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3.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 5023.1-1997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V—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7年07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
- 起草人:
- 吴曾权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3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5023.15023.7-1997
前,林
曰
本标准GB5023.1^-5023.7-1997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227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7部分最(新版本)进行修订。本标准适用的产品均是我国电工产品认
证委员会也(是IEC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IECEE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强制认证产品,这些产品大
量用于我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强制认证的相关家用电器及电动工具产品,因此本标准按等同采用
IEC标准要求进行修订。
本标准在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的总标题下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G(B5023.1):一般要求
第2部分G(B5023.2):试验方法
第3部分G(B5023.3):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第4部分G(B5023.4):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第5部分G(B5023.5):软电缆软(线)
第6部分G(B5023.6):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第7部分G(B5023-7):2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其中第3^-7部分应与第1和第2部分一起使用.当制定其他型号电缆标准时,可增加在第7部分
后面。
为使本标准适合国内与国际贸易需要,本标准采用IEC227第1部分附录A的产品型号表示方法
和与此相对应的前版标准型号并列的表示方法,并对产品表示方法除产品型号外增加产品规格,以额定
电压、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表示。
前版标准未列入本标准的产品,包括工作温度105'C聚抓乙烯绝缘电线以及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
线与电缆等,将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情况另制定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23.1^-5023.3-85,
本标准第1部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第1部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曾权。
GB5023.1-5023.7-1997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是一个由各国家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标准
化组织。IEC的宗旨是针对电气和电子领域内标准化的所有间题促进国际间合作。为实现这一宗旨,
IEC除组织各种活动以外还出版国际标准,并委托各技术委员会制定这些标准.对某项标准感兴趣的任
何国家委员会均可参与该标准的制定.与IEC有业务往来的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也可参与标
准的制定。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双方协议条件紧密合作。
2.技术委员会代表各国家委员会对他们特别关切的技术问题制定出的IEC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
能地表达出国际上对这些问题的一致意见.
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发行,以推荐文件的形式在国际间使用,并
且这些文件在此意义上取得各国家委员会的认可。
4.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坦诚地以最大可能程度在各自国家和地区标准中采用
IEC国际标准.I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的任何差异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清楚地指出。
5.IEC不提供标志方法以表示对产品的认可,IEC也不对宜称符合某项标准要求的任何设备承担
责任。
国际标准IEC227-1^-227-7由IEC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下属的20B分技术委员会:低“压电
缆”制定。
IEC227-1标准的第二版代替了1979年出版的第一版和1985年的第1号修改单,是1979年版本
在技术上的修订本。
该标准文本以其第一版及下述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DIS文件│投票表决报告│
2│0B(CO)115│20B(CO)124│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IEC227-3标准的第二版代替了1979年出版的第一版,是1979年版本在技术上的修订本.
该标准文本以其第一版及下述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DIS文件│投票表决报告│
2│0B(CO)115│20B(CO)124│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IEC227-4标准的第二版代替了1979年出版的第一版。
该标准文本以其第一版及下述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DIS文件│投票表决报告│
2│0B(CO)112│20B(CO)122│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IEC227-6标准的第二版代替了1981年出版的第一版。
该标准文本以其第一版及下述文件为基础:
GB5023.1.5023.7-1997
六│月法/DIS文件│投票表决报告│
2│0B(CO)89│20B(CO)96│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IEC227-7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DIS文件│投票表决报告│
2│0B八77/DIS│20B/199/RVD│
投票表决批准该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IEC227在总题目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下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第7部分:2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第3.7部分适用于特种电缆,并应与第1和第2部分一起使用.当制定其他型号电缆标准时,可增
加在第7部分后面。
本系列标准的附录均是标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氮乙烯绝缘电缆
GB5023.1-1997
第1部分:一般要求idtIEC227-1:1993
AmendmentNo.11995
代替GB5023.1-85
Polyvinylchlorideinsulatedcables
ofratedvoltagesuptoandincluding450/750V
Part1:Generalrequirements
总则
1.1范围
本标准的第1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Ua/U为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若(有)的硬和
软电缆,使用在交流标称电压不超过450/750V的动力装置。
注:对某些型号的软电缆,可使用术语“软线”。
各种型号的电缆规定在GB5023.3,GB5023.4等标准中,电缆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
在第1,3,4等部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见GB5023.2,GB/T12666.2及GB/T2951的相关部分。
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4-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4节:低温试验
GB/T2951.5-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第1节: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一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6--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2951.7-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7一30批准1998一09一01实施
GB5023.1一1997
第2节: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
GB502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502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GB502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GB502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GB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2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GB/T12666.2-90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2部分: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IEC173:1964软电缆和软电线线芯的颜色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绝缘和护套材料定义
2.1.1聚氯乙烯混合物(P(VC)
聚氯乙烯混合物是指它的特定组分是聚氯乙烯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经适当选择、配比和加工后制成
的材料。该术语也可表示为含有聚氯乙烯和某种聚氯乙烯聚合物的混合物。
2.1.2混合物的型号
混合物按照规定的试验测得的性能进行分类。型号与混合物的组分没有直接关系。
2.2试验方法定义
2.2.1型式试验符(号T)
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
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如果
改变电缆材料或设计会影响电缆的性能时,则必须重复进行。
2.2.2抽样试验符(号s)
抽样试验是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
计规范。
2.3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额定电压用Uo/U表示,单位为V,
U。为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当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该条件均适用于U。和
U值。
当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注: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00,如果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
GB5023.1一1997
则电缆可在高于额定电压10写的工作电压下使用.
