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20-2023 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36/T 720-2023 Vehicle fueling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insp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720-2023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8-09
实施日期
2024-02-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省气象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气候中心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B18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720—2023

代替DB36/T720—2013

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inautomobile

gasfillingstation

2023-08-09发布2024-0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720—2023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3

6检测数据整理.......................................................................6

附录A(资料性)检测方案与检测点选取................................................8

附录B(资料性)检测方法...........................................................11

附录C(资料性)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表(模板)...........................13

参考文献.............................................................................22

I

DB36/T72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6/T720-2013《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DB36/T720-2013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题中文名称,将“防雷”修改为“雷电防护”。(见2013版)。

b)修改了“范围”,将原标准“范围”的内容修改为“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

基本要求、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检测数据整理。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装置检

测。”。(见1,2013版)。

c)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将原标准中的引用文件划分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并对引

用文件进行了更新。(见2,2013版)。

d)修改了“术语”,将原标准“3.1加油区”修改为“3.1作业区”,“3.3营业区和辅助区”修改为“3.3

辅助服务区”,删除了原标准中的3.4、3.6、3.7、3.8、3.9、3.10、3.11、3.12、3.13、3.14。

(见3.1、3.3、3.4、3.6、3.7、3.8、3.9、3.10、3.11、3.12、3.13、3.14,2013版)。

e)修改了“基本要求”,将原标准4.2.1.1修改为“甲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将原标准4.2.1.2

修改为“从事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能力”,将原

标准4.2.2中“雷电防护装置变化不大的”修改为“无改建、扩建的”,将原标准4.3.1中“在建

加油站”修改为“新建、改建、扩建的加油站”。(见4.2.1.1、4.2.1.2、4.3.1,2013版)。

f)修改了“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将原标准5.1.1.5修改为“测试接闪器与引下线之间的过渡电

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Ω。具体测试方法见附录B。”,删除了原标准5.2.6、5.2.7。

(见5.1.1.5、5.2.6、5.2.7,2013版)。

g)增加了6.3.3。

h)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A.1.2J。(见附录A.1.2J,2013版)。

i)修改了“附录B”,将附录B.3.2中的“阻值”修改为“过渡电阻值”。(见附录B.3.2,2013版)。

j)修改了“附录C”,删除了原有内容,增加了“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表(模板)”。

(见附录C,2013版)。

k)删除了“附录D”。(见附录D,2013版)。

l)增加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气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成芳、杨华、李嘉、杨甲、刘思汉、高雅隽、段和平、李玉塔、罗鹏、周洁

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720-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6/T720—2023

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检测数据整理。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8802.11—2020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6—2021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01—2015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SH/T3097—2017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DL/T474.1—2018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业区operationarea

汽车加油站内布置工艺设备的区域。该区域的边界线为设备爆炸危险区域的边界线加3m,对柴油

设备为设备外缘加3m。

[改写:GB50156—2021,2.1.18]

3.2

油罐区tankstation

汽车加油站集中存放和发放散装油品的区域。

3.3

辅助服务区auxiliaryservicearea

1

DB36/T720—2023

汽车加油站用地红线范围内作业区以外的区域。

[改写:GB50156—2021,2.1.19]

3.4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SPD)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电涌电流的装置。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

[来源:GB/T18802.11—2020,3.1.1]

4基本要求

4.1雷电防护类别和雷电防护区划分

4.1.1雷电防护类别

作业区、油罐区、辅助服务区及其关联建筑物划为第二类雷电防护建筑物,其他非关联建筑物通过

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确定雷电防护类别。

4.1.2雷电防护区划分

雷电防护区(lightingprotectionzone,LPZ)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2010中第6.2.1条的规定将需要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汽车加油站的各区域在进行雷电

防护区的划分后,应检查各区域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中LPZ划分是否符合标准。

4.2检测作业要求和检测程序

4.2.1检测作业要求

4.2.1.1对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实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甲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

