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DB11/T 290-2005 Mountain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regulation for nursery technique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290-2005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6-28
实施日期
2005-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65

备案号:17158-2005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2005-06-28发布2005-08-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290—2005

前言

为适应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的需要,提高森林抚育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

在国标GB/T15781—1995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实际编制而成。主要定义采用国标

GB/T15781—1995定义。

本标准附录A、B、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敬、杜鹏志、徐程扬、蔡宝军、王继兴、闫学强。

本标准由北京市林业局归口并负责解释。

I

DB11/T290—2005

引言

北京市的生态公益林中,中幼龄林的面积为37.2万公顷,占现有林地总面积的81.8%以上,而且

仍在逐步扩大。这些森林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及时而合理的抚育是改善林分环境的主要措施,

对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的生长,以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好地

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是林业建设

的一项重点工程,必须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切实保证抚育作业质量。为使

我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开展,编制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地方标准就显

得尤为迫切和非常重要。

II

DB11/T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对象、抚育方法、调查设计与施工、核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的抚育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生态)公益林non-commercialforest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

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GB/T18337.1—2001,定义2.1]

2.2

天然次生林secondaryforest

原始林或人工林,经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借助自然力量恢复起

来的一种天然林。

2.3

飞播林aerialseedingstand

用飞机撒播种子造林方法形成的森林。

2.4

人工林plantation

用植苗、播种、扦插和其他各种人工方法培育的森林。

[GB/T15781—1995,术语2.3]

2.5

风景林handscapeforest

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

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有各种风景设施。

2.6

混交林mixedfores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任一树种在林内所占的比例均不足65%,而且能够较长时间

形成稳定的群体的林分。

2.7

中幼林young-middleagedforest

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统称。幼龄林是森林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通常指Ⅰ龄级或Ⅱ龄级的林分;中

龄林也叫壮龄林,指林龄为Ⅲ龄级至不超过Ⅳ龄级的林分。

2.8

主要树种mainspecies

混交林中符合经营要求的居于主要地位的树种。

2.9

1

DB11/T290—2005

伴生树种accompanyingspecies

混交林中居于从属地位,陪伴和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

2.10

自由木freetree

在天然林中,散生于林层上方,树冠庞大的林木。

2.11

林分stand

在林木起源、林相、树种组成、年龄、地位级、疏密度、林型等内部特征相同的一个群落,并与

相邻群落有所区别的一片森林。

2.12

林龄standage

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龄。

2.13

立地site

林地上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14

蓄积量volume

单位面积林地上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以m3为单位。

2.15

郁闭度crowndensity

林分中树冠彼此连接的程度。以林分整个乔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2.16

林分密度standdensity

单位面积林地上活立木的株数。

2.17

林窗gap

直接处于林冠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面积在25m2以上的空地面积。

[GB/T18337.1—2001,定义2.18]

2.18

林层storey

林分中,林木构成的层次。

2.19

林木分化differentiatianoftreeformineven-agedstand

林木在树种相同、年龄相同、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上,高矮、粗细和生活力方面随着森林生长发

育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如某个地段上,平均树高为1,则最高的1.2,最矮的为0.8;同样,如果平均

树干胸高直径为1,则最大的为1.7,最小的0.5。林木分化的程度,因其自身的遗传性及环境特点而

异。

2.20

生长季growingseason

在某一确定地区一年中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

2.21

生态交错区ecotone

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

域。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

2

DB11/T290—2005

区。生态交错区的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的,有的变化突然。

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2.22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单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可用单位调查

空间或地段上所有物种的种类数表示。

2.23

食物链foodchain

物种之间通过相互攫食而行成的连锁关系。

2.24

中幼林抚育young-middledagedforesttending

在幼龄林和中龄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草)

扩埯、定株、间伐、修枝等人为干预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

保留木生长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称。

2.25

定株singling

在幼林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保留一定林木的抚育作业。

2.26

修枝pruning

又称人工修枝。人为地剪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剪去树干上部分活枝的措施称为绿修;

剪去树干下部枯枝的措施称为干修。

2.27

卫生伐sanitationcutting

为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而进行的采伐。

2.28

生态疏伐ecologicalthinning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

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

[GB/T18337.1—2001,定义2.20]

2.29

景观疏伐thinningforlandscapeimpoving

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一种抚育方法。

[GB/T18337.1—2001,定义2.21]

2.30

抚育采伐标准地thinningplot

为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或科学研究、检查抚育效果提供依据的一定面积的森林地段。它能够反映待

测林地的平均指标,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的各种数量和质量指标。有临时标准地

和固定标准地之分。后者有不进行采伐的对照区。

2.31

疏伐强度thinningintensity

砍伐和保留林木的程度。常用采伐木的蓄积(或株数)占小班蓄积(或总株数)的百分率表示。

合理的强度取决于经营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条件。一般根据森林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