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68-2023 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DB4101/T 68-2023 Manu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Urban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Englis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CCSZ10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68—2023
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2023-08-08发布2023-11-08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1/T6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点位布设............................................................................2
5样品采集............................................................................2
6样品运输和保存......................................................................5
7分析测试............................................................................5
8数据处理............................................................................5
9安全防护............................................................................6
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
附录A(资料性)温室气体采样记录......................................................7
附录B(规范性)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推荐分析方法..........................................8
参考文献...............................................................................9
I
DB4101/T6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
本文件由郑州市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乾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伟峰、唐诗、王晶晶、李淑红、徐艺斐、简朝星、石冰、侯坤、朱艳、陶杰、
刘洋、郭西林、曹涛。
II
DB4101/T68—2023
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手工监测的点位布设、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
理、安全防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的手工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38931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安全性通用要求
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QX/T67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来源:GB/T32150—2015,3.1,有修改]
3.2
氢氟碳化物(HFCs)
饱和烃的氢原子仅被氟原子取代,而且没有完全被氟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3.3
全氟化碳(PFCs)
氟原子替代碳氢化合物中所有氢原子而产生的碳氟化合物。
3.4
城市点
1
DB4101/T68—2023
以监测城市内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为目的,反映城市本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在
城市建成区内设置的监测点位。
3.5
背景点
以监测城市本底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为目的,反映城市本底温室气体源汇影响的状况,
在城市辖区内远离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地区设置的监测点位。
3.6
边界点
以监测城市边界区域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为目的,反映外来传输影响,在城市边缘远
离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地区设置的监测点位。
4点位布设
4.1一般要求
4.1.1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分为城市点、背景点、边界点。
4.1.2各点位布设应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条件、经济社会特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城市点、边界点
应与城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保持至少1km,背景点与城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保持至少10km,监测
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其他相关要求参见《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
设技术指南(第一版)》(总站气字〔2021〕628号)。
4.2数量
4.2.1结合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目标、技术力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点位布设数量。
4.2.2监测点位可设置4~6个。在主导风的上、下风向各设置1个边界点,在城市内设置2~4个城
市点。
4.2.3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时,处于上风向的边界点可兼具背景点功能。
4.3采样高度
4.3.1采样高度宜设置在距地面相对高度50m~100m,以保证采集充分混合的样气,避免局地人为
和自然的源汇影响。若下垫面情况简单的,可适度将采样高度调整到30m~50m。采样点周围水平面
宜保证360°以上的捕集空间。
4.3.2若与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开展手工比对监测,采样高度应与自动监测点位采样高度一致。
5样品采集
5.1采样时间与频次
5.1.1采样时间至少包括每日大气混合均匀、对流最旺盛、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时段,宜选14时~15
时之间采集样品。若为校验大气温室气体同化反演模型,建议监测时段包括白天高、中、低值时段或逐
小时加密采样分析。降水、沙尘等不利天气条件时不宜开展监测。
5.1.2采样频次按照监测目的和需求确定,可每周采集1次样品。
5.2采样系统
5.2.1系统组成
2
DB4101/T68—2023
采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采样管路、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8575-2020 民用飞机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接口测试要求 2020-09-14
- HB 8577-2020 民用飞机维修计划文件编写要求 2020-09-14
- HB 8578-2020 民用飞机运行可靠性数据采集及管理要求 2020-09-14
- HB 8580-2020 民用无人机系统产品结构编码 2020-09-14
- HB 8574-2020 民用飞机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集成验证要求 2020-09-14
- HB 8573-2020 民用飞机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板级支持软件测试要求 2020-09-14
- HB 8571-2020 航空复合材料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 2020-09-14
- HB 8572-2020 民用飞机航空电子应用软件接口扩展要求 2020-09-14
- HB 8576-2020 民用飞机机载软件操作系统层与模块支持层接口要求 2020-09-14
- HB 8581-2020 液压传动 采用遮光原理的自动颗粒计数法测定液样颗粒污染度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