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874-2010 金针菇栽培技术规范
DB63/T 874-2010 DB63/T 874-2010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for Mushroom Pleurotusauratus Zha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 起草人:
- 高淑敏、刘海林、陈海民。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874—2010
金针菇栽培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0-05-04发布2010-05-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874—2010
前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淑敏、刘海林、陈海民。
本标准于2010年05月04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
I
DB63/T874—2010
金针菇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设施、栽培技术及管理、采收技术和
病虫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金针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2728食用菌术语
G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金针菇
又名冬菇、构菌、毛柄金钱菌等,为口蘑科中一种可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
3.2
菌丝体
是由许多菌丝交织形成的网状结合体。是金针菇的营养器官。
3.3
实体
菌丝体生长成熟后扭结形成的菇体。是金针菇的生殖器官,也是人工栽培后可食用的产品。
3.3.1
原基
菌丝生理成熟后纽结形成的蕾状物,尚未分化的子实体原始阶段。
3.3.2
1
DB63/T874—2010
菌蕾
由原基分化成为有菌盖和菌柄的幼小子实体。
3.4
生物转化率
实际鲜菇收获量∕实际投料量(干重)×100%。
3.5
菌种
由孢子或组织分离得到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可用于繁殖后代及扩大培养的纯菌丝体及
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可以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
3.5.1
母种
又称一级种,是由孢子或组织分离后获得的原始菌种。
3.5.2
原种
又称二级种。用母种扩大繁殖成的固体或液体菌种。
3.5.3
栽培种
又称三级种,用原种扩大繁殖而成,供生产上栽培使用的菌种。
4产量指标
每250㎡栽培面积生产鲜金针菇2000kg以上。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541-2020 红火蚁专业化防控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5-2020 棉蓟马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4-2020 烟粉虱测报技术规范 露地蔬菜 2020-03-20
- NY/T 3543-2020 小麦田看麦娘属杂草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2.1-2020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水稻田 2020-03-20
- NY/T 3546-2020 玉米大斑病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39-2020 叶螨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2020-03-20
- NY/T 3548-2020 水果中黄酮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0-03-20
- NY/T 3549-2020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规范 2020-03-20
- NY/T 3547-2020 玉米田棉铃虫测报技术规程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