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673-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

DB51/T 1673-2013 DB51/T 1673-2013 Wax Plum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673-2013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12-02
实施日期
2014-03-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XXXXX—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

(报批稿)

2013-XX-XX发布2013-XX-XX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XXXXX—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繁殖方法..........................................................................2

5用地选择与建园....................................................................4

6日常管理..........................................................................5

7整形与修剪........................................................................6

8病虫害防治........................................................................7

9苗木产品质量分级与出圃............................................................7

10质量检测.........................................................................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四川蜡梅苗木栽培主要推荐品种...................................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蜡梅主要病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蜡梅主要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13

I

DB51/XXXXX—2013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协作单位:四川省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

四川省花卉协会;

成都幸福花香园艺有限公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兴荣、何相达、袁蒲英、江波、刘照高。

本标准首次发布。

II

DB51/XXXXX—2013

蜡梅苗木生产技术规程与产品质量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k.)苗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繁殖方法、用地选择

与建园、日常管理、整形与修剪、病虫害防治、苗木质量分级与出圃、质量检测等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四川区域内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与观赏用蜡梅苗木的生产与产品质量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嫩枝扦插

利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梢枝条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

3.2地径

指地际直径,即苗木距离地面10cm处的直径。本规程丛生蜡梅地径取最粗一根的地径值。

3.3胸径

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距地表面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3.4株高

又称苗高,指从地面起至顶梢顶端的垂直距离。

3.5冠径

又称冠幅,指苗木树冠垂直投影的南北、东西直径的平均值。

3.6分枝高度

又称最低分枝高度,指距地面最近的主干分枝高度。

1

DB51/XXXXX—2013

3.7土球直径

指苗木移植时根部所带土球的直径,取其按土球两个方向垂直交叉测量两次的平均值。

3.8树冠密实度

树冠综合直观指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反映,一是树枝的密度,通常分枝量越多,树冠密实性越好,

反之,密实性越差;二是树叶的密度,常以阳光垂直照射树冠冠顶漏光量反映,漏光越多,树冠密实性

越差,漏光越少,密实性越好。

3.9树势匀称度

树势综合直观指标,主要通过三个内容反映,一是树冠重心偏离主干的幅度多少,二是树冠相邻骨

干枝夹角角度的差异大小,三是树冠冠面枝叶间距的一致性高低。

3.10熟苗

在三年以内移栽过,或四周断根处理过,且定植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苗。

3.11生苗

在三年以上未移栽过的苗。

4繁殖方法

4.1品种选择

选择着花密,花朵大,花形美,花瓣厚,颜色鲜艳,香味浓,开花期长,整体观赏性和经济性好

的优良品种,合理进行早、中、晚花品种搭配。我省主要推荐的蜡梅苗木栽培品种见附录A。

4.2繁殖方法

4.2.1播种繁殖

4.2.1.1育苗地选择

背风向阳,土地较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

4.2.1.2苗床准备

播种前进行深耕、耙平,翻耕深度≥20cm,清除石块、杂草。苗床宜选用高床,床(畦)面宽1m~

1.2m,畦沟宽30cm,深20cm~30cm,并用1%高锰酸钾或800倍多菌灵消毒。

4.2.1.3采种

6~8月采收。随采随播待种子刚好成熟(呈浅褐色)时采收;秋季或来年播种待种子完全成熟(呈

深褐色)时采收。

4.2.1.4种子处理

随采随播的种子直接在苗床播种,出苗率高。秋季播种的种子可置于阴凉处作层积堆藏处理,待其

胚根露出后进行播种;春季播种的种子,采收阴干后装入袋中,贮藏在室温干燥的环境,播种前先进

行水选,再用温水浸泡3~5天,勤换水,每次换水前,用手不断揉搓种子,待大部分种皮软化后播种。

2

DB51/XXXXX—2013

4.2.1.5播种

采用点播或条播,播后覆土2cm~3cm,搭好拱棚,保持苗床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温湿度。出苗后定期

进行病虫害防治、光照调节、除草、松土及肥水管理。一般实生苗3~4年即可开花。

4.2.2嫁接繁殖

4.2.2.1切接

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砧木苗、树桩、高接换种、更新复壮等。春季当芽萌发到麦粒大小(0.3cm~0.5cm)

时进行,选取生长健壮、发育充实、叶芽饱满的接穗保留1~2对芽,3cm~5cm长,下部削成扁楔形,

稍露出木质层。砧木平截,在其一侧纵向切下2cm~3cm,深至木质部,然后将接穗插入切口,对准形成

层,用塑料带绑紧并套袋。1个月左右成活,待长出新芽后,将套袋开孔练苗,逐步去除套袋。

4.2.2.2嫩枝腹接

5~11月初进行。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嫁接部位,在其向阳面一侧斜向切下约2cm,稍带木质部;取当

年生半木质化健壮、芽饱满的枝条作接穗,保留1~2对芽,3cm~5cm长,下部削成扁楔形,稍带木质部,

然后插入砧木,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绑紧并套袋。5~6月接穗成活后,逐步去除套袋,并在接口上方

