
跨界水(面)SWATA面面状河流、湖泊、水库等面要素
水库(点)SDAMP点所有水库采集中心点位放入该层
跨界水(S)
水电站(点)SWESP点所有水电站采集中心点位放入该层
所有引、提水工程、河流整治工程采集位置放
水利工程(线)SPROL线
入该层
口岸(P)口岸(点)PORTP点口岸点位
合作区域(面)COOAA面双边合作的互市贸易区、边境开发区、出口加
合作区域(C)合作区域(线)COOAL线工区、旅游开发区等,不能用面表示的小面积
合作区域(点)COOAP点区域用点表示
10
GB/T33186—2016
表4(续)
要索类别数据层几何类型要索内容及说明
跨界设施(点)FACIP点
跨界设施(F)道路、桥梁、管道、高压线、通信设施等
跨界设施(线)FACIL线
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
重大项目(RP)重大项目(点)RPROP点重大项目、重要单位位置
监控点、建设兵团部署、隘口或山口等与边防
边防设施(点)RDEFP点
有关点位
边防设施(RD)
边防设施(线)RDEFL线铁丝网、巡逻路等
边防设施(面)RDEFA面军事禁区等与军事边防有关区域
国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矿产、旅游等自然资
自然资源(点)RRESP点
自然资源(RR)源分布等
自然资源(面)RRESA面
人文信息(点)RHUMP点
人文信息(RH)国界地区民族分布、宗教设施等人文信息
人文信息(面)RHUMA面
随资料不断丰富,不适合归入上述分类的其他
其他点/线/面
参考信息可按照性质类别迢加图层
6.4技术指标要求
6.4.1精度要求
数据精度依能够获取资料的精度,能够实现相对位置正确,与相关地理要素关系合理,满足使用
要求。
6.4.2跨界水专题数据技术要求
陆地国界跨界水专题信息的技术要求如下:
a)陆地国界需掌握与管理的跨界水信息包含两部分内容:
1)跨界水整个水系的分布及水量、水质、流域范围、面积大小等相关信息。
2)跨界水之上的水库、水电站、引提水工程等附属设施与水利工程情况及相关指标。
b)跨界水及水利设施的整合定位以国界管理相关文字资料描述为主要依据;同时需收集、查阅
其他图片资料或大比例尺地图,进行综合分析。
c)界河(线状或面状要素)要在河流与国界重合的端点位置打断,界河河段赋相应属性进行标注。
d)水库、水电站、其他水利工程的图面定位要注意处理好与相关地理要素(尤其是跨界水)的
关系。
e)大面积水库无论是否在跨界水图层(SWATA)有面状图形表示,均在水库中心位置采集点位,
使水库图层(SDAMP)完整表达国界管理的所有水库。
f)水电站无论大小,均用目标中心点表示。
g)水利工程在此主要指除水库、水电站之外的引提水工程、河流整治工程等,其分布以渠道、整
治河段的分布表达,要注意处理好与相关要素(尤其是跨界水)的关系,当与其他要素重合的,
应保持图形一致。
11
GB/T33186—2016
6.4.3口岸专题数据技术要求
陆地国界口岸专题信息的技术要求如下:
a)口岸地理空间位置的确定以相关国界口岸资料的描述为主要依据,收集、查阅其他地图或图
片、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b)确定口岸的地理空间位置,要注意与其关系紧密的地理要素的关系(如:公路口岸与公路、铁
路口岸与铁路等)。
c)口岸在图面以点要素表示,凡公路(铁路)口岸、河运(公路)口岸等具有双重性质但统一管理的
口岸均以一个点位表示。
6.4.4合作区域专题数据技术要求
陆地国界合作区域专题信息的技术要求如下:
a)合作区域指双边合作的互市贸易区、边境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开发区等。
b)合作区域地理空间位置或范围的确定,以相关合作区域资料的描述为主要依据。
c)不能用面要素表达的合作区域以点位表示。
d)无准确范围描述的区域国界描绘大致位置,不确定国界线用国标分类码(GB)与确定国界线区
分(如:中朝国界“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的部分国界)。
6.4.5跨界设施专题数据技术要求
陆地国界跨界设施专题信息的技术要求如下:
a)跨界设施主要指跨越国界的道路、桥梁、管道、高压线、通信设施等。
b)跨界设施要素应利用相应范围基础地理数据或国界条带状数字线划图进行提取整合。
c)道路、桥梁、管道、高压线、通信设施等在其分布区域的基础地理背景尺度下线状分布的以线要
素表示,由于尺度原因不能以线要素表示的,以点要素表示(如:不依比例尺桥梁)。
6.4.6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技术要求
陆地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的技术要求如下:
a)国界管理参考信息指分布在国界邻近地区,具有确定地理分布,对国界管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的自然与社会政治经济信息。包括国家重大项目位置、边防设施(铁丝网、巡逻路、监控点)分
布、军事禁区、边境自然资源分布、民族分布等。
b)国界管理参考专题信息根据国界管理T作需要从其他相关单位收集;国界管理参考信息的处
理需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确定其可利用性,选择其中确实有参考价值的进行处理。
c)图形目标处理以收集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其分布范围内相应地理背景数据的尺度,根据要素
特性以点、线或面方式表示。
6.5分类代码
界务专题数据唯一标识代码(FEATID)用以唯一标识专题地理要素实体对象,便于系统中不同专
题地理要素实体与其相关信息的关联与管理,它参考有关国家与行业标准,根据数据特点及应用需求制
定,具体编码见附录B。
6.6数据层属性结构
界务专题数据各层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各层属性结构定义见附录G。
12
GB/T33186—2016
6.7元数据
元数据内容参见附录H。
6.8成果
陆地国界界务专题数据的成果主要有两类:
a)数据文件:包括矢量界务专题数据文件和元数据文件。此外可能还有多媒体形式和三维模型
形式的界务专题数据;
b)文档资料:包括技术总结、专题数据目录、生产单位验收报告等。
