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184-2024 海峡两岸共通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技术规程
DB35/T 2184-2024 Coastal wetland surface relative elevation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ross-strait common us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厦门大学、福建省湿地保护中心、台湾中兴大学、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芙蓉生物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陈鹭真、周冬良、林幸助、张家林、卢豪良、陈长平、沈群红、黄建荣、孟越、吴珑、包尚弘、林蔚任、王新丽、冯亮霞、陈钦常、刘昌鑫。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184—2024
海峡两岸共通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技术规程
Cross-straitintegrateddevelopment——
Codeofpracticeformonitoringtherelativesurfaceelevationincoastalwetlands
2024-05-09发布2024-08-0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218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样方布设.......................................................................2
5监测内容和方法.....................................................................3
6监测系统安装与测量.................................................................4
7结果计算与报告编写.................................................................6
8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与归档...........................................................8
附录A(规范性)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数据记录与计算表格...........................9
附录B(资料性)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与分析报告..................................12
附录C(资料性)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作业记录表格................................13
参考文献.............................................................................14
I
DB35/T218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湿地保护中心、台湾中兴大学、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芙蓉生
物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鹭真、周冬良、林幸助、张家林、卢豪良、陈长平、沈群红、黄建荣、孟越、
吴珑、包尚弘、林蔚任、王新丽、冯亮霞、陈钦常、刘昌鑫。
II
DB35/T2184—2024
海峡两岸共通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的监测样方布设、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系统安装与测量、
结果计算及报告编写、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与归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峡两岸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无植被潮滩四类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的监测,
其他类型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的监测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T18190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
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HY/T058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81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滨海湿地coastalwetlands
低潮时水深小于6m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
注:滨海湿地包括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
红树林mangroves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来源:GB/T15919—2010,5.52,有修改]
滨海盐沼coastalsaltmarshes
生长在河口或海岸潮间带且植被盖度大于等于30%的禾本科、黎科、莎草科等耐盐植物群落。
[来源:GB/T15919—2010,5.55,有修改]
海草床seagrassbeds
生长在近岸浅水区域海底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
[来源:HY/T083—2005,3.1,有修改]
1
DB35/T2184—2024
无植被潮滩non-vegetatedtidalflat
高等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砂质或泥质潮间带区域。
[来源:HY/T214—2017,3.3,有修改]
地表相对高程relativesurfaceelevation
沉积物地表相对于地下设定某一基准的高程。
地表高程测量仪surfaceelevationtable;SET
用于监测地表相对高程的手动操作装置。
注:由连接器、测量臂和测量针三部分组成。
4监测样方布设
监测范围
4.1.1监测范围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确定,以充分代表监测区内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水文地