3标志
3.1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电缆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厂名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线或者是制造厂名
或商标的重复标志。产品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
导体温度超过70℃时使用的电缆,其识别标志可用型号或用最高导体温度表示。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采用压印凸字在绝缘或护套上。
3.1.1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
—护套应不超过500mm;
—绝缘应不超过200mm.
3.1.2耐擦性
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GB5023.2-1997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3.1.3清晰度
所有标志应字迹清楚。
标志识别线的颜色应容易识别或易于辨认。必要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擦干净.
3.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应用型号、规格和标准号表示。规格包括额定电压、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等.电缆包装上应附
有表示产品型号、规格、标准号、厂名和产地的标签或标志。
4绝缘线芯识别
每根绝缘线芯应按下述规定识别:
—5芯及以下电缆用颜色识别,见4.1;
-5芯以上电缆用数字识别,见4.2.
注:颇色色谱、尤其是多芯硬电缆的颜色色谱正在考虑中。
4.1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方法
4.1.1一般要求
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用着色绝缘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识别,除用黄/绿组合色识别的绝缘线筱外,
电缆的每一绝缘线芯应只用一种颜色.
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及不是组合色用的绿色和黄色。
4.1.2颜色色谱
软电缆和单芯电缆优先选用的色谱是:
—单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
—两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
注: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
—三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棕色,或是浅蓝色、黑色、棕色。
—四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黑色、棕色,或是浅蓝色、黑色、棕色、黑或棕色。
—五芯电缆:黄/绿色、浅蓝色、黑色、棕色、黑或棕色,或是浅蓝色、黑色、棕色、黑或棕色、黑或棕
色。
各种颜色应能清楚地识别并耐擦,耐擦性能应按GB5023.2-1997中1.8规定的试验进行检查.
4.1.3黄/绿组合色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按(IEC173)
GB5023.1一1997
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上,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0o。且不大于
700o,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注:关于使用黄/绿组合色和浅蓝色的情况说明:
当按上述规定使用黄/绿组合色时,表示专门用来识别连接接地或类似保护用途的绝缘线芯,而浅蓝色用作连
接中性线的绝缘线芯.如果没有中性线,则浅蓝色可用于识别除接地或保护导体外的任一绝缘线芯.
4.2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方法
4.2.1一般要求
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
如果有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则应符合4.1.3要求,并应放置在外层。
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
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
数字必须字迹清楚。
4.2.2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
数字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
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破折号应放置在数字的下面。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时,则应上
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GZAIA 001-2025 拉杆箱扬声器系统 2025-01-08
- T/CIET 943-2024 射频匹配器 2024-12-31
- T/CCSA 505-2024 面向互联网医院应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2024-04-01
- T/TAF 184-2023 基于x86架构的云游戏基础资源能力评价体系 2023-09-11
- T/ZGTXXH 099-2024 算力并网总体技术要求 2024-12-23
- T/CERS 0042-2024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 通信基础设施 2024-12-24
- T/DZJN 368-2024 多功能会议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维护规范 2024-11-15
- T/TAF 209.7-2024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合规开发管理测评规范 第7部分:更新升级管理 2024-02-23
- T/ZGTXXH 100-2024 环形混凝土通信杆塔规范 2024-12-23
- T/TIAA 030-2024 基于直连通信与移动蜂窝双模协作的车联网 信息服务技术要求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