1.5㎝处剪砧。7~11月初接穗成活的,在来年春季萌芽前剪砧。

4.2.2.3芽接

萌芽前7~20天嫁接为佳,以实生苗或需换接植株为砧木,以优良品种当年生健壮枝条为接穗。选

取发育充实的腋芽,深至木质部切下,形成长2cm,宽1cm的芽片。同样方法削去砧木下部的一个腋芽,

芽片略长,将接芽接入砧木的芽档里,对准形成层,用薄膜带绑紧,露出叶芽,7~10天可愈合。

4.2.3压条繁殖

4.2.3.1堆土压条

6~8月进行。在植株丛生枝条基部予以环剥或直接用细铁丝拧紧,堆土高于刻伤部位10cm左右,保

持土壤湿润。待秋季落叶后移栽。

4.2.3.2高空压条

5~7月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健壮、芽饱满的枝条进行环剥,涂抹生根剂,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包住环

剥处,内填湿润的苔藓拌土压实并扎紧。适时用注射器注水保湿。秋季与母株割离,另行栽植。

4.2.3.3单枝压条

6~9月取接近地面的成熟健壮枝条作为压条材料,在压条入土部位的节下进行刻伤,或环状剥皮

1cm,然后曲枝压入土中,枝条顶端露出地面,以竹钩于土中固定,覆盖土壤10cm~20cm并压紧,注意

保湿。一个月左右生新根,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剪下栽植。

4.2.4嫩枝扦插繁殖

4.2.4.1扦插时间

6~8月大棚内进行。

4.2.4.2扦插基质

3

DB51/XXXXX—2013

采用干净的中粗河沙,用1%的高锰酸钾或800倍多菌灵进行消毒。

4.2.4.3插条处理

采取当年生嫩枝的中、上部枝段,每插条保留2~3个节位,下剪口在节下0.5cm处,仅保留插穗上

部1片半叶。用1000mg.L-1IBA溶液速浸蘸插条基部5~10秒。

4.2.4.4扦插

先用略粗于插条的木棒在插床打孔,再将插条插入,用拇指和食指将插条与基质压实。株行距以叶

片朝同一个方向互不重叠为宜。

4.2.4.5插后管理

及时喷水使插条与基质结合紧密;中午光照强时用90%遮阳网遮阴,平时用50%遮阳网遮阴;温度控

制在25℃~32℃,空气湿度前10天保持90%以上,后期保持80%~90%;注意通风,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1个月后陆续生根。

4.2.4.6分株繁殖

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一种是在母株基部四周将土挖出,用刀劈开母株基部抽生的根蘖,另

行栽植;另一种是将全株掘起后,抖去根上泥土,用利刀或枝剪,分割成若干子株,每子株均带有根

系,强度缩截后另行栽植。

5用地选择与建园

5.1用地选择

5.1.1气候条件

适宜年平均温度14℃~22℃,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5℃,夏季最高气温不高于40℃,年降水量在

1000mm或稍多的地区。

5.1.2用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pH6.5~7.5的壤土

或砂壤土,忌粘土和盐碱土。

5.2建园

5.2.1园地规划

建园前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等规划设计。依据园地栽培区面积、规模、自然地形地势合理布局,分

区域、按品种规范种植。

5.2.2定植

5.2.2.1定植时间

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

5.2.2.2定植密度

4

DB51/XXXXX—2013

以2m宽作畦,留0.5m宽排水、作业沟,小苗栽植密度为0.6m×0.4m(即每厢5行)的株行距,根据

植株生长情况逐年抽稀至0.6m×0.8m(每厢剩3行)、1.2m×0.8m(每行间抽一半)、1.2m×2.5m(每

厢仅剩中间一行)、2.4m×2.5m(每行再间抽一半)。中大苗根据植株大小选择上述适宜的株行距进行

栽植。

5.2.2.3定点放线

先拉线定好定植点位,做好标记。同一个品种集中栽植,同时打桩标注品种名、引种地和引种时间

等。

5.2.2.4挖穴施基肥

1年生苗穴径30cm,穴深30cm;2年生苗穴径50cm,穴深40cm;3年生苗穴径70cm,穴深50cm;3年生

以上苗根据苗龄及树体大小确定植穴规格。穴底填放腐熟的厩肥、粪干或饼肥等有机肥1kg~3kg、复合

肥100g~150g。基肥用量视地块本身肥力、苗木大小、根系状况灵活掌握,基肥上覆土10cm后,再行

栽植。

5.2.2.5定植苗修剪

剪除断枝残枝、断根烂根,将小苗缩截至10cm~20cm、中大苗重剪后栽植。

5.2.2.6定植

1~2年生苗可裸根移植,3年及3年生以上苗应带土球移植。栽植带土球苗,将其轻轻放入穴后分层

填土踩实;栽植裸根苗,在填土后稍向上提苗,踩实后再填土。栽植深度与原地相同,浇足加有适量

多菌灵和生根剂的定根水。

5.2.2.7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视天气和土壤状况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中大植株定植后最好用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树穴保温

保湿。定植后发现死苗即时补种。

5.2.2.8假植

若苗木暂不定植,应及时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的地方进行假植,培湿土,踏实,覆地膜保

温保湿。

6日常管理

6.1土壤翻耕

花谢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翻耕深度20cm~25cm,树冠下稍浅,5cm~10cm。

6.2施肥管理

6.2.1基肥

结合翻耕及时施肥。沿树冠外缘下方开环状或条状沟,深20cm~30cm,成年树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

3000kg~5000kg、复合肥40kg。1~2年生幼树施肥量为成年树的1/3。施肥后覆土并浇一次透水。

5

DB51/XXXXX—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