4.2.1.2从事汽车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能力。

4.2.1.3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要求。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计量

认证有效期内和能正常使用。现场检测不应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检测仪器、设备。

4.2.1.4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雷雨天应停止检测。

4.2.1.5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攀高危险作业应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

检测仪器、设备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

4.2.1.6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的雷电防护装置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

防电击。

4.2.1.7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汽车加油站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检测人员不应穿戴金属钉鞋和容

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卸油或加油时应暂停对作业区和油罐区的检测。必要时可向被检测单位提出暂时关

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要求。

4.2.1.8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两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

记录表。

4.2.2检测程序

4.2.2.1首次检测应对受检单位的全部检测项目进行全面检测。

4.2.2.2后续检测在雷电防护装置无改建、扩建的情况下,可不对加油站的雷电防护类别、雷电防护

分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电磁屏蔽措施进行重新检查与检测。

2

DB36/T720—2023

4.2.2.3首次检测应全面熟悉加油站的基本信息与周边环境,在了解其雷电防护装置基本状况的基础

上,参考雷电防护工程相关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后续检测在雷

电防护装置无改建、扩建的情况下可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检查与检测。检测方案与检测点的选取见附录A。

4.2.2.4现场检测应在受检单位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加油站雷电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和检测,将检测

结果填入检测原始记录表,并出具检测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流程宜按图1进行。

图1检测工作流程图

4.3检测周期

4.3.1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装置,根据其施工进度,应对隐蔽的雷电防护装置

分阶段进行跟踪检测。

4.3.2对既有的雷电防护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5.1作业区

5.1.1接闪器

3

DB36/T720—2023

5.1.1.1首次检测应检查作业区的罩棚,当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接闪带(网)或金属罩棚保护。

接闪器的材质、规格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5.2节的要求。

5.1.1.2首次检测应根据滚球法计算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若接闪器为接闪网格,其网格尺寸应不大

于10m×10m或12m×8m。

5.1.1.3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是否锈蚀1/3以上。接闪带支持卡是否符合水平直线距离为0.5m~

1.5m的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试每个支持卡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

5.1.1.4检查接闪器上是否附着电源线路、信号线路。

5.1.1.5测试接闪器与引下线之间的过渡电阻值,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2Ω。具体测试方法见附录B。

5.1.2引下线

5.1.2.1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的隐蔽工程记录。

5.1.2.2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的布置情况:

a)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

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它引下线的

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b)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

间距不应大于18m,同时,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4.3.3条和第5.3.6条的要求。当自然

引下线少于10根时,为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满足GB50057-2010中第4.5.6条的规定。

5.1.2.3应检查引下线的材质、规格,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5.3.1条~第5.3.3条的要求。

5.1.2.4检查引下线是否平直、有无急弯。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应符合GB50057-2010表5.2.6

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

5.1.2.5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带、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焊接工艺及防腐措施,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

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

护。

5.1.2.6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引

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5.1.2.7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5.1.2.8引下线上不应附着任何电源、信号线路。测量各类电源、信号线路与明敷引下线的间距,水

平距离不应小于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3m。

5.1.2.9测试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值,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文件第5.5条的要求。设有断接卡的

引下线,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5.3.6条及第5.3.7条的要求。具体测试方法见附录B。

5.1.3等电位连接

5.1.3.1检测作业区屋面旗杆、金属广告牌、灯具、钢结构等金属构件应与接闪器做等电位连接,并

测试其过渡电阻值。等电位连接材料、规格见表1。

表1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mm2)

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

材料

接导体,流过≥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体,流过<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连接导体

铜166

铝2510

铁5016

4

DB36/T720—2023

5.1.3.2检测加油机金属外壳、内部防爆电源盒、分体泵、油气分离器、真空泵、线路屏蔽层、保护

钢管等金属构件的等电位连接,连接线应采用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并测试其过渡电阻值不应

大于0.03Ω。

5.1.3.3检查加油枪是否采用导静电软管与加油机出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