貌特征和沉积物类型为宜。
4.1.2监测范围边界宜通过地图、地质图、海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类型图、沉积物和植被分布图、
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文献、历史调查资料等确定;对于缺乏资料的调查对象,宜在实地踏勘和
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
4.1.3监测范围边界拐点应标明经纬度坐标。
注:经纬度记录以度为单位,保留4位有效数字。
监测分区
4.2.1分区原则
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分区:
——植被类型;
——水动力及地貌特征;
——沉积物类型;
——其他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
4.2.2分区数量
监测分区数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无植被潮滩地表相对高程的监测分区数量
红树林岸线长度滨海盐沼、海草床、无植被潮滩面积
项目mhm2
<300300~2000≥2000<5050~100≥100
分区数量≥3,且每1km
≥1≥2≥1≥2≥3
个应设置1个分区
2
DB35/T2184—2024
监测样线
在监测分区的基础上,选择垂直或平行于海岸线的方向设置监测样线,可根据周边植物分布、地貌
特征(例如潮沟)进行调整。每个分区至少布设一条样线,当分区内各样线间监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时,
应增加样线数量或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监测样方
监测样方布设满足以下要求:
——每条样线在同一潮位应至少设置三个监测样方,相邻样方间距离宜不小于50m;
——地表相对高程监测样方面积最小应为4m×4m,样方内避免人为扰动。
5监测内容和方法
监测内容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
监测方法
5.2.1地表相对高程监测系统组成
地表相对高程监测系统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滨海湿地地表;
2——底座平台;
3——支撑架;
4——跳板;
5——SET基座;
6——SET测量臂;
7——SET测量针;
8——气泡水平仪;
l1——测量针高于测量臂的高度即记录值。
图1地表相对高程监测系统示意图
3
DB35/T2184—2024
5.2.2监测时间和频率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的监测宜在年际尺度上开展,监测时间和频率满足以下要求:
——开展监测的时间应选择低潮或落潮期;
——首次测量宜在基座安装两个月后进行,将首次测量值作为基准值;
——首次测量后,监测频率宜为每年1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应大于300天;
——可根据监测需要,调整具体项目的监测频次;
——开展监测的月份每年宜保持一致。
5.2.3监测工作流程
滨海湿地地表相对高程监测包括监测系统安装与测量、结果计算与报告编写两个部分,其中监测系
统安装与测量包括临时工作平台搭建、SET基座安装、地表相对高程测量三个步骤。
6监测系统安装与测量
临时工作平台搭建
6.1.1仪器、工具与耗材
临时工作平台搭建所需仪器、工具与耗材包括:
——支撑架2个;
——底座平台2块;
——跳板1条:宜使用长300cm、宽25cm~30cm的轻质板材。
6.1.2操作步骤
临时工作平台结构见图1中2、3、4,搭建步骤如下:
a)在2个支撑架下分别放置底座平台,避免支撑架下陷;
b)在2个支撑架上放置跳板;
c)将跳板固定在支撑架上。
SET基座安装
6.2.1SET基座的用途
SET基座是固定到水准点的不锈钢杆,在安装时应达到地下持力层的水准点,使之不能下推为宜。
SET基座顶部突出地表,连接地表高程测量仪完成地表相对高程的测量。
6.2.2仪器、工具与耗材
SET基座安装所需仪器、工具与耗材包括:
——电锤1个(单次锤击力大于19J);
——便携式发电机1个(功率不低于2000W);
——角磨机或螺栓切割机1个;
——PVC管1个(直径160mm~200mm,长450mm~500mm);
——混凝土;
——工具:包括大力钳(2~3个)、套筒扳手、铁锤、手锯、铁铲、水桶、毛巾、胶带、手泵;
——安全防护用品:包括手套、耳塞、护目镜;
4
DB35/T2184—2024
——SET基座组件:包括实心不锈钢钢管20~25根(长1000mm,两端内壁有螺口用内置螺丝
连接);承力平头2~3个(一端内壁有螺口);尖头1个(一端内壁有螺口);内置螺丝
若干;SET基座连接头1个。
注:SET基座所有组件宜由抗腐蚀性强的不锈钢制作。
6.2.3操作步骤
SET基座安装应在临时工作平台跳板(见图1中4)上完成,操作步骤如下:
a)在样方中央确定地表高程测量仪基座的位置;
b)将PVC管垂直压入地下,PVC管上沿宜保持高出地面10cm;
c)将PVC管中沉积物移出样方;
d)安装者将尖头与首根钢管一端旋紧,使尖头朝下并位于PVC管中心,钢管上端旋紧承力平头,
用电锤垂直压入地下,在钢管上端高于PVC管上沿5cm时停止锤入;
e)拧下承力平头,将第二根钢管与首根旋紧,上端重新旋紧承力平头,开始垂直锤入,在安装过
程中确保钢管位置位于PVC管中心;
f)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感受到底端明显阻力时(下降速度低于1cm/min),停止锤入,记录锤入
地下的钢管总长度和最终露出地表的高度,两者相减即为该基座的安装深度;
g)若钢管顶端高出PVC管上沿,则使用角磨机沿PVC管上沿切断钢管;
h)将SET基座连接头固定在SET基座钢管上(见图2);
i)用混凝土浇注灌满PVC管,记录样方名称;
j)SET基座安装完毕。
标引序号说明:
1——尖头;
2——承力平头;
3——SET基座钢管;
4——SET基座连接头;
5——SET基座PVC管。
图2SET基座示意图和实物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066-2007 水芹无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339-2007 中华绒螯蟹 一龄蟹种培育 2007-07-10
- DB32/T 316-2007 棉花育苗移栽亩产皮棉100kg~125kg栽培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346-2007 异育银鲫鱼苗鱼种 2007-07-10
- DB32/T 1060-2007 太湖芡实栽培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1056-2007 白茶栽培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1058-2007 浅水芹栽培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340-2007 中华绒螯蟹 池塘成蟹养殖 2007-07-10
- DB32/T 353-2007 桑树早春温床嫁接一步建园技术规程 2007-07-10
- DB32/T 351-2007 羊冷冻精液 200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