7陆地国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7.1陆地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
7.1.1数据描述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是以栅格数据形式表达的陆地国界地理信息数据集,由陆地国界划界谈判
或勘界、联检T作中形成的条约或议定书附图经扫描、栅格图像编辑及几何纠正等工序处理形成。
7.1.2数据构成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成果由栅格数据〔包括数据定位信息)及元数据构成。
7.1.3数据要求
7.1.3.1分幅编号和空间单元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的分幅编号及空间单元采用原条约或议定书附图的分幅编号及空间单元。
图幅范围与原条约或议定书附图保持一致,图廓外内容不做裁切。
7.1.3.2精度
数据成果平面精度应符合CH/T9009.4规定。
7.1.3.3分辨率
各种比例尺条约或议定书附图的扫描输入分辨率不低于400dpio地形图要素密度较大时,扫描输
入分辨率设置为500dpi,地形图要素高度密集时,扫描输入分辨率设置为600dpi0国界数字栅格地图
数据输出分辨率为300dpio
7.1.3.4图像色彩
彩色图采用256色模式(索引颜色)扫描,复印图采用RGB真彩色模式扫描,最终成果为256色模
式(索引色)。
7.1.3.5表征质量
符合CH/T9009.4规定,同时不能丢失原图与国界业务有关的手写标注内容。
7.1.3.6元数据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元数据为图幅级元数据,按照CH/T1007执行。
13
GB/T33186—2016
7.1.3.7文件命名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元数据均以原附图图幅编号命名,原图理论内图廓文件名为FRAME+原附图
图幅编号,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理论图廓与格网矢量文件的名为NETLN+原附图图幅编号。
7.1.3.8数据格式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为GEOTIFF格式,元数据为XML格式,平面理论图廓与格网文件为矢量
格式,精度评估文件为TXT文本格式。
7.1.3.9成果构成
数据成果: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
相关数据:原附图的理论内图廓和平面公里格网矢量数据文件(原附图投影)、转换为2000国家大
地坐标系的理论内图廓和平面公里格网矢量数据文件(原附图投影)、栅格数据精度评估文件。
文件资料:指需随数据同时提供的说明信息,包括生产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验收报告、以国界线
为单元的图幅结合表。纸质版文档须加盖单位公章。
7.1.4质量检验
国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的质量检验要求应符合GB/T18316的规定。
7.2陆地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
7.2.1数据描述
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是陆地国界划界谈判或勘界、联检T作中形成的条约或议定书附图的矢量
数据,可由相应数字栅格数据成果为数据源矢量化采集形成,也可由已有矢量数据整合处理形成,或者
应用其他技术方法生成。
数字线划图数据范围为沿国界两侧的带状范围。
7.2.2数据构成
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成果由矢量数据及元数据构成。
7.2.3数据要求
7.2.3.1分幅编号和空间单元
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的分幅编号及空间单元采用原条约或议定书附图的分幅编号及空间单元。
图幅范围与原条约或议定书附图保持一致。
7.2.3.2精度
数据成果平面精度应符合CH/T9009.1规定。
7.2.3.3数据内容
国界数字线划地图数据的数据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
a)基于数字栅格地图采集的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5937-1986 飞机活动式着陆滑行灯试验方法 1986-04-14
- YD/T 841-1996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1996-04-04
- YD/T 1065-2000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2000-06-27
- HJ 462-2009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2009-03-06
- EJ/T 901-1994 直读式个人中子剂量当量 和剂量当量率监测仪 1994-10-24
- NB/Z 42001.1-2012 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1部分:电站锅炉 2012-08-23
- DL 5106-1999 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2000-02-24
- JB/T 6996-1993 近型机械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993-09-03
- JB/T 10921-2008 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 2008-06-16
- JB/T 7778.3-1995 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气体容量法测定总碳量 199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